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浩峰氏曰:沟口健二在《武藏野夫人》中,借一个角色的口,感慨日本文化:“日本太平的时间太久,等儒家文化占了上风,权利关系稳定周密,个人就消失了。在日本,表现自我的方式只有两条,自杀和通奸。” |
|
1.东方传统伦常礼教与阴差阳错的命途将一对鸳鸯逼上梁山的故事,沟口健二的女性主义笔触与层层推进的古典叙事结构精妙融合。2.这回的一场一镜以广角固定长镜为主,雾中泛舟场景仿若[雨月物语]变奏。3.以猝起的锣鼓与拨弦渲染气氛,以为调剂。4.临刑游街时十指紧握淡然赴死的两人,令人动容。(9.0/10) |
|
封面太惨了,完全破坏了电影中美到不可收拾的印象。画面和配乐都很好,尤其对于时代背景的描述非常周到(可以参见简介的第一句)。所谓的“女性视角”也很有节制──虽然被认为通奸的女人要判处死刑,但是包庇了通奸妻子的的丈夫也要被流放。告诉我们这个制度如何运作比站在外面的批判有趣多了! |
|
只一个开头,便已让我欲罢不能,短短数景间,鲜明活泛的角色次第登场,琐碎细微的矛盾引而不发,叙事的流畅和调度的自如让人不禁击掌,只可惜后半段没有Hold住,在一路逃亡路上逐渐走向老派和陈旧。 |
|
那驾舟投湖的一幕极尽凄美。生死一念间。一刻心死,一刻念生。在这里,情欲几乎等同于生命力,借与情人的叛逃奔向生的希望。生的意义即挣脱伦常束缚礼教。礼教吃人,怕的却是吃了心。你可曾留意到他们两人临刑前紧握的双手?能和最爱的人一起死,也再没有什么可以苛求。 |
|
亡命鸳鸯的一波三折,目睹游街的有因有果,似乎落了现时观众最怕的俗套。但沟口在电影里设置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无差别迫害,无论是家财万贯的铁公鸡老爷,还是战战兢兢的乡下老汉。背景大抵如是,投射到仆从的唯诺,夫人的决然,有得孤舟弱水寻死不成,一番挣扎,至于如漆似胶的不分离,令人感动信服。 |
|
芦苇是沟口电影中常见的一个母题,好比在述说人物:你们都是风中的芦苇,你们是芦苇,命运是风··· |
|
1。没有一个表现男主角作为匠人手艺了得的镜头,没有一个表现女主角作为女主人使唤下人的镜头。沟口健二的电影和现实感无缘。2。拒绝常用的恋爱剧的心里手法,人物的心里描述处于缺失状态。从场面调度,光,影,音来提示两人的关系,营造爱的氛围。画面本身要优先与剧情。 |
|
要想融入本沟口名作的女性批判和凄叹禅意,就得忍受该蛋疼剧本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全员白痴。【8】 |
|
第一部沟口健二,不负盛名,故事虽不奇,但稳扎稳打,拍得很漂亮,独树一帜的光影,利落急促的配乐,以及“纯粹”的悲剧内核,从“假私奔”到“真私奔”,人性的势利丑恶以及悲伤痛苦,都被展示得相当透彻。 |
|
沟口有三宝:构图棒,摄影好,场面调度技术高! |
|
道德剧的典范,导演用夫人娘家背景,老爷的好色之举,茂兵卫的关切,玉子的单恋,还有游街后的群戏反应,一步步推进到私奔主线,即使进入主线,还能从容不迫描述两人从主仆之分到生死相依的情感递进,这时一幅市井图才全面展开,男欢女爱,勾心斗角,冷酷无情甚至是奴性愚昧全部在最后一起爆发。 |
|
1.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这里面闪闪发光的除了男女主人公,还有阿玉和她的叔叔。2. 武士可能会贫穷,小商人可以一时得势,但转眼间灰飞烟灭。3.导演是大师,室内的格局和屏风比较显眼,虽然是暴发户的家,因为从事印刷,看来以春的品味还是不错的。4. 室外的很多场景及画幅比例及配的鼓声,很难不 |
|
又见雨夜行舟。片头被判通奸的爱侣是一串远景并利用十字架暗示结局,结尾茂兵卫和奥三坦然赴死变成近景形成互文,非常古典。最令人赞叹的还是剧情,环环相扣,各自为营,几个主要角色对自身利益的袒护刻画得无比成功。这才叫电影。 |
|
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凭无中生有的丑闻,害了两条命,也使大经师以春精心经营的事业全都毁了。礼教的存在本应是让人更有道德,结果却成了杀人工具。其实以春要是不那么小心眼,多信任一点儿自己的妻子,结局也不会是这样的。但也不算悲剧,至少阿珊和茂兵卫死前度过了一生中很快乐的几天。 |
|
