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屁大点事硬要拍成俩小时,毫无意义的桥段堆砌出一系列飘来飘去的主题。最后又来五分钟故作深刻地点题,根本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个什么,看完只觉得浪费时间。 |
|
加拿大《蜂鸟》 |
|
所有人盛装的舞会上只有我赤裸,画地为文明的丛林里只有你野蛮。写满心事的本子你用来贴剪报,祝贺生日的卡片我用来写感谢。和她们一样涂指甲,抹睫毛,大声诵读殖民史的章节,因为不想被排挤。和你一起跳蹦床,教骑车,走入森林里的秘密小屋,忽然好像爱上你。阿贝纳基战士,欢迎陪我一起越出安全线。 |
|
从母体哭喊着出世,脐带被剪断的那刻,与世界物化的牵连就全部被斩断。
也就在那时,孤单,成了唯一一条这辈子都无法避免的牵连。
于是,被迫面对,被迫学会,但永远无法战胜,无法再像脐带那样彻底消失不见。
它会见缝插针,它会突然出现,它会因为一片云,一阵风,一段历史,一种共情不期而遇。
但它会遇到它,孤单也畏惧孤单。不知何时,不知何地,你孤单的线会遇到另一条孤单,有共鸣,有震颤,好似还能纠缠。
抓住了就别轻易放下,因为在孤单这片殖民地,大概率还是你自己。 |
|
看到后面惊了,even better than八年级,所以这才是Generation Kplus部分的“最佳电影”水晶熊。实打实的好看,情感慢慢浸入,看到最后不知不觉我就情绪崩了,最后一句台词shock到顶峰,酣畅淋漓;coming of age的框架里自然融入有深度的关于“多种族”讨论(多于两个,当然阶级问题也在讨论范围),且叙事酸甜苦辣都包括(甜都是Jimmy和妹妹的),好像我还没看到过酱紫的电影;看了一眼导演经历,是学院派了,剧本磨得真好,有学院的广阔与深度,同时保有十几岁少女的清甜、天真与困惑;而且找一个很像阿佳妮的法语女孩演这个lower class出身,倔强不爱笑掩饰脆弱实际很疯的姑娘,不相信导演不是存心的… |
|
7分。比较平淡,结尾点亮。种族、部落、对边缘人的歧视。最终还是自在的做自己,不需要去合群。拿到Generation儿童单元的奖但觉得没那么好的。02/27/2019 |
|
每次觉得情节就要有进一步发展都会硬生生似的进入下一场戏的剪辑方式回味起来不明觉厉。其实主题应该是两个不合群青少年走向合拍的过程,所以对原住民话题探讨的浅尝辄止可以原谅。一大一小两个女孩选角都特别好,印第安男孩也确实是帅的。 |
|
浑然天成,朴素可爱。pre coming of age。回想起内疚、被邀请去爬梯是一件大事的年纪。但总是半夜叫醒妹妹不利于长身体。 |
|
3.5吧 从来都不是像结尾那么容易的事 |
|
情緒控制地很好,印地安男孩太帥。很厲害的一部作品。 |
|
我理想中的青春电影 不止于青春的骚动 情绪把握得太好 不做作又懂得放纵 |
|
1.将历史的,抽象的,群体性遭遇,和当下的,具体的,个人的生活对接。
2.孤单成群这译名也太糟了吧,不如直接就叫殖民地。
3.把过去两年美国最好的青春片拿出来和邻国魁北克的作品比比。。。真是不比不知道哇。theme上,再见萤火虫>ladybird(一根筋讲叛逆少女),A Colnoy>八年级(一根筋讲不合群少女和对性/成长的探索),两部魁北克不仅对应都谈了这些——看过八年级的观众应该能在这片里找到许多相似的terrifying的场景——还很自然地融入social realism,整个theme马上显得高级起来。
4.很喜欢这片子的show not tell,家庭和校园冷暴力史都不经意间见于那寥寥数笔。 |
|
勇敢做自己!不用去迎合别人!#HIIFF# |
|
190629@TFF-新光:夏天還是那麼短,往事卻很多系列。一個被校友隔離的中學少女逐漸自我認知和完善的成長故事。儘管學校開設了公民與歷史教育課,但有關種族、性別、階級的歧視早已根深蒂固。但議題並不生硬。鏡頭始終聚焦在少女自身,敘事也追隨內心感觸走,特別是用緊迫的畫框放大了其想要融入(淹沒於)環境而不得時被凸顯的無所適從。你如何面對一張已經畫滿畫(正如同被權力佔領劃分疆界的地圖)的填色繪本?原住民小男友說的超好:我們是要越界的人。【法語,chi-eng內嵌字幕】 |
|
扮演父亲的演员Robin Aubert所执导的《食人之饥》很好看。 |
|
女主神似阿佳妮和阿黛拉·哈内尔。 |
|
稍有点灰色的成长故事 |
|
3.5 |
|
非常棒 最近泪点咋这低 |
|
6/10。历史与个人的映照做得并不好,更像是一种噱头。 |
|
格格不入无法融入世俗的少女 |
|
