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的乐队,灵魂拯救者,一片混乱中撞出激情的音符,生活的废墟间开出希望的花。在迷恋酒精和摇滚的都柏林、在梦醒的边缘用尽生命的力气喊出灵魂。借用“嘴唇”的话,梦醒不醒不重要,重要的是梦本身。于是,被溅了一身水,乐队解散了,可每个人之后的人生都有音乐相伴,吉米(和我)可以释然了。音乐真伟大。(迷了整场的长发吉他手,出字幕才发现竟是仍粉嫩的Glen Hansard) |
|
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未来的现实里,主角们依然延续着音乐梦想 |
|
影片讲述了由爱尔兰版黄晓明领衔的不正常不靠谱不和谐的“三不”乐队从起步巅峰到不欢而散的过程,恰如其分地将梦想从启航到接近再到破碎的历程以闹腾欢快、屎尿屁笑话、以及炸裂的歌曲的形式展现了出来。每个角色都十分立体,性格鲜明,群戏十分精彩。剪辑也非常棒。 |
|
罕有的兼适于文艺青年、摇滚青年与二逼青年观赏的佳作。 |
|
「灵魂乐是性爱的节奏,工厂的节奏。」被这句话戳中的我,应该还是很年轻。 |
|
The Irish are the blacks of Europe, and Dubliners are the blacks of Ireland. |
|
太棒了!!!痛快!过瘾!乌合之众也有梦!昙花一现明日散! |
|
一群“乌合之众”的梦想照进现实,灰暗日子无法阻挡我们歌唱,都柏林每一个肮脏角落里都能盛开布鲁斯的音符,我们是灵魂的救赎者,我们是奔跑跌撞在昏沉夜色里吵嚷的失业者;因为歌唱而觉得有盼,因为做梦觉得也能拥有明天,想有爱,有钱——多么真挚的初心,即使终究一散,多年后想起也能漾起快乐的微笑,有那么一刻我们真的做了一回自己。一部治愈、温暖、幽默的好片,秒杀许多所谓音乐片,每首歌都充满自由的呐喊。 |
|
这么牛逼的电影,豆瓣看过的人数竟然这么少,欧盟影展随便买了一张票,有种捡到宝的感觉。艾伦·帕克在这部电影里,群戏拍的太精彩了,更厉害的是全程都是音乐烘托的氛围,成功和金钱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么拥有梦想的年轻人脸上闪着光的样子。 |
|
可能是角色的职业和生活背景,这样音乐类型的电影没有什么“追梦”“困境成长”的陈词滥调,而只是大洋两岸一次纯粹的音乐对话。深居底层的他们用表演和歌唱表达自我,而选择的则是扎根于黑人社区自由随性的灵乐。后半段基本上就是很纯粹的表演,所以会渐渐忘掉了电影的主线故事;结局的分道扬镳写就了成年人独有的无奈滋味,一切都只关于音乐。 |
|
The.Commitments.1991.DVDRiP_Ekolb |
|
超燃,不仅书写乐队,也是都柏林这座城市的颂歌,从头到尾几乎每个镜头都有律动感,可以同时感受到音乐的脉搏和都柏林的勃勃生机,游走于一座显得破败却到处都是无产阶级在苦中作乐的城市,屋后的床单衣物在飞扬,小盆友在报废的轿车上玩耍,而灵魂乐手们在废墟上拍海报;不觉他们最终理想破灭,相反他们盛开在永恒的音乐之城,U2瑟瑟发抖,上帝猫王,音乐人死法大全集,“爱尔兰人就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人就是爱尔兰人的黑人”妙语多得刹不住车,如果用来当本次欧盟展的闭幕片就完美了 |
|
音乐占了好大的比重,如果喜欢里面的音乐,肯定会很喜欢这部电影。看着一群乌合之众慢慢走向成功,但从组建乐队开始,就觉得他们最终会分崩离析,甚至告诉自己别对他们有所期待,否则结尾会特别失望,很奇妙的观影体验,仿佛是在追选秀,看着心仪的选手慢慢靠近出道位,而在最后一期,她依旧落选了。 |
|
怎么回事这低产神导演随便拿个电影出来都好看得不行@moma |
|
035:乐队,从激情组建到内讧解散。因为没有近似经历很难有共情。都柏林3000试镜者选出的12素人,演技和音乐都很出色,但剧情稍显平淡。