A / 前半段漂浮的人物关系唤起了家宅中的不在场之物:它的声音从错落堆积的器物之间传来,它的形影附在房梁的间隙之中。爱的发生情境因而先是一种显在秩序之下的鬼魅。而当这一关系在中段突然被锚定之后,室内空间的层理涣散开来,我们终于在涉足于月光、湖泊与山林的逃亡中识别出那个仍然坚信电影的宇宙论的沟口健二:他拍摄人物的姿态就像拍摄一片被风弯折的苇草;而又只有将人物视作如苇草般柔韧,才能将爱所施加于他们的怪怖与瘫痪性的能量表现出来。在被捕前,茅屋依然能给予人物庄严的注目:在延续生存的时间脱节的一刻,他们的面容与包裹他们的干草是银幕,而阳光与树影投映它们的电影。就是这些短暂而必须存在的时刻,织就了那个支撑着人物的世界,从而引发最后那个笑容中深刻的断裂。哪怕看过巴迪欧的描述也仍觉得惊心动魄。 |
|
沟口竟然拍了个多角恋+婚外情+私奔的故事,片中太多情节都显示了与东方传统伦理观的背道而驰,同时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沟口对自由恋爱的追寻和歌颂。想起了费穆的《小城之春》。 |
|
心凉到谷底,在畸形的社会礼法下所有人都为了利益、为求自保而变得自私和残酷,日本人一根筋的脑回路更是让人绝望得如坐针毡。全场迷之笑点,而我居然也被搞得想笑好尴尬…… |
|
沟口以一贯地视角凝望吃人的旧社会,可喜的是:即使片中女性地位依然低微,但可以明显看出女权意识的觉醒。在武士的妻子出轨被吊死时,女仆质问“为什么男人出轨不被吊死”,进一步延伸出了女性角色对于爱的自由选择。
如果说描写艺妓之苦是为了触动男性,那么本片则是其唤醒女性自由意识的重要作品。 |
|
这世界有了规则之后,不但没有变得简单,反而更加复杂了。无论规则的受益者给规则涂上多么浓重的合道德性、合情理性的色彩,它终究不能等同于客观的公正。人与规则的纠缠都将一直持续下去。没有完美的规则才是这世界永恒的规则。 |
|
从室内的结构,到客栈,街道,农村的草屋,所有人的表演,所有的空间都被限制住了,一切都在缩小,趋于虚无。长谷川保住香川京子的腿,突然想起布列松的《温柔女子》,同样,香川京子也只能像桑达一样,痛哭,哭着的香川京子是真正的香川京子 |
|
我发现作品的自省性常常借助人物的打脸行为来完成,影片开头看到游街男女,女主角轻描淡写一句否定,男主角煞有其事地维护他口中的规则,可真正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才知道礼教的吃人,甚至主动投身死亡,义无反顾——这样的故事只有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才具备崇高性,又或者说,偷情只是为主题思想服务的一种必要的表达手段,不必拘泥。你会在观看当下觉得,男女主在作死,明明可以挽回从而回归正常生活,不必赔上一切,却非得为了不可能的爱情牺牲一切,甚至用不顾他人没有责任担当指责他们——但这正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因为冷静下来你会发现,没有生,唯有死!一个手艺精湛的工匠,一个品行端正的夫人,却依然被社会世俗、阶级压制、家庭铁链、野蛮礼教所吞噬,活在这样的世界意义何在?又凭什么要用道德枷锁judge?你会理解他们的选择注入悲悯。 |
|
第一部沟口健二。 |
|
【4.0】抛却正面角色让人头疼的行动逻辑,这个剧本是真的写得好。对日本封建社会矛盾的揭示先行,爱情线反而以一种意外的姿态被顺水推舟地引出来:在通常的时代剧中,跨阶层爱情乃是引发社会制裁的导火索,本片却是社会制裁的力量促就了跨阶层爱情。这种时代所造的“被动爱情”,让影片针对时代本身的批判更具戏剧性。至于沟口的电影化叙事,仍旧保持着巅峰期该有的水准,野外实地拍摄丝毫不逊色于室内戏。那场扁舟戏拍得一绝,女主角由寻死的绝望,转瞬即是重生的决绝,献出了沟口电影的女性高光时刻。 |
|
三星半。很难界定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这也许就是浪漫爱情复杂的一面,一次偶然的错误下引发了恋爱经过,在错误中发现等来了真爱。抛开其它部分,女主角阿珊的行为表现非常典型,她的“自我”在这场私奔活动中占据了主导的作用,首先来看她的家庭配置,狡猾猥琐的哥哥和软弱的母亲,两人以令人不适的“柔和”养成了阿珊的“自我”一直没有表达的原型。阿珊在这场由“借钱”和丈夫偷情的愤怒中,由弱到强的展示了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叛逆,就是没有愤怒的本身,她掉入了自我情绪的陷阱。从不想被抓赶到耻辱宁愿死到“我不想死了”,每一处的变化都构建了这位鲜活的悲剧的女性,只不过她的结局固然不错,也能理解,但另一位聪明能干的下女阿玉就被草草打发不知所踪了。 |
