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的思想、观念、爱好、性格,他应该用自己的方式,过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他自己的样子。 |
|
可以因为耐飞的品质去看,可以因为中文版《黑镜》的名头去看,可以因为对lgbt的开明去看,但我更希望那些饱受过虎爸虎妈“政治正确”荼毒,深受社会风气不知所措的人父人母,和即将孕育新生命的夫妇,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幸福。 |
|
最喜欢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成年后的纪培伟回到了16岁那年的夏天,他走到程芳岚面前,一切都已经发生过 但是一切又要重新开始。面前的这个女孩或许会疑惑,他是谁?他为什么会哭?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次深夜,我半夜起床去客厅喝水。路过妈妈房门外,听见她和姨妈打电话:「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后悔,早知道那时候就应该去做个B超,把女儿打掉生个儿子多好。」门缝透出的光像一把刀 顺势把我劈开了两半。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分钟,都是来自「没有做B超」的恩赐。 每次划账给妈妈的时候,我望着屏幕上扣款的信息 心都忍不住震了一下。大多数的沟通都陷入到无关痛痒的有没有吃饭、有没有下班的例行琐碎问题里,最后再扑通一声的掉进那个叫做钱的深渊。小时候做女儿、长大之后做儿子,可惜却从来没有享受过做儿子的待遇。 |
|
放大了很多倍的痛,好几次看到要暂停深呼吸一下才能继续看下去,第四个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尤其让我崩溃。最大的缺憾是每一个故事的矛盾指向的都是母亲,父亲因为缺失了存在,因此也缺失了被审判。 |
|
1,你从她的肉身而来,她捏塑出了你的肉身。某一部分的你自己,也已经被驯化,成了她的复制品。某一部分的你自己,仍在抵死顽抗,成为出走的娜拉。你可以拥有独立的人格、意志与感情,代价是,让她放逐你,或者杀死你,都将以爱的名义。可是啊,原谅她也是第一次当母亲。2,最后所有小孩都在仿若世外桃源的森林出现,过上另一种生活,顿时飙泪。3,良莠不齐,个人喜好排序:《妈妈的遥控器》、《必须过动》、《孔雀》、《茉莉的最后一天》、《猫的孩子》。 |
|
《你的小孩不是你的小孩》其实是给父母看的,但是父母不会看这种连续剧,只会看《娘道》啦! |
|
Netflix的出品自然不缺资金,所以所有的细节都做得很足,没有出现明显漏洞。优点是概念出色,而且各个演员都入戏,也可能是导演调度好,年轻演员们都表现抢眼。缺点是主题单一,五个单元都是歇斯底里的母亲和不堪其害的孩子,而且节奏拖沓,全都缩到1小时附近可能会更好。《妈妈的遥控器》最佳。 |
|
台剧能做到这样真的很不错了 除了节奏有点拖沓 其他都很棒 追了 |
|
我想都是因為愛。母親對茉莉是望女成鳳、自以為是的愛,茉莉自殘何嘗不是希望母親會自責難過而開始真正愛她並關心她的需要呢?愛,真的好難 |
|
立意很好,第一集有黑镜的毛骨悚然感,第二集开始变拖沓,但仍不失为一次惊喜的尝试。我们的家庭教育到最后从来不是双方平等的话语权,而是基于血缘里与生俱来的爱,在日复一日的拉锯战里,慢慢妥协。父母什么时候才不会那么傲慢的以为自己可以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呢?其实我们更想父母过好自己的人生。 |
|
打着台版《黑镜》,开场很精彩,气氛也拿捏掌控的很好;直至尾声变成偶像剧⋯又是个烂尾! |
|
看完茉莉的最后一天,期间情绪崩溃无数次。强烈建议任何有自杀倾向,并且是因为家庭原因而受抑郁困扰的朋友,一定一定在有朋友陪伴且情绪稳定的情况下看。太真实了,很多话都扎在痛处。现在坐在电脑前情绪完全崩盘,眼泪一直流,但最害怕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回家的妈妈,会看到这一幕,可我却无法解释。 |
|
华语剧集能做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有些人一直在与黑镜比,剧情紧凑程度确实不如,但放眼华语片,能比《孩子》更出色的,屈指可数。 |
|
完成度很高。看了第一集,我们的“遥控器”都被锁在了一个叫爱的保险箱里 |
|
今年看剧的意外惊喜。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剧中类似的困境和无奈,被控制和努力挣脱,但用这样奇幻的方式处理如此现实主义的题材,在华语世界里确实不太多见,更重要的是,它处理得如此妥帖。 |
|
不同的故事 同樣的內裡 是我們對於「精英化」渴求的表現 大人不能理解孩子 孩子不能理解大人 在我這個年紀其實滿能理解所謂「限制孩子天賦」的大人的「良苦用心」的 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讓你按照你最舒適的狀態來成長的⋯⋯ |
|
【Netflix】五个妈妈失败、可怕而恐怖的育儿故事。设定或科幻或奇幻,带有反乌托邦色彩。但每个母亲那扭曲的育儿观,那些冰冷刺骨的语言暴力,都是血淋淋的现实,映射出华语地区里母爱的强势与人性的丑恶造就的诡异教育理念现象。每个故事都有不错的立意与创意,但也都犯了过度情绪化、虎头蛇尾的毛病。随着剧情发展,细节也越来越敷衍化,是为遗憾。好在整体完成度在华语电视剧中仍算翘楚,而台湾老中青少四代演员的集体优秀表演也值得肯定。看到熟悉的西门町步行街与桃园机场捷运很亲切 |
|
希望每一个为人父母 或者未来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都看看 其中一个单元《茉莉的最后一天》看的我难过极了 为什么总有人等到来不及 才悔不当初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 却不是另一个你 你只是把他带到世界上 不能把你未完成的梦想 转嫁到他身上 他是独立的存在 p.s好久不见叶全真 |
|
就算和父母一起看了这部剧,他们还是说,你没当过父母所以不懂,父母做的一切哪点不是为了你们好?现在的孩子都太脆弱了,一点挫折都不能承受。你们就是没吃过苦,我们小时候比这还苦,不也过来了?
