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唯独对这部主旋律影片印象极好!是部经典之作! |
|
我就纳了闷了,拍出这片的导演为啥又拍了两部《举起手来》!!! |
|
没有以往抗战电影的强烈主观性,从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视角讲述故事,自然也会让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同。真的很不错~~ |
|
冯小宁抗日,拿得起,放得下,红河紫日子午线,举起手来打嘴巴 |
|
必须满星!突破国内意淫式抗战的题材,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代价与和平自由渴望!美丽的大兴安岭,让人陶醉的八音盒。本片一直是我目前国产战争电影的NO.1~~~可惜现在冯小宁越老越脑抽,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
|
电视机前童年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反思电影, 最震撼我的镜头就是杨和他奶奶被绑到柱子上,日本小队长张狂地指挥一个新兵杀死杨的奶奶那一幕:杨从莫名其妙到知道他们要杀死自己的亲人而歇斯底里地怒吼;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地把奶奶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 |
|
秋叶子在花丛中欢快地奔跑时,让人差点忘了这是战争背景下的故事,结局的一枪仿佛如一盆冰水把观众浇醒。战争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姜文之后,大陆导演还能拍出如此有深度的二战片,大赞! |
|
国产片里最好的——这不是一部战争片,而是反思人性的片子。
富大龙演得真好——电影前半段他几乎没有怎么说话,全靠演的。能让我看懂片子,说明演技不错。2014.5.25又看了一遍,特技真假,但是缺乏美感并不影响反映影片的主题,战争与和平在此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
|
学校组织看的。电影播到苏联女战士裸泳的镜头,我同桌抓住了我的手。当时幸福死了 |
|
三个典型,性情迥异。俄罗斯日本的两个有点脸谱化了,但剧情就得这样啊。电影的设定算是个辩证的处理,讽刺和寓意才是目的。感动到我的不是电影,而是那个日本女演员在电影发布会上情绪失控,泣不成声。 |
|
这部片子有一种《末代皇帝》式的审美情怀。然而国产片一贯的生硬是没有的,主旋律的政治偏向也是没有的。是“和平主义”、“人本主义”普世价值,这才叫大格局。赞美过《红十字》那部日剧,贬斥抗日题材的泛种族主义,原来只是冯小宁的默默无闻而已。还想到了《红河谷》。 |
|
貌似小学时看的电影,后面快结尾那几个镜头印象尤为深刻,大火烧过来时日本小女孩儿教他们自救,小女孩儿最后终于看到日本军队时兴高采烈,没想到却被准备自杀的日本兵打死。。。。印象就是挺惨的,看完心里挺难受的 |
|
战争就是那些高高在上虚伪的政客忽悠底层的屁民去做炮灰! |
|
那日本小姑娘挺可爱的. |
|
对人性和战争的思考。战争年代,牺牲了亲人、牺牲了朋友、牺牲了爱人。一曲友爱之歌,一曲和平之歌,一曲悲伤的歌。尽忠报国的战士啊,你们到底为谁而战?是侵略还是保卫家园?“你们为什么到别人的地方杀人”配乐非常好听。三人表演很到位,妹子纯洁善良却被战争荼毒思想,玉福憨厚老实却看尽人间沧桑 |
|
为什么豆瓣猜我会喜欢?我小学时学校组织看的…… |
|
这部电影真的太经典了,我印象中我是看了三遍的,每次都一样震撼。中国农民、日本女学生、苏联女军官,二战中涉及的三方人马就这样联系在一起,他们一起在东北的大兴安岭中跋涉,怀着各自的警惕和戒备,却在长久的相处中磨灭了仇恨,产生了感情。这与俗世的爱情不同,是一种跨越了男女之情的大爱~ |
|
好,大好,中国还能拍出这种战争片,我感动死。比那种鬼子全都是弱智可以被拆你死手撕掉的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我觉得现在很多朱璇绿的电影都在变相鼓吹战争,一边煽动民族抽恨一边自满膨胀。爱好和平都只是说得好听。但是这部就很不一样,在这里面人的国际和身份好像被淡化,但又像伤疤存在一样让人无法忽视,所以会更能凸显他们作为人的意义。娜佳的战友被地雷炸死,杨的母亲被日本军刺死,秋叶子的恋人在自杀式袭击中丧命,他们全都是在战争中失去了重要之人的普通的人,导演在这个故事里对人物的设计很巧妙,他们三个人相依为命的时候仿佛国别都被抹消,只是三个失落悲痛的战争受害者。有时候我觉得这些真的很不重要,国籍、政治身份,我们只是人不是吗。觉得别的种族比自己的劣等,然后去猎杀、侵占,真的很恶心,我对人类的厌恶溢于言表。 |
