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以小见大,战争中的人民内部矛盾 要命啊~!!!!!本片所有收益会捐给老兵协会......我又欠下了一张电影票...... |
|
6.5分,关于意识形态的反思与时代脱节,蓝帽圈形象塑造到心态的转变都过于牵强,此时苏军的清洗早已完成,当权的后浪可能军事修养不行,但是忠诚没什么问题。至于士兵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完全是用今天的思维模式还原历史。高压和洗脑之后,士兵要不倒下,要不向前。不要说当年内务部督战的前线,今天大家在豆瓣讨论一下试试。 |
|
开场的战争场面做得很不错,影片后段艺术手法用了略多了些,各种各样的挖掘人性,倒也是把几乎每个士兵的性格都勾勒出来了。 德军被弱化了太多了些...苏军士兵各种开挂... 4.5星推荐 |
|
7.5分;人性,好!东正教,好!苏维埃,不好!我们俄罗斯民族实在是太伟大了!场景、细节、横移和俯瞰镜头、气氛渲染、人性刻画、BGM等各个方面都是很出色的水平,结尾还和开头组成了循环结构;前期新兵的战斗真实而惨烈,战争的间隙是满地创伤,火光和教堂的美感也不逊于1917;主要的问题在于意识形态的切割,极度影响了整片的节奏与内核,比照《布列斯特要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狙击手》自然是大大落了下乘——回归帝国本位,把民族主义和东正教信仰(片中反复出现教堂十字架和俄罗斯本土圣人圣谢尔盖)从红色历史中摘得干干净净,并一同战胜了邪恶的苏德,是一种精妙并阉割了历史的手法,看来我大俄自有圣母保佑 |
|
“苏联才几年,俄罗斯有一千年”,震耳发聩。不管多紧要的时刻,都会有人把搜德军劝降传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呵呵 |
|
7分。二战期间最被忽视的战役——号称“勒热夫绞肉机”的战役——重要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一直被忽视,苏联红军损失异常惨重。一年多的时间,红军死伤150多万人,由于装备不行和后勤跟不上,红军死伤人数是德军的4倍多。非常惨烈。电影选取了战役中小小的一仗,以小见大,展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导演的意图不仅于此,还有其他想表达的东西。比如部队某些官员对前线战士不信任,但是战士们却英勇无畏。大敌当前,红军这边却在内讧。战士们被怀疑被责罚,却依然选择舍弃生命去战斗。非常感人。 |
|
开头10分钟的攻坚战拍得很不错,将战场的惨烈赤裸裸的展现,尸横遍野,惨绝人寰;但是打完之后的剧情走向却迷失了,改成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最后连长在得知真相的情况下依旧率队慷慨赴死,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巨大牺牲之上的,朱可夫虽为名将,但并不是个好的战术家。 |
|
看得早不如看得巧,拍得比捌佰像样子多了。 |
|
#SIFF23#
可圈可点之作。
结构上类似于2013版《斯大林格勒》,通过一个连级战术分队在不到24小时里的作战行动来侧面反映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而不是《解放》那种类型的战争史诗。
在战争场景刻画上,并不输近年来的一系列俄罗斯战争大片,但和《28勇士》、《T-34》这些侧重还原战术细节的军教片类型作品不同,这部电影的突出特点在于人物塑造、人物关系设置,及其背后所传递的主旨上。可以说是近年来革命战争题材创作中人物去脸谱化的一次主动而系统化的尝试,又是后历史虚无主义语境下重建历史叙事的一次有益探索。
