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集中电影输出。电影革命的荣耀属于维尔托夫小组,属于戈达尔,属于沃隆特,属于维亚泽姆斯基,属于罗恰,属于参与这部电影制作的每一个人。电影和历史终究会证明你们的付出与价值。 |
|
其实是部可爱的essay film,通过滑稽间离的情景再现来探讨应该如何拍一部无产阶级运动的片子,强调使影像语言政治化,并通过不断的批判和自我反思来完善。免不了有幼稚的一面,但态度是严肃的,内容不乏启发。 |
|
通过声画不对位 来反思五月风暴以及所有人类革命的奇葩电影,在早期戈达尔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已经不能用普通的解释和反讽来概括,充满了能指的不确定性。因此值得反复观看。他告诉我们:一部革命的电影,应该怎么革命? |
|
如你真能挺过头十分钟,便会收获此片最惊趣的部分,“列宁去世只几天,爱森斯坦就被一部帝国主义份子拍的电影党同伐异深深感动,结果于1925年错误地把首要任务沦为次要,拍摄了战舰波将金而没去荣耀人民的斗争。结果1929总路线,农村改革的主题,用新手法去拍沙皇压迫的同时却用老方式去谈论集体主义,旧明显胜于新。结果再过五年,好莱坞出钱请他去拍墨西哥革命,同时在柏林,戈培尔催促UFA要推出自己的波将金……” |
|
生平第一次看字幕机放的字幕耶,这片子冷到连自己带的字幕都没有。。。像是个教学片。。。 |
|
核心观点是勃列日涅夫-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与尼克松-派拉蒙公司没有任何区别,实际思路跟德勒兹批评知觉-驱动电影一致 |
|
台北光点华山。有趣的影像,旁白多到让人想吐,不断提示我最受不了法国的一点:话太多。 |
|
自我解析/爆炸/童子军式理论搬演(有些部分莫名像《月升王国》) |
|
画面里看到的仿佛是一部拙略的意大利西部片的拍摄现场,听到的旁白和画面基本是毫不相干。戈达尔魔怔起来把电影的祖坟都刨了:拍《党同伐异》的格里菲斯是美帝分子;爱森斯坦拍摄《战舰波将金号》思想上就错了,为什么不拍正在进行的革命,隔了五年和好莱坞拍片更是错误;吉加·维尔托夫拍纪录片《十一年》只赞美经济进步,怎么不夸无产阶级的专政,忘记了是政治指挥经济。
戈达尔可能算是个原教旨马列毛主义者,仇视资产阶级,拿批判南斯拉夫改革模式看,极其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排斥市场经济。但从他评论中国的事情看,很明显带有思想局限性。
庆幸戈达尔生在法国,他这种批判思路和批判大毒草的本质区别不大。也庆幸这时期拍得语无伦次令人敬而远之,不至于产生什么煽动性。 |
|
坂本龍一「東風」名字的來源 |
|
电影论文,相信他们对邻近国家运动情况是熟悉的不过大概不太了解我们古老传统纸面功夫之深厚,鉴于用于论证之例完全遵循我国宣传口径那我必须对其举的其他第三世界例子打个问号了(对西方造梦十二分警惕那东方国家话语咋就照单全收了呢)一个时期激进左翼主张的记录,更重要的大概还是反对诞生于资本主义土壤之电影语汇的实验价值吧总觉得这哥们画面用得狡猾。激发思索可以,破了一堆旧,立什么呢?一口一个人民MZ专政,我猜戈达尔在这搞创作一个月都坚持不下去。意大利方阵一句法语都不说到底怎么展开群众讨论的啦?吉安玛利亚甘当法国同志们寓言图景里的一颗螺丝钉。不过据说当时是意大利搞到资金发起的项目结果拍摄意方都在摸鱼,戈兰急电戈达尔来帮忙说不然恐是拍不出片..【豆瓣删评都不给留底,咱修改一下瞅瞅到底关键词在哪里】 |
|
完全的论文电影,用先锋(反人类)的拍摄手法反映激进的政治问题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种表达方式也在戈达尔创作中期逐渐趋于成熟。戈达尔连影像逻辑都舍弃了,直接用随机固定画面播放他的政治观点,多重音轨在重复强调某一主张,穿插某共产主义书籍原文。这种手法强行割裂了声画的联系,对于电影观赏性而言简直是噩梦,对于政治化电影的反思却是意义重大。 |
|
我们宣扬马列 人家宣扬毛马 |
|