|
这部电影我简直太爱了。我是最反对出轨的人,却对本片男女主人公抱有最深切的同情。导演刻画细腻,人物塑造生动鲜明,镜头语言沉稳而多情,在剧情急转直下的后半段,一男一女的逃亡生涯拍得如此揪心,如此动人,如此富有层次感。小船上的示爱惊心动魄,令人拍案。二刷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一个废镜头。所有前奏都是对后面的草蛇灰线,所有的发展都是对前面的自然演绎,真不愧是大师手笔。最后的示众和行刑,与其说是前有铺垫预告,不如说是对那个荒谬时代的最佳控诉。在本片里,你会发现处处是小人,阴险的小人,告密的小人,忘恩负义的小人,吃里扒外的小人。小人无处不在,好人却难以容身。小人如鱼得水,好人寸步难行。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好人被逼上绝路,蠢货遭到流放,庸人继续生存。这片土地太罪恶,蛆虫太多,长不出好苹果。10分。 |
|
琵琶湖霧上行舟夢回雨月,私心更喜這部,現代電影亦可以節奏鼓點代替bgm,沟口的女性主義與男權批判淋漓盡致。夫人聽聞告白放棄自绝,執愛人之手赴死亦淺笑從容,沟口的鏡頭美,故事更美。@SK |
|
男人可以随意和女人私通,而女人私通却要被钉在十字架上。作为男性的导演真了不起。有两个地方特别让人心寒,一是奥三的母亲说,她要是自杀倒好办了;二是茂兵卫对阿玉说,你要再忍耐一些。所以以松固然混账,茂兵卫也不见得是真懂奥三。 |
|
不安的鼓点,放肆的情感,紧握的双手,从未有过的开心与平静的表情。结尾在一声声兵役的“闪开”声中,好似导演在高喊:我要歌颂自由和爱情。7/10 |
|
#HKIFF# 我的电影节最后一场,遗憾的是没能现场见到传奇的香川京子。沟口的场面调度又一次震撼,电影文本上又设置实在精妙,最后其实没有具体的施害者,但所有人的命运都急转直下,只能说吃人的社会真是神奇的催化剂。 |
|
明明是部悲伤电影,影院里却一直有笑声,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难道是年代不同导致情感传递不通么?从游街开始,到游街结束,一个完整的环。最后男女主角紧握双手骑于马背共赴黄泉,甚是动人。 |
|
交待清楚,讲的故事也是社会大车辙之下的悲剧。被通奸的两人最终携手赴刑场。底层个人亡途醒悟,颠翻了条条框框,所以他开始变得不后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高兴。不过这只是一面,爱慕的阿玉消失在风波中;老迈父亲犯了窝藏罪;佣人们伴随着以春的流放,丢了饭碗,徒有看这两人在外风光的感慨 |
|
表现封建制度的绝佳影片,同时也表明封建并未远去。社会至上?还是个人主义?只有在这个“自由民主”的时代,我们才能把这个被逼出来的“通奸”看做悲剧,才能去审美。否则,这就只是体制教育中的反面典型。 |
|
当依田义贤写出阿灿的这句”真是不想死了“的台词时,沟口健二非常兴奋,全身颤抖地喊道:“这句台词等于这部电影已经拍出来了!” |
|
放肆的感情让局面失去控制:男人无力撑起一片天,却处处纠缠;女人瞧不下丈夫的所作所为,却也饮鸩止渴。虽然通奸处死的刑罚过于残暴,但伦理道德却也与时代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其实母亲说的对,他们是愚蠢的,生不逢时却一意孤行。 |
|
#JapanHouse #21934 长评-背靠背,手牵手。迟到了二十分钟,第一眼是他被要挟后选择摊牌的时候了。电影的角色塑造是非常成功,每个角色的意义都很直白,“正常”的男女主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世界完全的呈现给了观众,剩下的一切都如此的讽刺。结尾的剧情设计也是堪称完美,微笑一起面对死亡比躲藏的苟且显得更加讽刺也更加的光明。大量的运动镜头非常流畅,大多数的角色情绪呈现和关系变化都通过运镜达成,印象最深的是船上二人的那场戏,从全景的紧张到拉远的放松过度的非常好。光影也是堪称一绝,只是比较可惜的是观影环境很差,高亮的背景会被墙和地板反射的有些耀眼。大量的日本传统乐器,乐曲感觉很有日本戏剧的风格,三味线出场很频繁,悲伤之感很浓,尺八则是带有浓浓的诡异,鼓声则是震人心魄的紧张。没看完整先不打分。