所以就冲这个,它值得五星。 |
|
經過近年植劇場和這部作品之後我開始對台灣影劇的期望越來越高 加油! |
|
说这部剧是过誉了,又或者它辜负了一些人对于“台版黑镜”的期待之类的话是很简单的。可我不愿意这样做,因为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尽管例子极端,但它并没有一味地控诉升学压力,控诉家长的控制欲,而是告诉大家,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近年来的一些事情足以让大家看见,本是同根生的台湾和大陆早就不能相提并论,台湾已经快要摆脱儒家思想的荼毒一跃成为亚洲之光了。 |
|
情节拖沓,导演摄影剪辑都太嫩。故弄玄虚,东施效颦。 |
|
《茉莉的最后一天》拔高了整个剧的层次。台词没有废话,情绪克制非常到位,最后一天的回忆竟然是那样的设计,直插人心的精彩,妈妈那一刻的恸哭把妈妈们的可悲推到了极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剧本!!! |
|
科幻的植入蛮塑料的… 再多几个故事也还是这样,首先是被压迫的女性(物质或/和精神上),然后是转嫁到下一代身上的压力,可是几集下来,都只追溯回到母亲身上而已,结构性的崩坏只靠部分女性的隐忍和部分女性的反抗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如果继续高高在上,或置身事外,比剧里更荒诞的现实惨况也不会有尽头 |
|
剧本很赞,音乐好评,也算是重新复活了好几位过气女影星,就是每个故事稍微有些拖沓,虽然是对岸拍的,但对岸的对岸问题似乎这类更严重~ |
|
特意看了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并不是《黑镜》,被这个头衔唬到了。高品质的英美剧都不兑水,节奏紧凑,还有自己的美学风格,这部台剧虽然有一个不错的概念,故事的类型化也很高,但导演拍着拍着台湾偶像剧的臭毛病就来了,节奏拖泥带水,情节也不够紧凑,还在堆情节,不顾叙事张力和连贯性。 |
|
沉重压抑得让人窒息。湘婷说:“为自己的不勇敢找借口,我办不到。”只这段我不同意,哑然失笑。成年后才有能力勇敢,未成年时唯一能成功的“勇敢”,只有死。 |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今天是演第二個故事【貓的孩子】非常好看! 其實是血淚交加,……我相信在台灣有某一群孩子是處於那樣的境況裡,特別是菁英份子的下一代,……這個故事的女主角鍾欣凌演的媽媽角色,又壓抑又外放,整部看下來,還包括那孩子的心理狀態,真的非常緊繃,似乎隨時要一觸即發的令人難以承受的事情就要發生……真的覺得非常無解的時候,那個ending還真的安撫到我。(完全沒有雷哦~這是一部驚悚片啊) |
|
3.5。《妈妈的遥控器》:概念好,可惜剧情拖沓了。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那个强迫症式擦水的细节,她竟将孩子规训得和自己一样了。手持摄影加分。 |
|
只反应了现实,解决方案还是力不从心。 |
|
非常深刻接地气,即便有参考一些的嫌疑,还是要为这类直视中式亲子关系的片子打CALL!!! |
|
题材很好,就是拍得太拖泥带水了!!!这么一点点内容拖拉一个多小时 |
|
是一套很有脑洞的讨论母子关系的轻科幻剧集,5个故事每一个单看简介,都很吸引人,可惜节奏有些慢,还有意识流剪辑,成本也是很低,这里推荐看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和最后一个【必须过动】 |
|
4=2>5>3>1。题材在中国算非常特殊,恐怖片的拍摄方式有加分。缺点显而易见,30分钟能讲完的故事硬生生拖成100分钟,脸谱化严重,脑洞不大。这个系列的妈妈都是控制欲强到变态,父亲的角色不是缺失就是形同虚无,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 |
|
猫孩的男主演技真是好啊,最后一个故事的设定有点《美丽新世界》的意思了,就是觉得同样的”追求成绩“的设定和《孔雀》有点撞车,不过算是对这个系列的总结,以”为你好“为名的父母之爱,归根结底只是在爱自己 |
|
看了第一个故事,四星预定。说是台版黑镜真的是完完全全的噱头,丝毫不像好吗…设定和故事其实都不错,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真的太太太太太拖沓了啊… |
