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喜欢这么珍贵的主题,感觉剧本有点呃,可以多拍几集。想跑个题:羡慕女主来德国没几天就上了一个帅气的小哥哥,而我来德国这么久了。。。 |
|
女主逃到柏林后遇到一群学生,其中一位叫Yael的犹太女孩来自以色列。在其他人一头雾水时,她们能自然地聊及彼此熟知的犹太菜肴。当妇科医生对怀孕女主说“选择权在你手中”时,她回答“但我们需要弥补曾失去的六百万犹太人”;Yael在谈及二战时却略带嘲讽地说We're too busy defending our present to be sentimental about our past。Yael向朋友解释极端正统犹太教,说他们不允许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女人就是生孩子的机器;而女主只否定是生孩子的机器,说自己不是逃离那里,而是上帝对她期待更多。这种本是同根、却由于身处的环境和教育不同而产生的巨大隔阂,因血缘和文化相连,也正是因血缘和文化而彼此偏见和敌意,很大程度地令我感同身受,就像有时和同龄的华裔或港台同胞交流时一样。 |
|
女性挣脱僵腐的男权社会(或许不应该直接上升到性别的权力,但女主遭遇的压迫确实以生育为隐喻)奔向自由和开放,这样的故事真的是不分种族地域宗教和文化的,希望中国女性有一天不要以中国文化传统来给自己套上新一层枷锁 |
|
当杨奇下定决心剪掉自己极端正统犹太教的辫子而下定决心改变,也换不回一颗女人的心时,那一幕真让人心细碎 |
|
限定剧长度限制了故事发展。切入点真的非常有意义。意第绪语跟德语真的好接近。很赞同一个观点,不是犹太人到了柏林才能看到六百万冤魂,不管犹太人到哪里,六百万冤魂一直在他们身边。 |
|
她老公其实人还不错啊,起码知道改,会担心他老婆在外面安全不安全,本性不坏,就是被大环境搞成了妈宝,不过好不好以后也和女主没关系了。不过大屠杀之后逃离德国的犹太人回德国逃避犹太组织内部的迫害,也是很讽刺了。 |
|
我认识一个同样和家里人断绝来往的哈西迪姑娘,依旧住在纽约搞诗歌创作。她觉得最困难的是,交新的朋友。和你长大的社区做彻底的诀别,时不时会感受到孤独。她同时怀念哈希迪生活里,精神的纯粹性。世俗生活的各种诱惑,让灵魂迷茫。 |
|
改编于真实故事,本片的极端正统犹太教群体生活在离曼哈顿一桥之隔的Williamsburg,却和现代生活如此脱节。女孩子不需要教育,结婚生子是唯一的人生规划。女主说她离开纽约,因为上帝对她期待太多。她在柏林万湖摘下头套的一幕,瞬间从旧生活中解脱了出来,拥抱自由。 |
|
姑娘长得好像寡姐,很漂亮啊! |
|
剧还是太理想化了。其实我到现在也不敢相信,距离华尔街二十分钟地铁的地方,你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保守派犹太人带着一串孩子过马路的场景。是怎样的精神控制在能够彻底的在物理空间上画一个圈,圈住这些甘愿的不甘愿的信仰者们。我还曾坐在地铁上,川普支持者与反对者几乎要对撕到一起,隔壁坐着的犹太小姐姐近乎疯狂的虔诚的读者手里的经文。人和人的距离,比看上去远的多。 |
|
比起Disobedience真的更喜欢这部 极度正统的宗教压抑感太强烈了 但没说清楚娜拉究竟为什么会出走?出走之后开挂全部遇到人美心善音乐家们也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 如果有第二季的话 希望Esty有queer线 因为她真的太好看了!!最后 Yanky剪头发是全剧最高泪点 |
|
故事有血肉,她浸满泪水的双眸让人心疼,演唱收声急促那一口气和睁开眼时的惊讶,果然艺术就是人性最赤诚的一丝温存。倘若不能尊重人的生而不同,再圣洁的信仰都徒增劳役! |
|
把他们的上帝换成我们的父母 也就很相似了 |
|
优点:可看性很强。缺点:太黑白分明。个人想法:我好厌恶德国社会的小团体主义。 |
|
最后一集有点崩坏。。对于完全不了解正统犹太人的我来说,这个剧更多像是猎奇,看评论有人说是污名化犹太人,是30年前的状况。。well完全不了解也不好评论。不过全剧全靠女主一人的魅力撑着,但没有讲她到底为啥要逃离(结婚时还很开心呢),没看到有受到外界的启发而觉醒的过程,最后丈夫听了次表演就也觉醒了这。。太牵强了吧。。不过女主真的太好看了,不知道有没有第二季,结束得好突然 |
|
看到最后扬奇剪掉自己的小卷发,哭的不行。对传统犹太教,太太太重要了。 |
|
很舒服的迷你剧,得益于原作和选角的优秀。为了上帝做爱,可笑又可怜。无法享受性,何谈爱与自由。Esther和Yanky都是受害者罢了。结局欲说还休,有些意犹未尽。 |
|
女主演技真不错……最后两个人抱在一起,Esther 说it’s too late 的时候太难过了。其实yanky看着蛮可爱的…… |
|
尽管风俗、语言和信仰各不相同,但剧集没有把篇幅浪费在这些无解的争辩和分歧中,而是透过故事传递一个共通的意识:在任何世界,你都要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倾听心中的选择—无论是充满了清规戒律的威廉斯堡,还是若干年后回望深重历史的柏林。4集的节奏非常紧凑,甚至到Moishe每次去追逐Esty的时候,都会有种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的紧张。好在酒店的那副画不再遮掩,回望的时候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在这段旅程完成了自己的抉择。 【尽管可以承认饰演Robert的小哥早已在《我的冠军男友》很火红,但是Yanky的演员在戏外是一个自带害羞感而且声音也好听的小可爱Aww;要看制作特辑啊~】 |