虽然影片也有一些瑕疵,例如没有交代陷入敌后的苏军年轻士兵如何能听懂德军指挥官使用德语下达的口令。但是瑕不掩瑜。
非常值得做一篇长评。 |
|
主题了无新意,一个连队作为代价被献祭,很像《热雪》。相比和德国人的战斗来,新兵和老兵、蓝帽圈和一线士兵的冲突,成了主要矛盾,小规模战壕和巷战场面的血腥动作场面看似写实,但也有类似《T34》和《潘菲洛夫》中那种主角光环加持,所谓拔高的企图,角色内在做不到,就用外部夸张的动作来完成。 |
|
影2051:开场的场面几个人物特写不错。不过整体感觉没有《潘菲洛夫28勇士》好看。更没有拍出这场战役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可以看纪录片补充苏联在大比率死伤下的战略胜利。 |
|
五星推荐,有血有肉有深度的思考,整体个人矛盾与撕扯描绘的很到位。虽然苏维埃政权从来没有相信过人民,但一个个战士依然为了祖国慷慨赴死。什么大局,什么伟大,什么胜利,他们的最大心愿只是能再抱一抱自己的妈妈,因为他们答应过,恐怕要挨骂了。 |
|
上影节day2
啥也别说了,看战争片不可能有脑子的
2 |
|
拍出了战争的残酷,而且电影中段又展现了政治矛盾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还有个人的矛盾,当然最后都是要为了祖国赴死 |
|
近几年看过的俄罗斯二战片最差的一部。火爆的战斗场面全在预告片,2个小时的战争题材电影,只有开头十几分钟和最后半个小时有战斗情节,中间全是一群大老爷们在村庄内打嘴仗,虽然无字幕不知道具体对话内容,但是如此失衡的情节安排已经让人昏昏欲睡了,而且又毫无悬念地安排了一个NKVD的蓝帽子来充当令人厌恶的反派,这已经是近几年俄罗斯二战片必不可少的ZZZQ了~作为配合勒热夫纪念馆落成和纪念鲜为人知的勒热夫绞肉机的片子,和前年的列宁格勒一样,套了这么大标题,拍出来的格局却与之完全不匹配,你把这个剧情套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也毫不为过,因为完全没有跟勒热夫战役强关联的高辨识度的元素。拖曳负伤战友结果被敌人炮火炸得只剩残体的桥段最早见于拯救大兵,结果毛子2020年了还在套用,俄罗斯战争电影产业道阻且长 |
|
三星:二战东线战场上的雪白血红,被遗忘绞肉战场的记忆唤醒,“不惜一切代价”这几个字的现实诠释。影片完成度还行,局部激烈的争夺战难以映射整体战役15个月惨烈与残酷的全貌;苏军基层将士的群像塑造鲜活生动,很多细节都印象很深,尤其难忘无名战士沾满血迹的手上那枚红五星徽章... |
|
影片侧重讲了1942-1943二战时苏德战争中俄军攻守一个村庄的故事,略显平淡,有点不想战争片。开头的残酷战斗过后基本就是人物对话了,两个将领牺牲,连长临时任命了两个身边人物顶替。机枪组在枪林弹雨中冒险来支援,竟为了去捡对方散发的劝降宣传书派人赴险。要不是片尾字幕,影片本身的重点和立意并不突出。 |
|
属于不抱期望却有意外惊喜的电影,首先建议要看得懂这个小电影可以先看看俄罗斯自己拍的卫国战争纪录片,其次是相关回忆录国内有引进过。这个电影要想讲一个死伤以百万人起步的疯狂战役是不可能的,就是一帮新老混杂,饱受饥饿、伤病折磨的人被派上去当炮灰,但是这帮乌合之众却一反常态被塑造成有血有肉的工程师、高级知识分子、g二代、小偷、农民、小平刻、🐔左、弗拉索夫分子,站在不同的zz光谱里互相拉扯出cccp前二十年那些槽点合集,缺点也是剧本要说的话太多,每个演员戏份都太足导致整场电影内容装太满,要致敬的那些个牺牲者、战俘、罪犯、平民太多太多,后面结尾干脆再而衰三而竭。总之这个电影的劲头还是有点邦达列夫遗风的,二世驾崩之后能有解冻文学、战壕真实派、全景派出来,这毛子们还得前途无量啊。 |
