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现实主义的影像装置传承自梅里爱,事实上仍然是一种杂耍,但是这种杂耍的目的不是趣味性,而是用来捕捉自然无序状态。这种装置仍然是基于模拟物,和数码特效的感知经验不同,比较容易让人产生诗意的联想。 |
|
掌中之嘴,以口唤醒雕塑,穿过镜子来到旅馆透过钥匙孔看到各种光怪陆离,雪仗中的崩塌和谋杀、性命攸关的赌博与看客,重塑的雕像。影片旅馆前的段落都挺有趣,后半段政治意味更强了些。口与生命、房间与世界、在尸体上的赌博、作弊与反作弊的神,作者和观众的想象力大赛。对于电影和诗的理解都很深刻。 |
|
30年让谷克多,奥菲斯三部曲,超现实主义。掌心干涸如伤痕的嘴,镜中锁孔窥视的房间,醒而复睡的断臂雕像,物理时间一瞬与心理时间四场的完结统一。驰骋于多片艺术领域的谷克多将诗的特质带入电影,结合早期电影特技探索诗人内心与永生命题。“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盾形的纹饰”,人类单调沉闷的不朽。 |
|
第四个插曲:儿童守护天使抽去诗人的一张纸牌,即象征使其丧失与女性正常性行为的能力,在阳痿的自卑心理作用下扣动扳机,恐女及同性暧昧意味由此表露出来 |
|
考克多书里写到《诗人之血》是跟《一条叫安达鲁的狗》几乎同时间拍摄。那么显然这部片子比后者更具先锋和开创了更为突出的剪辑上的新技巧。虽然是一部私人订制的实验片子,但就像考克多为众多后起之秀打造了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可惜盒子被打开了,就鲜少有人能记起钥匙了。被影史低估的片子,它俨然应比《一条叫安达鲁的狗》拥有更高的地位。 |
|
抹去嘴巴的手长出了嘴巴导演被困胶片之内造物返生镜中溺水,重力反常旅馆天球倒影双性催眠神秘越南呓语,拆解偶像雪仗打起死亡身旁景观赌局阿尔及利亚守护天使取走作弊红心A,工厂的倒掉,永生的无聊。诗意盎然超现实意识流,无缝嵌入的殖民地意象仿若时代烟痕 |
|
#CC#科克托真是當電影做「綜合映像」來玩,用诗歌、绘画、雕塑、装置、定格动画来表现回忆 — 影像,特别是用蒙太奇来展示时间上的并置:诗人透过阿拉戈林荫大道一个酒店房间的缝隙,看见拂晓时,墨西哥的温森斯的战壕里一个士兵被枪决的场景。
“诗人是很孤独的,他体验着他创造的东西,深刻到他的一件作品的嘴像一道伤口一样留在了他的手里。”每一首诗都是一副盾形的纹饰,它等待着被破译,“他爱这张嘴,说到底,也就是他爱他自己。后来他试着摆脱这张嘴,他把它放到了一个没有生命的雕像上。这个雕像有了生命。她报复的把他带进可怕的冒险经历。”打雪仗是诗人的童年,当他跟他的缪斯、他的荣誉、他的命运玩这局牌的时候,他作弊,从童年里获取他本该在自己内心汲取的东西。由于试图让自己得到人间的荣誉,而掉进了“永生那致命的烦恼”。 |
|
无法按照正常观影体验来评价,虽然是以电影为载体,但不能算是通常意义上的“电影”。许多意向的组合,在语言文字之外,拿现实硬套着解释会非常生硬,只能去看去感受。但是它确实说出了一些东西,交织着恐怖、美、邪恶、欲望和救赎。 |
|
让·谷克多首部电影(短片),法国先锋电影名作,“俄耳甫斯三部曲”之首。碎片化、无严整逻辑的形式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电影(尤其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区别是不若超现实作品那般散乱恣肆,片中还是有部分情节,主题基本也围绕着【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死与生】。各种形式与材料的雕塑(包括轮廓、骨架)也是核心。画上的嘴转移到手上并被画家拿来与自己的口接吻以及抚摸身体(性意味明显)的创意非常巧妙。进入镜中空间(海水迸溅效果)后在走廊上扒着墙吃力地(如同处于失重空间)逐个房间偷窥的段落似[盗梦空间]前奏,还有贴在墙面或天花板上边舞动边发出丁铃当啷噪音的女孩。多次自杀与复活。黑人天使、两性人与俄耳甫斯雕像也极富意味。技法上借鉴梅里爱魔术,倒放慢放停机再拍与跳切。PS:修订翻译+逐行重调了字幕~(8.0/10) |
|
全程实验,看得懵逼(惊叹‼️&迷惑❓)。
从第一部能看出让•科克托最深层的思考和表达一以贯之、从未变过,只是形式在更隐性地埋藏的同时也在趋向完满,未曾说出的话又在变得更哲学又普世。1)镜子🪞,溺水的水仙花少年;2)人塑造了雕像,世界雕塑了人,人与雕塑并无活体or静止的分别,一样可以被毁灭,同时又可以无聊地「永生」;3)异世界艰难的行走,应该是在地上侧爬;4)别再问为什么的表达每部都有,好奇是一生的累赘;5)看台上「看杀人」的贵族们,在60年的诗人之死时变成了平民甚至是贫民。