|
看完后,只想说,这片儿真的是咱拍的吗?五星是绝对没问题的,此战争片已经站在了相当高的客观角度,整个场景气场毫无做作和刻意夸大的成分,视角新颖,中途还穿插黑色幽默成分,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现在才看到此片。ps: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冲突,看完此片综合历史和现状,如果还不能理性的仇日,那没救了 |
|
小时候看过非常感动的战争片。一部讲抗战的电影,尤其不能主观臆断,哪怕思想是主观的,形式也要客观的来处理。由小见大以理服人。 |
|
我们的观众对应该苛刻的电影太宽容,对应该宽容的电影太苛刻。 |
|
富大龙,看哭了 |
|
很典型的反战片,角度很有意思,原来日本人不仅仅对别国的人狠,对自己国的人也狠,历史上他们的思维逻辑真的很有独特性呢还是被局部刻意放大化了~~~杨拒绝叶子好意那段处理不是很喜欢~~~杀人可以,但可不可以不要那么野蛮残暴,简直说事没开化的畜生都是侮辱畜生了~~~不记得是谁说过的欺世马如果不欺负人都对不起自己的头衔= = |
|
败光冯小宁人品的一部电影 |
|
很少看到这样的冷静的叙述 |
|
美丽的俄国姑娘,看起来很好吃的压缩饼干,会唱歌的日本娃娃,紫色的太阳,十多年了我还记得。 |
|
很难得的主旋律调戏日本人调戏国民党片里面少数正常的我愿意看的电影。很喜欢最后那段八音盒的音乐。对普通人来说,战争就是去为了一个不着边际的荒唐至极的理由去和一个素未蒙面的人殊死搏杀。可笑么?可悲么? |
|
真是辣眼睛,二战哪里来的穿着不过膝短裙的苏联女兵和日本妞,有意无意的走光视角镜头,导演还不如干脆拍一部情色片。这部片子的道化服和战争场景实在是太粗糙了,男主角夸张的瞪眼表情非常欠揍,剧情安排也是先立中心思想再编故事,极其刻意,处处透露着一股全方位的幼稚感。 |
|
算是make吧,几年前cctv6看得,抗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模糊记得剧情打动了当时年少的自己,现在怎么思索也不记得剧情了。留待日后在续吧。 |
|
记得是在家等门的时候打发时间看的,看完后深深为之震动,自此后就很怕看战争题材的电影,因为太难过了。这电影再次揭示了战争背景下最无辜的平民,但无论你是来自哪里,你是不是我的同胞,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成为朋友,男主角以前看过他的包青天演个配角没想到演技这么不错,是个实力派 |
|
冯小宁的战争片多用不同民族的角色的冲撞、弥合,来凸显一份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战争场面借用了军队力量,但细节处理还是挺傻的,中弹反应假的要命近似闹剧,外籍演员控制的不错,尤其那些狂气上身的日军。摄影值得称道,大远景加均衡构图再配弦乐,气势充足。然而道具有些泄气,那个小娃娃也不知道做旧一下。片子主线是三人的林中逃亡,间插每个人丧失亲人的回忆片段,性格设置是成功的,反差萌的毛女(还裸了一下),用力的日本少女,沉默且细腻的中国男人,人可信、凑在一起的动机也可信,叙事基调是缓和又伤感的,气质上符合2000年左右中国抒情文艺片的主流,但阐释主题的相似情节一再出现,未免看的人耐不住性子,而且野火焚山那场戏对动物太狠,特效又假,还不如砍掉。前田知惠演得好,这年她还在北电学习呢 |
|
又是一部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某个时刻突然想起,然后会在电脑上重温的电影。 |
|
好喜欢秋叶子和她的八音盒。。。希望再也不再有战争了。。。 |
|
小时候看过至今仍有印象,重看一遍,这是国产最好的反战片!没有之一 |
|
冯小宁把这故事编的一波三折,很少有国产主旋律电影能吸引到不想转台。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中国是爷们儿的,过来帮助我们的只能是女人(属于从属地位),而日本人是死性不改的。 |
|
