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號這樣一個話題卻只拍出了強行催淚而沒有真正的悲傷實在太可惜,整個催淚點也全都靠兩位演員的表演,全篇就看到導演說“素媛的爸爸+密陽的媽媽,給我哭!” |
|
灯暗了又亮,我走了又来,你会不会笑?
入梦了又醒,我来了又走,你会不会哭?
|
|
世越号的故事仅仅是看文字描述就让人悲痛得不行。比起纪录片的残酷,这部关注受害者家属心理的电影更多的是温暖吧
只是,电影总是叫我们释怀,但经历过这样事的人又怎么轻易和解?他们的绝望不会减少,只会与现实妥协变成一句“过去了”
电影题材是好的,但是好像没有达到期待的高度,一切处理都太平了,只有最后的生日会打动人,如果没有世越号背景的加成,就真的是特别平庸之作。
但是好在没有廉价的煽情,演员的演技出色,特别夸夸薛景求的哭戏,从压抑到崩溃的情绪转变,太戳了! |
|
“我不会跟你道别,只是在下次说话之前暂停一下而已。” |
|
你有过给已经不在这个世上的人买衣服然后还挂在她衣柜里的经历吗?我有。 |
|
“经历那种事还没事的话,那才叫不对劲儿吧。”没有一个世越号沉船的画面,却犹如亲身经历过一般,心痛不已,流泪不止。 |
|
三星半。就说这部怎么就拍得那么《密阳》呢,把全度妍和薛耿求的角色单拎出来,也都像是从李沧东某部电影里走出来的,结果导演还真就跟《密阳》有关系…新人导演拿到一王一后的配置,再加上这么个伤痕题材,显得手足无措也可以理解(生日会一场拍得太生硬了),而且这种往伤口上撒盐的拍法也很难被买账(纪录片或许还好点),拍得也有点半公益的意思,棘手的任务都交给演员了,不过表演是真稳,全度妍基本上就是演了个《密阳》里角色的十年进阶版,押一个青龙影后。 |
|
最后老父亲爆发那段我真的哭死了,哭得头疼。但是我作为一个颜粉还是要说老薛真好看啊,最后在阳台那段我他妈一边流泪一边感叹这个男人真他娘的好看啊!!! |
|
几年过去了,父亲隐忍着的痛苦,母亲丢了魂似的悲痛,女儿经常受到母亲的苛责,既比同龄人成熟又十分可怜、无辜。事故后幸存的孩子不愿意面对遇难孩子的父母,过着与期望不同的人生,并没有因幸存而快乐,似乎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也许他们再也走不出来了吧,离开的人永远地带走了他们的快乐,特别是错过儿子最后人生的那位父亲。 |
|
失去色彩的妈妈,突然亮起的廊灯,不愿再走进大海的妹妹,皱皱的爸爸,边边角角都很到位了。 |
|
眼泪根本止不住,哭到脱水。#HKFilmart Market Screening |
|
8.9/10 一部素材比成片更有分量的电影。以一场让人心痛的灾祸为底,再将镜头对准留下的人已是核级催泪弹。再配上优质演员的神级演技,想必没几位看客能忍住泪水。但去掉素材来看,几次的转场和部分细节都没能合格。而不合氛围的硬广和几处过度用力的场面也极其使人出戏。虽离佳作仅差一步距离,不过考虑到现实意义,还是值得推荐的。 |
|
说实话,拍得一般……不少地方更多是种刻意的安排,那些悲号、飙泪由于安排的痕迹看起来苦难深重,其实不够苦,妻子对丈夫的怨恨就那么一点吗?一个“完美”的儿子活在了大家的回忆中,于是释然了?不够,真的不够 |
|
凭什么要让普通人因为国家的错误承受如此的痛苦?如果连纪念都没有,我们还要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
|
感人肺腑,细节入微,煽然泪下,五星佳片。 |
|
对背景并没有那么深的了解,但演员表演实在催泪,老薛的哭戏简直了!(加一星)看过太多人的不幸,也有太多感同身受…… |
|
电影不提事件本身而全部着力于事件之后的创伤。只有四分之三的残缺家庭,应对创伤后遗症如何释怀,互助小组的哀悼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再揭伤疤尚且要打个问号。但是一路强行煽情到底,实在是太过犹不及了。
|
|
特别催泪的电影,没有了哥哥的家庭,妈妈敏感爱哭脾气也变得奇怪了起来,关注点都在哥哥身上,妹妹没有新衣服,吃饭也不可以挑食,到目前为止,妹妹都不敢下水,一家人似乎没有一个是正常的!悲伤的情绪可以过去,但是伤痛却永远留在了心底 |
|
灯亮了又灭了,怪奇物语?前期过分的忍,最后拼命的煽情? |
|
看过 |