把所有“政治电影”甩在身后半个世纪(准确来说,五十二年并还在计算中),终结一切“前卫”的前卫。音画分离,或对技术的探索从来不是最终目的。当我们在影片开始不久看到十九世纪衣着的一队男女走过乡间,其动作、表情、身份--一切视觉的元素--与音轨中对罢工的叙事精准对应上时,观众会意识到,原来影像和语言居然可以彻底脱离对方存在,但同时又通过观众主动的观看和想象结合在一起、互相注释,并赋予彼此新的内涵。正当电影沿着这一路径发展了一半,高达又说,好了,这就是好莱坞发明的“让你相信电影中的马比真正的马还要真实”的魔法,我给你们表演了,你们也真的相信了对吧?现在让我作为电影导演,来谈谈我关心的真正的问题,1968年5月。认为高达是赤色分子的看法绝对是错误的,他从来都是anarchist,真正在历史中感受到时间意识的永远的现代人 |
|
6.3/10。本片在听觉上基本是表达各种左翼政治观点的旁白(有时也有画面中的角色的说话声),视觉上则是与这些政治观点基本毫无关联的画面。这种情况的声画关系很难说构成了多有效的声画对位(声画联系过于微弱);很多时候构成的更像是极端的、在本片影调下极其缺乏影像意义的一个个声画对立。 |
|
Communism is bread and roses |
|
« Attention
Tout est dangereux
Tout est divinement merveilleux
Attention au refrain
Il faut être attentif et fort
On n'a pas le temps d'avoir peur de la mort » (C. Veloso, G. Gil, G. Rocha/JLG) |
|
将观点论述、拍摄准备与片内剧情内置为不同虚构的世界维度,彼此冲突交缠。击毁单一叙述与独个时间线构建的代入和认同移情,打造一种论述、历史、思想共存样貌,时刻使观影者思考的状态。并在结构与形式中将制作暴露出来,电影书写过程被描绘成为一种修改行为的显现,以达到戈达尔自我信仰政治之中的自我批评行为。引述与解构内容在对抗或相扶中被作者制造的万有引力维持在电影区域,期间相互化学反应产生真正的思想交锋。这些技术性编辑最终成为反以娱乐目的的“幻觉”式虚构电影所在,进而回到革命电影的严肃任务——以电影做武器的意识形态宣传与真实揭露。并以整体反电影——传统电影的形态完成形式结构上对好莱坞-莫斯科电影的反驳,达到政治上对资本主义与修正主义的驳斥。完成“讲话”中的“东风压倒西风”与输出中的“伟大舵手”的“东风传”。 |
|
Cinefan forever Godard DCP 68$ |
|
戈达尔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辩证式视频论文,影像意义基本空洞。 |
|
你真的是... |
|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然而本片只是西风臆想的独角戏。戈达尔的政治电影,形式贴近之前的《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草地,对谈,画外音,躺尸多了一些动作而已。戈达尔如果从政定是个暴君,表达方式太傲慢了。 |
|
«Mais je fais mon autocritique !!!» |
|
其实……有点萌?(但我被骗了,某意大利演员大部分时间里根本没有露脸,估计他再也不敢跟法国革命导演合作了 |
|
2+ 没看过的我建议你不看 |
|
Make political films. Make films politically. 哎真的鬧麻了 |
|
戈达尔的野心似乎是写作一本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内容的影像作品,很明显他在多部电影的表达中趋向成功了。如果说《中国姑娘》是直白的反帝左翼大字报,本片则是更为缜密精致的,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工人电影诗。8.5 |
|
我服了您 |
|
疙瘩这一时期的电影结构倒是很工整,第一部分分析时事(Que faire !?),第二部分提供方法论(理论的与实践的,pour qui et contre qui ?!)。虽然仍然是声音的独断论,虽然仍然对影像持怀疑态度,但是充分利用起了影像表意的暧昧性:一个剧组不断地化妆与扮演,同时成为事件的参与者与事件的讨论者——从而同一个影像可以被赋予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的意义:那是État policier的马,还是资产阶级反复拍摄的西部片里的马?
