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尾漫天飞雪中,有人按了车钥匙,嘀嘀,打开车门,放生了谁?调度精细,有黑泽清味道。难得地对每个人物都倾注最大的温柔。 |
|
前面法治在线,后面模仿娄烨。从台词到表演到配乐,没有一个是高明的。终于捱到电影黑屏,一位观众疯狂鼓掌。结果字幕渐渐淡出“四个月后”。 |
|
#72nd Cannes# 影片本身的质量也还算不错,不过实在拍得像一部两个小时的日剧SP,搁在戛纳这个场合就比较尴尬。人物和情节设计该有的点也基本都有,侦探/悬疑片的类型元素并不是那么强烈,或者说不那么重要。对警察事务性的工作,尤其是排查和寻找线索的琐碎过程,跟美剧路子比较接近。做得比较不错的是对人物心理机制的深入探讨。其实这个故事真没有什么特别大不了的过不了审的地方(不过戛纳放映的版本确实没有龙标),感觉尺度还没有《南方车站的聚会》大呢,另外一部在长沙拍摄的电影(英文片名“Summer of Changsha”),所有演员不是讲京片子就是讲普通话也是让人有点尴尬,不讲湖南话起码也要讲塑料普通话好哇? |
|
5分,片子非常普通,或者说平庸吧,也没什么好说的。刘天池老师客串那一场戏,表演非常过度,舞台感强,特别抓马,根本不像在演电影!很让人出戏。 |
|
3.5 这是拍了土味版的《唐人街》+《鲁贝之灯》+《白日焰火》+《海边的曼彻斯特》吗...祖峰还是挺有魄力的,故事在半途后就没有案中案,一条路走到黑。闯进先前租住房间后的面光与滴水声一幕,以及不少“另一个世界”的对白与梦境设计,仿佛在提醒“这是一个鬼片”。把酷暑拍出极寒的炙热感和悬浮感,影调能带人不断沉浸在角色的情绪中。而整体的表演系统其实也很有趣,撇开天池式吼叫外,其他人都游离在类型与日常表演间,真是难以描述的一种质感。 |
|
故事差戏更差。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演自己的。强行给刘天池加的那场戏更是减分。数度以为结尾结果画面又亮了起来,甚至有观众鼓掌引发哄堂大笑。《今日说法》那期节目都比这电影好看!!! |
|
PYIFF08,之前一个朋友做一个犯罪片,剧本送审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退休的老警察,这位大爷说警察日常应该如何办案,如果这大爷看到祖峰的这部电影,应该会满意吧。祖峰把一个犯罪类型片处理成这样,虽然算不上高级,但反类型的做法上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做法。剧作上更进一步讲,凶杀案并不是重心,真正的重点在两个同命相连的人物身上,后半段情绪起来之后,观感还是不错的。祖峰应该听了不少导演课和影片分析课吧,他对视听语言的理解比很多新导演强,在镜头调度上是有视听思维的,技巧是正确的,只是稍显生硬单调了一点。对于故事线的执着,让电影整体的节奏出了问题,后半段显得冗长,情节连贯上也有几场戏略突兀,优点也是让故事变得非常完整,人物塑造是成功的。能看到一个有视听思维的新导演,还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他算是三大入门了。 |
|
好大一出melodrama,想法有闪光点但执行差得要命,对白做作得让人起鸡皮疙瘩,某些人的表演也是让人浑身不适。对比一下娄烨是大师,真是错怪了风雨云。 |
|
C+ / 暑气蒸腾中的失神与眩晕、忧郁与哀悼。城市空间特性并非重点,但是在特定位置完成了四两拨千斤的情绪传达。除了偶尔破功的精神分析师派头金句和非要讲完故事连接起所有人物的结尾之外都很好。 |
|
肯给鱼放生,却不肯给自己放生。和心脏专家偷情,用这种方式勿忘女儿。下雨天想出去走走,天热又想凉快。已经开始了新生活,为什么又要把过去告诉我。有些痛苦就像水泥,没法把过去浇筑。有些经历就像天气,总是不遂人愿。故人若能托梦,死后若有灵魂,就像河边被风吹乱的伞,上有六欲天,下临七情地。 |
|
拿犯罪悬疑题材祭心理文艺片,是个玩得转的选择。不过当剧情愈发做作、拖沓,突然出现一幕妙笔,雨点打落车盖,玻璃棺材般困住二人仿佛最恰意的命数,就此收尾,绝对扳回一城,可惜,还有冗长的下文。粗糙感约束了发挥,台词毋庸赘言,许多细节也不讲究,银行不会允许777777这种密码的通过(也不说开头就发神经的婷婷有没还卡),以警察的工资竟能多年续租丢空的旧房,字幕“的得地”不分,也不说百度很难搜到精准的失踪信息,为了让角色邂逅竟不让主角网上买书……下次加油!@平遥 |
