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是从传记电影的角度去讲述,本片也显得过于漫长和沉闷..剪辑上下的功夫不够,但是演员们的演技都十分到位.希特勒的奥地利沙哑口音还原得很好,歇斯底里时候的声音连我这个老德国听起来都有些吃力.战争场面不能算壮观,只能说是逼真地还原了一些场景..疯狂和破败错落有序,为那些小细节给四星 |
|
当年共我阅兵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戈培尔:“我们从来没有强迫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 |
|
自从有了元首的愤怒系列 我再也不能好好看这个了 |
|
他们说我的萌点都是渣渣!! |
|
渣渣,尼玛死!拿根帮帮捅死他!ps:男主很牛逼,一个瑞士人把元首的上奥地利加巴伐口音说的那么好。 |
|
罪孽者歇斯底里的信仰,没有任何煽情的渲染,可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赤裸裸沉痛与残酷的直感。 |
|
他共有7个孩子,他和妻子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帝国的天空生长,在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也一同自杀。令人不胜感慨。
历史的真实通过镜头一幕幕重现 |
|
元首末日的失意时刻,帝国毁灭的萧条前夕。Bruno Ganz演技精湛!从第三帝国视角出发,竟对元首起有一丝同情。对元首赤胆忠心,至死效忠,负隅顽抗,自杀殉葬,与丢兵弃卒,谋求保命,违令背叛的对比引发触动和深思。纳粹德国虽注定失败,但其宣扬的思想和形式化符号及精神却成功根植至每个人的骨子里。 |
|
挺客观,偏冗长 |
|
六百人的资料馆大厅几乎座无虚席,所有人安静的看完这部沉重、冷静、真实、严肃、压抑、沉闷、悲痛、漫长、痛苦的希特勒最后12天。历史重现,战争无情,电影还原的细节以及演员的表演都值得深刻铭记 |
|
absolutely fair and objective |
|
我到河北省来 |
|
希特勒不是恶魔只是普通人。他的恶是众人合力的结果,没有人天生就是独裁者。活着的人只是简单地在精神与肉体上将一个束手就擒的纳粹头子揪出来示众,从历史的废墟引渡到现实的广场,让他为一个时代的错误负全部责任。 |
|
带给我的震撼比任何一部同类都来要得深刻 |
|
希特勒其实是一位坚定又狂热的理想主义者。 |
|
落幕的时候你必须站在舞台上,我庆幸我不知道一直信仰的东西突然倒塌了的感觉。全片两个半小时可是没有感觉丝毫拖沓冗长,直击心灵的点接连不断,真的很久很久没有过不暂停一口气看完这么长的片子了。真实、痛苦。 |
|
这是一部伟大、勇敢、详尽、不煽情的电影。演赫曼的Thomas Kretschmann是个很帅的德国军官专业户,在《钢琴师》《刺杀希特勒》里都看到他。 |
|
帝国覆灭的精心还原,从希特勒的约见、疯狂、暴躁、臆想,到他身死焚尸,每个段落都是情景高度真实的艺术再现。这里剪辑并不要求多华丽多机巧,长篇直叙下帝国一步步的崩解毁灭足够冲击力,如最伟大母亲给子女喂药的死静镜头,没有比这更符合的手法了。结尾女主角驾驶单车于夕阳下,也算是政治正确吧。 |
|
"I know not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Albert Einstein |
|
可以肯定的是,《帝国的毁灭》是反战的。把视点散落在纳粹一方,这是一个注定引起争议的角度。然而它在写人,但没有美化任何人,是通过艺术加工破除刻板印象,建立人物形象。相比沉重的反思与诘问,在电影时间里它更多在展现一种残忍——战败一方面临结局时的群像,各种各样的事无巨细的死亡,可以瞥见复杂的极端的人性。无论在地下还是地上,无论是狂欢还是备战,两个半小时一直浸润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强弩之末,无力回天。最后双线交汇的一丝光亮,虽然略显刻意,却也是导演最想要传达的主题。 |
|
避免独裁唯一的办法是建立平衡与制约的制度,不然民选出来的政府一样有成为邪恶力量的可能。 |
|
除了元首全是渣渣 完全是因为鬼畜的二次元才看这片的 |
|
9.1分,豆瓣又在开玩笑了,这样的电影不进top250实在是太荒唐了,电影稍微闷一点严肃一些受众就变低,看过的人就少,所以豆瓣这个死板地按看过的人数评top250不知道淘汰了多少有真才实料的好电影。那个演希特勒的人简直如希特勒再生。 |
|
一部勇敢的片子。 |
|
影片本身很不错,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肯定是对的 |
|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 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本纪 |
|
败者为寇,这段历史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
|
大量掩体内景戏的调度是一绝,细节奇佳,整体偏长;但被这种客观冷静中却又满是悲壮绝望的叙述折服,二战后的德国人从未停止反思。 |
|
