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要選擇一條路,那么就選那條最難走的。 |
|
作为成长于藏区游牧部落的我来说,这部影片对喜马拉雅地区文化的理解非常到位,影片之所以像纪录片,就是因为这里面的主演除了女主角是流亡藏人外,都是尼泊尔原住民,主人公老赤列更是现实中的酋长。而且他的寨子刚好也是以运盐贩羊毛为生,建议再看纪录片《西藏:盐程万里》,油管免费 |
|
开始是选举,不谐后前后出征,因果中的神性;音乐极赞。来世做一牦牛可好? 担山被雪,负重致远,生死都踏实无畏。 |
|
教科书般的西方对高原一厢情愿的想象,赤裸裸的布莱希特式演绎和20世纪好莱坞风格台词 |
|
画面十分!音乐十分!!!看到海子出现的那一刻眼泪都流下来了,也深知生活在高原深处的人们对于一棵树的渴望。如果一定要走,那么就选择最难的那条路。
记录:海子叫Phoksundo湖,拍摄地点在dolpo村,有徒步路线。Chharka |
|
每看20部电影才找得出一部五星。爷爷太提劲了。顺便说一句,这就是一部在讲姜还是老的辣,以及迷信有理的伟大电影。 |
|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电影里真实记录了升天的两头耗牛和一位长者...除此之外,并无新意~等等,那位长者碎尸了自己的升天的儿子喂秃鹫,还真是令人震惊和感慨啊! |
|
外来者的身份让这个电影缺少了灵魂。配乐显然更出众 |
|
本片影像风格粗狂绮丽、荡气回肠,宛如仙乐般的藏密梵音贯穿始终,令人心旷神怡。 |
|
【9/10】终于看完了“天地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雅克贝汉是我的纪录片启蒙。讲述了一位丧子的老族长带着孙子随运盐的团队重走了儿子运盐的路程,独具文化内涵的朝圣。
其中擅长壁画的喇嘛这个角色安排得非常巧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技艺精湛的圣徒安德烈卢布廖夫,随着一趟寻真之旅的完成,他们心中恢宏的巨作也得以诞生。
牦牛(低级生物)——人类(高级生物)——喇嘛(神与宗教)三者共存、信仰神明的老族长和开化的年轻头领之间的冲突探讨了古老智慧和现代文明之间如何调和,战胜心魔与个人价值的升华。其中翻越雪山,走人迹罕至的道路让我想起另一个借鉴《圣经》的故事《魔戒》,在经历最艰难险阻之后,陨落超度终将抵达自己的天堂。
戏剧张力还可以更强烈。
配乐依然是一如既往出色。
我永远爱这些文化遗产,永远爱人类精神的多样性。 |
|
影片的摄影和音乐非常出色,向我们展示了喜马拉雅地区人们的状况和藏传佛教的概况,摄影难度很高,色彩感很强,镜头大气;音乐很磅礴,有日本配乐家的特点。很显然这部片子是拍给西方人看的,情节设置体现了西方人的价值观,即由两代人的冲突到最后的理解,这是很俗套的桥段,只是把它放在了这样一部电影中又有不同的意义,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痕迹还是太重了一点,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我觉得处理可以内敛一些,不过整部片子还是体现了史诗的气质,我觉得可以给四星半。 |
|
一切是有轨迹可依循的.藏密梵呗,音乐寻找到了最为适合的契机.每一个镜头也许都不是不可或缺的,但呈现的是顺乎自然流畅的肌理.生于斯又归于斯的超脱的镇定.生命脉络的走向需要从茫茫宇宙中获取的提示.死亡是极其自然的过程,人生的真谛便是与一切名义,愤怒,憎恨都无关的,回归于自然的循环之中 |
|
该片是由法国、尼泊尼、瑞士和英国四国合作,历时9个月拍摄的剧情与纪录大片,曾入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以及2000年欧洲电影最佳摄影奖提名,并于当年获得了恺撒最佳摄影奖和音乐奖 |
|
很不错的片子,拿过凯撒大奖的音乐和摄影自不必说,将藏族音乐运用得淋漓尽致,既有史诗般的宏大瑰丽,又有浪漫。影片的内核也不错,雷赞和卡玛,这两位首领(曾经的和即将成为的),两人从敌对走向和解,最后雷赞将首领之位交给卡玛,通过两位首领,探讨了藏族精神。藏族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离不开精神:一是听从神的旨意,天人合一,按规律办事,比如老首领雷赞凭盐巴知道暴风雪即将到来;同时又有人的主观能动性,雷赞说他和卡玛之所以成为首领的原因是叛逆,这一点在雷赞身上体现非常明显,当所有人都劝他不要走这一趟时,他仍然坚持带着“老年牦牛队”走上了贩盐之路,最后虽然千辛万险,他成功了。影片对雷霆的刻画真的蛮激励人的,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雷霆正是这样的人物,他晚年轻卡玛4天出发却带领队伍走过魔鬼之路,赶上卡玛,敬佩 |
