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有些平淡,只好找其传记来补,发现影片缺失了两个重要的关键:1、卡拉什尼科夫受伤住院其间,阅读了图书馆的所有兵器书籍,尤其是对轻武器的发展史变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2、在走向AK47之际,卡拉什尼科夫不断改进,得到很多方面的帮助——这是走向卓越的关键。影片本可以拍的更好啊 |
|
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师的伟大设计。没上过学,却设计出一支历经70年而仍被广泛使用的枪。这支AK-47及其仿制品,几乎抗衡了世界上所有的单兵自动武器。 |
|
没有重点的流水账,像AK47一样,故障率低,就是精度差 |
|
天才的设计师的故事,一支神奇的枪械诞生的过程。影片用非常平实的手法,讲述了AK47的发明人卡拉什尼科夫的故事,片中画面非常漂亮,男女主角颜值很高,应该是出于保密的原因,影片没有细致讲述发明中的细节,让人感觉有些不太过瘾。整体来说,观众还是看到了一位没怎么上过学、也不会画图的天才设计师的成功历程,当时的苏联真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和胆略,才能让卡拉什尼科夫这样的设计师脱颖而出。 |
|
最牛产品诞生记——AK47,75年经久不衰 |
|
在我心里,卡拉和他的AK47是真正的20世纪兵器之王。 |
|
我看的俄国战争片里唯一一部用主角为剧名并完全拍成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哈斯木》算不上),题材里的异类,也许以后会更多。主角被拍成一个争强好胜的优等生,再加一个征服女性的副线,画面亮丽,人物俊美,颇有校园剧之感,俄国大国魂和乌拉欢呼,反倒有点违和。 |
|
诚意很足,但内容不足。设计枪支就是在厂里带着一帮人走来走去。这个套路拍得也挺俗但是人物都挺可爱的。啊好想知道内务部要是和党卫军打一仗会是什么效果啊。 |
|
寡淡如水 |
|
餓螺螄的米國大片!!! |
|
真正讓卡拉什獲得至今的成功是冷戰時期制體指導的熱衝突輸出以及刻意的大量生產導向. |
|
一代枪王的传记写实,不同于美式英雄,苏式英雄的成长史几乎都是从平民开始,而后缔造传奇,给了我们更多的鼓励,有梦想就要坚持下去!试枪阶段的慢镜头甚为震撼! |
|
阿尔泰边疆区是个英雄的边疆区 |
|
结果变成了省港旗兵的利器,不晓得卡氏爽不爽 |
|
对比这部俄国人自己拍的历史传记片,更显出刚看过的美国小说《莫斯科绅士》是个带政治色彩的“西方神话”。本片讲述是前苏联AK47自动步枪发明家的传记片,继承了《普通一兵》、《董存瑞》等社会主义时期英雄主义电影的干净、单纯;当然也多了些“时代复杂性”的描写(揭示其哥哥做为政治犯一直被关押)。总体来说,还是个今天俄国的“主旋律”电影。喜欢这类题材的人,可看看。 |
|
镜头语言很漂亮,构图什么的一看就知道导演是学院派,可惜这剧情太寡淡 |
|
2020年时新沙俄看来真是被北约逼急了,这部居然连内务部都没怎么黑,多送一星好了。主人公是个有天赋的技术宅,但并非生而知之的天才,在成为枪王前也数次受挫,最有社会主义范儿的一段,是43年车站的工人兄弟自发利用下班时间帮助主角,枪械设计事业由此开端。另,爱奇艺的草台国配非常业余,甚至出现了把波波斯43和阿卡47按盎撒拼法念成屁屁爱死、欸剋的问题。 |
|
如果没看过卡拉什尼科夫的相关资料,这部电影还是可以打高分的。这部电影和《决战慕尼黑》的视角非常相似,是通过拍摄主角(们)不断受挫和个性中的顽强坚韧外加天分为主题在最后终于获得大成就,先抑后扬将影片情绪渲染一步到位。优点是最后的高潮部分几乎用不着怎么加油就能冲到情绪高点,不足则是缺乏了主角顽强中的一些小成绩和真正专业付出汗水辛苦的勤奋努力。造成了让观众觉得影片主角很有性格真实丰满的观感却难免忽略(省略)一些很重要的元素,也许这样的剧本结构方式也是俄罗斯导演们特意回避或者创造的属于自己的镜头语言,要做到完全与好莱坞套路不一样可真是很不容易,对本片来说只要投入情感观看就可以了,想了解更多还是要看书籍才行。 |
|
仍然记得多年以前打CS时端着AK47将对手爆头的酸爽。 |
|
3.5 |
|
枪械天才AK47之父 |
|
不明觉厉 |
|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生于1919年11月10日(天蝎座),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自动步枪产量超过一亿支,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AK-47自动步枪也因此出现在五个国家的国旗上,卡拉什尼科夫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没有之一 |
|
俄罗斯电影通病——容易跑题! |
|
一般般,就是鼓吹俄罗斯人的技术力量。 |
|
焦点不集中!有点散漫不过瘾!AK47啊! |
|
不玩吃鸡游戏的我都知道AK47。 |
|
我觉得这枪应该没有电影里这么高的精度 |
|