|
想要让女人永远留在自己身边,那就不给她教育,不给她护照,恐吓她,把她永远困在厨房,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就好了。如果没有女权主义的先锋,也许我们的生活就跟这群被困在纽约威廉斯堡的犹太女人一样,在最多元和丰富的大都市里把自己困在了孤岛,被从小灌输的观念困住了一生。女性要珍惜自己的对生活和人生的选择权,并捍卫这种选择权。 |
|
Those rules are in your imagination. 跟 Netflix 的《难以置信》的现实派遥相呼应,本片同样是 structural violence 下的悲剧,却没有反派全盘皆输,但还是带着理想派浪漫主义的乐观,很多小细节也呼应妈妈最后精简却点睛一语点醒梦中人的道破:所谓的规则所谓的没有选择是灌输,也是自己的想象。(挣扎了一下是否合适之后推荐给了犹太小哥同事,结果他很有兴趣的跟我解释了一些内容,包括 the title is a pun. Hasidic can also be referred to as orthodox. So unorthodox means both unusual and non-orthodox jew. |
|
从开头和结尾开始的narrative structure很好。但是到结尾我特别同情老公怎么办!He's willing to change! 又是一部喊着“解放女性”和其他符号的空洞片。 |
|
You feel the flesh and emotions right across the screen and it touches your heart deeply despit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you’re from. |
|
1)比起保守封建、食古不化的教条对哈西迪教徒的压迫,被告知有堕胎选择却说出“需要弥补曾失去的六百万犹太人”的他们更让我难过。种族大屠杀的伤害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间接的,对这个群体后代造成的心灵、精神创伤远比想象中的深远。看到这些犹太教徒为了修复历史创伤,而将自己禁锢在这些压迫性的教条中,好像在惩罚自己,我实在也很难以太过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这些传统。 2)很喜欢影片跳脱“进步/封建”二元对立的叙述方式,不是很多片子的那种“白人救世主”视角,没有将女主描绘成一个“等待民主自由第一世界青年拯救”的对象, 而是反复强调女主的自主性,展示她如何一步步empower herself,最终获得心灵思想上的成长。 |
|
它向我展示了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世界。 |
|
这个剧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因为很少有影视作品描绘神秘的极端正统犹太教徒的生活。虽然生活在繁华的纽约,但这群极端正统犹太教的分支——哈西迪派——却恪守古老的教义,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不上网、不看电视、不用智能手机,女人的任务是不停地生孩子。当他们主动或被迫去到外面的世界,所受到的冲击令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
|
喜欢这个题材,可惜拍得不够深刻。追求自我和自由永远是很好的主题。 |
|
能看到新的东西总是好的 |
|
所以我一直对所谓「正统」宗教没有好感。好的宗教应该是向内的,通过对自己的约束引领人向善,而不是排外,守旧,通过各种奇怪的规矩达到对教徒的系统性控制。她不过想要一种正常的生活,却已是离经叛道。 |
|
太好看了!刚搬去纽约的时候啥都不知道,误入Brooklyn的犹太社区,找不到附近的地铁,问街上的女性,大家都避开你,连问话的机会都没有,问男性,倒是很自信地ignore你的询问,大跨步走过去,那之后就一直很好奇,脑子里有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不理我/外族女性?他们从哪里来?如何保持容貌发行衣服与周围世界完全隔离?Netflix这部片子给了我管中窥豹的机会。第一第二集尤其出色,看完那种被压迫的无力感让我喘不过气,也感到难过--宗教和家庭的桎梏让体系里的人都是个悲剧,只有逆来顺受按着规矩来的人可能会习惯并且享受。Esty不用说了,教育嫁人生育婆媳关系处处都要小心翼翼,Yanky其实也有悲剧色彩,他对Esty的情感不全是相亲,也有对Esty自身的喜爱,但是无法挣脱种种,最后的改变也无法挽回一切。 |
|
-"God expects too much from me. And now I have to create my own path."
