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面真漂亮,取景和取材功不可没 |
|
飞机上看的
是我想拍的题材 可惜,执着于唯美的呈现问题。
不停的想起桑塔格的话:摄影里的美学倾向使这传播苦难的媒介最终变成消弭苦难的安慰剂。 |
|
地球癌:人类。 |
|
看过所有纪录片里,画面最末世的,每一帧凄厉的超美的画面都在讲述同一个母题:人类,地球之癌。 |
|
#Berlinale2019 披着环保外衣的风光摄影作品 |
|
總覺得那些成千上萬的象牙是燒了成灰回歸大地好,還是建一個博物館,像建奧斯維辛博物館一樣留下呢? |
|
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已经超过整个大自然的自然之力,将被永远留在地球历史之中。在地层、氮循环、生态系统以及各方面留下的证据,在这部纪录片中一一呈现 —— 人类活动创造了新的地质纪元,人类纪。 |
|
一切有始皆有终 |
|
2021第一部。以壮美的影像为主体,以画外音罗列数据的冷静方式呈现环保问题的纪录片,全片充满一种邪恶的美感。德国掘土机的科幻画面真的惊到我了,中国的胜利油田、猛犸牙雕艺术家叨陪末座。为自己的毁灭性工作自豪,甚至骄傲于自己生活在“东非最大的垃圾场”的小人物们发人深思。片尾字幕说工作组还在争取将“人类世”列入地质纪元,却不知时髦的学界已经翻新出“资本世”、“克苏鲁世”了,我呢,只是觉得“hello-kitty-cene"的到来显然不可避免。 |
|
整体偏弱,里面的东西没有任何新意。在观影半个小时后终于忍不住睡着。等到醒来之后是动物灭绝的部分,这个部分直接就是幻灯片的程度。从里到外都没有任何诚意的片子。在同题材的纪录片中算是做的比较差的了。 |
|
不同于继续深刻的挖掘,只需要跟随摄影机移动,满眼的疮痍就已经将人类行为的破坏力呈现殆尽。 |
|
在ago看完特展之后去tiff看了纪录片,觉得人类渺小又强大,哪里都是孤独感,人也是,动物也是,整个星球都是。画面很壮观,美的凄凉。
1.焚烧象牙鼻,和香港象牙商的采访。让我想到奇遇人生第一集小s和阿雅去非洲做大象志愿者;
2.kenya的垃圾场,隔着屏幕都好像能闻到臭味。永远有自己无法想象的工作,但有一批人在做;
3.全程20min的隧道,欢乐的开幕仪式。人类不知道此刻是喜事的工程,可能百年之后会是灾难;
4.意大利采石山,镜头从近处缓慢拉远,一整座山被整齐切割,从米开朗基罗时期开始;
5.第三世界的城市交通,没有红绿灯,道路混乱拥挤,但无形中人们似乎又极为默契,任意穿梭。他说,越贫穷的地方越没有隐私,镜头肆意延伸进他们的生活。 |
|
#HKIFF 画面超美。但对「人类世」多少点到即止。 |
|
用了很少的旁白和字幕,极简的配乐。全靠自己品,请细品。人类给这个地球到底带来了什么?有伟大的创造,也有伟大的毁灭。千年后再来看。。。。(作为西方环保主义作品,没有故意黑化中国就不错了) |
|
人类纪:几乎是人类的终点的代名词。作为开发采集、耗尽、逃离——现代技术理性和消费主义的无意识——的后果,用影像和事实让反思成为集体意识变更的起点,从而明白逃离的不可能性进而激起积极的行动,是一个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纪录片、尤其在天朝。A capable man should live as caregiver not consumer. |
|
说实话目前不是很喜欢 technofossil, technosphere 这些词,反而让人增加了疏离感。观后感是,一些人类个体实在值得同情,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来说真是太恶心了。 |
|
寄生对美好宿主的向往,就是下一代奋斗的目标。 |
|
感觉从地质学角度而言,影片并没有给出“人类世”概念的有效理论或合理论证。但片中的内容全是“论据”,发挥了电影手段的表达优势,拍摄出许多珍贵震撼的场景。之前在书店里还看到有本片的摄影集,大概是最合理有效的副产品了。 |
|
#SFF 第一部。上上进电影院前说来看的不会都是vegan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
文明与地球碰撞 |
|
