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看这类型的电影,说起来有点怪异,我甚至喜欢它们是dvd画质,机译字幕的,这给我一种“这才对嘛”的感觉,也许是我觉得青春成长就是不高清,不能完美匹配的,今天明天,东歪西倒,是一件没法准备好的半成品。 |
|
太。。致郁了,然后女主真的成了蕾丝边,好好孝,快笑呜呜呜。 |
|
即使明知不可能发生,我仍然希望Dawn和Brandon一起去了纽约。 |
|
“人生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
|
女版变形记四百击,丑丫头的苦涩青春;爸妈不疼、兄妹不爱、学校遭欺凌、性的困惑和挫败...张力超级好、看得人意难平;音乐品位逆天,人物有特定旋律、古典和摇滚的混用、乐队的排练歌好听;“八年级也像七年级一样艰难吗?”(杀手莱昂),一路go down充满负能量 |
|
dawn一个多正常的女孩啊,只是在这疯狂的suburban美国像个受害者,在不断的互相伤害中连反抗都是无力的。还是更喜欢napoleon dynamite那样自作自受一意孤行。 |
|
3 o'clock today ,i'm gonna rape you.........全篇都很牛,这是最牛的一笔。这片子拍的太有意思了,超个性又很真实,细腻,残忍。他最好的一部。ps.海报太帅了。 |
|
当年看寒毛直竖觉得黑暗无比现在看从头大笑到尾。忽然想起30石头里提娜菲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从小被当怪胎被欺负,去了才发现其实自己才是那个又毒蛇又邪恶嘴贱伤人的好学生.... |
|
你以为是新的开始,结果还是从前噩梦的延续。 |
|
谈不上好坏,女主显然是导演童年的一些呓语,真实的小孩必定带有猥琐的气质,但究其电影本身并没有好的段落,导演有旺盛的表达欲,但好像没有做好一部电影的想法。 |
|
女主和导演长一样 |
|
绝佳的讽刺电影!对于青春和美国文化的把握细腻而又深刻。略有些太过阴暗的说,我要是女主我早就自杀了,比少年维特烦恼多了。。。 |
|
美式青春题材,不受待见、笨手笨脚的丑女孩,成为无论是同学还是家人的出口。但是也有相依取暖的零散伙伴。外界的刻薄、欺凌同时也转化为自己输出的方式,不过也在失去之时幡然醒悟。值得一讲的是配乐,转场的摇滚、悲剧性时刻的古典乐,引导了情绪也引入了一些戏谑感。 |
|
我大受震撼,这是继《伯德小姐》和《八年级》之后我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戏剧点非常精准。只能说太震撼了,我内心深处的编剧思维死灰复燃,几乎每场戏我都拍案叫绝…… |
|
长得不好看宛如原罪,且没有资格拥有青春,八年级不会七年级好过,等熬过这一年年,发现已经跨入更平庸更绝望的成人阶段。一部“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的绝佳演绎,哪有special people,只有被嫌弃的人生;看得心酸又共鸣,庸碌刻在皮肤里,除了等到岁月将我们遗忘别无他法。布莱顿与女主其实几乎是同类人,身处恶劣环境仍怀着渴爱,但可悲的是,即使我们处于生存链末端,仍会不遗余力去伤害更弱小的群体。 |
|
喜剧是最适合拍世界的abusiveness的片种,因为两者都是要给你看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细节,然后敏锐地帮你指出其实这些都是多么的abnormal甚至病态。 |
|
8/10。心理创伤多来源于学校,性格纯真不加掩饰的孩子更容易受误解,教师的保护缺失,不听辩解反将她和作弊者一起罚,在晨会时用吸管吹纸团反击坏同学,被老师逮住请家长来校,谈她没朋友这种伤害自尊的话题,母亲没有带来心灵安慰,对她惹的麻烦只感到羞愧而不关心遭遇,偏心哥妹还不经同意拆她小屋。 @2016-08-10 10:49:23 |
|
中學階段是最容易發生校園霸凌的時期,長相、身材、智能,甚至家庭背景,都會變成被霸凌的對象;在青少年心生理成長期間,要如何適應與克服這難題,永遠是很難跨越的鴻溝。