其它🐮🍺之处:1)一扇扇门后的世界,这样的浓缩表达在往后几乎无处不在;2)手掌的嘴自我抚慰,第一次在Cocteau的影片中看到赤裸的欲望;3)用红桃扑克牌偷走将死男孩的❤️;4)苍蝇的蚕食是对死亡最后的爱…… |
|
前后两半简直不像同一个人拍出来的…为什么非要在最后一个部分加上对看客的讽刺?考克托透过锁孔做自己的魔术师就很好,步入布努埃尔恶趣味的邪道显然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且还污渍了先前幻想的纯粹。 |
|
欧洲先锋派电影-超现实主义。 相比于这一十年中的其他先锋派作品,Jean Cocteau的创作倒向是对于传统的移植和更新——即使依然存在大量意识流和个人化的表达,但叙事在最大程度上已经从影像的堆叠中突出重围。有关梦境(想象)的呈现通过具象的手法(穿越镜像)明确将诠释的机会部分给予观众,走廊上的横移长镜头潜在的抵消了表演所带来的倒错的时空感知,相对连贯的情节与闭合的叙事结构昭示了先锋电影在彼时所面临的困境:要主动的放低身段获取交流,才不至被潮流所淘汰。毕竟下一个十年,是Renoir的时代。 |
|
un film experimental ne nous permet que de trouver un nouveau moyen de filmer. |
|
《奥菲斯三部曲》——包括1930年的《诗人之血》(The Blood of a Poet)、1949年的《奥菲斯》(Orpheus)和1959年的《奥菲斯的遗嘱》(Testament of Orpheus) |
|
只怕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让・谷克多一样,同时活跃在诗歌,小说,评论,戏剧,电影等多重领域,还都大有建树的全才吧。《诗人之血》作为处女作,先锋电影代表作。“用看得见的血和看不见的血,我制作了这部电影”。 |
|
导演让·谷克多在《关于电影》中对《诗人之血》解释道:诗人是很孤独的,他体验着他创造的东西,深刻到他的一件作品的嘴像一道伤口一样留在了他的手里。他爱这张嘴,说到底,也就是他爱他自己。他每天早上贴着这张嘴醒来,就仿佛是偶然的相遇。他试着摆脱这张嘴,他把它放到了一个没有生命的雕像上。这个雕像有了生命。她开始报复,把他带进了可怕的冒险经历。我可以告诉你们,打雪仗是诗人的童年,当他跟他的缪斯、他的荣誉、他的命运玩这局牌的时候,他作弊,从他的童年里获取他本该在自己内心汲取的东西。我可以告诉你们,他由于试图让自己得到人间的荣誉,掉进了人们在所有名人的墓前会想到的“永生那致命的烦恼”。 |
|
谷克多将他擅长的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带来了充满实验性质和诗意表达的奥菲斯三部曲。电影由诗句开头,以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主义情节扩充全片。如此先锋的影像使之可以完全脱离剧情的束缚,就如同怪诞的诗句一样,每个人读到都有不同的理解,你眼睛看到的、脑子里想到的,就是这首诗真正的意境与意蕴。 |
|
8/10。通往平行世界的工具(门和镜子),血(诗人的痛苦),古典(携带着手风琴和地球仪的全身雕塑),窥视的意象(被枪决的墨西哥人死而复生/催眠沙发上逐渐完整的手绘人像/抽鸦片的倒影/爬到墙上惹恼家教的小姑娘),打雪仗的情景([可怕的孩子]开场)涉及观望台的贵族姥爷、黑奴扮成苍蝇,被爆破的烟囱收尾。 @2017-05-15 00:04:16 |
|
先锋派。谷克多走的其实是布努埃尔一路,倒是很连贯地可以接续到玛雅·黛伦和肯尼斯·安格尔那儿去。这算是“High Art”在电影的呈现。 |
|
我院新引进的影片适合各年龄段病友于月圆之日观看。 |
|
流动的意象:线条还原躯壳、用一只嘴唇摘取另一只嘴唇、跃入镜池、荒原狼般的异度空间、粉身碎骨的雕像、雪之刺杀与作壁上观、玩弄心跳的纸牌、轰然坍塌。诗意魔术。 |
|
有再多的穿帮,都难以掩饰当年先锋试验中旺盛的好奇心以及蓬勃的想象力,绕是今天,依旧无法忽视那种无与伦比的生命力与趣味性。在现实、想象、文学、雕塑、建筑、人体中穿梭自如,神话与诗性被放大,东方神秘,飞天欲望,暴力终止,冷漠延续,神灵庇护,生死循环,全都尽收眼底。以及,身体是太美丽的表白,抚摸自己的诗人,覆盖他人的天使,胴体都在发光。#桃花岛观影团# |
|