兩個女孩的完美演出,近年拍的比較好的青春成長 |
|
看到结尾才渐渐意识到片名的“孤单殖民者”,其实这些一个个孩子,无论多大,都像是一块殖民地一样,本来是美好的,但外界的势力像父母离婚不顾孩子感受等等一直在殖民,破坏了这份美好,而这些孩子每当因这些到一个新地方也是继续孤单着,只能独立坚了! |
|
牛逼~!!! |
|
也许结局过于美好,也许有跳出圈圈、最后爱上原住民又搬家一些比较俗套的情节,小女孩的表演还是非常棒的,把那份尴尬小心翼翼以及突破本性只为一试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结尾是多么勇气可嘉啊,accept who you are and be comfortable with it有多难,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
|
如果说《溺水小刀》是冰镇汽水的口感,
这部就是苦茶 |
|
如果有天我变得和其他人一样,麻烦你,杀了我。 |
|
法国人文艺,但不讲叙事结构的自我絮叨可成就不了一部好电影。实在看不下去,中途放弃了。 |
|
胜在结局吧 |
|
南航飞机上看的,小女孩演得挺好。 |
|
现在的小朋友演技也太了不得了吧 |
|
又一个孤独的夜晚 看两个孤独的高中生有一搭没一搭的谈恋爱 |
|
题材似乎老生常谈 全程平淡火星燎燎 结尾的爆发点也有些矫情和自负 拿着个好剧本不如踏踏实实讲故事 别搞些虚的扯上些政治议题最后还来个语录台词 |
|
6.5。 瓦解与重塑,质疑与认同。最后一场戏很不错。 |
|
就青春期和成长那点破事~印第安原住民和家庭影响两个层面都可以深入讲的,然而就停留于表面 |
|
4.5 |
|
正好结合今天突然发生的事情,看到最后反而想哭。如果有一天我变成和他们一样,那请杀了我 |
|
"If I become everyone else, kill me." 站在聚会中的我就像站在舞池中间的她一样,环顾四周不知道自己身处这里的意义,只想找一条线把自己挡在外面。孤单的小孩需要的也许不多,但是I am not a fucking dog. |
|
看过~ |
|
导演把青春看作成界线之外的步伐,长长的影子,当然了,还有抬头的绿叶。也好像只有女导演能够把青春的焦灼感拿捏得这么精准。有时候你以为长大只是把辅助轮拿掉,却忘了前面还有崎岖的道路,来不及准备,因为当我们准备就绪,才发现青春已在身后。 |
|
(北影,2019)
從開頭我就知道我一定會喜歡這部電影,不知道為什麼,太喜歡古靈精怪的卡蜜兒了,超可愛!而我在媽媽對兩個小孩說她們必須得搬家的那裡,卡蜜兒說,這是我們的家,被她滿臉淚水給感動到哭。
最喜歡的片段是,卡蜜兒在生日那晚被剛參加完舞會的姐姐給叫醒,說要教她兩輪腳踏車,那裡畫面在卡蜜兒成功獨自騎上路了,接著從夜晚變成了白天,姐姐和吉米兩人一台腳踏車追著卡蜜兒,銜接的畫面有夠美,有夠喜歡。
電影主軸是蜜莉雅融入其他同儕所作的改變和自我認識,也提到了種族的問題,像是自我認同,說著成長時遇見的迷惘。
「如果哪天我變得跟其他人一樣,拜託殺了我吧。」 |
|
女主和妹妹都挺好的,小男孩也挺帅的,可惜最后两人没在一起, |
|
挺有意思的,和《宁多夫女王》相似,不过主题要更复杂一些,既有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社会身份认同感问题也有原住民的种族问题。但限于影片本身的轻松基调,这些主题探讨的不算深刻,也算是一点遗憾了。 |
|
三星半 这部电影绝对不是给大众看的电影 更像是在喝的微醺时恰巧在听一个十四五的少女讲述她此时的青春 有过迷茫迷失 有过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有过可能类似爱情的友情 也有过想要独特而刻意疏远人群 何止是青春期这样 我们一生都在否定自己寻找自己肯定自己迷失自己中不断的循环 画面很美 演员很美 电影结尾的配乐也很美 |
|
3.5 ✨ |
|
亮点,吮大拇指睡觉的金发小妹妹,穿拖鞋上课,心智比外表成熟很多的印第安男孩。看起来很烦妹妹但其实姐妹感情很深的内向小姐姐(女主角)。 |
|
处理得很细腻也很克制,给不合群的青少年的情书。 |
|
保持个性 需要代价和勇气 |
|
回味过后还是要力荐。哪怕是边吃饭边看的给我的感觉都很“深刻”。妹妹卡米尔好灵。 |
|
「如果哪天我變得跟其他人一樣,拜託殺了我吧。」 青少年時期的迷惘與自我成長題材拍不膩也看不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