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了十来年,又看到一部类似《山腰绞杀手》的片子,年轻的勇度演了个有童年阴影、杀人无算但又有所不为的人物。全片用大量特写和4比3响应录像带美学,但全员表演又很踏实,尤其妹妹一角把这片拉到更现实的调子。这片子更像八九十年代那些中国大案纪实电视剧,只不过尺度大些,令乏味生活添些危险的甜蜜 |
|
这部记录片向我们展示了哈利同志平静而忠于自己信仰的一生。除了间歇性忽然爆发的杀人癔症这个缺点,起码哈利同志从不撒谎,重视革命友谊,偶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和我国梁山好汉有异曲同工之妙。 |
|
制片课老师86年担任制片人的处女作 如此低成本却将摄影和剪辑艺术发挥到极致自成一格于无形之中! |
|
奥提斯说:"我不开心,我想杀个人。"亨利·李·卢卡斯说:"那走,咱上街杀吧。"连环杀手的心理哟,窝连出门买东西都要磨蹭半天。另外,这个片子算不算美化了史上杀人最多的连环杀手,甚至还让他为了奥提斯的侄女杀死了奥提斯,真实的情况是他杀死了奥提斯的侄女。 |
|
虽然连环杀手这个题材有很多垃圾电影,但这一部绝对不是。台词和剧情编排都很好,发人深省,HENRY的表演出神入化,结局寒入骨髓。一定做好准备再看,精神和视觉上的冲击力都很大。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发掘人性的黑暗,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
重看了一遍本片,发现那粗粝的真实感还是叫人心悸,人性本恶 |
|
现在看无端杀戮的片段有点恶心,虽然并没有那么写实。一对父母的弃儿相遇,本以为男杀手可以牵手女主过新生活,但结尾太冷酷了,电影一般都是开头或者中间段用几场戏来组合描写主角最深处的特性,以此让我们投入甚至共情于他随后的选择,而这部电影直到最后两场戏才揭示。不剧透,此部可看。浓浓的小成本B级独立电影,混合着80年代的古典推拉和各种生涩的机位选择,别有风味。很多处让我想起了那部瑞典电影《性女暴力日记》。 |
|
“本年度十佳之一。混合了弗里茨朗的宿命感与卡索维奇的鲜活度。”、“低成本的杰作,一个病态男人的令人难忘的描绘。杀人在他看来不是犯罪,而仅仅是一种打发时间纾解烦闷的方式。” |
|
一個文藝殺手殺手活得很瀟灑嗎?並不!妓女的孩子,被虐待,厭惡婦女,所以,殺。沒錢,買不到東西還要被老闆羞辱,所以,殺。然而丫居然戀愛了,想歸隱田園這個梗還能更狗血一點嗎……其實我在期待結局千萬不要完美,我希望看到女主跟他一起殺人,然而就這麼完了。 |
|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4458520/ |
|
magnet:?xt=urn:btih:9A7FE3C5AD1379BD83C5DD742E3C616730F3E56C&Henry.Portrait.of.a.Serial.Killer.1986.REMASTERED.1080p.BluRay.x265-RARBG |
|
4k uhd hdr,绝对反套路犯罪传记片,没有警察,没有调查,没有深入精神分析,只有杀手个人的一小段生活,漫无目的的鲨人,带着基友鲨人,结尾特别意外 |
|
天,看过的最黑色的电影了.连最后一点温暖都掐掉,编导真狠.震憾性远超<偷窥狂><人咬狗><死亡论文><录影带谋杀案>等等..译名应为:亨利 一个连环杀手的肖像. |
|
86年的片子,毕竟有点儿老了。要是早20年看定会觉得牛逼,现在看就有点儿那啥了。 |
|
年代太久远,2012年看,一般 |
|
怎么成恐怖片了。。。。。。。 |
|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很少能做到如此完美的程度,导演在有限的时间中没有刻意还原事件真相,而是采取大量留白处理(亨利的杀人经过,他的最后下场等等)对血腥场面的处理更显功力,加上精彩的配乐,直接触动了观众源自内心的恐惧感,结尾也是让人印象深刻人性在这里已经彻底沦为了遭到无情丢弃的废物 |
