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火车封死,禁止乘客下车,甚至连空气都流不出去。这就够震撼了。
让火车经过卡桑德拉大桥更是凶残狠毒,既能杀死所有人,又像是意外。既能控制疫情,又可以甩锅。
即便后来人们发现高浓度氧气可以杀死病毒,被感染者有可能被治愈,上校还是坚持原计划,一定要弄死所有人。不仅要杀死乘客,连士兵也不留活口。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心狠手辣,惨无人道。
把所有人杀死,疫情就控制住了,真是逻辑鬼才。
他以为他已经把所有知情人都杀死了,殊不知自己也是知情人。
他只知道上司派他来负责这件事,殊不知上司还派了其它人盯着他,说不定下一步就是除掉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他以为他已经够黑了,殊不知他还是嫩了点。 |
|
小时候都被里面的病毒吓着了。。多年后回味此片,原来恐怖的不是病毒,而是政治阴谋!! |
|
有条热赞真是阴阳怪气,被害妄想吗?
众所周知非典并非爆发于06年,再说整个车厢能有几个人看过这部电影,乘客们能由高铁无故停车立时联想到卡桑德拉大桥?有被笑到。
不知从哪听来的给最高领导让道,这样毫无根据漏洞百出的发言这么多赞?屁股够歪的。 |
|
比病毒更可怕的往往是人类本身,因为后者会为了掩盖事实去舍弃无辜者的性命,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只是尽职的表现。 |
|
所有的故事都是预言故事,最厉害的不是电影,是如今看电影的人依旧有不少在说:我觉得让火车坠桥也没错啊,牺牲1000人,拯救全世界不好吗?不好,因为我们都在火车上 |
|
西方内乱所导致的致命病毒危机最后被美国军情局转向华约国家波兰境内,火车停靠被封厢的情景让集中营的幸存老者(李·斯特拉斯伯格)喃喃自语好像噩梦重现,如此犀利的批判刀锋,也难怪此片在以北美为主导imdb上不受待见,有专业评论更是不吝词汇大加挞伐,俗套泛滥,过气明星,逻辑荒谬,甚至辛普森的后发命案都成为影响此片品质的负面因素。但你也不能说豆分的相对奇高是中国影迷站在意识形态对立面所致。还是必须要考虑到经典国配怀旧情结。 |
|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
|
像这种经典电影,老妈很早就买回来屯着,什么魂断蓝桥、遥远的桥、保镖、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东方快车谋杀案、卡萨布兰卡...都是在我高中时看的。 |
|
情节紧张,对政治的讽刺更是自白而辛辣。 |
|
这部电影是看完《釜山行》之后看的。顿时觉得釜山行逊色了。一则题材上,细菌感染与传染病是日常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二则,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这部电影讽刺了官僚主义和国际政治,罔顾人命,政客为稳定为秘密,宁肯牺牲无辜者的性命。第三,电影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很真实。 |
|
小时候看的 印象深刻 |
|
按功利主义,当权者选择牺牲一部分人去满足所谓的多数人的利益,可惜他们往往没想到一点,那就是意料之外的失控。其实本片的病毒只是一个壳,真正心寒的是人性的自私、冷血、恐惧、相互怀疑和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医生和作家的那一吻,才显得弥足珍贵!8.2 |
|