眼皮上画眼睛。第三章打雪仗就是《可怕的孩子们》开头,和后来的电影版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把门口雪地化为第四章的类似客厅的场景并且连到了另一个剧情上。 |
|
1.受伤的手:诗人创作的困境,结合最后诗人的死亡。流血与死亡仿佛是成就艺术永恒的献祭2.锁中窥视:柏拉图的洞穴寓言,预示着诗人的取材但同时又为之所限3.隐喻一战,炮声,打雪仗雕像的毁灭和拿破仑都表示一战后拿破仑的偶像倒塌的象征4.倒放,背景上下倒置等电影手法。5.场景最后,少女重新化作了雕 |
|
1.利用平面镜将人物带入另一个空间=维度,在其中建构秩序=无序,一切荒诞都变得可以接受=魔法。2.在剧场台上和贵宾包厢看台上来回切换,使用剪辑营造戏剧效果。3.其中一些段落使用别的艺术形式,如雕塑绘画来增加趣味。 |
|
创意和表现手法都不错,诗人你穿的太多了呀.至于内涵什么的我一点也不明白.every poem is a coat of arms, it must be deciphered. |
|
人体的奥秘与精神的奥秘相通,就像落入镜池的诗人。当然,谷克多和王尔德都是唯美者,他们知道时代的沦丧皆因诱惑的美丽,所以他们总是在提纯,比如一个很卑劣的坏男孩,做着可鄙的事情,可是这时他做了个美妙的舔舐舌头的动作,诗人的心灵就有柔和的震颤。 |
|
谷克多的处女作彰显出他从剧场特别是哑剧内受到的影响。显然三十年代初期的他还没有掌握电影的脉门,特别是转场上十分断裂。但有趣的是,他这几部关于艺术家自身的作品里充满了显而易见的悲剧性,这从第一帧画面里即将坠落的高塔即可看出。解读本片其实没有很困难,从艺术作品的嘴转移到艺术家的手上这个设计即已经点明,本片涉及到艺术家如何用手、用创作行为来表达的问题。美的女神总是站在石头里,讯息神秘而不可解读,永恒的维纳斯总是拒绝着人类,结局故而总是悲剧的。 |
|
自恋至极,空洞至极(字幕卡真是坦诚)。梅里爱的装置为故事而存在,梅雅·黛伦和布努埃尔至少都懂得利用蒙太奇去构筑只可意会的梦境,而科克托只会借助浮夸的装饰去完成他臆想的拼贴,既无情境,也无内容,更无统筹,如此无聊又刻奇的影像有任何挖掘隐喻的必要么?仅从钥匙孔里窥探那段似乎有些内容(后窗?),但更像歪打正着,而不像是基于观看-被观看思索的结果 @2022-11-02 22:10:41 |
|
#CineLumiere 长评-被困的无尽。奥菲斯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的整体表达,风格和结构还挺统一的,整部电影如同一场艺术创作,又如同一首诗,最后如一场爆破,一切都仿佛早早的等待在那里,无尽的生命。影片在表达上不光有着很强的政治表达和时代背景,还有很强的私密性。视觉呈现非常先锋,跳剪依然是精彩,枪已经失去了枪的意思,死亡已经变成了奢望,流着白色血泪的面具旋转那部分也很美。俯拍的横移和同位剪辑则是展现了那种超现实感,后续作品中就有类似的呈现(尤其是镜子),第四面墙则是开场就有展示,那个人物结合背景的灯光和结尾处的字幕都仿佛欢迎着观众般,还有导演对观众讲述自己被电影困住的诗句和结尾的道别也是存在对照。配乐欢快的部分展现的非常好,还有军鼓的紧张感,打牌那里感觉到带有战争属性的配乐还是挺惊奇。 |
|
前半截能看出一点点端倪,后半截就完全脱轨了。同性恋的暗示还比较明显,诗人窥视世界的角度就是不同,我不懂╮(╯▽╰)╭ 理论上是个几秒钟的故事.. |
|
科克托奥菲斯三部曲之一,影史早期的超现实主义视觉奇观。掌心嘴唇自摸的性意味,酒店房间意象的组装,雪仗回归现实的残酷。镜子,倒放,跳切,一些不朽的诗意。 |
|
尚不成熟的装置艺术。欣赏想法就好,真要认真解读这部片子就有点蠢得迂腐了。 |
|
不朽和永恒的方式:变成雕像;顷刻的毁灭:被砸碎的雕像 |
|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78705?from=search&seid=1291466332883562547 |
|
我陷落于自己的电影,嘴巴,偷窥,挂满铃铛的小女孩,雕像缪斯女真惊悚啊。。片中多次出现的举枪自杀,一个自诩为艺术家或者诗人的人的困窘。总体来说还可以的,但是我现在对这样的形式不感兴趣。 |
|
大神级的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坨屎嘛,因为电影的解读本身就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不过那么多屎片,却只有大神级影片招来无数学者几十年的解读,是因为它本身就富有很多可能性和切入角度,大神级的影片也就这样确定了自己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