|
老早看过的。盐巴不响是因为受潮了,有用的生存经验和神没有关系。印象深的片段是一人偷喝烈酒倒地自毙(高原喝烈酒很危险,那酒好像是“沱牌”),旁人不知缘由立马怨起卡玛来,“都怨你,这下遭神报应了吧”——迷信、推卸责任的奴性立现。信者不疑,疑者不用。 |
|
简单的故事,感人的力量。湛蓝的天空,幽蓝的湖水,雪山,牦牛,星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谢谢导演的良苦用心,记录这片土地上的点滴… |
|
太震撼了,也许开始质疑他们为什么要在这样艰难条件下生存,每一次选择无论依据经验,或夹杂着个人意志,玄学预测,实际上都是置自己和族群于巨大的风险中。生存难度实在是太高了。看到后来,唯有敬畏和震撼。 |
|
每次看游牧民族的电影浑身上下就好像有一股强劲的吸力把身体里角角落落的废气凝聚到脚趾,再一丝丝倾泻出去。
藏区是真的好苦,但也很幸福,有信仰的人们天生就有纯净的使命,执着地向某一个归处奔赴,不惧艰难险阻,心里也是敞亮快乐的。唯一的阻碍大抵就是我们自身脆弱的肉身和大自然的考验。
观影时我心里的念头是死在这里会有多么踏实。(当然不是想死hhh)没去过总会向往,向往那种背对着的人们看到的是孤独,而置身其中的人身与心已与天地融为一色。 |
|
04年看卜桦,第一次听到himalaya,搜来整张专辑,听到至今。光是配乐就足以给五分,一直忍着没看片子,怕看了内容配不上这宁静祥和的旋律。终于鼓起勇气,把这存了三年的片子拿来看,不负我望。看有信仰的人固执的倔强,看他们与自然与自己作战,看他们用爱溶解一切隔阂。有了配乐衬托,赞上加赞! |
|
就像过于纯净的雪原只会刺伤你的眼睛,任何一种执念常常都只会伤害到自己和你身边的人。放下执念,是否就等于挫败、等于懦弱、等于认输?抑或是需要更宽广强大的内心?当我们置身于这样的冰天雪地,才能真切的体会到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如此渺小,所有人的命运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与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渺小感,如此地不同。。。佛乐涤荡心灵,天地宽广浩渺,无法透彻的,如纯净星空后的暴风雪的,总是人心。#2018291# |
|
多年来一直以为是纪录片,都是雅克贝汉害的。其实片子主题和视觉呈现的风格并不十分统一,或者说,片子里朴素的粗犷的原始生存规律并没有体现在影片画面上(当然音乐还是很好的),画面反而是精细的,说到底也是因为外来者的旁观角度。 |
|
没有沦为贩卖民俗与旅游风景展示的影片,相反剧本非常扎实,情节冲突都扎根在当地的文化当中。新旧思想的冲突与和解,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他们更接近天空,自然更懂得神圣 |
|
影片讲述了一场没有纪录、没有名誉、没有回报的危险旅程,只有胜似亲情的友情令人感动 |
|
我是不太爱看这种的,但是真的不得不说意外的好看! |
|
画面与配乐完美契合 |
|
我不是迷藏者。影片里卡玛的一句话——你的仇恨不会减轻你的悲伤 |
|
老人认为世仇的年轻人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目睹年轻人“夺走”了自己的儿媳。但最终,老人在茫茫群山中,将头领的重托交给了年轻人。宽恕他人,尊重自然,这就是生存之谛,幸福之源。
多年以前,一个姑娘谈起这片,说我与喇嘛诺布颇似。看片已是六七年后,尘世物是人非,山间冬去春来。相貌果有八分相似,性情愿与彼同。
ps:天地人三部曲,说起来,还是人字最挠人。 |
|
大自然的力量往往让人震撼,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谱成和谐之曲。 |
|
DVD重刷。看睡着了。不懂这部剧情片为什么能跟《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凑成一个三部曲,完全不搭啊?藏族村落酋长在贩运途中身亡,他的老酋长父亲怀疑是他朋友暗算,于是在下次贩运中拉上队伍与年轻人竞争……这简单的剧情无非是个框架,主要还是看藏地风俗跟风景的展示,可惜两个层面都不到位,风俗方面有遮遮掩掩的天葬,属于无效展示,借二儿子的身份加入了宗教跟壁画元素,片尾回顾全片剧情的壁画挺好看,宗教方面设定比较糊涂,并不是立足于二儿子代表的寺庙系统,而是在行路中由老人碎碎念的什么山灵、恶灵,但这些所谓的灵,既不是成体系的信仰,也不折射藏人的生存智慧,没有意义的设定。山景和雪景拍的琐碎局促,没有环境跟人对比之类手法凸显行路难。尤其糟糕的是表演,出镜的都是素人,只能保持一个状态生涩的背台词(譬如气哼哼的老酋长) |
|