|
烂片成这个样子还在豆瓣被捧臭脚,高分网友们的意识形态站位是真的高。 |
|
黑苏联 黑党 黑红军 黑内务部 黑政委 这个剧本比兵临城下还恶心 |
|
角色形象和性格的塑造可以说是非常多元:从党员到非党员,从司令官到普通士兵,从思想工作员到素卡,从信仰者到多民族士兵(如乌克兰族),摆脱了一般士兵的刻板化描写。 |
|
鸡鸣狗盗混口粮,政委特勤窝里斗,从劳改营上战场的工程师坚决不入党,待枪毙的老兵战壕传传教,敌人围剿之夜开场自我批评大会,炮轰之前喝壶小酒,“答应过妈妈要活着回去,看来要挨骂了。”……为保大局的送死之战,开场惊艳,越往后狗血流俗处越多,但确实比西方主流战争片要来得纠结残酷 |
|
名字取这么大,结果拍的是一个村庄的争夺战?以小见大也不能这么玩儿啊。虽说站在苏联的坟头蹦迪算是毛子的政治正确,但这片子基本把一切过错都推给了苏维埃,蓝帽子干的事儿也全是苏维埃的错,就差高喊“我们俄罗斯纯洁无瑕”了。 |
|
真实反映战争的残酷,政工人员和NVKD的荒唐可笑。黨的第一要務不是抵抗外敵,也不是保衛人民,而是抱住統治權。 |
|
与天斗,与敌人斗,与自己人斗,与自己斗,虽然只是恢弘战役的极小极小一部分,却足以让人厌恶战争 |
|
老毛子不错的战争片了,zz话题哐哐抽苏联的脸,人性和zz的对比。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尤其一个罪犯误打误撞入伍,却在前线和所有士兵一样并肩作战、被zf养大的孤儿最终当上“政教处主任”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两个人物,人性本身真是个矛盾的命题啊。——再就是战争片真的很纯粹,整片没有一个女演员。。。。 |
|
这剧太生硬了,啃不动啊 |
|
大背景是苏联卫国战争,小背景是村庄据点破袭-防御战,战士们的战略任务就是当诱饵,他们是要被牺牲掉的棋子。片子规模不算多么宏大,但是编剧、导演的格局却以小见大。虽然摆脱不了俄式神剧的嫌疑,但仍然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战争片。片中关于政工和官兵的矛盾并没有很抢戏,反而塑造了一个质朴老兵的伟大形象,并且为之后的反偷袭埋下伏笔,过渡衔接的方式非常巧妙、自然,这点比其他为了批判而批判的俄式战争片强多了。至于演员的演技,我说得夸张一点:其实在爱国题材的战争片里,只要是个男人,就不需要刻意去演~ |
|
毛子的战争片,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 |
|
没有那么大的场面,也没有绝对的政治正确,然而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在保卫祖国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有退路 |
|
战争场面不行,剧情马马虎虎 |
|
拍的什么玩意儿?还战役?连级战斗而已!就连战斗也没好好拍,东拉西扯,完全基于西方世界对苏联的刻板印象在自黑……总之剧情尬得不行,实在是抹黑俄罗斯电影的名声! |
|
以战争中的个人的悲剧来反思整个战争中的人性/国家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最后依旧团结舍命冲锋,从这点上看俄罗斯气质和宣教工作就非常到位。 |
|
天佑我屯!愿不再有人做马戏团的猴子,被驯化,被送命 |
|
