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没看过这么闷的闷片了。没有情绪递进,没有表演张力,故事也不好看。长达一个小时看见一个精神错乱的老头带着一个小姑娘在森林里乱走,实在是太令人崩溃了。影片传达的情绪压抑,毫无诗意。雨中女孩大哭那一段不知为何令我作呕。风景美,只是风景美。 |
|
日本自杀率最高的地区,也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也许我们永远读不懂掩藏在那一道道深深皱纹里的悲伤,直到自己走到那一天,就像生于死。河濑的美在于她把这一切都托于奈良那一片她深爱的,却无情的森林。 |
|
两人很有必要再做做爱的嘛!真无语了... |
|
太做作了...不过我也没什么资格评价,睡着的时间绝对比醒着的多,所以我根本不知道美少女原来是人妻人母啊... |
|
从旬报派走向手册派,我怕河濑直美会走入一个误区.... |
|
幽冥派两大掌门人:河濑直美和阿彼察邦。前者向死而生,后者由死观生。前者虚构夭折孩子的视角,手持特写的微晃流露着无知与新奇;后者模拟一个超脱者的观望,剔除尽芜杂,只剩透彻的纯净:医院(生死交界)与森林(逃离人事,回归动物性),以达致超验的情境。 |
|
她努力的想让八音盒的音乐传到天国去... |
|
像深山野外生存记录片,缺少故事语境的传达。 |
|
真庆幸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的,有一种叫做“快进”的功能拯救了我。装疯卖傻九十分钟。 |
|
对逝者深深的思念 理解 付出 |
|
闷,略形式,是祭奠同时也是自我救赎。07182015@ SZ OCT LOFT |
|
不舒服…… |
|
这个开篇实在太棒了。可剧中人物遇到危机的时候,影片也遇到了危机,最后崩盘了。 |
|
绿意盎然的老年痴呆症 |
|
有那几个镜头就够了,还需要什么? |
|
虽然没什么实质内容,但是偶尔看一看这种安静的片子挺陶冶情操的,片子散发出的风、雨、林、土味儿很清新 |
|
原以为必须要发生些什么,才能走出内心的创痛,但实际上心理伤口愈合的过程,更多的需要来自自身的力量。在森林里迷路,类比内心世界的迷失,死亡终究是无可挽回的现实,接受现实这一步的艰难程度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此类题材表现手法的代入感如何,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成败。 |
|
"真正的丧亲之痛 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与他人分享"
1. 和Anti-Christ有某种程度的相似, 从情节到人物到森林
2. 两个主角都挺奇怪的
3. 好久没看过让人不产生时间流逝感觉的电影, 这是一部
4. 森林里的戏很具有参考价值
5. 是不是我已经不习惯全写实性的表达情感 |
|
镜头的凝滞(定镜,或者缓慢摇动或跟拍的手持DV)模仿着一个“痴呆”的视角,它是茂树的状态,与此同时,也属于年轻的真千子,《殡之森》则是她的加速老化,随后,她将在转动的八音盒乐音中耗尽余生。
而“森林”提供了一个可供观望,却无人真正进入的“纵深”空间,在《殡之森》中,意味着死亡,也即某种返祖行为,顺遂自然时间的轮回,却仅有神秘,没有今村式的恐怖,当他们放弃车子,进入丛林时,隐含着一种潜在的灵/肉对立,灵魂逃离了身体,获得了解放。
然而在通往死亡(丛林)的返祖之旅之中,人物的解放并非摄影机的解放,摄影机同样是观看对象,影片人物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只有挣脱的渴望,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抗,因此,它保持着一种缓慢,平稳速率的“跟从”,或者是一种鬼祟的“尾随”。 |
|
6。略虎头蛇尾 |
|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是没什么抵御力的。 |
|
#腾讯视频# 2.7分。开场给人的感觉很好,感觉河濑直美的自然主义在对象是自然时是有效的,但是当危机以抓马且如同棚拍的做作方式发展时,仿佛遇到了夸大其词的诈骗集团…… |
