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都感慨,中国再也拍不出这么好的电影了。扎实的原著,牛逼的剧本。三个那么优秀的演员,和李少红导演的正当风华时。故事节奏取舍大胆,细节又丰沛,情感的收放和表达都很戳人。而对于历史和人性的还原鲜有批判,但力道十足。 |
|
南方湿漉漉的,风情万种,拍得蛮好,普通话配音也不影响,如果是上海话配字幕应该更佳。。直到90年代中期国产电影都还过得去,到了现在,一年也出不了两部佳片 |
|
想不出谁比何赛飞更适合这个角色。 |
|
大约二十年前,买过《红粉》的正版铁盒VCD,不想碟片不能播放。念念不忘二十年,终于看了。老浦小萼吵架一场,太有感触,若是二十年前看,肯定是无感的。王志文演得真好,优雅而懦弱,被时代迫害的良好市民。 |
|
豆瓣的劇情簡介寫得太糟糕。秋儀是大女人,在現實中大女人總是被男人“犧牲”掉的那個。老浦去拍庵門,大雨沒傘;秋儀辦完父親喪事拍庵門,大雨沒傘,他們都是沒有庇護的人。傘出現三次:慶婚、送刑、片尾秋儀給小萼送熱湯——她完成了自我建設,足夠強大,甚至成為他人的庇護。 |
|
想必李少红心中有更合适的演员,但这三个人应该是当时最红的明星了。看小说的时候我带入了一下十年前的郝蕾和霍思燕,现在的倪妮和周冬雨,还蛮有趣的。 |
|
刻意想要模仿《大红灯笼高高挂》,却不尽人意... |
|
太好看了,红粉—女人的一生!镜头真美,王志文演得真好,让人开始反思话语体系和权力体系下的个体:一夜取消昌既行业,她们的生计成了问题,全部转入棉纺教养;一夜转变规则,没收土地,按成分处理;刚结放,需要你们的田产支持,你们需要自力更生;家伟,秋仪和小萼的命运令人唏嘘,权力和规则转变,小萼柔韧的适应,秋仪倔强的碰撞,家伟的求取生存;艰辛生活下的个体挣扎,家庭争扰,互相埋怨,外部压力转为家庭战争——人的生存压力,是家庭争吵的主要来源,只要能解决掉个体的生存压力和家庭的生活压力,那么家庭问题一定会少很多;人的一生事就那么多,也就那么几个,两个人里有一个有问题,那么双方关系就会承压,问题也会接踵而至,确保双方能承受和化解各自的压力不抱怨和归咎对方很重要,爱必然是在此之上才能维持,不然就是无尽的争吵和不安 |
|
这真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婊子有情,男有义,没有太多的矫情腻歪,在情色、利益之间,处处闪烁着温柔动人的光辉,这不是爱情,什么又是爱情呢?相比于《姐姐妹妹站起来》的旧社会妓女改造,此片没有把这帮妓女们往苦大仇深里刻画。事实上,高级妓女的生活其实很好,尤其是过惯了纸醉金迷的日子,一时劳动改造,反而不适应,甚至会怀念从前的时光。毕竟她们年轻,经历过“五陵年少争缠头”的风华正茂,却尚没经历“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郁闷。秋仪逃离了,本来她可与蒲家伟成婚,可是因为是真爱,所以较真,而这一较真,将蒲家伟拱手相让于小鄂。小鄂是典型的婊子形象,无情无义,只谈利益,当蒲家伟无利可图时,便怨声载道。蒲家伟死于多情,死于善良。电影意欲告诉我们,这世间的真爱往往徒留遗憾。 |
|
王志文老师的声音是真好听啊!没有刻意拍江南,但是那一口吴语,不经意的评弹,却比现在刻意为之的江南更江南~何赛飞老师年轻时真的是娇憨,太喜欢了!王姬老师攻气啊攻气,啊最后一起奶孩子好百合!彩蛋是第一编剧是倪震!旁白娓娓道来也好听! |
|