勒热夫战役还是比较少人知道的,因为同时还爆发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这场战役成功牵制了德国第六集团军,但整个战役结束苏联人付出了伤亡超过170万的惨痛代价,总的来说这场战役以苏联人的败退为结局的。
本片不是完全的战争片,应是带有政治批判性的,剧中特意突出了前线士兵对党的看法和内务部对士兵的行为,并以一句话作为总结:“苏维埃政权什么时候相信过人民”。当时德军已经是兵临莫斯科城下了,如果前线没能挡住,莫斯科和整个苏联将会灭亡,苏共用最强硬的手段逼大家打仗,斯大林的227号命令就是在这时发出的,当时苏军还处在全面溃败的阶段,大家都没什么斗志,反正“苏联是俄罗斯,没了苏联,还是有俄罗斯,千年的俄罗斯”。 |
|
黝黑苏修🌚🌚 |
|
总觉得带着很多权衡过后的戏剧化处理,然后所有角色都没了情感~ |
|
开头的那场战斗拍得不错,老毛子挺敢拍的,战争的残酷一览无遗。中间节奏突然慢下来了,又有点像中国的电影,讲政治去了。#20200611 |
|
文戏就像大列巴一样糙 |
|
勉强及格。剧情只是一次很小规模的村庄争夺战,一头一尾两次战斗场面,开场的堑壕战足够生性,踩着人跨越铁丝网,肉搏场面勇猛,但中段的大量戏码,是围绕着战斗任务与政治调查的矛盾所展开——“苏维埃什么时候相信过自己的人民?指导员现在还在调查每个人的出身。”特别处军官搜查德国传单,并要为此把战斗力强大的老兵送交军事法庭,而且这次打得不太成功的任务本身也有向德军展示苏联抗战意志的政治意图。连长爱护部下生命的表现让人想起《永远的0》之类过于强调人道主义的战争片,然而当他意识到任务牵扯德军的实际战略意义后,还是带着部下冲向燃烧的村庄(电影到这儿就结束了),他的立场还是以军人职责为底线。另外男主之一是个盗用身份参军但桀骜不驯的通缉犯,借他和战友的口,表达了捍卫俄罗斯高于苏维埃的民族情感。机枪的表现略神剧了 |
|
故事讲的不慌不忙,嚼劲十足,毛子的服化道摄影美术真的绝,有个想法,毛子根本就不在乎那些什么经典三段式叙事,看不起也没兴趣,反而是自己讲到哪算哪,但是故事都能盘根错节都能紧紧连在一起,越看越有劲,越看越有味道,真不错! |
|
伟大的卫国战争被拍成这熊样 |
|
上影节新加了这部梦寐以求的俄罗斯战争片,作为精德和苏俄迷的我率先第一个冲进去抢票!徜徉在星辰点点闪烁的Star Max厅里,看银幕里的星空,激动极了!纯男班电影,正如影厅里放眼望去几乎都是直男……两大战斗民族对战,苏军威武!感人肺腑!开场激战酣快惨烈,小鲜肉炮灰可怜战死。剥开战争的外衣,军队内部上下级军衔和职位差异带出的官僚主义,对国家大义和政治的思考,以及人性的考验和体验更为耐人寻味。Alexy中尉长得酷似James D'arcy。 |
|
用累赘的加法而不是精炼的减法,成了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好。 |
|
偌大的勒热夫,结果只拍了个村庄争夺战,失望 |
|
就冲着开头10分钟的攻坚战而来 |
|
“你干嘛那么害怕这些纸?” |
|
也太黑苏联了,变成俄罗斯民族主义宣传片了 |
|
战场如棋盘,人命如棋,放在什么位子,就发挥什么作用 |
|
从苏联的视角来看二战 战争仍然是残酷而泯灭人性的 无论政权交替 总有士兵拼劲全力保家卫国牺牲在所不惜 他们其实没有政治的思想 只是最纯粹的一片家国情怀 但是当政党在战争里用政治包装与裹挟士兵的行为和思想时 这种就是一把双刃剑了 善意的初心可以激发士兵的作战斗志 充实个人政治信仰 而恶意的揣测只会造成人民与政党的背离 只会将民心和信任向更远的方向推离 就好比片中士兵的那句话“苏维埃政权又什么时候相信过人民?从来没有过。” 这句话可能说透了苏联红军每个士兵的心底 他们挡得住德军轮番的猛烈进攻 却挡不住来自政治与人心的洪水猛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