在電影裡的另一面,主角一家很明顯是個猶太家庭,這多少也反映出猶太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和普遍觀感,只是沒有將它明白描述而已。 |
|
受虐的防线是被欺负好过被忽视-01/14/16 at FilmLinc |
|
长相特殊者往往与众不同——虽然这条格言于现实生活中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呢,普通人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往往也会渴望特殊长相。在校园「娃娃屋」这个有着明确年级和归属划分,类似《芭比》乐园的微型社会模型里显然也存在着阶级鄙视链:被《美国故事》喂养而长相特殊,因共享《魔女嘉莉》处境而略显无辜的少女被「熊孩子」划分到「拉拉或者基佬」这一群体,而「拉拉」群体又被「基佬」划分到更低一级的《腊肠狗》群体。显然,美国「娃娃」打从娘胎出来就默认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为首要生活方式,并在「苏联解体」之后努力适应「赢者通吃」这一不平等却铁律般的现状:在社会化过程中虽然也免不了被「社会主义」毒打且留下童年阴影和心理伤疤,但问题在于,社会性身份看似是被宗教《词语》界定的,实则是被个体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共同建构的。 |
|
@FilmSociety 20周年特别场,Todd简直就像豌豆射手一样噗噗噗地吐着段子,戏里戏外都透着一股机灵劲。爹不疼妈不爱在学校被bully的7年级girl用冷漠脸对抗邪恶外部世界,片尾道恩问哥哥7年级真的不好过那8年级呢?确实让人心疼,可是姑娘你可知道即便你深陷地狱那也是天堂,因为你正在青春里 |
|
学习差没人缘没人爱还因为长得丑长年被人欺,小女孩如此惨淡经历又碌碌无为,却并没有去反抗,因为她是这个世界唯一真诚地活着的人,她对待他人的仁义与善良,宛若朝空气打拳,俨然成了他人的笑柄。“你怎么那么爱犯贱呢?”是啊,自污是她为数不多获得他人真诚的方式了,这也正是影片技法未落入俗套的地方——高饱和摇滚陪衬下,在可爱可悲可恨间不断切换,所以我觉得托德索伦兹是另一个版本的詹姆斯格雷,你可以把影片看作是一部少女懵懂青春小事,也可以看作是对人格尊严的诘问。 |
|
这种明媚鲜艳的色彩风格我还是蛮喜欢的
但是除了青春期的男孩是世界上最肮脏的物种以外 其他的我无法感同身受
冷漠中产 美式霸凌老生常谈 几条线都莫名结束了 片子好像半成品 毫无上升价值的必要
以及Brandon哪里可爱了 评论里的人怎么了😅他不是说要强奸女主吗 女主赴约和他喜欢上女主都莫名其妙
结尾还是挺高明的 丑孩子痛苦的青春期的确没有happy ending 只能硬着头皮熬过去
anyway 女主的衣服都挺可爱的. |
|
3.5 略显诡谲 古怪语调削弱其残忍,更呈现为一种无所适从的青春冒险 |
|
好喜欢Brandon那条线啊,装酷的穷小子觉得自己只配艹全学校最逊的女生,从来都缺爱的女孩连这点青睐都想抓住,看得县城妹基因觉醒了属于是。 |
|
我不相信作家写不出他没有的感受 我不相信导演拍不出他没有的感受 现在我也不相信观众体会的出自己没有的感受 |
|
普通孩子的烦恼都差不多嘛。演员小小年纪内心好强大(女孩子长得再普通被说丑也是很扎心啊)。意外还发现主唱竟是丑女贝蒂的花瓶老板。 |
|
青春创痛,带着污迹的初恋心动,依旧得背负着痛楚,怀揣着稚嫩的邪恶继续长大。看了这部,把《怦然心动》从两星改一星了。 |
|
完全是我喜欢的类型 |
|
Brandon was cute lol. UGH Dawn is actually kinda annoying, like, ugh |
|
這或許只是一部普通地講敘青春的電影,但單純去表現一個小女孩的青春期,沒有毒品,沒有搖滾,沒有濫交,只是那麼簡單地去傳達我們曾有過的迷惑、厭惡、逃避或是愛戀,這才是最能代表我們心情的電影,索倫茲對心理細緻的剖析以及他獨特的配樂理解,真是難得。 |
|
不见血也可以很残忍的青春物语 |
|
又一次感受到了索伦兹的恶意,,,,他的配乐是极品 |
|
《欢迎光临娃娃屋》
“八年级会比七年级更好吗?”