如果我没看过黄蜀芹版的红粉我可能会打个四星。扣掉的一星是过于浪漫化的处理,遮蔽了“历史”的暴力,另一星还是过于浪漫化的处理,使本该特立独行的女性陷于与一个原著中本是懦弱无能却被改写成痴情的有担当的男性的情爱世界里。任何改编小说的电影都多多少少会加上一些罗曼蒂克色彩,毕竟是资本操控。和教授讨论的时候,我说我更欣赏小萼,即使她好吃懒做,但是她从来不否认自己的好吃懒做,不掩饰欲望,管它世界翻天覆地怎样的发生变化我只追求我的,什么伦理道德抚养后代对她来说不是义务,不是枷锁。在女性依然被父权伦理道德,母性神话束缚的今天,不得不说她是一种意义上的女权。 |
|
鉴于李少红的导演记录 看下来这算她比较靠谱的片子了 很浓的吴地风情 也基本忠于原著 变化多在于场景与禁忌台词上 所以讲完全没小说味也大可不必 毕竟文学作品不是剧本无法复现 在改编上 最后让秋仪与老浦见面 以及老浦的补偿 比原著多了份人情味 也少了哀戚与凌冽 主演们都不错 加分 |
|
除了红真记不起来了 |
|
赛人正巧今日话了《红粉》,还是引用他一段吧;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还是李少红的这版略好些,假不假江南水乡的韵致还是出来了。苏童写了那么多女人,但写得最好的还是男人。又或者在他笔下摇曳生姿的女人,只能在男性的目光里才能展现欢颜或暴露愁容,这些女人很少有独处的时候。而苏童笔下的男人往往一个人就能去寻欢作乐。我的建议是,《红粉》要重拍的话,还是找男导演更合适一些。那点小猥琐带来的小可怜,女性很难体会。《红粉》要说的是什么呢,妓女这一古老的行业,除了阶级压迫之外,还有些不易总结的内容,在驱使着这一职业女性花自飘零水自流。时代在变,但总有些事物,像苏州小桥下的流水,自顾自的蜿蜒,谁也控制不了它的流速,也不知道它究竟会流向何处。 |
|
比上一年相似题材的《红尘》好太多。用空间和构图反映人物的境遇。很工整,处理得也老练。几乎每个场景都有言外之意。妓女解放后进的是弹棉花的工厂,背景音和团团弹起的棉花照应内心的不安;何赛飞在工厂往竹架上挂折扇,摇摇欲坠的画面感暗示接下来的命运;秋怡跳窗逃跑,给的是层层叠叠的屋顶的远景,只有薄薄的瓦片,没有路;地主老宅的前景走过蹒跚的老妪;两个女人在高墙下的窄巷子会面;秋怡结婚的话外音配的画面是秋怡走下台阶到水边倒马桶。
王志文演得真好。 |
|
故事好,拍的也好。冷静得不像女导演,这就是李少红。故事可大可小,大的方面很深刻,小的方面人性方面更深刻。男女关系真是亘古不变。女人的爱分两种,一种爱到深处说不出口,一种为了生活机关算尽。三位主演都太好太好了。王姬有一种贝蒂·戴维斯的冷静果断,王志文声音也太苏了。何赛飞美! |
|
《红粉》电影的美术还原性做得相当好,解放初期的江南水乡的小城。木结构的小阁楼,邻水而起的脏的几乎看不出是黑瓦白墙的斗拱建筑,拾阶而下倒马桶的妇女,雨色中弯曲而去的青石板路面的小巷;以及解放后贴的可哪都是膏药般的标语、三俩的黄军装的正气凛然不断审视你的眼神、氤氲评弹软语中,突然爆出的大嗓门口号、一本正经的关怀,呵斥的口吻,从岸边上船时,秋仪伸手要解放军战士搀她一把,解放军小战士一言不发,给他搭了条木板。像这样的细节,太精彩,可惜真的太少了。电影给三个优秀的演员扎好了舞台,他们仨演的都本儿好,本儿卖力气,美术做得也好,置景服装美术都到位,也有时代的一些背景音色。大概可惜就是,好像差些时代交织的更鲜明更锋利更具有隐喻性的冲突,不管是情节的还是内心的,还是寓意的,差拱火。悲夫者,不过是逝者如斯罢了。 |
|
唉,人啊!