嘿嘿,一个不是很了解那个民族和环境的人拍的电影,完全西方人的视角和想法,不过音乐和画面还不错,给个3分了,还是鸟的迁徙好一些, |
|
年轻的卡玛,年老的天尼,都是具有领导能力和反抗精神的好汉。动物界年老的首领会用经验战胜年轻的挑战者,直到某天输给衰老。而人类则不同,年老的领袖应将经验和年轻的传人的力量有机结合。因此当最后卡玛对天尼说,我曾梦到你是我的父亲,那一刻我动容了。
|
|
如果你要选择一条路去走,那就选择最难的一条路。
这么中国民族的西藏片居然是法国人拍的!! |
|
征服雪山靠迷信。粗犷原始生存规律并没有体现在影片上,反而画面一直很单调,演员也很出戏。那句”如果你要选一条路,就选一条最难走的”我也不认同。你给我选一条不现实但是最难走的路试试? |
|
原声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可是看电影的一瞬间才听懂他唱的是“噶玛巴千诺”。看完心情特别复杂,又开心又难过的那种。1999年我还在上小学,法国人就拍出这么好看的电影写出这么棒的音乐了。#总感觉自己错过了很多。# |
|
才知道也是雅克贝汉的作品哪。片子的确很原生态,但这样的风格却也让一个中国人感到平凡,或许因为蹩脚的中文配音的原因,让我看起来并不觉得特别震撼。 |
|
半路时的风景很好 也就是这样了 。。。。失望 没有想象中的韵味 |
|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部伟大的片子。很喜欢剧中的这些角色,每个都性格分明。信仰是支持着他们走下去最大的勇气。音乐非常好!~PS:谁说这是纪录片来着,明明写着是剧情片! |
|
一幕幕视觉奇观,神圣、壮丽。前面两种观念的对抗,原来并非是要人去做一个站边选择,而是要让人去学会包容与理解。 |
|
這本是一篇說明文,卻寫滿了蕩氣迴腸,可歌可泣的人文故事。人類永遠不能翻越的不是喜馬拉雅,是對於自然的敬畏。 |
|
纪录片大神雅克·贝汉编剧的喜马拉雅,跟《迁徙的鸟》相似,讲生物本能为了生存的迁徙、上路。从旅行回来看了这片子,觉得不管是为了生存的迁徙还是单纯(为了看风景?思考人生?看不一样的地方?)的旅行,每隔一段时间就出门似乎是某些文明的必然。然而,这片子我似乎从前看过,大概是大学时代忘掉了吧。 |
|
纯净无比的喜马拉雅、质朴神秘的藏族人,配上仙乐般的藏族音乐,构成了本片,如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一样感动人。 |
|
无论年轻的头人和老部落首领之间如何冲突和矛盾,最终还是在天与山的包容中融合。原声实在太棒了!!!! |
|
天地人三部曲之一,摄像真好……可不能算是纪录片了,震撼性大打折扣…… |
|
2002年在CCTV6看的这部电影,后来知道是《迁徙的鸟》的导演拍的。最大的震撼是那些歌声和雪山下土耳其蓝的湖水,那大概是对西藏的第一印象。后来去云南看雪山...唉。那些神山就不该被开发成景点、彻底糟蹋了... |
|
印象很深的是高原上那些人的皮肤,连孩子都是粗糙干燥和龟裂的。但是孩子的眼神明亮,大人的笑容纯真。 |
|
三星半。这部电影有它自身的一种令人舒适的美感,但是这种美感可能是来自电影本身以外的东西的,所以对我来说,有一点像一种取巧。以及,它再次让我看到,人不管生长在何种环境、生活在何种境遇里,人始终是人,且拥有一种作为人的共通性。 |
|
与世隔绝的藏族村落,失落的原始文明。以运盐之旅为切入点,展现藏民与天斗争的生存法则。年轻人和老一代头人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尖锐的矛盾,但最终还是艰难地完成了归一。'如果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就选择最难的一条'。或许这就是他们选择与这片土地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既然无法选择享受喜乐,就在品味苦痛中获得安宁,人生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和冒险。影像风格粗犷绮丽,藏密梵音贯穿始终,每个画面精雕细琢。
|
|
这不仅是两代人之间的竞争,更是新观念和旧观念的对抗。新观念不一定就能证明“爱拼就会赢”,旧观念也不一定就是与时代脱节的老顽固。这既是雪山的考验,更是雪山的馈赠。 |
|
故事脉络很清晰,应该算公路片吗?有点类似于《那山,那人,那狗》,音乐用得恰到好处,运镜也很平稳,并没有乱晃。做到这种程度,似乎已经可以了。牦牛,雪山,盐,头人,成长,死亡,老人,神。 |
|
就凭这四个字”喜马拉雅“。不说雅克贝汉,不说法国,不说人文,不说自然,不说西藏,不说纪录片。不说宗教。不说文明。不说天地人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