Glauber Rocha也有参演。 |
|
Mort à la culture bourgeoise!
和资产阶级表象作斗争的方式就是——整活。 |
|
夏日野外郊游式戏剧革命阐述表演。
为什么要利用无产阶级性欲?
女子扛着摄影机站在十在路口问路,该走哪条路。这段挺有趣。
美帝国主义格里菲斯。
涉及东方大国“印度”的革命改革那里的论述,才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围城。可见在书本和报纸中了解世界是有多局限。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东风和西风,东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真的是二元对立思维。 |
|
其实有字幕,然而并不想看 |
|
维尔托夫小组和戈达尔的论文电影之一。主要讨论了工人阶级状况以及该做点什么,以马列主义革命观审视资本主义以及电影本身。几个演员非无名之辈,除了学生一样的维亚泽姆斯基,还有格劳贝尔·罗恰,扮演了指路人,而且电影中间一小段挺像罗恰的风格 |
|
十年脑血栓都拍不出这么脑残的玩意 |
|
其实随便看两本马毛的著作就可以理解本片在讲些啥了,依然是继续革命论,但是戈达尔这种尝试跳脱出传统的剧作形式的方法,不亦是步入了另一种形式之中吗? |
|
要不是上课要求我怎么可能看这种东西,,,坐如针毡罢了 |
|
字幕不对,看得辛苦,本来就难懂。郭达的片看点就是莫名其妙地恰到好处 |
|
剪辑的黑屏时间够长,躺草地的固定长镜头够长,红屏的时间够长,就是不该长的镜头时间长,一直在说话,晕 |
|
重要的事(a loita da clase! A revolucion !)说3(10086)遍 lol |
|
很久没有看过这种像往我脖子上狠狠锤了一棍的电影了,戈达尔886 |
|
[3.5/5.0] 看過<情陷高達>,再看到 Anne Wiazemsky 很無奈的樣子就蠻好笑的。 |
|
论文大师
确实“学到了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 |
|
干涩的革命电影。一种激进的形态主导创作,西部片式的画面搭配没有感情的政治话语输出。不再考虑电影的观赏性,而是刻意凸显出战斗的姿态,做一个会拍电影的造反派。 |
|
划清敌我后通过把整个运作机器砸烂打开来用已经被敌全面占据的新兴的强大的工具(电影)来形成一种完全相对但过后将只剩灰烬而一切需要重建的全面否定自己现有生活未来价值意义的革命态势,虽然用着的是砸烂的机器注定会让效用急剧下降但如果在自己划定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要真正地形成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就必须在存在形态上都进行对生活的悖反因而使创作内容有了极强的审美(美被名义上取消却仍在实践上采用)后置性和由于形式与内核双双架空引起的教条化和口号化但或许这也是唯一的不存在虚假地对待自己革命理念的办法——成为始终被人举在空中挥舞着的杀人镰刀与锤。 |
|
疯魔了 |
|
6.0
有几处表达高过《中国姑娘》 |
|
65 |
|
怼得好~!都是“左派”也不定都找人待见,三缄其口只做不说的也要先把屁股位置摆到无错的位置,逼逼叨叨口若悬河的可能顶多就是帽子歪脑袋正,能涵盖上述一切的大概只有牛逼的红·卫·兵美学。 |
|
以为生字有压力竟然也还好 |
|
塗滿油彩的臉,不小心睡掉1/3吧,16mm@光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