反射弧太短,反应太快,很可能走错路;反射弧太长,反应太慢,更可能走错路;
随大流吧,看运气漂吧,鬼知道会混成个什么德行?脑回路奇特,来一次跳跃式发展,又很可能摔死。主动些吧,很可能自作自受,自找苦吃;被动接受吧,很可能掉进陷阱,永不超生。出世吧,尘缘难了;还俗吧,无立锥之地。怎么就是瞎折腾,不能好好过日子呢! |
|
6/10。充满意味的空间造型来达到集中展现矛盾这一目的,曲径通幽、封闭的天井楼厢限制了女性生存,开头解放军搭在船与岸之间的木板象征她俩无法改变命运道路,阴雨和伞的意象铺设了情感悲剧,给老浦侄子画胭脂水粉、削发为尼两场戏显露秋仪心软和决绝两面;硬伤是旁白未能准确结合影片情绪又弱化冲突。 @2017-10-20 21:43:52 |
|
同时期,国内有很多佳作登场,本片却只能算是一部徒有其表的佳作,虽然忠于原著,但删减和修改了神韵,就没有了灵魂。……大量的留白,导致3个演员越卖力,却和原著所表达的渐渐偏离。就如《亮剑》小说和电视剧的区别,小说看的痛哭流涕,电视剧看的热血沸腾。……如果是姜文和刘晓庆来拍,又会是如何?……王姬的秋怡太作了,反而王志文和何赛飞很出彩。……导演李少红,她拍戏一直都有她独特的表达方式,“鬼”气太重。好在本片没有。突然想起了她导演的《红楼梦》和本片一样,也是剧情+旁边,第五代导演当中,也算是个另类。……苏童的原著可能受到日本电影《望乡》的影响。 |
|
喜歡小說多於電影。女性角色耀眼,但男性角色更能突出中國人的特性:軟弱,長期在父母權威下不敢自己做主,只能通過女人和一時激情去做出看似果斷,實際逃的決定。面對無法處理的局面,依然選擇逃避式的選擇,所以命運是導向死路一條。 |
|
王志文,长得难看,但是特别有魅力,说起话,一字一字的,还挺好听 |
|
秋仪出家,是想寻求一个心灵支撑——她的生活倾覆了,以为可以依靠的男人也退缩了,她无处可去,想要留在寺庙。然而寺庙也不留她,幸好她一直是坚韧的,最终在红尘中找到栖身之所。
可惜小萼没有认清形势,虽然经历了劳动改造、工厂做工,她始终如菟丝花一般无法自立,最后毁了老浦,也毁了自己本可拥有的平静生活。
当然,是老浦选择了小萼,而不是秋仪。因为小萼柔弱又可爱,他的男人气概可以在她面前展现——相比之下,秋仪略显刚强了。既然他选择了“傻白甜”,就要为“傻白甜”买单。 |
|
为什么这么低分???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分~~~
别光看表面...妓女妓女...内里讲的是人性...赤裸的人性... |
|
高中时代上映的电影,今天看完了。新旧规则里特殊女性群体转变中的儿女情长和家庭事,还是很写实的拍摄。王志文扮演角色里的长衫、生煤球、死囚犯,好像在这里起承转合。王姬和何赛飞扮演了两种不同的女性性格。优酷上看的,画面有点模糊了。总体来说,比较耐看的电影 |
|
看了一下,看看那时候的王志文---正逐渐从南行记 (1990)、过把瘾,向黑冰、黑雾 (2003) 转变。 一切都是为 《天道 (2007)》做雄厚的累积 |
|
王志文演这种旧社会的破落户少爷倒是很传神,把一个蔫了吧唧没担当,自私贪嘴还死要面子的旧男人演得活灵活现。他那种猥琐相还可以演张爱玲小说里那些半死不活的男人,比如曹七巧的儿子,或者第一炉香的乔琪乔,或者干脆演胡兰成最适合。
电影被看做对妇女解放的逆练,似乎是改造既无效又暴力,改造了也没出路。那我也来一把对逆练的逆练:妇女解放,光解放妇女是不够的,小萼在教养院里和姐妹们女干部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穿上粗布解放装利利索索满面红光。结果一出来进入社会,还是那个旧苏州,遇到的还是那些旧人,几天就倒回去了,从一个励志自食其力的女工,又变成吃男人靠男人勾搭男人怨男人的旧式妇女。可见没有文化上长期而彻底的改变,新女性也要变旧,而旧男人又死性不改,那旧社会就难以成为新社会。 |
|
往往女导演拍出来的东西会更刚强,原来很厌弃第五代,但现在看第五代在记录历史上功德无量 |
|