-"They will make you believe that you can't survive out of the community. But their power is just in your head."
另外柏林小哥is very cute! |
|
如果放大纽约的威廉斯堡,何其不像世界上我所在的一方,出走寻找自由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完整的人类 |
|
初看觉得,所有绑架女性身体意志还能有理有据的,甚至都不受到谴责惩罚,简直是活生生的恐怖片。看完想,这不过也是另外一种violent ends,所谓的夫妻不过是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因为前人的罪恶被折磨着。你十九岁的时候被强暴逃家了吗? |
|
曾經在猶太人區工作過一年,實在是對他們的文化無法欣賞。他們眼中的自己是家裡的王,而妻子甚至不是一個王后。 |
|
回忆和现实两条线切换很流畅,女主的表演也很有层次和力度,特别是钢琴那一段印象深刻,但是故事整体不足以支撑起角色的选择和转变,比如并没有明确拒绝包办婚姻,在婚前也没有表达对于成为生育机的反感,更没有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只是无法适应夫妻生活迟迟未能怀孕被退婚后一怒之下做出离家决定。又比如最后依靠女中音获得认可也完全没有铺垫,况且没有受过正规声乐教育,凭借天赋获得认可,同时加上离奇的经历叙述,更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一个公平的选择。还比如为什么给了她一把枪,为什么在花园聊天后又放过了她,爱赌钱却又手捧经书的犹太小哥到底有着怎样的心思,这些都没交待清楚。所以只能三星。 |
|
I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tomorrow, but courage will make us survive.
又是日常想念柏林的一天。 |
|
丈夫和堂兄太让人看不下去了,值得被掐死,哪里都有这样的人。 |
|
女导演是熟人,女主真的是选的妙,太合适了,很看好她。但说句真心话,拍的很一般,问题也很多。不过因为主题必须要给4个星。女人最悲惨的命运不过如此,沦为生产机器。犹太基督教的极端派都太恐怖了,反女性的本质很罪恶。 |
|
剪辫子那一段太令人心碎了…… |
|
一边走剧情,一边回忆,全程对比蒙太奇。女人不是人,她像是超市货架上的一个商品,她是丈夫的附属品,是孩子的母亲。她是很多人的谁,唯独不是她自己。
但她走出来了,她拿掉假发,穿上牛仔裤,吃下了培根,她站在台上高歌,她对杨奇说不。我替她紧张,替她捏一把汗,也替她流泪,替她激动。她成了封建正统犹太教的一股逆流,她也终于成为了她自己。 |
|
虽然是逃离纽约, 但是”follow your heart chase your dream “的内核却是毫无新意的美国梦。倒是结尾的making of 值得一看,明明故事里ultra orthodox犹太人群体被简单描绘成了压迫势力扼杀人性的一方,但是幕后采访每一个人都极力避免用任何负面词汇,只能说多么genuine多么authentic ,试想把宗教换成伊斯兰教,这一套词汇又会换成什么。 |
|
剧本真的不行…全靠表演撑起来……原教旨主义犹太人在德国重获自由还真是配方奇特 |
|
导演竟是Deutschland和Fortitude里的德国个性女星,不识泰山了。剧本设定有点粗糙,不过这种只有远离熟世才能解放自己的境遇太能感同身受了。省些烂剧的资源,NF可以多拍些有社会文化意义的迷你。 |
|
摇头晃脑是为何 |
|
四集刻画的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刻,有点非黑即白。又是一个Esty。女主演技不着痕迹 |
|
动人。谁不想要欧洲的夏天! |
|
非黑即白和主角光环我不行 |
|
信奉正统犹太教的犹太人原来是这样生活的,很难相信他们居然是在纽约布鲁克林,有机会一定要去眼见为实 |
|
还是刻画得浮于表面……最后一集竟然安排了女主老公流下眼泪忏悔并挽回女主的剧情。更令人震撼的是竟然看到有短评说女主老公可爱……我:??啊? |
|
天啊买咖啡在音乐学院念书的小哥哥好帅呀天啊啊啊啊这部剧节奏很好,女主很有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