|
。。只能无语!这样的杀手注定是孤身一人,怎么会有任何羁绊?只要遇到他,也许就没命了!无一丝怜悯之心! |
|
天生杀人狂。结尾值5星。 |
|
无解释很生活,就是一个变态杀人狂的一段生活细节。ps最后一点人性也没有了,最后一幕是真的心冷了。人性好奇怪啊 |
|
The House That Henry Built |
|
失望了,与事实相悖得也太远了,本来可以跟otis很浪漫的,为什么要改成这样。。 |
|
真正的邪典佳作,有些该拍得更长的电影却短小精悍,还有很多狗屎却动不动两个半小时。这是我看过最真实的改编自杀人狂真实案例的电影之一,但却完全不以虐杀为主,只有人性。结局令人窒息。 |
|
嗜杀也是人性的一个侧面。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毫无人性”的时候,这本身就是在概括这个人的人性。 |
|
以杀手视角为主的凶杀恐怖电影,塑造了经典的反社会杀手亨利。前半段展开比较隐晦,用各种死尸布景渲染亨利的血腥屠戮,又通过与贝基的谈话试图剖析他的疯狂来源。中间段被一场场的谋杀串联,更加直白并且通过两位杀手杀人目的差异塑造亨利的冷酷。结尾则用绝望谎言彻底揭开亨利的面目,一个自恋虚伪而善于操纵他人的反社会连环杀手。开场和结尾相互呼应,亨利的旅程伴随着凄厉的惨叫与死亡。真实至极的录像带手法,汽车游荡时第一视角中的模糊面孔,黑夜下的人魔追踪,以及结尾的转折都让该片成为凶杀电影的经典。另外,80年代从83年到88年的《焦虑》《杀手的肖像》《神秘失踪》,可以算是反社会杀手剖析三部曲了。 |
|
摄影在质感和运动中造就了卡萨维蒂式的人物状态与现实呈现,放到本片中,反差出惊人的感觉。在开头的诸多死亡场景中,变焦与摇镜以一种稳定状态的凝视制造出惶恐不安,经由多次的展现使这一镜头语言有了死亡的气息,之后每次出现都伴随着杀戮,所以每当看到的时都不由提心,结尾却在情感释放的时使用(开车全景),当观众以为魔咒解除之时,随之而来的稳定摇镜又动摇了观众的内心,害怕与悬疑这时最大化,随着一人出门,路边抛尸,死神的咒语依旧存在于人间,人类最为珍视的情感并不能抵御恶魔,一份由脚底凉到内心的惊悚顺势诞生。影像本体的讨论也颇为精妙,中段犯罪场景摄影机的播放,使一种剥削本质被放置在荧幕中,这直指观看本身的伦理性讨论,在后退与倍速的操作中,使“看”本身与窥视癖做了直接的勾连,也难得的传达出银幕内被剥削者的声音。 |
|
资料里列的几个演员名字居然是照抄的结尾按出场顺序排的演员……
Henry ---- Michael Rooker
Otis ---- Tom Towles
Becky ---- Tracy Arnold |
|
毫无控诉异常客观,杀得不是人是寂寞。 |
|
看完之后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情节都很符合黑色电影的风格。并且从正面和侧面都细致的描绘出了一个杀手的成长经历和内心活动,真的很应片名了。在Henry制止Otis的那一刻,我想导演赋予了杀手人性,让他有了爱情,而最后Henry杀掉爱人,又像他杀死普通人一样简单。也许爱和恨的界限本来就很模糊,对于杀手来说,杀死她也许是他爱人的方式。 |
|
从4:3的画幅就看出有点东西了,不是一般的好莱坞犯罪类型片,画面很血腥,但情绪很克制,隐约有些黑色电影的味道,很好地塑造出一个仇视女性、心狠手辣、不动声色、心思缜密的芝加哥连环杀手形象。 |
|
大爷真漂亮,大爷演的真好,大爷那年只有31,虽然电影何真实事件已经南辕北辙了,但是拍的很有特色,主要是Rooker好看。 |
|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货真价实的魔鬼,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个会杀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杀人,这是真正恐怖所在。杀戮对象包括:随机遇上的路人,妓女,电器店老板,自己的同伙,爱自己的人,救过自己的人... ... 脑子某根筋一动,就动手了... ... |