过誉佳作。「太阳紫了,就快落山了。」紫日,指的就是二战即将结束的式微时期,苏联女军医、中国农夫、日本女学生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人的命运 却被这场即将结束的战事而捆绑在了一起。冯小宁居然一个人就一手包办了导演、编剧和摄影。据说,《紫日》是冯小宁导演继《红河谷》、《黄河绝恋》之后推出的 “战争与和平” 三部曲的第三部。通过苏联人、中国人、日本人三个不同国家的人因缘际会地逃进大兴安岭的林区来展开故事,不同于其他的抗日主旋律片、这部电影并没有直面战场的血腥(甚至满屏都是大兴安岭不期而遇的好风光),而是通过三个人在深山的相处模式来反思战争和人性。可惜,有反思却少了剧情,哪怕拍的是二战这样沉甸甸的主题,戏剧冲突也依旧没有展开,我只记得电台广播日本投降器械时的那轮紫日,猩红又安详,这或许就是和平的颜色吧。 |
|
很早以前在cctv6上看过,就看了前边一点,还以为又是电影频道拍的小成本抗日片呢。今天终于看了完整版,确实是好片。国内少有的描写战争中小人物、反思战争表现人性的电影。要是投资再大点就好了,里边很多镜头廉价感十足。 |
|
真正的以小见大,大历史背景下描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由回忆代入,到不同节点再引出更深的回忆逐渐填充整个故事,镜头语言方面也做了一些夸张、戏剧化的处理,加上恒定持续的配乐,都给塑造人物提供了很宽广的空间。前三十分钟就足以品鉴整部电影的功力,杨玉福拿起刺刀和放下刺刀时的回忆和呼嚎才让这个角色真正活过来,这里的插叙回忆拍得很出色,情感从蒙昧迟钝逐渐升温,从辩解到抗争再到暴怒最后炸裂,不停切换的特写放大了每个角色的内心,最后在一个盘旋对峙的临界点爆发,决绝的嘶吼和冷淡的咆哮,轻蔑的憎恶和矛盾的踌躇,所有人都呈现出一种扭曲的愤怒。富大龙把传统中国农民的愚钝、木讷、淳朴、宽厚、脆弱的自尊和可怜的虚荣都演绎得惟妙惟肖。美酒未必陈年才醇厚,富大龙就是中国演艺界的一块难得且颇具分量的璞玉,二十年前就已经是。 |
|
小时候电影频道看的 来日本后不知何因又重温过一次 对于过去的历史如今只有被复杂化的认知与被扭曲的历史感情 |
|
经典的反战之作,摄影尤为突出,浓烈肆意。结尾叶秋子的死令人动容,象征的美好与单纯的她,在时代的疯狂不堪一击。影片没有去鼓吹民族仇恨,而是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癫狂的军国主义和所谓“忠义”实则视人命如草芥的神道教精神。紫日是极美的,因为它喻示着希望,喻示着残酷过往的离去;紫日是残酷的,它是被鲜血染深的,是不可抹灭的伤痛。 |
|
#资料馆#刻画人性的另类战争片:摄影有第五代风韵,大兴安岭之秋极美,层林尽染波光荡漾,更显得战争荒谬残酷;被洗脑的霓虹津真可怕,《一个和八个》结尾修改的民族主义在鬼子这落实,屠杀同胞为全片最恐怖段落;回忆幻觉穿插,意识流丰富叙事层次;日本萌妹中国硬汉俄国女兵->搭配经典。 |
|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三,看完之后愈加让我觉得,《红河谷》真的是难以超越的一个高度。 |
|
勉强四星。导演挺强的,自编自导的电影。中日俄的三人从原来的敌对关系通过几次险境过后,渐渐产生情谊。算是一部反战片,和平来之不易。蛮好看的。日本女孩挺可爱的,俄罗斯美女露了。7.7 |
|
冯小宁烂泥扶不上墙。各种莫名其妙的镜头、情节、手法、价值观。
给小学生集体放映,引发多方面思考,用以写“观后感”还可以。
冯小宁还喜欢在电影里拍大光腚,什么心态?原生态美? |
|
建军节特殊观影之二:在看完《士兵之歌》后,观看这部对剧情全然无知的《紫日》,又有苏联士兵、又是“在路上”的故事,让我小小惊喜了下……虽然电影拍得有些许粗糙(战争场面不够精彩,各种回忆插叙有点生硬),但能把故事讲得挺绘声绘色也挺好……富大龙遇老虎的目瞪口呆和战后湖边的哭诉表演很棒。 |
|
气质好独特的战争片 音乐画面都美极了 永远记得那个落叶里的音乐盒 |
|
某友人推荐的片子,影片中的八音盒悠扬的旋律一出现便抓住了我的心(后来才知道这是贯穿这部电影的灵魂旋律)。随着剧情的推进,伴随着恰如其缝的八音盒旋律、看着那些太阳西下紫日照耀大地的镜头,不仅悲(愤)中来,几欲抹泪:有关人性、尤其有关战争中的人性。 |
|
经典反战片,抗日片中的翘楚。日本妹子最后死得太可怜了(这个日本演员挺漂亮挺有味道的 |
|
三人旅途中观念的摩擦代表了战时各自国家立场的碰撞,磨合与谅解则是表达了对反战的向往。始终爱着自己祖国的日本小姑娘最终却死在了同胞枪下,更添了一分残酷无情。 |
|
3.5,我看时还不认得富大龙,富大龙当时还很精瘦,很后来才知道是他,惊奇了一把。这片子不过不失,有狗血有尬点有亮点,主旋律中算能看,特别突出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