“不会。”
“那九年级呢?”
“整个初中都糟透了。” |
|
“八年级会比七年级好过么?”
——《噩梦光临娃娃屋》 |
|
这片同样是描述残酷青春,只不过没有用激进或者卖惨的方式来表达,显得很自然,然而缺点也显而易见,非常平淡。 |
|
成长多么惊险,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看得人揪心。八年级会比七年级好一些吗?这是对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的诘问。 |
|
看了好多商品喜剧突然遇到一部起承转合模糊不清的电影好感动。迷你蜂鸟嗡嗡展翅,每个人都能理解那些摇滚乐乍起的瞬间,餐桌上一场简单的对白是小小的谋杀,我们就是这样长大 welcome to the club... |
|
叙事品味不错,亮点段子很多,但剧作直觉比另一部happiness差了十万八千里,小姑娘的表演确实惊艳,一时脸盲也认不出公主日记里的丑女配,说中产塑造和青春残酷当然是有了,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从家庭到学校都不被爱的孩子,是怎么还心怀善意的,本片的回答,完全不到位 |
|
Eric Mabius(Daniel Meade) in Ugly Betty?? a child in need of love
|
|
把这么残忍压抑的青春期成长故事讲得如此细腻甚至戏谑,导演真是太厉害了。Ah just fuck them all!!! |
|
导演是讲故事的天才,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一根筋又有黑色幽默的女孩,最后一刻向这个世界妥协。片子的配乐非常带感,可以出一个原声!这才是处女作应该有的样子! |
|
“THE AWKWARD MISFIT”
致郁版《大人物拿破仑》(虽然这部更早
女主每摸一次管制刀具我都精神一下 虽然深知等不来Carrie那样的爆发…
以及:续上超级会员就为了下载字幕 结果下载完无法导入气得我冒了一头汗 无字练听力+1 |
|
Radiance 2K修复版~
不俗套的初中生青春成长电影,有点颓有点暗黑
里面的歌都不错 |
|
在这种环境下真的很难内心不扭曲。那个痞子男孩说“我才是那个主动的人”然后强吻她。两个边缘人的爱。姑娘你注定不敢和他一起逃离这个地方,也不敢真心伤害他人,那就只能伤害自己了。so sad. |
|
很喜欢这个剧本了,沉重的事情都被讲得很轻盈还很幽默;每个teenager都个性丰满。想起了很多自己13岁时的小情绪,感觉像是上辈子的事……原来我已经活得太久了 |
|
比起校园里那些破事儿更残酷的是家人的漠视。结尾和佛罗里达乐园一样通往迪士尼,却如此不尽人意。 |
|
1998(?) HKIFF |
|
美式青春喜剧,写的还可以,演员选的蛮好的。 |
|
索伦兹自己承认的处女座,其实是第二部作品。怪胎的成长故事,充斥着突如其来儿童不宜的欲望和暴力。Q&A被问到你如何处理儿童的sexuality,索伦兹突然过度紧张开启防御模式,进行了长达十分钟的自我辩白,最后以“可能你以为我是恋童癖,我也没办法改变你的想法,但我不是”作结。这个问答中体现的mentality可能和电影本身同等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