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汉继三个摩登女性之后再谈妇女解放,上官云珠、沙莉、黄宗英分饰苦难、堕落、进步女性,进步串起其余两条相对独立的线索,结局当然还是觉醒携手前进。表面抗日实则反美,“最终敌人只有一个”由赵丹和黄宗英之口直抒(这两口子真是演什么像什么)。“时代是个大熔炉”,字幕有些冗余。出走过的娜拉 |
|
主题先行得太厉害 |
|
很有时代气息 |
|
《三个摩登女性》的十年后版本。叙事、人物处理成熟。几句台词掷地有声,很合妇女节的主题,“脂粉女子不过是家庭的奴隶,变相的娼妓”“苦难将给我们创造民族的女战士,时代的新女性”。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没有正常人的生活会平静安乐,除非甘心作汉奸或亡国奴。性别意识远胜绝大多数当代中国导演。 |
|
通县修复水平,啧啧啧。三个女人各有看头,放在如今,也就这么几种选择,沙莉的戏因而最耐人寻味。赵丹颜值高峰,正义凌然大男主正小生。和《长相思》一起让人看到抗日时期援救义士行动中汉奸所处的灰色地带,义士也不会为了自尊赔上命。对影子的处理绝妙。 |
|
看完十分沉重,虽然也能感到一些力量,和女性间的互助。一个民族的危亡时刻是什么?是男儿没有血性、女儿只知拜金,年轻人没担当不懂责任与使命感。但幸好,我们中华民族尽管经历太多苦难却总在关键时刻有年轻人站出来、站起来,前赴后继、不畏牺牲。也只有年轻人可如此!金妹被日本兵侮辱后求丈夫原谅那段几乎看哭了,我们的女性走到今天可以独立多么不易!片中女性除了新群都有缺点,赵丹饰演的玉良有些冷血,这次认识了沙莉这位演员,而上官云珠(去年刚过百年诞辰)真要在我心中封后了!资料馆2014年修复版。不是精修,音画有些磕绊抖动。缅怀去年去世的黄宗英的放映(百子湾今晚是《家》可惜不能分身)田汉戏剧改编。12月买的票了。开场白脸阿姨管我叫张楠。资料馆1号厅售出大约5成但很多座位空的不知道是否因为疫情抬头 也就勉强4成满 |
|
其实还挺好看 |
|
看着上官云珠、黄宗英这些昔日上海滩的摩登女郎变身苦难百姓和革命者,一脸正气的大谈家国情怀时竟然有些恍惚。彼时的社会大转向甚至来不及引起人们困惑就已经呼啸席卷而至。以至于要等到三十年之后,人们才真正开始仔细思考这一切。左翼思潮的兴起和衰落,是几代人的思索和奋斗。本片的剧本很用心,三组女性的不同成长对照,只有看似最游刃有余的黄宗英显得略浮。赵丹出现在本片中,大概是要用他的英俊帅气来使沙莉的纠结显得更加合理些。 |
|
你不知道,一个现代丈夫是不允许随便拆妻子的信件吗?
可你要知道,中国还没现代化呢…… |
|
以三位分属不同阶层的女性为视角,描摹了一群在乱世之中努力求生存、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女性,结尾处那句“我要活”与《新女性》中阮玲玉那句名句简直是互文。三条线索略有松散,尤其是上官云珠的苦情戏份,悲苦尽在泪光盈盈之中。
田汉的剧本相当直白而说教,各章节标题更是直接归纳中心思想,宣化之意过于明显而缺乏意味深长的余味,但仍有不少令人动容的高光时刻(影像上也有较明显的诉求),赵丹过于瞩目(英气滤镜使得昂扬台词显得自然)。开场时苟安中产生活的讽刺很扎心,这些在时代浪潮中随波逐流的人毕竟是一大群体,他们各自的选择和走向刻画得较为到位。 |
|
编剧是田汉,显示了这个时期的左翼电影在思想意识上其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文学新文化在很大层面上是不存在落差的。其中的三个女性实际上都是现代摩登女性。来自贫穷阶层的上海女工金妹,被日寇霸占而遭到了欺凌,但最终受到了其他女性的鼓舞而勇敢地生活下来。在她尝试蹈海自杀之后,她的丈夫也受到其他女性的感染和抗日动员的宣传而原谅了妻子,知道自己都是被压迫者,这种对现实情境的改写帮助影片形成一致对外同仇敌忾的思想动员效果。
第二个女性是知识女性,也是五四一代女青年、女学生左翼化之后的最正面的代表。帮助了其他人做了很多贡献。
第三个女性则是养尊处优和自己的在汪伪政府里面任职、跟日本人合作的丈夫藕断丝连的女性,但是她最终也在现实面前选择加入到左翼的队伍。
就像影片最后所说的,“苦难将给我们创造民族的女战士, |
|
天山4厅,上官云珠回顾展,中国电影资料馆2014年修复版,7.6分
迟到8分钟,不过还是得以完整观看剩余的100分钟
1,分段式结构书写的民族觉醒与抗日,三女性分别代表了被欺凌,被麻木(后觉醒),被迫(主动)抵抗的女性,但在平衡戏份上做的不算出色;不过田汉先生的戏剧对于时代精神的进步意义值得肯定
2,此片最出彩之处无疑是摄影的功力,模仿表现主义的光影运用以及一系列近景布光颇具神采。黑幕转场(素材缺失?)之剪辑可以算一个特色
3,东亚出版社散发传单一幕,天空中飘落的纸群几乎让人响起《我是古巴》的社会主义风暴。思想与言论的武器古往今来都是唤醒良知的手榴弹
4,修复效果不算好 |
|
意识先行太明显了,但是故事其实蛮好的,尤其是若英与玉良这一对,情节曲折,耐人寻味。星光熠熠的作品,三位女主都太漂亮了。导演手法很纯熟。 |
|
