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性不错,后段有些莫名其妙。女性角色比男性更亮眼,不过充当冷酷的杀手、无情的蛇蝎这样的角色其实没什么问题,但宣传上刻意营造“别被女人外表欺骗、其实比男人还要凶残”,放今天大概会被女权抗议。另外配音版效果很好。 |
|
推荐上译的版本,配音真是经典 |
|
算是007的姐妹篇吧,可惜没形成气候。是个商战+间谍+犯罪的题材,令人意外的是67年就有把保险调查员设为主角的片子了。和007一样有些奇技淫巧的道具:藏头发里的炸弹、伪装成雪茄的枪、还有最后颇有科幻感的用语音操控的大型国际象棋(被男主当成了武器使),真是杀人也杀出了幽默感。这片子还特喜欢玩重复:男主有个假死的朋友,大反派也是假死;男主侄子的骚气女朋友勾搭男主,反派手下的骚气女杀手也勾搭男主,总的来说编导是以一种轻佻态度来营造剧情,角色也编制的挺可爱——那个侄子被女人们反复捉弄但永远是急戳戳的要上要上。片子也一如既往卖弄六七十年代英国女演员的高颜值。男主心思缜密身手过人,嘴上也是从不饶人,且还有些奇怪朋友,单论个人魅力并不次于邦德。 |
|
....得意忘形的蠢結局.... |
|
典型的英国60年代商业片,男帅女靓~总之大家一起来YY吧~ |
|
形式高仿007实则却是非谍战版的《日遭三险》。急性子碰到赖账不给钱马上搞死董事会反对者;慢性子尽在我控一枪了事却非要装模作样逗你玩;爱贪小便宜的那位最妙,性格伏笔一路闪现可到了最高潮的当口还是让你吃了一惊!另外就是各种死法。雪茄“嘬死”,情网“坠落”,性格“火爆”,一盘“大棋”……引号里都是最字面的意思,英人偏爱玩弄双关语,特别是在阴谋或死亡相关的黑色残酷幽默中。 |
|
笑死,什么上世纪60年代糟粕集大成者,比起邦德的上流想像更多了低俗部分,充斥过时和幼稚的喜感,轻佻气质倒是有意为之。就真的,和服纱丽叫张的傅满洲式武士,无脑蛇蝎女(真的笑死)不断被诱惑的男主,蛇蝎女还不是大反派背后必然有男人hhhhhhh |
|
看到两位心如蛇蝎的人肉炮弹得意洋洋被自己的聪明炸死,还挺可惜的!60年代末的英国就能达到这种007系列水平,真的挺牛。至少证明一件事:不止美国能拍! |
|
better than most 007. |
|
音乐和美人儿都是那种感觉,要不是女性仍逃不出男性掌控以及最后弱智般的嘲弄女性的蠢得死结尾,会更好,可惜了。 |
|
东方电影无意中也是唯一一次看到,挺有意思的,女性解放思潮的先驱。上译配音,不过父亲大人不认为当年公映过,内参? |
|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本片也许称得上是007系列间谍片的最佳翻版电影了。理查德·约翰逊扮演剧中的男主角休·卓曼——一个风度翩翩,性格温和的保险业调查员,他独自一人前往追踪两个妖艳、性感的女杀手——埃克曼及帕尼罗贝,她们甘愿充当“肉体炮弹”,引无数男人竞折腰,从中取乐并获得可观的报酬……
|
|
bomb is in my toupee |
|
异色版007~ |
|
60年代也需要靠颜值来支撑,女人真美啊。给意外的结局加一星。 |
|
Elke Sommer怎麼可以這麼正啊。 |
|
人弹的故事 |
|
文革时期江青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供自己观看的,而且是上译配的音。 |
|
属实一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那个喜欢到处拿别人东西的佩内洛普,看起来颜值很亮眼,又有点笨笨的样子惹人爱,以至于你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杀手。你看,人都是容易被表面现象欺骗不是? |
|
据说当年的内参片哈哈 |
|
小时候看过, |
|
97.36 |
|
66年的娱乐片 故事讲的够圆满 |
|
上译经典电影 女人比男人更凶残 |
|
上译的版本配音的真棒,可惜现在大多数外语片只能看到低成本类似盗版的字幕版本了! |
|
这是蓝萍女士极为喜欢的一部电影。——当年如果引进这部电影,如果用这句话作为宣传语,票房绝对大卖。 |
|
俩活宝恶女太逗了 |
|
DVD洗蓝补标,又一部跟风007之作,蛇蝎美女养眼。 |
|
从主题曲到整个拍摄风格都很像007,尤其那些不合时宜的绅士的幽默,城堡里的象棋舞台这个场景是挺惊艳的,Elke Sommerh和Sylva Koscina两位女主后期也同台出演《着魔的丽莎》。 |
|
梦露同款裙 |
|
For Hire: Deadly Weapons! - Blonde, Brunette, Redhead |
|
对不起,对谍战片一点都不感冒。女主身材不错(*๓´╰╯`๓)♡译制片腔难受😭 |
|
真的哎!是最好的模仿007James Bond的电影! |
|
剧情平淡一般,除了配音好,其他很烂,男主很帅拉,作为内参片给江青看的 |
|
挺好看的~ |
|
剧情拖沓严重,亮点全在三个女杀手那里,不过考虑到电影成片年代,倒是可以略微释怀。 |
|
据说王洪文当年很爱看此片 |
|
全方位戏仿007,除了叙事套路还有音乐风格、小机关、降落伞等经典要素,甚至男主角都有点像康纳利(车牌开头是007有点好笑)。美女➕60s服饰很养眼,扣多一颗星因为尽管有此片名,幕后黑手仍是男人。 |
|
财色最凶残
难为上译大咖们了 |
|
蛇蝎美人,开局不错,结尾略弱。时代局限致使女性还是受男性指使。 |
|
………………………………… |
|
经典 回忆 |
|
小剧场内部电影童年回忆 |
|
据说这部影片是文革时期伟大领袖毛夫人江青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供自己观看的。 |
|
Feeling so bummed recently about Scott Walker's death that I'm giving this garbage two stars for the opening title number alone, although I'll admit the constant Elke Sommer fan service doesn't hurt, either. |
|
完全是007的调调,除了更强调女性角色之外。同样的帅气能打男主,多多添加的美艳角色,自负至极但是关键时刻又蠢到可笑而且特别喜欢各类奇淫技巧的反派。 |
|
四星-;跟风也要讲究格调和质感的,帅锅美女看着舒服,最喜欢国际象棋对峙那一段,尽显张力. |
|
可惜了根本不是女人凶残幕后还有指示,除了男主角不叫007女主们不叫邦女郎基本就是007套路。即使这片要是在007里也算中等。 |
|
据说内参,可以理解为何在那个年代竟颇有些场面系情色擦边。很像007的故事。一众女子纯粹由男性视角塑造,高级玩偶。电子象棋对战一幕有趣味。 |
|
这部英国老片的拍摄时间正是中国“十年内乱”火热之时。由上译厂专为当时“统领者”之一江青配音制作。那年代中国所有电影停映,唯有江青可以独享世界各国最新最时髦作品。本片用现在眼光看来,故事内容也比较一般,但情节结构环环紧扣,人物个性也比较鲜明,对话十分精彩。这就是当年上译厂的功劳,翻译水准超高,那些老配音演员的声音真是太绝了!收藏此片,一定要收藏上译厂的配音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