|
8.0/10。艺术家男主通过镜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体验了(与艺术相关的)各种光怪陆离。影片各种调度和视觉形象设计配合上配乐音效与高水平的摄影很有超现实的诗意气质。但本片似乎也有着同质于《死者田园祭》的缺陷,即有着大量的形式与内容的错位(很多时候内容甚至完全含混不清)。 |
|
不是很懂,但整个氛围很喜欢。台词美!要再看一遍的电影。 |
|
八十年前的片子,前所未见的表现手法。荒诞剧吗?看不懂。。。考克多真是厉害,纵横艺术世界的那么些领域。。。 |
|
炒鸡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Qu3wodIJKk/?FR=LIAN |
|
[Anthology Film Archive胶片放映] 掌中眼,墙上耳,诗人的伤疤是情欲的唇,流连于镜中世界做Peeping Tom式的窥视;超现实主义风格近于Buñuel和Maya Deren,对后世MV美学亦有影响。 |
|
诗人的创作的画嘴开始说话,附着在自身,他自我亲吻自己的作品的嘴,它却羸弱说不出话了,他又把它拍到雕像上,雕像活了。雕像让他进入自己写过能进入却不相信的镜子,在里面看到枪决,中国大烟,飞行课小女孩,赫马佛洛狄忒斯的变化,最终按照指引自杀,受够离开。他变成雕像,回到童年,变成孩子们打雪仗的雪球,孩子受伤倒地流血,而他却变成贵族们观看的打牌者,最终他想从孩子身上拿牌A出千却被黑跛脚天使拿走。他自杀,对方女子成为雕像,和艺术作品一起不朽。一切在烟囱倒塌间发生。 Ennui mortel de l'immortalité. |
|
荒唐诗歌一样的电影。想象力真丰富。 |
|
忧郁文青版梅里爱,低配版卡壳版《黄金时代》,《阿尔法城》三十多年前的预告片。能找到很多当时其他先锋艺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元素与手法,但科克托这部还是很不一样。一个是这里面情绪特别黑色,能感到导演当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出现了些问题:片中有很多自体性欲(长着女子的嘴的自己的手逐渐滑向下体、雌雄同体的人鱼)、直白的死亡气息(鲜血、手枪)与对荣耀的向往和恐惧(不断出现的雕像),一头一尾烟囱倒塌的画面衔接起来让整个片子显得像是吸鸦片后梦境中时间轴被拉长,而片中烟枪倒影那一幕是真的他自己的烟枪…另一个就是手法的天真:所有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特别简陋;刚穿过镜子那里男主的梦游,不用推拉镜头(因为不会)而是推拉演员…这种手工的质朴感让科克托第一部作品散发着奇怪的魅力。 |
|
科克托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导演,Alejandro Jodorowsky之流的也不过是捡科克托玩剩下的罢了... |
|
@palace ifc 摊手。。员工福利读起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yvn28cZY1k |
|
尽管科克托自称《诗人之血》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但实际上影片的情节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科克托加入的旁白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这种超越现实的体验。在《诗人之血》中能看到梅里爱经典的“停机再拍”以及梅雅·黛伦和布努埃尔非理性的意象堆叠,而科克托显然处于黛伦和布努埃尔之间的平衡点。《诗人之血》不仅仅是梦幻、迷离的视觉体验,也并非晦涩到令人费解,事实上它带来的是探索背后延伸的诗意,它对叙事的专注是其余超现实主义电影不曾拥有的。 |
|
30年的片 意识跟画面都好的让人赞服 不知道我们的导演在干什么 |
|
“每一首诗都是一副盾形的纹饰。它等待着被破译。多少鲜血,多少泪水,才换来这些战斧,这些枪炮,这些独角兽,这些火炬,这些城堡,这些无足鸟,这些星星的幼苗,这些忧郁的土地。”“人类单调沉闷的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