艾伦·帕克的大景别中常有精致考究的细节,比如庞大建筑旁拴一匹马。暂还察觉到艾伦喜欢小孩,以及不止一次用到的宗教意象:圣母像和向神父忏悔的窗口。 |
|
2019欧盟影展第二部,音乐非常迷人,整体喜剧效果上佳。演出季台上我们笑着努力表现出色,幕后大打出手乱成一团,恐怕是很多乐队真实的模样。体验短暂成名的他们,日后的生活都随之改变,这当然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念想。 |
|
真实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
#2019欧盟影展##百老汇电影中心#“爱尔兰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是爱尔兰的黑人,都柏林北区是都柏林的黑人,我们这里就是黑人,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唱黑人的歌吧!”够酷够闹够好玩,青春就是敢想敢做还敢唱,特别是这些生活在都柏林北边的年轻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The Commitment乐队人气还是挺旺的说,虽然他们这个奇怪组合没有持续到最后,但可能真像那个长发大叔说的,比起那些无聊的出名出专辑开演唱会,你们已经实现梦想了,因为起码你让大家在无聊的生活里都有了希望与期待。 |
|
「爱尔兰人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的黑人,而北都柏林人是都柏林的黑人。」,连去教堂告解也能碰到音乐爱好者神父的爱尔兰民族果然是最适合音乐题材的。以灵魂乐团的组建,发迹与解散为主线,痛快淋漓地展现了爱尔兰人乐天达观的性格与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同样是群戏式的音乐歌舞电影,总体比《名扬四海》要更好看:乐队群像鲜活,最出彩的肯定是一边卖弄着他过去和名人合作的经历,一边和乐团的女成员鬼混的老油条乔伊了;而穿插其中的表演段落也富有感染力(招募成员的试镜片段混剪也太好笑了)。乐团全素人阵容出演,其中包括当时既没胡子又没成名的吉他手格伦·汉塞德(后来他拍出了我最喜欢的音乐电影《曾经》,不过那是后话了)。爱尔兰语挺有意思的,在英语的基础上有挺多有趣的新词和新说法,比如“Jaysis”指代“Jesus”之类 |
|
性,工厂,灵魂乐。英国一帮小伙组乐队。你不还是妄想着出名吗?要考虑到发生各种变数。你不想要一辈子庸碌,你站起来大声狂呼。 |
|
2019欧盟电影展。成名、出唱片、飞黄腾达只是世俗的观点和人生轨迹,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真正的追求目标和希望,在无产阶级的舞台上肆意歌唱和争吵,在只有几十人的社区中心和小酒吧里「一夜成名」和「一夜消失」,只是音乐和自由意志的胜利。 |
|
唱得太好听太真诚了,还以为他们永远都会后台打架前台闪耀呢,结果结尾忽然来了戛然而止,好忧伤。Alan Parker真的很会拍结尾!! |
|
喜欢这样有趣无奈真实的风格,这点上的确比波西米亚强多了。面试那段笑死了。
爱尔兰人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是爱尔兰的黑人,北都柏林是都柏林的黑人。从猜火车开始就喜欢上这特别的口音, 可惜这次新冠疫情无奈取消了爱尔兰计划 |
|
这才是梦想实现过程的真实质地,在不经意之间从天而降,却又在你还没来得及把握住之时转瞬即逝 |
|
影19218:11人大团队没有更衣室核心真不行。成功边缘,唯一欣慰大部分依旧走在音乐道路上,吉米依旧演绎着自己的梦。乔伊斯笔下都柏林的音乐追求生活就像一首诗。 |
|