|
杀人狂的爱情故事,底层人的黑暗世界,无聊、压抑、颓废、肮脏、暴力、血腥,道德不见踪影。兄妹与杀人狂共处一室的生活张力十足,满是荷尔蒙的气息。 |
|
算是到位了。童年阴影导致其变态成厌女狂。拒绝爱;杀戮以及无理由。 |
|
世界史 把人性那层善良的皮囊扒了个干干净净,剩下纯粹的恶,镜头始终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不带任何感情,冷酷到底,前半段几乎很少正面展示暴力镜头,旁敲侧击,利用声轨回溯杀人现场,很高明的操作。男主是猛兽和恶魔的结合体,疯狂在人间寻找猎物,果断残忍,结尾的杀戮应验了那句老话,狮虎都是独行的,豺狼才成群结 |
|
《焦虑》真是此类杀手塑造鼻祖了,3.5,多少还有点哈内克风味是怎么回事。 |
|
Loosely based on convicted real life serial killers Henry Lee Lucas and Ottis Toole. |
|
不同于Otis野狗或秃鹫式的低劣卑贱,在Henry身上能看到康德式冷漠/自律的伦理性和萨德式残酷/倒错的享乐意志间的缠结,更为深刻也更加可怖,所以配得上给一个Portrait。在杀手眼中作为受虐者的女性对象没有任何实在意义,只是美的现象的代理和苦难的能指,杀手通过执行大自然的意志(不是你就是他,不是杀就是被杀)为自身的短暂的快感续航。或许Becky曾象征着作为至善的母亲,其他受害者象征着作为至恶的母亲(乱伦对象—儿时被迫窥淫的经验的作用),在她们身上他无数次弑母以至于在复数的幻象中混淆了唯一一次真实的杀戮方式,然而至善即至恶,Becky于他或许理应存在于不可触碰的彼岸。悬念策略:赢取信任—放下戒备—空门一击,迫使人思考杀手的本质。凶杀尸体场景的三层声音:当下环境声(水声虫声等)+宗教质感氛围音+闪回并回响的残虐刺耳的凶杀现场断片 |
|
没有警察的犯罪片...惊悚... |
|
《爱丽丝的失踪》开头好,《杀手的肖像》结尾棒 |
|
@QuadCinema ;电影最为可怕的是用现实主义手法不断地、直接的展示形色的毫无人性的谋杀场面,其中一个关于杀手奇怪的悖论是:之所以成为连环杀手,必然有冷酷一面,不仅仅是针对非特定的谋杀,也包括“人性、善良的理性”唤醒后的冷静,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局,也是整个故事最黑暗的一刻。 |
|
今天在電影院看了這部作品,從一開始的出現的受害者屍體到後來Henry上街隨機殺人到最後分屍拋屍,視覺衝擊力真的太震撼了。特別是看到Otis拿著殺人錄像循環播放時,真的好壓抑,這種沒有任何仇恨緣由就下殺手的犯罪真的讓人毛骨悚然。而且結局Henry依舊逍遙法外,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
|
8.2/10
算是把人性的恶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出来,如果说前段的杀人是以报复母亲为目的(也可能是套杀人的借口而已),那后段则完全是把杀人这一行为当做“抽烟”一样,释放压力而已 |
|
街道的夜景实在拍得太特么赞了!配乐也正 即使把亨利和奥第斯侄女(妹妹?)拍成了亡命鸳鸯 但是最后开车那幕真是赞! |
|
粗糙中方显真实感,看着真爽。 |
|
心情不好就开车出去找个人随便杀了…… |
|
操 这片子太牛逼了 神结尾 真是短小精悍啊 |
|
亮点在于尸体背后凄惨的声音而没有具体的动作。 |
|
吓坏南尼·莫莱蒂的电影。 |
|
干净利落,很多留白;只关心结果,有意掩盖人物动机。声音的闪回(亦是声画分离的一种,但用的很少,在这片子的开头有创造性地使用)不但让声音取代了画面的作用,而且让叙事非常简洁明了。成本仅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