|
作为文革的内参片,还有意安排了邱岳峰、毕克等一众“反革命”为这棵“大毒草”配音,也许是工作之余的批斗会和思想汇报过于密集,于是我们听到是操普通话的东条英机等战争狂人无精打采心事重重的声音。两段荒诞的历史竟然以这种方式重叠,是谁埋下的伏笔? |
|
流水账式的严谨,穿插纪录片片段。从二二六到塞班岛,对以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的穷兵黩武,不知反省侵略却将肆意妄为当做“反抗英美”有深入刻画。后半部平民视角崛起,加山雄三的记者出彩,神风队员问得好:“败仗不该打,那胜仗就该打吗?”最后以核爆结束一切谎言,震撼。 |
|
对美开战前的东条英机老成持重忠君爱国,对美开战后的东条英机偏执专横一意孤行。立场反战而非反战败,同时也是较早批判了日本媒体鼓动战争的电影。片中的近卫文麿长得很像姜文。 |
|
“阁下,那么用‘转进’怎么样?”“什么?‘转进’?”“嗯,用‘转进’,转移前进。跟撤退不同,给人以积极作战的感觉!”“嗯,那好,高岛部长,就用这个字句发表!” |
|
这是一部重要而受人忽视的电影 |
|
如果没有日本普通一兵关于“打胜仗就必须打吗”的怒斥,这部电影依然是一部混淆是非的反战败电影。但这一段怒斥真的是直击本质:日本走向战争之路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日本在无法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危机的情况下,日本人从本质上不认为战争是恶行,一次又一次借战争转嫁矛盾赚取利益,大多数国民在舆论宣传的影响下对其他国家缺少客观认知和同理心,成为把战争作为解决自身问题最便利最实惠甚至是唯一手段的好战分子。这个过程中,“希望和平”的天皇、“比较理智”的海军和“力求真相”的记者其实都是战犯。如果他们真的希望和平,这种话为什么在打中国之前不说?也正因为有了普通一兵的怒斥,影片中甩锅东条、记者争取真相这些看起来冰清玉洁的行为,无不体现着当时日本人的虚伪和自我陶醉。在东条的慷慨陈词中原子弹一发入魂,我顿时笑出了声。 |
|
情节推进只是看似流水账,实则面面俱到。剧中的素材都很客观,开头几分钟就有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剧中也充满了反战基调,然而,日本人这种对战争的反思依然充满伦理上的暧昧,也缺少了加害者意识。 |
|
可以当反战纪录片看。 |
|
新闻记者,战争初期你们讲过些什么?什么‘皇军无敌’啊,什么‘圣战’啊、什么消灭美英鬼子…说这些话的是谁啊?促使日本好战正是你们这帮家伙!打了胜仗,你们就歌颂东条,又吹又捧;打了败仗,就把罪责都往东条身上推,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吗?你们在报上写:打不胜的仗就应不打,难道打得赢的就该打吗? |
|
上译配音很赞。
记者在片中是形象比较正面的,一直在努力报道战争的真相,但我忘不了片尾一个士兵对他的怒吼:“新闻记者?你们这些新闻记者干了什么好事啊?打胜仗的时候你们说了什么啊?什么消灭美英鬼子啊!什么圣战啊!万岁!万岁!万岁!打了胜仗你们就东条东条的又吹又捧,打了败仗你们就把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难道你们没有责任吗?你们在报纸上说,打不赢的仗就不要再打了,那打赢的仗就该打吗?打赢的仗就该打……?!打赢的仗就该打……正是……正是这种思想把日本弄的支离破碎!为了日本被打败,我要高高兴兴的去死……死刑!凡是认为打赢的仗就该打的,通通判死刑!死刑!” |
|
打赢的仗就该打……正是……正是这种思想把日本弄的支离破碎! |
|
电影虽说有点流水账,但好在居然把那段历史拍得有点“事无巨细”之感,让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东条。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是在于,也将当年日本那些军人描绘成了卷入战争洪流而身不由己的人,整个社会的癫狂同时造成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疯狂,包括东条。 |
|
聚焦二战日高层战略外交的史料价值,历史大恶东条英机首次以男主身份入影,以及其饰演者小林桂树颠覆自身传统印象在“塑坏”层面上堪比恶汉甜梦森雅之的突破性表演……三股力道合在一处算是勉强压制住了本片较为平庸的无论如何与“激动”不沾边的流水账叙事。 |
|
以时间线,阐述了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到失败的历史!为何不说灭亡呢? 因为还没有啊! |
|
叙事流水账,剧情发展就是从226兵变到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领土爆炸的影视化,相对于那些反战败的影片来讲,反思力度肯定是足够的,发动战争的政治野蛮行径与丑恶军事嘴脸,国家机器开大马力制造谎言,在强大的军国主义媒体的宣传下,愚昧的民众被洗脑却深信不疑,“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生存,而发动战争则会不断消耗资源”从此陷入了死循环,也预示着日本的最终失败,而军国主义的火焰从未被扑灭过,它甚至还依然在世界某处燃烧着。 |
|
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不过还算完整,后半段记者视角有点太多了 |
