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前篇《冬季战争》一样,属于后续战争的《1944年塔里-伊罕塔拉保卫战》以普通士兵或者说普通人视角来看战争,连将军元帅也是普通人的样子。虽然是芬兰稳固国本之战,但一点没有“弘扬”民族主义的高调,老老实实地拍死亡、逃跑、英勇。想想苏军“解放区”被蹂躏的惨状,芬兰人实在太幸运。 |
|
道具很优秀。其它方面一般般吧。前100分钟芬军都是败,没明白最后10分钟怎么就扭转战局了,是因为终于敢于使用炮兵和空军进行狂轰滥炸吗? |
|
看1944的时候度娘跳出来这部芬兰战争片的搜索词,看豆瓣倒也有蛮高的评分。实际看完的感觉,不是很成熟的电影。主线模糊,人物刻画模糊,战争场面的表现也比较业余。属于有想法,有史实但芬兰电影水平就这点的感觉。 |
|
老毛子是野蛮、贪婪的代名词,谁和牠作邻居谁倒霉。芬兰人民还是有板眼的。阻挡了苏俄赤化,不然,那有后来的诺基亚。电影拍得一般,但属于全景式,可以帮助了解那一段历史。给4星。 |
|
在战场上,如果你的亲朋好友穿着敌方的制服向你冲过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举枪把他射杀。打仗就是这样,把无数鲜活的生命变成不会思考的杀人机器,再用无数这样的杀人机器成就一个“伟大”的党或国家,至于打的旗号是反万字还是镰刀斧头都不重要,本质是一样的 |
|
在爱沙尼亚再次被苏联占领的同时,芬兰人血战1944,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主权,保住了每一位芬兰国民超高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福利待遇。 |
|
道具似乎做得不错,纯男人战争戏,但就是觉得缺乏高潮…… |
|
谨以此推荐给二战影片迷!基本上没什么故事,也没主角,看了以后对海报人物已不记得了,但是里面的战争场面相当过瘾,声效尤为震撼...一部标准的战争片。 |
|
本片以时间线为顺序,讲述了1944年自6月至7月中旬,芬军为阻挡苏军所进行的不屈抵抗,是苏芬“持续战争”的一部分,更是“冬季战争”的延续;战役初始阶段苏军的势如破竹被芬兰一笔带过,主要着墨于双方的拉锯战阶段;个人以为与《无名战士》《苏芬战争》相比,本片拍得主题更明确更清晰;对比于其它曾被苏联蹂躏过的土地而言,芬兰人无疑是幸运的,他们通过自己坚强的抵抗最终成功顶住了苏军的铁蹄,他们因此而保有了自由的权力,更是在战后逐渐成长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与战后未能保住自由的东欧相比,仅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能看出芬兰人民当年的血没有白流;那么,究竟谁才是世界的问题呢? |
|
平实的角度,道具倒是满专业的。 |
|
1941年6月芬兰与德国结盟入侵苏联,在列宁格勒北部转入堑壕战。1944年列宁格勒解围,苏联欲通过一场攻势迫使芬兰退出二战。6月9日突入卡累利阿地峡,突破贝鲁斯托夫防线。14日在萨哈奇拉和库特瑟卡地段突破凡梅尔苏-泰帕VT防线,芬军装甲部队在库特瑟卡发起反击但遭到失败。20日苏军占领维堡,芬军后撤至维堡-库帕萨利-泰帕VKT防线重整。25日苏军试图从塔里突破防线,却在雷提莫加维湖遭到顽强阻击,大量坦克被德援火箭筒摧毁。西岸苏军攻占托林霍尼卡汇合点,却被芬军预备队逼回出发点。27日芬军两翼迂回,在塔林米里村遇阻合围东岸苏军失败。30日苏军突破塔里。7月3日根据监听所获情报,芬军通过大规模炮击和轰炸阻止苏军进攻伊汉塔拉。7日苏军抽调骨干部队前往爱沙尼亚,已无力突破防线。随着芬军在各战线取得防守胜利,迫使苏联坐到谈判桌前 |
|
看的云里雾里,弹幕撕得很开心。往好讲,节奏不错,朴实,精确,还原,不加渲染。而另一面是,切换不清晰,层次几乎平面。可以说,这是一部军迷专属电影。7 |
|
当年芬兰保家卫国,与苏联的血腥战争,被轻描淡写的拍成流水账,毫无感染力,毫无记忆点,说打就打,说休整就休整,说结束就结束。20分钟后1.5倍速飘过。7.4/942 短评201 条 %55/35/10。【IMDb5.7/1900 预算320万欧元,全球票房247.72万美元】 |
|
全片最大感受就是毛子有无穷无尽的萨特卡,而琴魔除了斯特姆没有能打的。不过相对于主体思想英雄传记,这是真正的纪实战争片。主角伤亡惨重,最后仅仅守住基本地盘,而不是光荣伟大的胜利。 |
|
不要记住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要记住所有人,这连群像戏都不算,这就是纪录片呀。全片下来都是战斗战斗战斗。芬兰相比于苏联,弱到不能再弱,小到不能再小,能硬抗苏联,也只有这样,芬兰才有站着的底气,电影讲的是继续战争,1944年,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早已结束1年,由此可见苏联赢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何等的艰苦,又是何等的幸运。 |
|
1944年苏联和芬兰(驻扎有德国军队)的战争。 |
|
还挺喜欢这种纪录片似的电影。看他们各种捡装备也挺快乐(虽然挺惨的其实。开不成Panzer能让我开个StuG III也行啊! |
|
牛,很好的电影 |
|