一眼可以看到John Carney的传承来自何处,确切地说是都柏林工作阶级的生活与音乐狂热,以及一个非常年轻的Glen Hansard,甚至还有很多细节上的趣味和荒诞。在情节和人物关系上是快速、轻巧和喜剧性的,更多的内容留给了直接详尽的音乐表现,Irish Soul很新鲜生猛。 |
|
特别好的音乐以及演出,但是音乐之外的东西以及梦想的破碎真实而让人唏嘘.然后特别想问梦之声的那个阿来是不是看过这部片子,他跟那个主唱外形及唱歌时候的表现太像了... |
|
good to watch on St Patrick's Day. Glen Hansard is in it!!! |
|
【欧盟电影展-长沙】FUCK OFF!爱尔兰人的不动产只有奶子和屁股,诚不欺我。艾伦帕克镜头下的脏乱差青春也太有意思了。闹哄哄谢幕,笑嘻嘻回顾。用调侃的口吻讲述着缺憾,用缺憾画下最终的圆满。唯一不喜欢的大概就是,作为摇滚乐迷,对这部电影里的音乐鄙视链不敢苟同hhhh,有些punch line看得尴尬。从《迷墙》到《追梦者》,rock和soul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如果都柏林平均颜值真有这么正,下一个旅行的目标就决定是你了。 |
|
11个人的群戏场场精彩,是《Sing Street》的真实接地气版,一个充满音乐、性和“bleeding”"fuckin"的都柏林。 |
|
@欧盟影展 拍乐队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相比之下《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一坨精美的屎。虽然都柏林黄晓明看得我有点出戏。 |
|
21世纪以前的音乐/传记类的电影往往都有一种雷厉风行的态度,不需要向观众解释太多,让人物说话,让音乐说话。同时,既然人物没有想要去取悦大众,那他们的音乐就一定是风格鲜明的,不像今天大行其道的各种流行乐团变体,试图在电影中让人们觉得自己玩的是独特的东西。 |
|
“爱尔兰人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的黑人,北都柏林人是都柏林的黑人。” 灵乐与城市节奏,乱糟糟的街道氛围,坐电梯的马。非常好的工薪阶级左翼电影,苏格兰有《猜火车》爱尔兰就有《追梦者》。 “你们卖鱼吗?我们只有灵魂。” |
|
真好看,献给热爱音乐的吊死们 |
|
片中主角说,爱尔兰人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的黑人,而都柏林北区贫民区的人是都柏林的黑人,所以他们玩儿骚灵乐,为工人阶级歌唱,I'm black,I'm proud. |
|
同样是都柏林白手起家空手套乐队,都是在非常规的场地第一次演出,都是有个疯子加入团体负责安保,我甚至觉得后来的《sing street》是在翻拍它。这部更疯更因为真实而显得不优美。歌是好听,但傻逼主唱的特写叫我不得不闭上眼听。 |
|
【2019第十二届欧盟电影展·爱尔兰·追梦者(1991)】迷墙导演的故事长片。都柏林一个战战兢兢、建立在情怀之上草台灵魂乐队“追梦者”,经历的从激情组团到内讧解散的乐队的夏天。在你还没准备好时出现。在你没抓住时消失,这不正是梦想的实质。整部电影充满了那位工人阶级主唱油腻猥亵的大脸,粗砺,真实,不洁到不可置放,但他的声响,他的音乐却骚断肠,听得人灵魂出窍。导演在片中吐槽都柏林没有灵魂,实则不然,现实中的都柏林区区百万人口中,却有多达1200个乐团。音乐既是都柏林的现世,更是彼岸。 |
|
就冲着主唱那时时占满大屏幕的脸都扣掉半颗星 @烤肉那个火山奴奴说得对 听他唱抒情绝对要闭眼 歌都不错 不过摇滚我是听不长的 合音我喜欢 女生独唱也蛮好 梦想就是个承诺 开始都打了鸡血一般的热情 过程总归要头破血流 而结局 有时候真实又残酷 @木子又又龙 还是值得一看的 |
|
@ 欧盟影展2019 SZBC 有一说一,那胖子唱得真好,长卷发安静小哥也很可爱 |
|