在腾讯上看的译制配音版,配音和嵌入的港或台版字幕有不少出入的地方,看起来是规避了颜色笑话和一些政治暗示。本片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冷战背景下的大制作,大手笔啊,很有一些镜头设计让我吃惊,放在类型片里绝对是典范好学生。在如今这个契机下观影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丧逼感,在封闭的环境和死亡时限的紧逼下,每一个人都被未曾露面的最高权力一边监控一边放弃。如果不自救,没人能救得了自己。如果不牺牲部分人,所有人都会被牺牲。这惊天的狠招放在今日的语境里竟也毫不出格。戏剧影视文学总是提前昭彰制度丑恶,而人类总是在步步为营中堕入轮回的恶果。 |
|
央视电影频道の感谢,改革开放40周年老片展映,由肺鼠疫引发的灾难,其实已不仅仅只是一场生化灾难,更是政治的肮脏交易,电话后的几句话就决定了列车上人们的命运~结局更是意味深长,一直被认为是反派的长官也仅仅只是棋子只是听令行事而已 |
|
太牛了,如今重看仍然津津有味,神采奕奕的配音,无以伦比的剧情,每一秒都充满紧张感。其实想起来,这部电影小时候也就看了一遍,记忆却如此清晰,爱理查德哈里斯,爱年轻的索菲亚罗兰,当年的片子有如此多的性暗示,一路的欢声笑语和最后的血流成河,堪称一切灾难片的鼻祖。2012年3月7日。d5译制经典 |
|
当保守秘密和拯救生命发生冲突时,麦卡奇们本能地选择了牺牲生命。这不是政治的悲哀而是人性的悲哀,是人类很难根治的病毒。嗜血者本来就是人类社会周而复始的病毒。 |
|
这么多年头一次没看春晚,看了这个。一群白衣人把火车焊死封闭其中的病毒感染者,不就是现在的武汉吗。最后坠桥那一幕看得心惊肉跳。 |
|
看过许多遍,一直都很喜欢的上世纪70年代灾难大片。这是一部有先见之明的传染病电影,拥有那个年代一流的明星阵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军事的,另一种是医疗的。经验主义的科学方反对军事解决方案,两种方法是相悖的,都忽略了乘客的建议。影片拥有令人惊叹的航拍镜头,瞠目结舌的残酷高潮,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灾难片。当然,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它的效果难免陈旧,但讲故事的方式十分沉稳,我发现这是当今许多大型灾难片所缺乏的。 |
|
40年后看还紧张心跳,除了特技,本片叙事、人物、主题内涵依然是现在审美下的高水准之作。人物关系设定极佳,且个个都有双重身份,满足了纠葛、冲突、对立、情感搭建、隐喻和调节气氛功能,从未见过列车电影将一个近乎完整的强意识形态的社会构建得如此清晰有效,伴有美国戳戳研制病毒,英法意各国小个体粉墨登场,芬兰人誓死不回集中营,假神父与真包养,最后美国大佬退场,被处于弱势的医生嘲笑,被属下监视。前半段完美,中后段稍水大桥危机出现有点晚,高潮结局极其震撼。火车一截一截坠落撞击,水上飘着尸体行李小说隔离棺材,太震撼。小时候看觉得军火商老富婆很蠢,现在觉得这就是见惯风雨的女人啊!场外信息:OJ的演技挺自然,枪也扛得不赖。不惑以上的索菲亚罗兰依然少女感满满娇嗔浪漫,理查德哈里斯即使谢顶也可以用蓝眼睛让人投怀送抱。 |
|
听说是肺鼠疫题材,但瘟疫拍到一半居然自愈,转向了政治惊悚 |
|
今天中央六再次播出,不愧经典电影,尤其是译制片里的经典之作。即使以今日眼光来看,剧情设定依然是很出色的,影片节奏非常紧凑。作为灾难片,最大的灾难不是瘟疫,而是黑暗的政治之心。最后那句“他刚走,女的也走了,我会派人监视”令人不寒而栗。另外,本片里的恐怖分子还可以是欧洲人(瑞典人),而之后的欧美商业片里恐怖分子设定基本都是… |
|
八十年代看的惊心动魄,当年觉得强伯伦这个名字特别拽。然后SARS那年又想起了这部电影 |
|
那个时候没有在大屏幕观看。听这样的经典电影录音就是一种享受;现在可以家庭影院观看了,和《野鹅敢死队》一起看看老戏骨的表演。都有国配版本。
【2020-5-9特殊时期再看“上译经典”】译制导演:胡庆汉、乔榛
配音演员:
乔纳森•张伯伦医生——毕克
詹妮弗•詹妮弗——丁建华
艾莲娜•斯特德纳医生——李梓
斯蒂文•麦肯齐——富润生
毒品走私犯鲁比•纳瓦洛——杨成纯