|
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里平缓的缺乏状态和节奏,只有小事,却又没有细腻的感受,导演将整个氛围都控制在一种大而粗糙的悲恸里,有点迟钝,预设的电影不如生长的电影好的,不过薛耿求和全度妍两位演员将平凡演绎得很好,许多短小平实的镜头和导演一起完成了非常朴实的表演,且两人在这部电影里声音的塑造拿捏十分的完美。最后聚会一场戏处理的太长,着实破坏了真正的悲恸,文本也写得不算精彩,最好的还是那位后来的妈妈,说这个孩子没眼力见。 |
|
倒是很喜欢导演在大部分时间营造的那种淡与平。薛景求和全度妍都有着超级一流状态的发挥,虽然女主的角色与《密阳》有些重合;警局那一场戏看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痛苦需要痛哭,可还是得活下去。 |
|
你不能理解有人会永远沉浸在哀伤里?不能理解有人坚持折磨着每一个相关的人?不能理解有人还在一直死磕讨说法?“死者为大”从来不是可以麻木接受真相被掩盖的理由,却成了伪善者嘴里最恶毒的敷衍!生命被无辜浪费,除了悲伤,没有一件事是对得起还活着的“遇难者”! |
|
连一颗星都不想给 |
|
被突如其来的闪电劈倒的树,其上的叶子还需要用相对漫长的时间挣扎着宣告死亡。
而如果是叶子先慢慢枯萎,并不能表明树的行将就木。
群体与个体悲剧的辩证关系,大概如此吧。 |
|
导演的功力有点跟不上薛全二位的表演啊,可惜了。个人觉得老薛在这部也没啥突破,毕竟起点太高,哎。不过这片要是能引进的话,愿意大屏幕多刷几次,老薛帅疯球了。 |
|
温顺的爸爸第一次发火 是在妈妈冤枉他想要那笔救济金的时候 钱啊 人人都想要人人都需要 但是心里放不下孩子啊 不想就这样被国家一笔带过啊……车坏了不能换又怎样 到处求职碰壁了又怎样 债务缠身又怎样 跟儿子性命比起来 尊严还是远远重于那笔钱。最后生日会那段真的哭死了 只有死去的人才永远微笑 活着在追忆的才会痛苦万分 然而如果我是宥浩我会想 爸爸妈妈妹妹 都别哭了 好好继续生活才是最让人安息的。看那灯一闪一闪的 像不像星星在微笑呀? |
|
影帝影后加持,但是感觉主要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没有太多感触。 |
|
谁会为一个已经去世的人举办生日会?当然是他的父母。之前看过讲述世越号沉船始末的纪录片《那天,大海》,所以对于剧情背景有一些基本了解。2014年韩国一艘叫做世越号的客轮沉没。没有海上风暴、没有意外撞击,仅仅是因为轮船右转时货物倾斜 导致轮船侧翻。政府已开始给予这次遇难的定义是,单纯事故。虽然事故发生在白天,但是因为施救的不及时,上船的时候毕业旅行的476个学生,最终导致了304人丧生。而这部电影《生日》记录的就是这304个家庭遗属们的生活缩影。父亲和母亲努力克服丧子之痛并且互相治愈,办了一场儿子缺席的生日宴——与其说是生日宴,更像追思会。薛景求和全度妍的哭戏真的太绝了,比起已经死去的儿子 留在世上的父母才更像是活在地狱里的人,前半段在日常生活中压抑克制情绪,后半段有力爆发思念逝去儿子的崩溃情绪。 |
|
薛叔和全影后时隔17年再度合作,就像全姐在采访中说的,薛叔真的比当时演《求偶一支公》的时候帅气了好多,两位演技更是没话说,题材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这部电影真的是不想再看第二次,实在是太压抑了 |
|
1.20140416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遗属故事,是对遇难者的纪念也是对事故反应出的各方位不足的警醒,很好的题材呈现却有点一般,没有特别击到我的点,整体有点碎片化,很多细节可以深化却有点隔靴搔痒的点到为止,作为资深情感渲染的韩片有点让人失望了。节奏也有点平淡,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制作方刻意为之,从另一种角度看也许这样更真实。2非常能够感同身受.对于“已失去”这种走不出来的感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灾后心理建设太重要了,还是要多向前看呐,遗憾和未来是两条并行的线,不要因为“已失去”而忽略了“已拥有”,否则又是一个会影响妹妹人生的恶性循环。3.“我不会跟你道别,只是在下次说话之前暂停一下而已。” |