或許整部片被美化的人只有Traudl Junge,影片略去了她家庭挺納粹的背景,還找了德國影壇數一數二的美女Alexandra Maria Lara扮演年輕時的她。全文:http://hou26.org/zeta/women1943.htm#Junge |
|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歇斯底里的信仰,只因意识形态的不同,成万上亿的人死于非命。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当炮弹飞跃在街道上,当子弹穿越大脑时,只剩下残酷和灭绝。整部偏冗长,希特勒扮演者渣渣君,源于元首的愤怒系列直接影响到我观影体验。8.3 |
|
为了不让中二弟弟整天玩梗,和他一起看的。希望他能稍微理解一下战争的残酷,不要整天只会说什么“我到河北省来”。 |
|
片时较长,希特勒不错 |
|
身处意识形态的浪潮,即使你有权做出选择,也不过是以殉道之名实践傀儡之身。冷静的群像纪实,曾经让你飞入云端的信仰,等到它轰然倒塌,要用一辈子来走出泥淖,赎请罪名。 |
|
冗长,拖沓,剧情没有高潮,给我的映像就是里面的演员在那里用奇怪的德语吼啊吼啊吼 |
|
震撼的观感 |
|
以极近客观的角度再现了纳粹德国大厦将倾的最后岁月,从身为元首的希特勒到底层的平民,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在此中是如此沉重而深刻,电影并没有去美化任何人,它只是在尊崇历史的基础上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苦难,以及战争中丑陋的人性和良知展现出来,以此对战争的原罪以真正的警钟长鸣 |
|
大学时候看过希特勒的传记书,看完后感叹他的才能没有用在正确的道路。他前一刻可以很温柔,后一刻可以很残忍。我想这就是人性本质的很好诠释。小时候的教育把纳粹描绘得残忍无道。现在长大了想来,那些所谓的盟国成员也未必都是仁义道德。舆论导向让我们忽略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道夫 |
|
演员演技很棒,一些场景还原的不错 |
|
战争并不意味着正义 但却意味着苦难 |
|
8/10。重温,达到了艺术品高度的历史纪录片。希特勒随着权威的失去,一天比一天激烈咒骂为他战斗的士兵,歇斯底里地命令寻找和处死背叛他的人,人民被看成失败的弱者,没有资格活下去,那些残病的士兵被无情地抛弃,无知的孩子扛起大炮投入战斗,当申克去医院寻找药品时一屋子的老人无助地等待死亡,预示着纳粹毁灭的事实和信仰崩塌下个人的生死选择,依然狂热和盲目的高级将领躲在地下掩体,开始欢声笑语、喝酒狂欢,在不间断的战争轰炸中竟然舞蹈起来,他们很难接受失去这一切纸醉金迷和荣誉,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开枪自尽,影片保留了这些统治者最后的尊严:希特勒温和地对待打错字的秘书,给童子军颁发奖章后走下楼梯一度落泪,给爱狗试毒时背过身去,连自杀的镜头也转向别处,希特勒的精神确实如魔鬼般疯狂,但离不开至死愿意追随的民众对本人的影响。 |
|
【B】绝望下的人性百态,没什么剧情,拍的更像是纪录片,而且我觉得是不是有美化纳粹的嫌疑?总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向来对政治军事题材不感冒。PS.在看完N个恶搞元首愤怒的视频后,已经无法直视那段发飙戏了= = |
|
独裁者的下场都是相似的,然而戈培尔嘴里那些“是他们自愿选了我们”的人民呢?医院地下室里被抛弃的老者?巷战中人民冲锋队的炮灰?防空阵地上希特勒青年团的孩子?平铺直述,没有抒情,也许是最适合还原这段历史的手法吧。女主线无感,医生是好人。PS看到最后急死了,怎么还没人出来把戈培尔打死…… |
|
1.所以最后选择自我了断的人,有多少是因为纳粹理想信念,有多少是因为意识到罪孽洗不清?2.宣传部长的老婆也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人,整整六个孩子,一个一个亲自生下来,最后又一个一个亲自投毒杀掉。3.在纳粹德国当秘书还不错,不用像我一样绞尽脑汁编公文,只要在键盘上敲字就行了。 |
|
这片子的价值是告诉观众,希特勒也是人,是我们中的一个。我们不能把他像择菜一样择出去,说他是前所未有的恶魔,把他择出去,不是反思而是逃避。我们该思考的是,一个人为何会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下一个希特勒是否已经出现在你我之间? |
|
导演不厌其烦的拍摄锯腿/轰炸 不旨在推进情节 而是一种事无巨细的呈现 不过由于地上轰炸/地下医院和主线没能形成有效的呼应 前述情景远不及戈培尔夫人逐个给孩子磕KCN来的骇人 |
|
挺不错的。 |
|
希特勒最后真这么蔫了么 |
|
做的挺扎实的,战争和年代的细节还原我不大懂,没看出什么纰漏倒是了。几条人物线安排的也挺好,不乱。戈培尔才是热血真领袖粉啊,什么戈林、哈姆莱都是些政治混子 |
|
对本片的争议无疑来源于其近乎偏执的真实:忠诚有错吗?对一个国家的热爱有错吗?国家社会主义有错吗?观众流泪有错吗?正义一方对希特勒作为恶魔的无尽的渲染有错吗?这个似乎没有任何争议余地的问题,也许会在几千年之后得到解答。那么,答案会与现在一样吗? |
|
这种影片才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