国际刑警哈里警长——翁振新
瑞士表贩赫尔曼.卡普兰——尚华
列车员——于鼎
妮可来•德莱斯拉——苏秀
女歌手苏珊——王建新
苏珊男友汤姆—— 严崇德
斯塔克少校——童自荣
卡塔丽娜母亲——赵慎之
纽伦堡安全警察斯科特上尉/车站广播员——施
蓝光原盘硬盘收藏(天洋TY版本)2019-7-10再看(公映国配) |
|
我觉得剧情简介都比电影紧张刺激,拍得平庸了... |
|
这部片子令我想起了三鹿毒奶粉的知情不报。 |
|
小时候只看过后半部分。现在再看,具有现实意义……有些灾难其实没必要发生,你说呢。 |
|
冷战年代,必然有其恐怖和白色恐怖,也有不能言说和不可讲述,奔向死亡之地的列车,是铁幕后的波兰,也是当年的纳粹集中营。剧作在扭曲中传达着一些有趣的价值观(比如死板的德国人之类)。那个年代的大巨片,却又不是美国味道。其中的科学设定傻到不能忍。当然,索菲亚·罗兰真销魂 |
|
20年疫情刚发生时看了一遍。三年过去了 我们都上了这列车 这辆大B。 |
|
看来所有国家面对疫情是一样的,这个鼠疫即将爆发前,一个携带者在欧洲的列车上,各个国家都不想在本国停留隔离,而且政策也都是“要做到内紧外松,表面上好像没事一样”,然后把人封死在列车上,开到一个几十年都不用的线路上,制造成意外事故以掩盖鼠疫的出现和爆发。现如今来看,几十年过去了,各个国家的政策都不过是五十笑百而已,也从来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过。 |
|
灾难片,动作片,更是政治片。 |
|
七十年代商业片也凶悍,群众死得哗哗的。这车人真是五湖四海,富婆小白脸和男女主斗嘴这倆对子比惊险动作好看。两个帅哥酱油:伯特的副官是太空英雌那位瞎眼美天使,小情侣之男是个还蛮火的意大利小生(之女是哈里斯的老婆么) |
|
灾难片的经典模式,恐慌却无能为力的普通民众与为了掩盖丑闻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府,群戏精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灾难面前既能看到人性的丑恶,亦能发现人性的闪光。结尾的台词将政治惊悚拉到了新的高度,一直以为专横的上校,其实不过也只是上级的棋子,亦可随时抛弃。 |
|
前半段新冠,后半段扯淡。难怪这次疫情欧美国家基本躺平了,四十多年前的老电影已经把阴谋论、对政府和WHO的不信任感拍了个遍。面对一无所知的病毒依然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路线,你说你是不是药丸… |
|
当类型片看,工业水平可能是最速朽的,直升机、枪战、攀爬这些动作戏,用航拍和剪辑营造的惊险质感,和现在没法比,文戏配乐过度煽情,又拖累节奏,但这片有两个亮点(以下涉剧透),一是隐含的集中营叙事,火车驶向波兰、“纽伦堡怎么说”、军事化的隔离封车、指挥室里传递命令的军人,当然还有明写的幸存老人。女医生那句“只是链条上唯唯诺诺的一环”,就是对艾希曼的犀利概括,火车成为流动的受难国,这甚至不需要强的意识形态,只需要某种战时权力系统,这点足以跨越时代。二是卡司荟萃,索菲亚罗兰当然养眼,而OJ辛普森扮演一位卧底神父的警官,多年以后,当他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被警察追捕,不知是否会想起这次正义与道德的表演。 |
|
almost misunderstand after watching it without CH subtitles.thank JIBEI's wonderful comment.special efficiency isn't in line with the story |
|
不得不感叹经典的力量。希区柯克“炸弹”理论的完美诠释,《雪国列车》的准祖师爷。完成精彩故事呈现的同时,鞭辟入里的讽刺政治阴暗,完成人性和社会层面的导演表达。要不是因为医生救治高传染性病毒的手法不缜密,病毒自愈显狗血,足足的五星神片没跑了。 |
|