|
拍的相当不错,部分段落的电影化手法及声画处理非常高级。影片反常规的处理,在国内侦探悬疑片,是极为少见的,也是极为大胆的。祖峰和两位女演员的情欲戏后来被拿掉,真的可惜。 |
|
看完整个人都要抑郁窒息了……案情突破顺风顺水就不说了,后半段在那摩擦半天的,劳资比雨刮器还着急了。更让家姐莫名发飙不知道是整啥,抑郁症也不能搞得这么不正常人类啊。结果性压抑要去死,油腻出轨好快活。当然,还有几幕画面是有印象的,垃圾发电之类。 |
|
两星半,其实单纯看破案还行,每次预判并不像说的那么不堪时,一涉及到两个女人的情感副线就给了我当头一棒。尤其是那句“我今晚能留下来吗?天亮就走,绝不纠缠。”尬的不行,无病呻吟的对白也频繁出线。好几回片子都能完美的结束,偏不。 |
|
这部电影就像“尿不尽”,当你以为马上要结束时,咦,怎么还有!咦,怎么还有!咦,怎么还有…… |
|
挺难的,影片本身质量不说,结尾都改成这样了还是拿不到龙标,我要是主创我难过死了 |
|
后四十分钟的确太沉溺了。但作为一个电影,罪案线和人物线都很完整。调度和叙事表达也都是电影化的,视觉质感的电视化不代表电影就是电视剧。 |
|
破案之后一路崩坏,极力想要塑造的创伤后遗症也没有很好。明明可以拍成一个不错的film noir硬是变成了三流melodram,太可惜了(所以没过审是因为宣扬封建迷信思想么 |
|
从刘天池老师歇斯底里的表演中看出了“蚂蚁竞走了十年” |
|
超难看!我觉得“技术原因”是因为太难看和价值观真的偏离——宣扬佛教托梦玄学还是鼓励自杀获得解脱??祖峰目前还不具备电影导演的能力和技术,情节拖沓冗长,七八个地方以为结束的然并卵;电视剧定几位切换,缺乏调度运动,毫无画面美感;有样学样还学不像,可能谁告诉他文艺片要有雨中戏床戏打胎戏长沉默画面等等,就尴尬的拼凑进去了,很不连贯莫名其妙;刘天池表演指导败笔,崩溃戏狂吼真的受够了!!唯一的亮点可能是自杀以后两人在海面漂浮的意象。 |
|
作为侦探故事是规范蓝本,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所有人物的表演都不在一个体系和语境里,长沙故事也没有任何在地性,破碎的语境和细节散落各处,使得情绪沦为奇情,所以changshang summer的意义何在。但是祖峰的表演真好。 |
|
如果你觉得对生活有一点感悟,很好,但你不一定要拍成电影啊 |
|
所有人都是一种可怕的电视剧戏骨表演模式。最后二十分钟每五分钟一次可以结束的点,但导演就是不肯停下来…… |
|
#Cannes# 5⃣️电视感十足。两个放不下的人相遇再各归各路,其实结束在海面上越飘越远就行,后面拖沓了。黑幕错误鼓掌的确蛮好笑的。不懂有什么好技术原因的。 |
|
没有欲望的人,观看户外闯关节目等于做爱。被阉割的国家机器,吃药,跑步,上班。巨大沉默的烟囱冒着黑烟,吞没了无数人头。这引以为傲的国家专利,为国家为人民发电。
这一代人已经没有了希望,从漂浮的海上醒来,循着婴儿的心跳声,试图寻找新的答案。
比《少年的你》勇敢更无力,中年无力。七零八零就这样了,九零已经死去,新的零零后进了监狱。that's it.
#错过开头十五分钟,🌟🌟🌟 |
|
没想的那么糟。一个挺有意思的创伤症候群的互相解救。从汽车段落到结尾可能是审查原因补拍,显得拖沓累赘,不然结束正好。一段不愿重新开始生活的灵魂相遇,伤痛浪漫美好。推理节奏虽然慢但是不断揭开探索欲望,人有七情六欲,抑郁的个体却总有相似的入口。“你凭什么觉得我和人家不一样?我不喜欢这种不一样!” |
|
拍得很好,下次不要再拍了。 |
|
视听几乎没有什么表现力,好不容易出现灵光乍现的自杀一段,接着迅速被虚头巴脑的文艺之心扼杀在摇篮里。 |
|
电影非常惊艳。阿斌和李雪都是被困在了某种痛苦中的人,他们的相遇和相互救赎也非常有魅力。 |
|
城市空间心理阴影肢体恐怖与心理畸变有日式风味,人物形象与探案过程又有些韩国犯罪片的影子。旋转楼梯和透过窗帘的表现主义灯光之类更往经典时期影像经验诱引。有趣的是这些全都自觉不足或者野蛮试探,不然不会有最后一小时好像完全没剪对的拖沓混乱。与幻土警察梦双生花,本质上都是在西方影像经验尤其是视觉符号技巧基础上调动东方土壤文化/社会元素。啊其实是想说,这无法摆脱的疲倦重负错乱我懂。 |
|
不得不讲,我心里为片子预设了N种拐弯,没想到电影一条路走得特顺,啥都讲了,也啥都没讲透,最后扣了一个抑郁症的帽子,最讨厌首映后的QA:大家只能一起聊聊抑郁症🙃 |