|
为拿奖而拍紧随阿彼在戛纳获得评委会奖,在森林中寻找对死亡的祭奠与救赎,确实充满了做作与不解,尽管长大的尾野演的很卖力,还有那乍舌的裸身取暖戏,但茶园与瓜田那几组镜头拍的真美,与亡妻弹钢琴那段很经典印象最深,有这段音乐出现的地方都美。尤伦斯胶片。 |
|
一般闷,太别扭,感觉人物啊情绪啊哪儿哪儿都不对,看的我焦虑不安,还有微微恶心。 |
|
河濑直美一直喜欢手持,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把手持的弱点都表现出来了,角度不够坚定和广阔。她真是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还有我很赞同男女在森里里面应该做爱。配音一如既往的棒啊,没有配乐就是几乎所有的声音都要暴露出来,她这一点做的很好。 |
|
D9 FM |
|
7.3;如此直白才討喜,但少了神跡總覺得有缺憾 |
|
90多分钟的电影我看了N天。看着片中人走走停停,哭哭笑笑,很投入很心灵触动的样子,我特么就是不入戏。 |
|
女主长得不错 |
|
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看河濑直美,完全就是两种感受 |
|
重看@电影博物馆;走出早期的温柔静好,手持吃重,死亡主题愈发沉重,形式感加强,渐有风骨,但开始不受人待见;结尾对“殡”的解释,可以抹去对此片的一切误解和谗言;尾野真千子大哭是解开心结的开端,到33年的日记埋于土中,两个为悲伤折磨的畸零人终于得到神启,一如头顶天光。 |
|
在開始也在結束處的 有死亡和寂寥 |
|
在绿色的尽头 我宁愿什么都忘记 |
|
对于本片而言,手持摄影是无比适合的呈现方式,镜头的摇摆跟进之中,无以言说的细腻与思量,足以让人看完电影之后仍旧回味不已。 |
|
所谓的女权导演们,都来学着点什么叫隐秘而蓬勃的力量。 |
|
也许生命衰朽,至少还曾和你共舞;可能记忆失真,不忘与你合奏的歌。我们始终在人生的茶岭间与死亡周旋,共宿命迷藏,自以为躲得过灾祸,哪里逃得过魔掌?我们也迷失进殡葬的森林,趟过时光的湍急河流,与人群取暖抱团,摔碎了成就的瓜果,终究要与泥土共眠。生与死的奥秘,就藏在穿越轮回的八音盒里。 |
|
属于不那么容易进入的河濑直美电影,首先是因为本片不像[萌之朱雀][沙罗双树]般漫溢着生活气息,而是相当私密化,陌异而与世隔绝的丛林“探险”取代了街头巷尾乡村城镇的日常生活;其次则是由于影片前1/3与后2/3有明显割裂感(普适的丧葬仪式与“众生皆可超脱”的宁谧慰藉感vs.独属于个人的哀悼之旅和险象环生前路未知的不安全感);此外,人物前史大多隐藏、留白或渐次间接点出,闪回完全缺席,自然也对观众的共情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连同众多的手持晃镜长镜,这些或可称之为相当“简单粗暴”的拍法,但就在这种原生态影像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洞穿记忆的细腻动人之处,一如男主与亡妻合奏钢琴、执手共舞的视像,一如万物有灵似的自然呈现和幽冥般的视点镜头,一如鸟语虫鸣、日记本、八音盒,还有相互取暖的赤裸拥抱和痛哭后的笑容。(8.5/10) |
|
评委很无聊 |
|
26/9/2007 2:50pm bc |
|
看不懂啊看不懂! |
|
疗伤系 |
|
知觉自动搜索和回溯 |
|
无法进入导演营造的氛围当中,其实那年戛纳的佳作很多啊,这部是怎么能拿第二名的呢。 |
|
森林里撒手后大哭、篝火夜两人紧紧相拥、几十年日记挥洒一地三处或可谓神来之笔,但智障什么的、一把推开弄伤了手什么的,似乎略矫情。但是不得不说,较之以往极少台词、极少表演是个极大进步,毕竟是给人看的,不让人看懂没道理… |
|
献给死去的人,献给消逝的时间 |
|
闷 |
|
绿得真美,直让我想去日本乡下过一段时间。 |
|
xzd |
|
什么时候看到什么电影都是命定的 一点办法都没有 / 是在春日山 ,那个女人要崩溃了,让她崩溃吧,求求你了。 |
|
部分一度落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