谁再说王志文看起来不像上海人我一定摁着ta的头来看这部片子,救命王志文太绝了吧,都不用全是方言,带一点点上海普通话软绵绵的少爷腔调就已经很好了!王姬和何赛飞两个不同人设,一个干净利落敢爱敢恨,王姬和王志文缠绵的戏份看了直接要惊叫了太欲了!何赛飞像跟在白素贞后面的小青,有自己的心眼儿,最后也落得其所。旧木色的小桥流水氤氲的氛围感太好了。如果没有上下文看这电影会少了很多乐趣,看完《危险的愉悦》来看这部就觉得片子太还原了,妓女从良一开始对我挡的不信任,我档试图用宣传阶级观灌输给妓女新觉悟,对少爷地主的处理方式也很贴近背景…好 |
|
更年轻时只想做小萼一样的女子,闹个天翻地覆也只图自己快活,现在倒是喜欢秋仪多一些。 |
|
青楼姐妹,被解放军劳改者依旧好吃懒做的堕落,而未被改造者反而坚韧不拔……创作意识挺大胆的。摄影构图出色,充满了隐喻意象,就是李少红导演比较爱用的画外音有些画蛇添足。ps:江南水乡古镇很古朴,评弹动听,旗袍摇曳,颇为令人向往…… 3.5星。。。 |
|
《红粉》对情景的还原度非常高,无论是场景还是演员的风貌,都将人带回了上世纪50年代后,土改时期的中国。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描述土改的所谓正史,她通过对两个旧社会妓女的改造,更多的描述了人在巨大社会变革下的无常命运。曾经人上人,如今人下人;曾经被迫当妓女,如今被迫从良。
这部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一部好小说改编了一部好电影。 |
|
太琐碎没有提炼的对话,生活化确实。两个妓女后的生活与人物对比。 |
|
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变成的——波伏娃的这句话许多人欣赏,包括木心在内。逼良为娼与逼娼为良,本质上是一回事儿。当然了,这是出自男性视角的观察,身为女人的李少红强调二者的不同。苏童作品的特色是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与封建社会的残垣断壁等同起来,这样书写的结果便是把无产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对立起来。这对《红粉》佳人究竟是一双姊妹战友,还是那位少爷的妻妾?苏童语焉不详,然而李少红却看得清清楚楚:貌似革命家的男主角其实只是一个被革命的老地主。他的安于现状是天生的,因此由他自生自灭。女性的反抗是天生的,新中国一生颠沛流离一路求新求变,说明她天生就是个女人。可惜,出家为尼的「娼妓」由于没有遮风避雨的「保护伞」最终还是迫于社会规训蓄发还俗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一特殊节点成了第五代的养料素材,当然也成了他们这代人的悲哀。 |
|
一锅端后的一刀切。这边厢哄着你从良,那头直接把牌坊劈了丢进四旧的垃圾堆。要想在新世界容身,不管是主观意愿或是被迫接受,都得缴清一切私有权利。九十年代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得闲喘息的反思潮,撕心裂肺的次次回眸,血与泪凝结在了眼角和心窝子里。秋仪满怀信心的展望到了三十年后,可惜故事就此戛然而止。何赛飞跟王志文在阁楼里作天作地那场戏拍得真好,娃(胜利成果)给了你,你为我做牛做马也还不清我的恩惠。镜语语境皆出众,尊为李少红导演最佳作品。遗憾的是画质和声音实在是惨不忍睹。 |
|
王志文和王姬的经典之作,过于悲伤 |
|
属于李少红的文艺。有几个片段,某个年代某个组织的虚伪丑陋亦或伟大正确,一念之间,真难分辨。原著苏童。 |
|
爱奇艺119分钟版。王志文颜值巅峰。比《画魂》要好一截。好在本片足够纯粹,好在表演深度。本片成功表现了两性及同性关系,以及婚姻生活。找老婆就找“王姬”而不要找“何赛飞”。曾念平长期为妻子李少红的电影掌镜,所以严格来说李少红的片子都是他们夫妻两人的共同作品。以苏童的小说为底本,聚焦新中国妓女改造。录音做得真好。王姬的表演富有感染力。 |
|