|
八点档剧情加上一点科幻,有什么好吹吗 |
|
必须过动,反乌托邦,对集权专制以及社会标准统一化抹杀个性的批评;孔雀,暗黑十足,批判人性贪婪;妈妈的遥控器,一日囚概念下的母子关系和教育,太变态的母亲;猫的孩子,极端恶劣的教育(与妈妈的遥控器类似);茉莉的最后一天,依然指向最极端的家庭教育。未来批判软科幻,但来的晚。3.8 |
|
一 他用了很多年 比你想象的久的时间 才回到了你身边 可过了百年的心又装在了少年的胸腔里 她可能不会爱你 尽管如此 当初的阳光和色彩 都值得奋力一搏。 二 神的儿子不会被杀死 只是假死给你看 让你来求得原谅。自我救赎和得到别人的谅解无关 你可以假装被原谅 风依然会穿过你的发梢 春光尚好。 三 爱终于好像流沙逝于掌心 我恨懦弱的自己 如果我为自己争取过一次 我也不会这么恨。 四 当虚荣到极致的时候 有的人愿意放弃所有幸福去获取“幸福”。 五 人最爱的应该是自己吗?孩子对父母的爱 比父母之爱子 纯粹的多 “子不嫌母丑” 父母对孩子却有无数的要求。 全部孩子一起出场的时候 全剧最高潮出现了 年度好剧。 |
|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容易…… |
|
非常值得观看,如果我有一个遥控器,我会对着自己按下倒退键!我要重新再过一次我的人生! |
|
这画面质量真差 |
|
你手里的遥控器,把孩子变成机器。 |
|
超现实魔幻得细思极恐!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微妙关系被揭露得淋漓尽致,从封建王朝的母凭子贵到现世的“生你养你,我能害你?”,母亲似乎一直在寻找生孩子的意义,这也许是父亲不会考虑的问题,但母亲的孕育代价似乎无处安放,需要找寻一个“安置处”,老公的爱?优秀的孩子?抑或养儿防老?这种无以复加的压力在不幸中会被不断扩大,直到忘记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还是他自己。最后一集梦幻联动,母亲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奢华生活,导致所有小孩都被销毁,孩子对母亲的爱远比他得到的多。如今,各种鸡娃的家长们啊,是否都忘了曾经不枉此生的遗憾,选择自以为是地将“不成熟”的处事方式继续传递下去?谁不是笨拙地与这个世界相处呢?就算功成名就,就算年过半百,就算家财万贯。 |
|
《妈妈的遥控器》:
小岚是小韦被母亲操控的人生里唯一投射进的光
《猫的孩子》: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平行世界吧
不过是两个被满积分搞得压力暴增的小孩子以暴解压的发泄方式
好在结局大家都释怀了 开始了新的生活
《茉莉的最后一天》:
在寻找大女儿自杀的真相里逐渐反省的母亲
《孔雀》:
巧艺的家庭几番跟孔雀交易之后
妈妈最后用自己变孔雀将一切变回正常
《必须过动》
像是解释了前4个故事为啥都逼迫孩子好好学习
我只是可惜若娃可以为了妈妈自愿装病牺牲
而她妈妈为了自己的豪宅生活一开始就打算让她装病被销毁
最后那些被淘汰者的"乐土"还是被发现了
意味着无论电视剧还是现实
教育体制都没有办法说改就改 |
|
还是有一点黑镜的感觉的,但重点都在讨论母子关系上。每集片长的确可以再压缩一点,有的地方还是很拖沓。茉莉和孔雀都还挺喜欢的。反乌托邦是不是每个科幻剧集都必须要涉及的概念? |
|
主题太好 剧情太拖 |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你能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他,帮助他找到他想做的事,控制只会让你们一起走向灭亡 |
|
第一集 又臭又长 |
|
无限循环自杀之强迫症亲子养成,欺凌虐猫有助于考高分精神失常成才路,严母调教出玻璃心悲情文学M女的记忆移植术,私立学校梅菲斯特孔雀和学生自我审查,小中高考敌托邦各集演员散伙趴母爱杀人(“工人的胚胎后代肯定只擅长手工活”这么科学错误政治错误的观点都能编出来也是厉害: )……拍摄制作算用心,但故事真是平庸无聊,每个故事都是用大概五分钟容量的小梗硬是拉到一个半小时,严肃认真的中二寓言,其实是《小时代》这种片子的一体两面?代沟太大欣赏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