这是二战一个非常局部的战场,隶属于同盟国的芬兰与苏军的战争。这部片子让我深深体验到啥叫节节败退,就是一段连着一段的各种撤退,扭转战局的竟然是情报,就比较微妙了,可见情报在战争中虽然不起眼但是很重要,芬兰虽然是个小国但是这场战争打的有点现代战争的味道了,空军对陆军的制约,步坦协同作战等等,体现的很明朗。影片并不好看,一旦没有炮兵或坦克火力掩护,步兵们就是开两枪一顿跑。没啥大意思 |
|
分数:65
胶片拍摄制作,画面颗粒感有些过于粗糙,各别镜头甚至为雪花点。整体节奏把握有些乱,有些散。影片也无唯美调色,光线一般,但拍摄风格还算写实,制作踏实,不炫技。
花絮:作为德军的芬兰籍军队对弈苏联军队,热衷使用苏联轻兵器。 |
|
芬兰方面的道具精良,剪辑连贯 |
|
拍的比较平淡,不过能看到三号突击炮和坦克对战,还原了铁拳打坦克,还有改装出来的KV-1、SU-152,还是挺值的。 |
|
德苏两大国战争,夹缝中苟延残喘的小国家爱沙尼亚。PS战争戏拍得很混乱,需要集中注意力看才能稍微看懂一些片段。全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爱沙尼亚兵扛着一个和马桶搋子一样的火箭筒轰坦克的情景。 |
|
几场战斗的衔接关系交代不清,看得糊涂。人物基本没有塑造,光认脸都跟不上。但一些细节和情绪snapshot表现挺好,比如将军的儿子,反坦克火箭穿胸,小弟战死等等。另外,道具不错,坦克好像是真家伙! |
|
很写实的电影,突现惨烈,没有高大全 |
|
苏芬战争的芬兰角度~ |
|
全景式描述1944年苏芬“续战”,如果不太熟悉战役进程,会感到节奏有些过于平铺直叙,但道具水平和战场氛围还原真的很不错,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的士兵就那么平淡地行军、战斗、打趣、煎熬、吃喝、逃跑、死亡,没有浪漫化的处理,没有英雄主义的煽情。更让人意外的是剧组找了这么多能动的三突G型、T-34/76、T-34/85、ISU-152、KV-1(虽说有几辆是T-55底盘改的),令人惊喜。 |
|
不同于美国的战争片,没有一个固定的主角视角,这里有战斗,那里有战斗,枪声不断,战场里活着只是幸运,good luck vs bad luck. 芬兰这场战斗太艰难。 |
|
标准的流水叙事,可以听不懂对话,也认不清角色,只要认识到战争。一直在想,对芬兰来讲,夏季作战是不利的,真正的战场是白雪皑皑的森林,但是吾国吴民,后方就是赫尔辛基了,还能退到哪里去,战士们冲啊 |
|
在B站av1672487上看的,动用博物馆藏物的三突和T-34来拍摄,很好很真实! |
|
没有简单的陈述对与错的立场,没有陷入对与错的二元对立,只是用故事来撑起对人性的思考,对战争的批判。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被另外两个国家的战争裹挟着不由自主,兄弟反目,父子残杀,一切都在外力的作用下逆反人性的发生。或许,深层次的逻辑就是,打着正义的旗帜行使邪恶的行为本身是不存在正义,凝视深渊过久也能成为恶龙。 |
|
芬兰 战争 苏芬战争 芬兰电影 血战1944 北欧 二战 历史 |
|
难得一见的二战芬兰战争电影(苏芬战争是1940年代的,1944年代的不算了吧),难得一见的纪实风格电影。
就是网上看的效果不好,这不是老电影啊。 |
|
看完后感觉好难过。弱小就要挨打的。 |
|
虽然剧情上过于平铺,看到了曼纳海姆元帅和三号突击炮的镜头还是让人蛮激动的 |
|
坚强的芬兰人! |
|
准纪录片,真实的战争 |
|
两个主人公,两条故事线,却都在讲述一个国家的故事。影片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好在最后也留下了美好的希望~ |
|
连快进⏩都没有办法看完的电影 |
|
三星-:苏芬战争题材中较为逊色的一部... |
|
反法西斯战争被拍成了芬兰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立场上有点接受不能 |
|
苏联人真的是这么密集的阵型冲锋吗? |
|
没有故事和中心人物,近乎纪录片,囿于预算场面偏小,但细节处展现的芬兰军人真实的面向同样令人动容。 |
|
没有煽情,只有充满恐惧地一场一场打下来。。另,某人不在,看二战片的时候,不能随时问历史,略遗憾。 |
|
拍得四平八稳但不知为何始终不能入戏 |
|
纳闷,这不是讲的爱沙尼亚吗?塔林之战? |
|
这是一部向一流士兵致敬的电影,可以当史诗来观赏。 |
|
6.5/10,指挥部和前线双线叙事,缺乏高潮。除了道具战争戏本身也乏善可陈,不如苏芬战争。 |
|
听不懂 很依赖字幕。故事发展挺有意思的,开始是德国的爱沙尼亚军视角,然后苏联的爱沙尼亚军人杀了中国人之后,变为苏联的视角 |
|
很好的战争片没有夸张,没有幸运,同样也没有绝对的主角,战争之下什么才是最美好的,生命的意义在战争的车轮下显的一文不值,真的是把战争描写的太真实了,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用最直接的方法让你感受到生与死的距离,影片总是给你一个主角的视角来看待故事,但在你不经意之间让他的生命錷然而止,又随之而来变成另外一个主角的视角继续下去的发展,在你适应之后他的生命又是錷然而止,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和现实没有丝毫的意外事件,真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叫子弹不长眼,很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