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思的是,这里面大部分介绍的展品都不是博物馆所在国的。你能想象你们省的博物馆博物院展览一堆外国的东西吗? |
|
博物馆果然是历史的坟墓,无花果叶,名画失窃,埃及神庙,木乃伊赝品,被诅咒的紫水晶,用进退废,启示录。 |
|
博物馆展出的东西真的太新奇,这些物品的故事比物品本身更具有魅力,不过有些实验真的太好笑了,比如用手感知前人的灵魂。 |
|
太好看了吧!国内的博物馆还蛮缺少这种“展品跟真实存在过的人之间的连接”,每次去看都仿佛这些东西生下来就进了博物馆了,但这个纪录片让我意识到that's not the case,每件东西最初被制造出来都是为了被使用被欣赏、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
|
我真的好爱Victoria&Albert博物馆!!去了三次都没逛完,个人觉得比大英好逛多了!
看着纪录片仿佛跟着工作人员在va修文物hh
博物馆很有趣但是拍得很无聊… |
|
V&A 呜呜呜 羡慕IC的同学们离三大馆这么近 不过UCL在BM隔壁 也有点羡慕 不过距离总是抵不过兴趣啦 看完辽~近期的快乐源泉 就是看起来很平静和淡淡的小幸福 VA的收藏满独特的 有很多design/culture/fashion的东西 这些收藏更平民 没那么沉重 工作人员真的都充满了激情和喜爱啊 还有修复人员的耐心和小心翼翼 以及大家那种为了未来而守护历史的情怀好感人 |
|
英版 我在博物馆修文物 每一件文物都很好看! |
|
迟了一步才发现这个系列,大多是未曾走过的博物馆后台。真是羡慕文物修复者能亲手和物件接触,还能有多少工作值得被拍成纪录片呀。 |
|
超级好看的纪录片!!!可以起名叫《我在V&A修文物》。与《我在故宫修文物》突出匠人精神不同,英国的博物馆揭秘着重讲文物修复的工艺和尖端科技(是需要科学家做化学实验的!)、策展过程和遗珠藏品的幕后故事,有故事性、戏剧性,也有人文关怀。因为V&A是万国博览会的产物,因而它收藏的不是传统文物,有时装、服饰、玩具、珠宝等等,涵盖通俗和流行文化,所以本身这个博物馆就很具可看性,再揭秘博物馆就更加好看了!啊,好羡慕里面那些文物修复专家,我好喜欢在宽敞明亮的工作间里不需要与人沟通合作埋头默默修复文物感受心流的工作啊~~ps:博物馆终究是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产物,其观点需要仔细甄别,嗯,五星不代表我赞同它的立场,嗯。(狗头保命) |
|
我在V&A修文物 |
|
非常精彩,这是你哪怕去过这个博物馆也不会知道的秘密。
那个想要找恐龙骨架的博物馆长,结果从论文里面发现,自己的博物馆里竟然就有完整的一套,真的好戏剧性!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木乃伊,那么那么多的木乃伊,感觉每个讲到的博物馆里都有,刚开始特别吓人,因为之前看到的好像都带有法老的诅咒,看着看着逐渐脱敏,原来不是王侯将相才做木乃伊,普通人也会做,小孩子也会做,自己的宠物也会做,甚至食物也会做成木乃伊,知道这些其实就没那么可怕了,这只是千百年前每一个人想要获得死后快乐的朴素愿望的一种实现方法而已,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认识了,理解了,其实就没那么可怕了,恐惧也往往来源于对这件事的无知,或者说知道一点但不多的时候。 |
|
二刷 计划去意大利了!梵蒂冈 我来了 美第奇家族 我来了 文艺复兴 我来了!!! |
|
bbc拍人文确实不如拍自然那样大手笔,那样完全不计较成本。。。。甚至也确实出现了同一组素材出现在不只一部纪录片中的情况。不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片子! |
|
其实我不想看他们修文物啊啊啊!我想看他们到底都是怎么选文物展出的,作为馆藏量比大英博物馆还要巨大的皇家收藏中心,连catalogue都多到无法制作的级别,这难道不应该更令人好奇吗! |
|
博物馆专业英语学习 |
|
三星半吧,挺杂拌儿的,有些资料早在别的片子里也看过。 |
|
V&A,一座同时收集古文物和现代艺术品的摩登博物馆,虽然有170年的历史,但是布展却没有陈腐气,干净清爽典雅,最喜欢女王印度风格的文具盒和微砌马斯克台,微砌马斯克台修复成功被推出来时经过的那批豪华金银器餐具啊!我太太太爱这种繁琐华丽的文物了 |
|
是V&A啊 TAT |
|
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工业设计领域最优秀的藏品。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许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或许是一幅杰作背后的秘密。拉斐尔巨幅草稿图的清理令人惊喜。 |
|
在伦敦最爱的V&A博物馆,曾办了年会员卡无限参观,不经意间在世界地理频道看到纪录片好棒啊 |
|