可爱的都柏林小年轻们,热热闹闹地唱歌和吵架,欧盟影展体验甚嗨。重要的从来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令生活有盼头。 |
|
#欧盟影展 来上海后第一次看到观众鼓掌的片子,还鼓了两次。一个属于都柏林的青春梦,从开头就能遇见结局,但最后从主角走入黑夜,到结束前他说跳过前奏,直达最高点,非常动人,他们用一个唏嘘的故事反而给予人力量,看完回家都一路很开心。后台打架打到一半再回去安可太真实了,散场还听到观众开始细数自己喜欢的乐队打架解散的事情哈哈哈( |
|
看到music coordinator John Hughes,不是那个John Hughes |
|
除了激情和天赋他们一无所有,甚至到最后他们也没能拥有走向所谓成功所必需的一点耐心和幸运,但那又怎样,他们已将这生活变成了一场灵魂乐,大声唱出了“追梦的人不悲伤”。观感大好,动听的音乐、生动的情节在灵动且利落的声画剪辑和蓬勃也扎实的氛围搭建中,生成了强劲的能量,幽默和争执段落的呈现鲜活恣意,同时现实环境的营造、现实情绪的传递却又真切到位,特别是衰落的工人阶级背景和垃圾遍布的巷陌街道布置,让我想起记忆中90年代初的东北。艾伦·帕克对音乐的喜爱、对音乐人的了解以及电影叙事的纯熟都可在本片中清晰得见。虽然在片中这些追梦者并没获得理想中的成功,但在现实里有几位参演者包括汉塞德和主角小妹(The Corrs主唱)都真正投身于音乐事业并留下了自己的印迹,而这不正好写出了这个梦想照进现实故事的另一面。 |
|
天赋混合着荷尔蒙调制出来的灵魂丨我勒个去那个卷毛是Glen Hansard!! |
|
除去狗血满地的剧情,多个人物竟然很鲜明,音乐🎵现场感十足,在杜比厅看真是视觉盛宴。放在1991年真是够酷。三星 |
|
情节和故事不是影片的推动力,音乐才是,音乐的律动才是影片真正的节奏所在,尤其是那一场演出现场的打架戏,完全就是live中的一段即兴演奏,在这一刻,情节与旋律合而为一。很多瞬间让我想起在看莱恩纳德·科恩的纪念演唱会。2020开年第一部,超值! |
|
看完会有一些些羡慕的,谁不希望自己的青春炽烈地燃烧一下呢?很不错的群戏电影,而且以推崇SOUL音乐来调侃了一下JAZZ,比如【JAZZ就是手淫】,让我联想到了《海上钢琴师》里的【FUCK THE JAZZ】,还有【爱尔兰人是欧洲的黑人,都柏林是爱尔兰的黑人,北都柏林是都柏林的黑人】也令人印象深刻。虽然长达2个小时,但是整个过程还是非常因崔思婷的,大家台上亲密合作,台下打成一团,特别有意思,乐队主唱虽然很油腻,但是唱得真心不错。男主作为乐队经理的性格和人设很符合我呀,我一直以来也想攒一个自己的团队呢。哈哈哈哈。 |
|
只有46人看过啊?太难得了 我看的电影 好像都是几万几万人看过的~
正经同志推荐的 好电影啊! 《Dark End Of The Street》这首歌 真是太好听了~ |
|
组建乐队,排练,再到乐队成名,没钱没时间,步步艰辛。而电影可贵的是用黑色幽默融合戏剧化叙事,基调变得有趣快乐。神赐嗓音,灵魂乐整首整首得在舞台上演唱,非常过瘾。对乐队每一个成员有速写也有特写,不拖泥带水也不浮光掠影,个性鲜明。经理和号手虽时有装B之语,却也给影片轻松之余带来庄重感觉(乐队也让平凡的他们能去期待不一样生活)。虽然是在工作日,且离上部欧盟电影才过二十分钟继续观影这部,但全程毫无困意,燃点不断。对我等乐迷来说,除了带劲还能说啥呢! |
|
2019欧盟影展@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杜比厅
1.希望下次电影院放这种片子能在中央设置一个蹦台,共情翻倍,快乐翻倍,不然旁边的人总会以为你是个只会抖腿的傻逼。
2.结局才是最真实的生活,也是影片的最优解。
3.喜欢最后那段Maria Doyle看着吉米的眼神,有那么几个瞬间让我觉得他们是相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