和《2001:太空漫游》差不多年代的片子,色调也近似,音乐也很像,风格也几乎同类。很不感冒,就像《2001:太空漫游》一样,剧情表现比现代电影是有差距的。索菲亚罗兰长相欣赏无能。2016-4-23想看 |
|
很经典的灾难电影~最恐怖的灾难不是疫病~~ |
|
口罩第三年,看这片子简直了。 |
|
8.7/10
很有后劲的电影。能成为灾难片鼻祖不是没有原因的。剧情循序渐进,开始火车上众生百态,中段治病的紧张情绪蔓延,再到后段“起义”非常流畅,很调动观众情绪。而剧情中穿插的卡桑德拉大桥镜头所配配乐真的给人一种死期将至的感觉。最后真正的坠桥虽给的镜头不多但还是把我整懵了。更有意思的应该是政治隐喻了,很值得人细细品味啊。 |
|
红糖放映,重温儿时经典,当下最值得对观的电影。防疫到底防的是什么?清零到底清的是什么? |
|
类型技巧可圈可点,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忍且吊诡。 |
|
上世纪70年代的经典大片,并且成为灾难片的样本之作。小时候看被里面的病毒吓着了,现在看恐怖的不是病毒,而是政治阴谋。故事让人脊背发冷,恐慌却无能为力的普通民众、为了掩盖丑闻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府,群戏精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灾难面前既能看到人性的丑恶,亦能发现人性的闪光。没想到70年代的灾难片也可以把画面拍得如此惨烈,拍摄手法与故事情节现在看起来毫不过时。政治是冰冷的,可是人类是鲜活的,是有个性的,是有情感的。结尾的台词将政治惊悚拉到了新的高度,一直以为专横的上校,其实不过也只是上级的棋子,亦可随时抛弃。
|
|
肺鼠疫被氧气杀死,然后封闭在车厢的病人就能靠氧气自己痊愈。。。还有许多令人“呵呵”的细节,不能深究的片子,纯属娱乐。结尾大气场面挽回点分数吧。黑人卧底警察居然是辛普森演的! |
|
四十年前的经典灾难片啊。虽然道具装备简陋,但是抨击的对象,今天仍是各类讽预片的主题。各种桥段,也被不停地复制着。恐怖分子纵然可怕,可真正让人惊悚的还是背后的独权,阴谋与斗争。 |
|
1.一切以大局为重,牺牲上千人的生命,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还能顺便掩盖丑闻,让权力者们可以继续在位置上坐得安安稳稳;2.结尾大桥断裂、火车脱轨、爆炸、乘客死亡的镜头真不错,剧情也不错,承接后面麦肯齐与医生的对话,可谓将美国政府、国际卫生组织黑得体无完肤;3.病毒,哪有政治恐怖?! |
|
人性共通 历史循环 |
|
重温补标!父辈很爱看的译制经典电影之一,记得年幼看时对里面的传染病毒极为恐惧,现在再看连其因为年代而有的粗糙感都成为其独有的个性标志,包裹着灾难片的外衣,为掩盖真相以至于抹杀生命,政治阴谋与黑暗,这样的桥段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套路被后世反复模仿。 |
|
They are finally in quarantine. |
|
昨晚看的中文版,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刺激,也可能是我没专心看哈哈哈\(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爷爷提到卡桑德拉大桥失魂落魄的表情和那一大段台词,还有被抢走东西的乘客们和被抬走的人,其实现在N多电影都有类似的桥段,但还是先驱看得有感觉,一点儿不浮夸,也不会让你出戏立刻去想后面的剧情走向,只能说,各种原因吧人类的生活大概很难再挤出新的创意、新的生活模式(挤出一个很快就会再被Copy十个)再是,经典作品就是你跟家人提到名字,她们能都激动地说一堆剧情和一连串的同期作品(好多都想看!)以后有机会碰到原版肯定要再看一遍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