|
平庸冗长又做作……#cannes2019 |
|
莫名其妙的主线:凭借女一的梦破了个碎尸案。莫名其妙的副线:男一与女一在主线里暧昧却和与主线毫无关系的男二的前女友在一起了(尽管影片没明示)。至于内核,导演说是讨论抑郁症和有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呃......双主题?的确,很多作品可以带给人多种思考,但那也都是关联的,或者至少从故事内容上联起来,而本片从立意到实现都只是一个尬字。 |
|
#3rdPYIFF# 真的是导演能力不行,完全不会用镜头讲故事,只能不停堆砌对白来推动叙事,频繁且笨拙的正反打恍惚间让人以为在看法制进行时。如果这都尚且可以接受,那一个多小时后的戏完全是爆笑时刻了,纯爱的一塌糊涂。无数次以为片子要结束了,结果导演愣是不喊卡,完全看不懂这群人在干嘛。演员的表演完全不在同一频次,但都是一样的面瘫,看得人无比崩溃。影片结束的时候,我他妈长舒了一口气,不然我都要窒息了。一星半 |
|
#72ndCannes#一种关注第二十一场。高开低走,提前半个小时结束完全没问题。《今日说法》的案子选得挺不错,其他部分编得都不行,要不是念在祖峰当年演李涯给我印象太好我要给二星半。心疼黄璐。(惹看到现在不会我这个三星是最高分吧……) |
|
电影节的人脉游戏太无聊了,还和拥有《杀人回忆》的奉俊昊同一届,可比国足三比零韩国之耻辱。 |
|
???台词??演技??是因为东方的神秘力量入围的吗 |
|
人物线和案件线相编织的犯罪片不少,多少为私情所困还依然卖力工作的侦探和警察啊,但真的少看到节奏这么差的……不过难得一部在长沙拍的片,有去定王台书市取景还挺惊喜的。 |
|
并不认为这片是主创宣传的“抑郁症电影”。我觉得电影主题其实是“负罪感”。几乎每个角色都在对死去的亲人包有深深的负罪感:男主对女友、父亲母亲对女儿、舅舅对外甥女、姐姐对弟弟、姐姐对妹妹等。甚至没有选择堕胎,也是因为不想背负起停止胎儿心跳的罪孽。想讲的东西太多,凶杀案、抑郁症、超现实神秘主义托梦…配角关系也比较复杂。导致叙事跳跃没有重心章法。台词无病呻吟,刘天池反面教材级的过度表演更让人冷笑。整体节奏极为冗长,尤其是强行希望的结尾有…鼠尾续狗之感。反倒不如携手仰望星空一了百了彻底解脱,多么浪漫而美好。两星半 |
|
【平遥国际电影展】祖峰回答观众问题时,编剧和制片一直在帮扶,像片子一样,逻辑真的炸 |
|
看完以后说不出来的感觉,像是经历过一段痛苦后被光照见。内心涌起很多的感受,喜欢这类现实题材的电影。结局最后,是导演手下留情的回暖,也是我们生活里都该有的希望。 |
|
祖峰应该是今日说法十级学者,然后挑了一期最无趣的奇情伦理故事作为文本基础。关键又没有出色的视听和节奏做支撑,只令人感到冗长和厌烦。还各种中年男女奇奇怪怪的油腻关系调配矫揉造作的台词,尴尬的头皮发麻,主角尤其是黄璐真的令人叹服,丧脸不是抑郁,是欠抽。116分钟啊?我以为611分钟。 |
|
“我没有力气开始新的生活” “我也是” |
|
白眼翻上天。堆砌了一系列社会版新闻(还狗血化)一群不会演戏的演员包括黄璐 三回九转唠唠叨叨就是不结束的结尾 用尽全力想要给每个人都有一条完整的线 何苦呢。内核想要模仿<海边的的曼彻斯特> 但看起来从头到尾就是故作深沉无病呻吟 导演对信佛的理解大概就局限在没事放生 相信生命轮回了。如果在两个人一起自杀那里结束 我觉得可能是所谓的技术原因 但现在这样 真的不知道还要删减什么。 |
|
要敢用这种节奏拍类型片,请文本一定过硬。在这种三流剧情八流控制力的折腾下,两集网剧可能还好看点。以及天池老师的表演这么差是怎么教学生的。 |
|
不想再看黄璐任何电影 |
|
城市缺乏质感,破案全靠托梦,主题写在脸上。 |
|
罪案情节非常空洞薄弱,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也比较欠缺,但在情绪层面是渐入佳境的,后半程逐渐进入一种对于抑郁的沉溺状态,不遮掩地去呈现抑郁症带给人的无孔不入的无能为力感,这一点在国产片中还是相当少见,可惜结尾变了味。祖峰很入戏,黄璐似乎已经成了某种文艺片语境中的类型演员? |
|
矫揉造作,不知所云 |
|
以梦为切入点,进而畸变全片的人物动力,的确使本片跳脱出常规类型架构找到更纯粹的叙事趣味。巨大的烟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