|
6.5 |
|
哎! |
|
打不赢的仗就不要再打了,那打赢的仗就该打吗? |
|
总算明白日本子为什么袭击珍珠港了…. 与世界为敌,只能说它太不自量力了…. 不管有几个镜头,三船神是一定要开单间的,推荐! |
|
陆军是混蛋,海军是好人 |
|
日本人的历史观,总之日本人骨子里是爱好和平的,发动战争是逼不得已的,浮于表面的历史片。 |
|
反思片。从帝国扩张开始,到灭亡这段时间里面的政治家、陆军、海军三方的决策和行动。期间一些细节诸如自由言论,塞班岛最后碎玉的士兵以及平民,还有为了保全大家而掐死婴儿最后自己跳崖的妇女。都从细微处折射出战争的悲哀。影片以记录为主,但觉得跨度过大,细细写应该更精彩。 |
|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英日同盟到珍珠港事变不过四十年而已 |
|
邱岳峰先生配裕仁天皇 |
|
看的央视频的译制片,昭和史1936-1945,还是能看出明显的反战倾向,但海军被塑造得过于正气凛然了。这个影片主要拍的是太平洋战争,中国和东南亚的战事几乎一笔带过。想起《坂上之云》,对甲午战争一笔带过,日俄战争拍了两季。所以在日本人眼里,打赢/输白种人,才算大事。 |
|
3.5 感情上虽然总体态度偏向反战,不过是以日本及日本人为视角的反战,除了美军之外从未出现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画面。也因此处于劣势时的部分日本军民成了本片情感生态位的最低者,带上了些许“悲情”色彩,只是这色彩在我们看来实在苍白。 内容上前半平铺直叙海陆纠缠前进共赴深渊,中后开始将视角挪向媒体与战场。通过对东条的角色塑造,将绝大部分负面情绪和罪责引导到个某个或某几个人身上,当然这些人里绝不会有天皇。 这场战争并不是所有人都期盼的,但也绝对不是仅仅就几个人可以发起的。 希望和平常在吧。 |
|
《太平洋之鹰》一样,宏大叙事。反战也是很明显的 |
|
又像是纪录片,又像是故事片。
日本军头们的思路,真不是一般人能跟得上的。
穿插的新闻记者的段落,丰富了剧情,让军头们显得更是愚蠢而且狭隘。 |
|
振聋发聩!侵华战争是全体日本人支持、推动的战争,牢记这一点,很重要! |
|
至少本片讲述了一个事实,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内部亦有斗争。而这斗争正是源于利益,所谓的效忠天皇不过是利益的幌子。 |
|
几个小报人,一本流水账。 |
|
从二二六到战败。很好的反战片。 |
|
其实挺适合现在看的(20191103)。看评论就知道,满脑子圣战的人看完了还是满脑子圣战。 |
|
神风队员的台词:“打胜仗的时候你们(指新闻记者)说了什么啊?什么消灭美英鬼子啊,什么圣战啊……万岁!万岁!万岁!打了胜仗你们就东条东条的又吹又捧,打了败仗你们就把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难道你们没有责任吗?你们在报纸上说,打不赢的仗就不要再打了,那打赢的仗就该打吗?打赢的仗就该打……正是……正是这种思想把日本弄的支离破碎!为了日本被打败,我要高高兴兴的去死……死刑!凡是认为打赢的仗就该打的,通通判死刑!死刑!” |
|
还可以 |
|
经典上译配音,电影也不错。 |
|
勉强及格。短短134分钟,从226讲到日本战败,前半段基本采用“科教片”的拍法,室内戏剧情+背景解说+黑白历史视频,日本高层频繁会议,谈判派和主战派、陆军和海军各有立场明争暗斗,所有人都被绑在日本无法后退的形势上硬着头皮前进,中国战场是无法脱身的泥沼,而太平洋是押上一切的豪赌。前半段以东条英机为主角,基本把日本必须扩大战争来维持战争获利的矛盾讲清楚了,有趣的是天皇基本全程背影示人,也曾下过和平命令,不知编导是否在为之开脱。题目里的军阀指东条等主战派军人,他们虽能开启战端,但还没到割据自立的地步。后半段降低视角,以记者和塞班岛军民的遭遇,表现普通人传达真相而遭受惩罚和不了解真相而承受苦难,都是棋子/弃子。全片不多的战争场面都是用模型表现的,发挥了特摄片的长处,精致且火爆,比同时期美国电影的实拍效果好 |
|
有幸又见识到昭和年代 |
|
找到的是配音版,在听久了日语原音之后这么看日影,还真是不习惯啊。其实这电影主要为看加山雄三,大黑眼镜的记者造型,总觉得有点儿像谁?像谁呢? |
|
Turning Point |
|
後半段記者和衰勢太拖長了 |
|
你说文革的时候引入这些片是干啥呢 以日愤为师? |
|
含糊表述之处大于深刻反省之处,自国苦难之处大于别国苦难之处。太平洋惨败浓墨重彩,侵华战争只字不提。
淡化天皇与海军的推动力量,将罪责大部推到新闻报社和东条内阁上。 |
|
基本上是开会片,加上一些老百姓视角,媒体人的视角,穿插很多纪录片就有了真实感。但战争场面就不够看了,特摄感太重,而且里面各种为明治开脱,还是挺虚伪的。 |
|
当年的内参片,看日本的爱国贼愤青是如何误国的(补记) |
|
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身的好片,演员也演得太棒了。 |
|
甩锅教材。 |
|
本来以为偏右,结果竟然有一段言论自由的描写!哈哈哈哈~ |
|
当下你国的爱国狗,和昭和时代的日本人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你们居然反日,真是天大的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