影片并没有展现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仿佛他生来就拥有设计完美武器的天赋,可是顺理成章的背后,却永远也躲不掉他实打实的个人能力。 |
|
41年开始,49年结束,AK-47突然间就莫名其妙蹦出来了,这剧本太单薄了 |
|
拍得比较平淡。 |
|
自小顽皮爱设计,
铁甲钢拳向披靡。
八年练成全自动,
枪声响时全无敌。
—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
|
|
炭笔画的开头有《太平洋战争》的味道,当然配乐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波波莎,喀秋莎,伏特加,苏维埃的味儿太冲,太喜欢了。节奏四平八稳,不功不过,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国产学习的地方,看看人家的民族英雄是怎么拍的。最后的一场戏的浸水裹沙就像是一场施洗,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二十年后的越南丛林里,美国大兵见到ak47就捡,也说明其旺盛的生命力。 |
|
毛子版主旋律,但人物刻画和深入发掘都没有做好,只是流水账般的把故事讲完了。男女主颜值在线,演技也可以,被剧本毁了。 |
|
影20231:平淡,浪费题材 |
|
好看 |
|
虽说是传记类,但卡拉什尼科夫的贡献不仅是AK系列自动步枪,还有大家也有一定程度熟知的RPK轻机枪、PK系列机枪,都对世界军事影响很深。但电影只选取了AK的诞生这一成名作品作为内容,可能是时长所限,细节没有讲清楚,跳跃太大,只达到了让大家明白“这个人做出了这把枪”。
AK+RPK+RPG已经成为反政府武装、恐怖分子的标准三件套(不过俄国早就停产了47,市面上见到的大多是中国产56冲),直到现在俄国的新步枪还是靠着AK这套基础,说白了就是“改改还能用10年”。 |
|
5.5,热血励志的枪王传奇被生生搞成了流水账,虽然围绕着制造AK47的过程展开,但实际的造枪细节却寥寥无几,出场人物虽多但全员工具化没有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关于武器制造背后的思考也完全不涉及(AK47可是恐怖分子手中的圣器),这种平淡如水的主旋律电影实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
信息量有点少 |
|
因为是AK啊 |
|
近年俄罗斯大力纪念二战,开展了许多活动,这点值得国内学习借鉴,虽然相关题材电影的质感真的很不错,但叙事大多一般。 |
|
片头抄袭《太平洋战争》就不说了。搞研发的剧情跟狗撵腚似的狂飙突进,从前线战场到造出第一支AK仅占了30分钟篇幅。然而一到恋爱戏码节奏就慢下来了,男女主关系进展突兀,生编硬凑。测评的重头戏还算有趣,展示了AB-46和AD-46这两款竞品,结果一个不防水、一个不防沙。 |
|
作为传记电影拍得没吸引力,分数全部打给AK这把枪 |
|
中规中矩的完成了整个描述 |
|
情怀(?)加一星。拍得有点儿寡淡,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的“捣蛋鬼”真的是被上帝亲过脑门,一路没遇到啥重大挫折或挑战,靠着愣头青精神就搞出来把惊世骇俗的枪……也许际遇本就如此,但看着让人有些失落。看枪王吃东西还挺香的,大半夜把我都看饿了。最早知道ak47还是小时候打cs,但压不住枪,所以一般不敢用42。喜欢用51,除了摸到了远距离爆头的门道外,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子弹多……像我这种反应慢的,每次reload都很崩溃-___- 啊说得突然好想打两盘! |
|
不错,布尔什维克兄弟,把洪都陆孝彭研制强五拍出来,也震撼。 |
|
勉强及格。AK47诞生的故事,卡拉什尼科夫造枪的过程里有些爱国主义表达,比如最初义务帮助他的车厂工人们、设计事业停滞时他要拖着残疾胳膊回前线,经历种种波折的造枪过程其实表现的有点流水账,得到强调的是电影里“老一辈”的形象,卡式自学成才而且年轻,在电影里他成功的很大原因是老将军们的提携和信任,这种表达不好套用欧美的父权视角,更多是对苏联的怀旧了。另外卡式的家庭影响贯穿全片,他一直给母亲写信,自己差点受弟弟牵连,他在片尾得到的最大奖赏是:回家。全片画面拍的都很干净,试射场经常蓝天白云,莫斯科大街和他阿尔泰老家都是一尘不染簇簇新的,在影调和家庭观念上已经和欧美电影无甚区别了。爱情戏拍的一般没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不过他愣愣的跟着女方回家,就跟他莽撞试射AK47一样,还是属于俄罗斯人猛冲猛打的虎劲儿 |
|
电影实在一般,但这是AK-47,苏联产的卡拉什尼科夫连枪托都是红木。解体后两美元一把被贱卖,全球最热门轻武器,实至名归的枪王之王。某种程度讲,USSR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地表最强军工复合企业。 |
|
对战争狂热的男人来说,女人的魅力不如枪械… |
|
把片名改成《AK-47的诞生》估计会有不同的结果吧。军迷朋友应该喜欢看的片子。一段历史,一段人生,一个创造,一个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