|
是家庭伤痕,更是一个国家的伤痕。面对巨大的灾难,我们总是哄拥而聚,再四散而去。可是又能怎样呢,伤口是要自己结疤的。保持一些平稳的关注,将热情平摊,或许对谁都更好。突然想到2011年,想起那个最疼的孩子……上了小学,个子不高。那个小小的人儿,艰辛的路依然还很长。祝福伊伊。 |
|
節奏失當 共情失敗 最後生日會尤其不喜歡 對於沈船事件沒有(或者無法)有力批評也就算了 生日會那場戲完全就是漫長又胡亂的堆砌 目的只有催淚 但又催得很生硬 我全程只想問excuse me |
|
看完以后真的哭到不能自理。新闻中一个事件报道背后,是无数家庭撕心裂肺的破碎以及无法弥合的伤口。其实这部电影也是在告诉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亲人离去的人,那些离开我们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离开,他们在我们想念时,仍会回来,再次轻轻拥抱生者,再次大口吃下家里的饭菜,门口亮起的灯,就是证据。 |
|
大事件+普通人,丧子+影帝影后演绎,简直是《地久天长》。然而卖点却仅仅是催泪,具体方式表现为半夜暴哭到全小区都听到,以及一堆人聚在一起暴哭。 |
|
一场大事故只是新闻里一个简短的报道,但是一个人的死对一个家庭而言却是致命打击。有谁真正在意大事件背后的个体呢,本片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薛景求全度妍均贡献了神级表演,哭的我心梗,替全姐姐先预定一席青龙影后。 |
|
最后搞得像个讨债大会,主持人轮流点名发言,怼着观众问:你哭不哭?还不哭?还不哭?——原来论起不知所谓和用力过猛的套路,中韩的新导演也并什么区别。 |
|
害!好小孩才值得愛咯。 |
|
很好哭!!!可惜世越号只沦为个背景,换个别的设定,悲伤一样成立。 |
|
涉及到的故事之前读过,真心希望不要拍出来,纯割心。薛景求和全度妍真是厉害,可是希望即使在银幕上也能稍微开心一点。 |
|
痛经期间看这个更痛苦,比较克制但还是容易哭的电影,受害者的家庭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永远都不能像以前一样好的。 |
|
电影讲了一个岁月号遇难男孩的遗属如何克服伤痛并治愈的故事。从电影角度讲欠缺火候,好在电影重在“克服”而不是“治愈”,我个人是不相信人经历极度苦痛之后会被治愈的,根本不存在与自己和解,人的一生本就是自我挣扎的过程,何况苦难只会加深束缚,能继续生活下去的已经是英雄,别说什么狗屁和解。故事加上影帝影后级的表演,真的太好哭了,结尾的生日会我哭成个泪狗,早上鼻炎犯了的我真的是左手擦鼻涕右手抹眼泪。 |
|
强行催泪,薛景求+全度妍黄金组就剩下飙哭戏的感觉,无论是默默流泪还是号啕大哭对他俩都太easy了吧,故事非常单薄完全没有戳到我。 |
|
感觉拍成了纪录片 导演还是差了口气 全度妍哭的撕心裂肺真的难受 老父亲其实更可怜 谁知道他一个人在越南三年牢狱生活是怎么熬过的 小心翼翼的爱最是卑微 最后的爆发真的心疼 薛景求是神 |
|
除了赔偿金和一大圈人一起怀念尬哭,其他内容跟普通的丧子片没什么区别,太浅太散了,而且被怀念的主体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并不觉得这是叙事最好的选择,由此延伸出的很多东西反而模糊了真正的焦点。即使抛开世越号上牵扯的诸多谜团与议题,以此为背景的剧情片仍有很多角度可写,但本片偏偏选择了最简单、平庸、理所当然的那一种:懒得动脑了,反正你们也会哭的。感应灯大概是唯一动脑想出来的点,所以与之相关的段落才浸染着真正的温暖与悲伤 |
|
给儿子买当季打折新衣服而活着的女儿并没有,老母亲全度妍沉浸在喜悦之中完全没有察觉女儿落寞,这个细节太牛了。活着的亲人直面伤痛的抱团法看来还是有助于治愈。 |
|
有点闷,剧情不够饱满,悲伤没被放大。 |
|
节奏慢的令人发指 |
|
薛景求声音都变了…好听…… |
|
爸爸最后那段的演技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