“纪录片立意好”于“纪录片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太多比这更好的环保纪录片珠玉在前。 |
|
去观点化的同时也留了很多观点,这点上《利维坦》做到了极致 |
|
怎么说...给人看的东西,没什么人性,也没神性。不流畅,东一下西一下的。真的不太行... 机器姬配音挺好的。拍的镜头也可以。有点可惜了。很多东西其实可以连上的,毕竟地球什么都是cycle。但只有大象牙那条线前后有呼应。哎。 |
|
对于这种程度的呈现始终存疑:我们是否需要从毁灭这一行为当中看到艺术之美?回到影片本身,素材组织较为涣散,内容也较为泛泛,讲的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但是现阶段更多时候又无能为力的事情。我把这一类纪录片统称为“风光画屏保纪录片”,唯一能让我产生共情的也只有一点:人类还是赶紧灭绝了好。 #硬盘清理计划# |
|
走马观花。 |
|
畫面美,但是每個問題都沒深入討論,最後看到瀕危動物的時候真難過啊作孽了、作孽啊 |
|
一疊碎片 |
|
有病呢,干嘛删我记录条目,点开所谓的"未知影片",根据制片人重新找到这片,这片怎么了,有什么好敏感的 |
|
非常具有观赏性的环保寓言,甚至当你从那些燃烧、毁灭和无止境的挖掘会很不控制地发出一句美的感叹时,也会幡然醒悟本片意在告诉你的危机与“人类世”这个具有警示性的概念。但是必须承认如若是在电影节上完成的话,大概率会被Alicia的旁白整睡着。 |
|
常规人文自然环保片,惯常手段,航拍,反思,上帝视角,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类,地球会更美好。 |
|
人类行为对自然的侵入,从原始狩猎逐渐的工具升级,保护环境是更为表浅表面的结论(最好笑IFC上映时恰逢桑伯格气候峰会的发飙,连累这部片连续几天票满座买不到票),但更为深刻是对自然界愈加有力的控制是高级物种的权利也是责任的客观态度; |
|
不算很合格的纪录片,片段堆砌有点严重,有句话还挺喜欢的,“我们是人类,我们也是盗猎者” |
|
摄影实在是棒啊,海底的画面拍得太美了。 |
|
实话实说,片子确实糟糕。说话不是煽动就是张口就来(不要说网上哪哪有,直接再说一遍都是张口就来)。。但主题肯定是打动我的。做个合格的人类,好好保护这个地球,好好保护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的朋友们。 |
|
取景真是美得不行啊... 看过几部类似的环保片,这是最美的。 |
|
没什么问题但好无聊啊 |
|
纪录片和科幻片,看上去差不多 |
|
很多没有见过的场景又怪又美又恐怖 |
|
何谓千秋。 |
|
人类的症结。关于环保,无关政治。 |
|
停留在一种冷峻美学中。旁观者,局外人视角。 |
|
如果物质素材本身也是一种身体,技术可以透过反身没入,突显信息样式的即身存在。 |
|
我们都是人类世的见证者 |
|
重点在摄影美感上,旁白的确少了很多呢。也是一种冷静的记录。
其实我想知道的是,消耗资源的人并不承担罪恶感,普通人能做的是否真的只有等待? |
|
帮助过我们的坚韧和聪明才智让我们毁掉了地球,也希望他能再帮助我们把地球拉回来。无论我们怎样去贬讽这些行为和发展,然而我们在用着电池,更换着手机电脑和汽车,为新家挑选着大理石~ |
|
Edward Burtynsky环保三部曲最后一部 |
|
「你講得越多,我知道得愈少。」郭力昕的話不知道會不會這樣罵。當然很多知識啦。但我記得很少。 |
|
记事偏宏大 |
|
平庸 |
|
壮丽的风光美不胜收。相对于环保主题,影片更像一部风光片。关于片名,所谓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元。从文化、科技角度讲,这么说没有什么问题。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实事求是的讲确实还是微乎其微的。人类没有能力伤害地球,伤害的只是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看过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就会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