上官云珠和黄宗英开始积极的转型,在卖苦卖惨和进步革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
|
siff #22. 修复版。过于明显的意识形态元素,让多少国产老电影的艺术成就被框死。 |
|
片中人物关系和对女性解放的呼喊至今振聋发聩,中国电影50年前水准一直是手工业,这限制了我们的艺术创作。 |
|
4+ 整个修复单元唯一没看过的了,出乎意料地精彩。抛开类似于笔记体的时代特色插白不说,戏剧冲突、人物脉络、节奏和用光都经营得很好,尤以沙莉私会赵丹一段张力为佳。比起一江春水和八千里路的强意识形态,这部片里更见“人”的存在。 |
|
文华出品,必属精品。台词精炼。 |
|
为了自由呼吸。“我知道你们知识分子是最喜欢自由的”。今天来看,两个男人都挺渣的 |
|
前半部分很饱满,后半部分情节交代略感牵强。整部电影最喜欢上官云珠的表演,不演阔太太的她,很出神的刻画了一个受苦的小媳妇,眼神楚楚可怜,找人疼。赵丹很帅,第一个镜头是出现在镜子里照片,全场都发出了惊呼声,帅。 |
|
6,抗战版三个摩登女性,革命性強了,但老上海的浮华气质真是被消磨殆尽了。 |
|
意识形态淹没了人之常情。 |
|
时代是个大熔炉 |
|
黄宗英某些角度让我想到BS。。。 |
|
三个摩登女性的翻拍版,上官云珠太美了! |
|
【20210114中国电影资料馆】若英为什么被巡捕房抓去了新群你不知道吗?你跟玉良在咖啡厅里故作镇定交头接耳真的有效吗?哈哈哈 |
|
70年前的女性主义电影反而要比现在进步开明的多,可见历史是经常开倒车的。三位女主各有特色,沙莉穿旗袍真好看呀! |
|
口号和政治说教太多,蓝马的角色言必称“我是个中立份子”,理中客任何时候都显得很虚伪啊 |
|
国仇家恨 女性力量 |
|
女战士,新丽人。意大利人做的修复满好 |
|
话剧风挺严重的,但是又运用了叠化等剪辑手法,还有推拉镜头。不过有时候镜头切换挺突然的,可见导演手法有点平庸。夸一下演员台词,那个时候的演员台词真是绝了。 |
|
不愧出自田汉的手笔,政治教化意味很浓,或者说有强烈的指导他人生活的愿望,把电影当作实现自己主张的工具。总结性质的小标题其实没必要。拍的不是三个摩登女性,而是新旧女性在摩登都市的不同际遇。探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都不如这样讲述个人的经历。叠画用得过于直白了,几处虚焦倒是很好地衬出人物心境。难得地设置了一个正义的日本人,并小小地点出日本民间的反战声浪。比起可预知的赵丹的英俊,倒是第一次发现了黄宗英的英气(两人在现实中曾是夫妻)。 |
|
表达还是太刻板了。 |
|
年轻时候的赵丹太帅了!!! |
|
啊,空调真爽!!!修复是什么鬼?重翻的吧 |
|
补.初三暑假时疯狂看老电影。
入迷了。
(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
|
故事其实都不错,表演也好,但是除了个别几段已经具备现代感情戏的雏形(玉良若英重逢,金妹这条线),电影整体成熟度不高。虽然片中充满阴暗与无奈的故事,但整个基调却并不让人陷入愁苦,反而充满了力量感。 |
|
若英,一个曾经出走过的娜拉,却因为迫不得已,重新沦为花瓶式的脂粉女子。在反抗和屈从之间反复摇摆的过程,家中的她、生活中的她、张太太和王太太的身份认同以及危机过程中的游移,充满着张力。金妹和新群的形象在三四十年代左翼电影中属于最为常见的类型。出狱后玉良若英在小巴黎吃饭一段很有意思 |
|
抛开意识形态,仅以电影的角度来看,文本的丰盈,表演的丰满,剪辑转场顺畅,解放前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有文化,不是白痴。 |
|
要做新时代的新丽人! |
|
有点不喜欢赵丹的角色
虽然直白,但从时代性来看还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上官云珠苦起来是真苦…… |
|
中国电影资料馆百子湾店 3.8 |
|
后半段又睡过去了,唉! |
|
姐姐妹妹“站起来”! |
|
虽然主旋律但是探讨的女性问题在今天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 |
|
帝国主义一直贼心不死,侵略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狡猾和卑劣。短暂的友好和平就像烟雾弹,可苦的是百姓,百姓没有那么多野心,只是帝国主义在作威作福,2023对日本帝国的痛恨再次点燃,老片子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
|
好先进的左派电影。 |
|
好几场戏很精彩,开篇的手持摄影、西餐厅里光影叙事、二女一男的电话撕扯,以及大场面中出现“战舰波将金号”般的群像刻画。可惜这里的左翼电影的革命宣传任务重于艺术创作,导致作为工具的女性难以立体。而亲情、爱情、友情都成为了革命的武器,而不是作为个体生存下去的力量。十七年电影伊始,如今难道不是又一个十七年。 |
|
黄宗英好漂亮! |
|
观念很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