E6 V&A的micro mosaic 真漂亮!!! |
|
讲故事的方式解析著名博物馆内的藏品 |
|
博物馆的秘密:原来悬疑式的探秘节目形式不局限于央视,国外也搞这个。一本正经的介绍这些著名博物馆的藏品本就已经很有趣了,何必搞得神神秘秘,再加上翻译后的神秘配音,拉低了品味。不过,介绍的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真的很有意思,其中的藏品值得细细品味,希望余生有机会能去至少一半。 |
|
文物修复和展示技术,策展思路等都不错 |
|
本片证明了BBC最大的能力是讲故事,无论多么无聊多丑的物件都能把周边故事讲出花来吹上天,采访的每个人满口most gorgeously fantastic emotional真的看不下去了改叫无聊博物馆吧..本来想看看博物馆后台怎么操作的结果现在发现V&A是我最没欲望去的博物馆,就第一集稍微好看为什么现在这些片都拍成这样...本片撑起了我在纪录片和现实里见过最无聊的fashion最无聊的物件最丑的皇家用品 (那个笔盒设计得真是太丑了啊还有最爱拍马屁的捐赠者那个奶奶是印度贵族的后裔太尬了 |
|
预习/苏森尼斯偷陪葬品真是孝死。 |
|
补一下,高二纪录片狂热期的入坑作。很适合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感兴趣的人作为纪录片入门观看。节奏松弛有度,史料通俗易懂 |
|
谁说这是下饭剧的!其心可诛;看完后还是最喜欢第一集米开朗基罗的,希望明年可以去亲眼见证,纽约大都会我去过了很赞,大英和卢浮宫从这部观感下卢浮宫更好,所以卢浮宫优先纳入行程 |
|
文物上藏着很多有待发掘的秘密 只等现代人去探索
以前看的博物馆纪录片 多关注于出名展品 第一次看一个纪录片 通过各种实验、事件和动画来展现一个文物背后的故事 包括古代和现代的故事 很有意思 但是尽管这些秘密也许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是几十年一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对于纪录片来说并没有太高的知识密度
P.S. 又一部承载着经典BBC意识形态的纪录片 |
|
曾经的校对作品~除了个别夹带私货的藏品令人讨厌,其他都非常棒~第二季继续 |
|
家底真厚 |
|
物件本身没有生命更不具有意义,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的正是其背后的人的故事。于人而言,终归是与人相关的时间才被称之为历史。 |
|
BBC宝藏纪录片,Pumpie小象的故事太棒了,各种轶事趣闻 |
|
太喜欢了,希望可以亲自去这些博物馆参观 |
|
对curating contemporary art没兴趣了,但是对curation本身充满了各种好奇和疑惑!很好看! |
|
all about V&A |
|
不是我喜欢的 |
|
睡前读物 |
|
“我在V&A修文物” |
|
大不列颠版#我在故宫修文物# 。大到吊在大堂的顶灯,小到需用显微镜看清的玻璃粒,无论为何,每件受托之物 都承载着受托人带来的历史 期许 愿景。修复师以巧夺天工之技使之熠熠生辉,是物件本身,也是斑斑驳驳的 那些早已尘封的如烟往事。 |
|
😂感觉就是我在VA修文物。 |
|
2020?我记得我小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好几次。至今对美杜莎之筏那个故事印象深刻 |
|
点开了几次都没追完的纪录片,还是挺好看的,适合入门也勾起了想去博物馆转转的念头,每个收藏在馆内变成展品的物件当时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这许多年来的经历,这样想想就觉得世界很大了 |
|
增长见闻系列。 |
|
新了解了很多的历史知识 |
|
V&A的收藏和展览项目,比起大家印象中的博物馆那种“看古董”的功能之外,还多了一些收集和展示时代风貌的项目,对于当代的参观者来说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其实我们并不太能意识到离自己半远不近的时期也是历史,而V&A做的一些工作恰是在提醒参观者,其实当下的生活就是在创造历史。 |
|
真的很棒 是很多普通人的人生回忆 而且延展出了很多我感兴趣的知识 由此买了好几本书 又mark了很多新的纪录片 exciting |
|
不是顶精致的BBC精品纪录片,但是也是趣味横生的作品。我以为是博物馆背后的传奇故事,没想到是精选的几件展品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我最为好奇的是纪录片创作者是是以什么标准选择的展品呢?看了几集下来,我觉得有趣,就像看了一部活的人类历史和文化博物展 |
|
纪录片保持了BBC的一贯水平,虽然也没有特别惊艳,但看各种藏品很开心呀,美的很美,有趣的很有趣,以及修文物真是太细致的工作了... |
|
神秘的藏品后面总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