|
|
剧作很优秀,人物一直被情节推动前进,可怕的伦理与爱情悲剧。配乐很精彩,。 |
|
茂兵卫和阿珊选择了玉石俱焚,社会同样也没有妥协,电影中真正的统治者符号始终是缺位的,我们找不到迫害背后的掌权者和获利者,只能看到制度本身就像一个恶灵,四处流窜,为害人间。炼狱中的所有人,懦弱,愚蠢,但无一不是受害者,这是腐朽思想长期侵蚀的结果,以至于阿珊母亲可以萌生出希望女儿自杀的想法,茂兵卫父亲不愿收留落难的儿子,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困境是无解的,毁灭是唯一的出路,这就是沟口健二不落俗套的表达:我们无法期待上层或者礼教本身的改进和修正,而需要从内部去瓦解它冲击它 |
|
封建礼教一手制造的亡命鸳鸯,惧怕爱却不惧怕死亡。沟口的构图已经精致考究到了一种极致,当然是得益于日本传统建筑美学,挂历师家中的框架结构则更加繁复压抑,但也更利于建立前中后景富有层次感的镜头内部蒙太奇。大银幕观看才发现沟口如此爱用前置和后置空镜头,或许这是对物哀的一种诠释。 |
|
男主角让我印象深刻。不过,近松门左卫门写的故事有点雷同的。大师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zNzUwMTY=.html |
|
沟口健二疲惫期的作品,其中难见如《西鹤一代女》中体现出来的那种饱满的情感张力和悲剧力量,本片中的情感力量反而被大幅削弱,从而突显出来的是别具一格的场景和精致的画面感来,利用日本隔窗来分割画面。利用柱梁来制造阴影的手法还是大师手笔,全摄影棚拍摄也看出当时日本电影制作水平 |
|
感情上的徘徊和矛盾描写的很好,其实一开始两个人情感上的伏笔就一直都有,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男主并不情愿。 |
|
无路可逃,只有拼死一搏。不过,我现在倒是认为忍耐,学佛才是唯一出路,靠男人靠私奔永远找不到出路,还把周围的人全部害了。找不到出路大概就是本片最大特色。 |
|
2+4=6。父母对子女之爱,分明就是有私心的,可怕的是他们想要编造成无私的。诛心的三个字,莫须有,疑心杀人,礼教吃人,封建土壤非要时不时翻一翻才可亡绝旧制复辟的种子,今日成果来之不易 |
|
有点震惊…需要重新探索沟口健二。像看戏一样几乎全是中远景,但人在画幅中的运动和各种距离拿捏得有分寸极了,不需要用“”超纲”的特写来掩饰舞台感。像评书一样的无调音乐中,人物当然是戏剧化的、是虚假的,是可预知且注定悲剧的,这种悲剧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正如在两人命运彻底扭转的湖心小船上,他们滑近我们又滑远。 |
|
#重看#苦命鸳鸯的悲情命运,通体的古典韵味意蕴绵长,夜雾中泛舟湖上互吐心声,从此羁绊至死;极为舞台化的表演方式,典雅的运镜,精致考究的打光,无不充满伤情的美;时代的悲剧赋予个人的伤痛,不过最终的心愿相通已让彼此坦然,在爱情面前死亡又有何惧。 |
|
日本江户时代净瑠璃(木偶戏)和歌舞伎剧作家。原名杉森信盛,别号巢林子,近松门左卫门是他的笔名。 |
|
8.5/10。①亡命鸳鸯的浪漫故事:坚定果决、敢爱敢恨的女主,因她的富商丈夫吝啬且暗地里调戏下属而与男主私奔;暗恋女主但一开始因惧怕封建的大众舆论指责而懦弱逃避不过后来被女主打动勇敢示爱的富商学徒男主。最终两人被抓到并因通奸罪被押往刑场,两人从容赴死。②表现封建的男女不平等:男人出轨什么事没有,女人因男人出轨而另寻丈夫就要杀死。③运用丝滑优美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和精美淡雅的高水准摄影美术营造了写实感和动人的诗意。④叙事较平淡(尤其前半段);有几个地方叙事逻辑较荒谬(男女主被强行降智)。合起来扣1分。⑤吐槽:男主发型太丑。 |
|
人生的幻变就隐藏在各种琐细日常中,正如女主角所说“一天之间一切都不一样了。”可是当你看电影的时候,就算知道是为了推进剧情,突出主题,看到主人公的行为,还是不免懵逼,然后想:这个白痴为什么要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