要是能有高清修护版就好了,我找到的播放源好糊。感觉能和《姐姐妹妹站起来》和在一起看,一个是顺承主流价值改造迎接新生活的“理想”整体都是欣欣向荣的红色,一个是真实的虚伪的现实世界,世界依然荒诞,观念依旧难以改变。大多数人何尝不也是秋怡和小萼呢?一个进入佛门,结果佛门不接受,回家家人不接受,只得变得“正常”所以草草结婚。一个因为从小就是被自愿,久而久之依靠男人的观念早就内化。男性也是这套体系的受害者,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不能接受自己的落魄,生活过的紧紧巴巴,又抹不开面子。从大流结婚,从面子结婚,不过都是男权社会无处可逃的两面。她们的友谊也是因为男人而彻底散了。只得长叹一声,一切都没有任何改变。 |
|
很小的时候看的,估计那时也不能完全了解电影的内容。印象最深的是小萼在教官所里开心的吃着老蒲送来的花生糖。 |
|
江南水乡烟花巷,酥油纸伞红木廊。这部电影今天来看别有滋味,95年李少红就借苏童问了一个问题,把女性给“改造”了,女性当真就能解放么?改造旧时代的青楼女子是最好的切入点。秋仪追求身体的自由,她逃离集体希望找寻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小萼享有“精神的自由”,她看似按部就班,但动辄要死要活,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两个女性,都勇敢追求爱情,但在思想上又都无法脱离男性依附,达成真正的独立。小萼比秋仪更富社会意义,她进入集体但终究没有被内化,代表了即使改变了生产资料,一整套男权结构与婚姻代表的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女性终究无法真正解放。不过从本片中就能看到尽管女性意识的细节与反馈散落在电影里,相比深化性别身份的议题,李少红对爱欲交错的恍惚更加痴迷,对浪漫溃败的结局更加叹息,历史的省略与旁白的累赘终究令人惋惜。 |
|
看这样的电影让我心情很复杂。“三十年后,是1982年了,总会变得更好罢。”故事好,立意好,演员不错,男主角尤其选的好,布景、打光、摄影都很讲究。可遗憾的是声音处理却很粗糙,九十年代的电影还不是现场收音,甚至有的演员找了配音,难以接受。还有满满的画外音,不但词句不够精炼考究,而且那个声音有点播音腔,震耳欲聋地几乎不让人有喘息的机会,大大拉低了电影的质感。秋仪去给小萼婚礼道喜,却成了冷嘲热讽,留下一把伞当礼物,伞同散,那一场小巷中追逐对话的场景拍得原本很美,演员眼神也到位,可惜画蛇添足的画外解说实在是倒胃口。所以个人认为李少红确实更适合拍电视剧,后来的大明宫词一直就是这种絮絮叨叨的风格,词句讲究了很多,可是没有丝毫留白的美感,谈不上古典风格。 |
|
在大礼堂看的,那时每个周末宿舍的同学轮流排队买电影票,成了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倒也不错! |
|
新社会的太阳灼烈,把她们和他的缠绵爱怨都烧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地鸡毛。同样消逝不见的,还有那年穿着花缎旗袍和高跟鞋,倚着门框,弯腰把丝袜从小腿上往上捋的秋姑娘。 |
|
是和活着一样的人物史诗片 太强 王志文的监狱戏 何赛飞的娇嗔作怪 王姬送伞的淡然 形象都太鲜明了 三人的纠缠甚至看到浮云的影子 一生活在伞下的人和一生无伞的风雨飘摇啊 |
|
画质没有修复。且没有字幕,效果一般,好像王姬还是配音。 |
|
苏童的小说,李少红的导演,文学作品本身的夺目绝对盖过了李少红的个人风格。中国文学惯有的悲剧的宿命感洋洋洒洒,但这个时代也是一去不复返了,之后能有什么成为主心骨的艺术作品???莫言?三体? |
|
女人卖身是因为好吃懒做 很明显是男的写的
无知又无耻 |
|
@2022-07-15 22:45:07 |
|
1994年,她又导演了极有票房的影片《红粉》,尽管观众对本片的人物和内涵各说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谁都不否认,整部影片的制作是非常精致的,演员的表演是非常到位的。//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M]275//这里年轻时候的王姬与何赛飞真是两种绝妙的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