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面在国产纪录片里称得上一流,讲诉的形式也颇有特色,持论较为公允,情感渲染很到位,每集结束时骊歌响起,总令人不胜唏嘘,几欲涕下。但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时间线处理比较混乱,此外陈述事实过多而解释说明过少,如果对这段历史不够了解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
|
看到段祺瑞那集的时候差点流泪,历史有时候实在太残忍,总是把过错和功勋都集中到一个人物的身上。 |
|
么看过的人这么少呢?感觉形式非常的好,娓娓道来风云沧桑,民国成立到北伐之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段时间的各种思想,各种人物,各方人马纷纷登场,又匆匆离去,可谓是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大地成了一片实验场,来实验各种的思想与制度。比较让人称道的是对那一批昔日的北洋军阀给予了客观的评价,他们并非脸谱的恶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雄心,也有一片爱国的热忱,只是天下大势面前,再了得的英雄人物,也终究无法成为架海紫金梁 |
|
虽采用口述的形式,但丝毫不见枯燥无味,很生动,很精彩,看来让人激动。也见到了许多之前未曾见过的影像和历史照片,可见是做了功夫的,不错。 |
|
读历史一定不能想看童话一样去强行区分好人坏人,要像看一局围棋一般去品味其中的布局的奥妙,以及当局者的心理、人性的变化。 |
|
形式独特,全面客观真实的国产系列。DL了 |
|
虽然是十几年前的纪录片了,但是用历史人物的回忆口吻讲述一段历史这个表现手法,至今依然是比较稀缺的。不得不说得有北京人艺的演员们的合作,才有了这部纪录片的独特性。《送别》这首曲子一出来就让人动容,不愧是晚清到民国时代的主题曲。 |
|
都不像是纪录片了!
最后李叔同的《送别》响起的时候,忽然觉得身边的世界是那么恍惚 |
|
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
|
尽量反映了每个人的真实一面 |
|
在北京的高清纪录片频道看的,相当不错,拍得很有味道也很严谨 |
|
不凡的构思,鲜活的视角,生动的细节,充满生命力的历史碎片,大师手笔,完美的纪录片。 |
|
选取若干重要角色,沿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直至五四运动的觉醒,终于补齐了我脑中封建王朝到共产主义觉醒这十几年风云诡谲的乱世变迁的空白。美中不足有二,一则对孙中山的着墨太零散,不如宋教仁,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和梁启超等几人立体。二则形式过于单一,出了口述,其他的史料展现过于单薄。但整体还是质量非常过硬的一部。推荐 |
|
文案之精彩,自愧不如,恨不能逐句摘抄于纸上。 |
|
不错 |
|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
|
这是每个中国人必读的历史,我需无改变一国之力,仍需为民族崛起而努力。这比初中高中的近代历史课还要学到更好的东西,建议课堂上播。 |
|
风云变幻的年代。看到了慈禧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另一面。 |
|
还原历史的真实,风云变幻,石破天惊。 |
|
这种拍摄手法太棒了。不同于官方讲述。 |
|
角度不太对,没啥深度,根本没解释为啥一个月内全国都变色了,我大清怎么就亡了,基本上是没啥内容,还是不敢说啊 |
|
拍得太牛逼了,近年所见最优秀的纪录片。 |
|
制作不错 干货略少 |
|
二月最后一个标注!国产纪录片《辛亥》,用口述的方式,为观众讲解了辛亥革命的整段历史!从大清国覆灭到孙中山先生逝世,大量修复过的照片和历史影像资料贯穿!总撰稿人祝勇,文案十分精彩!讲解有濮存昕,张志忠,丁志诚等演员! |
|
刻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走向崩溃的背影和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过程。
清末民初思想交汇,新旧杂陈,势力纷争,歧路繁复的复杂历史面貌。 |
|
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说是新颖,也可以说是矫情。个人觉得比较杂乱无章。有的人认为北京台在地方电视台中做出这种质量的纪录片已经不错了,我觉得这是必须的。低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做的不够好。一个是北京台越发落寞了,它本可以做的更好。 |
|
看过讲的最好的一部中国近代史纪录片之一了,从清末新政讲到孙中山逝世,虽然这段历史不长却浓缩了中国近代史最关键的时期。一是塑造历史人物口述给人以真实感,二是采用大量影像资料增加信服力,文案也写的很出众。整部纪录片给人最大的印象其实还是反思,以革命为主线,推翻帝制,却未能建立真正共和,最后孙中山先生给出的答案其实还是让人动容的,孙中山先生意识到了国民教育改造和废除旧中国遗留的帝国主义枷锁,可惜时代无法容纳他继续作为,最让人怆然而涕下。 |
|
文辞点缀恰到好处,历史细节勾勒有度。既窥到了世态,也抚到了人心。中国大陆的地方电视台能够出此佳作,实属难能可贵。看的时候有时会想,如果那些电视台少搞些娱乐选秀,多投入些精力资源到这些能够存之长久的文化佳作上该有多好! |
|
很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而且介绍得很乱。 |
|
太好了掉眼泪啊,也没有很偏向哪方,叙事,完全还原现场和人物的拍摄手法真的是不能再赞,过瘾 |
|
另一种方式不偏不倚介绍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历史。 |
|
1522
吴禄贞
载沣
张绍曾
蓝天蔚
良弼 |
|
以当事人讲述的方式,深入历史的细节,很好的尝试 |
|
由于之前已看过关于北洋军阀的纪录片,所以看起来不免比较,也许两部叠加才是真正的辛亥。该片以扮演历史人物角色的叙述形式来展开,但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地承接仿佛有点脱节。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像20世纪头20年那么乱,封建王朝结束,总统上上下下如同儿戏,但最终成长在辛亥的两个年轻人统一了中国 |
|
民国其他人物也能展开讲就好了 |
|
辛亥、孙中山、宋教仁、袁世凯、北洋、五四、1921。回望那十年,历史有时候忙着创造一幅幅华丽背景,有时候又在不经意间打磨出了天选之子!冥冥中一切自有安排…… |
|
英雄的坦荡 时常与愚蠢为伍 |
|
莫里逊和蔡东藩的设定很失败 |
|
看完两大感受:首先,本人至今看过的把辛亥革命前因后果包括人际关系阐述的最清楚的作品。第二,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民国历史知识实在太匮乏...捂脸...新鲜的视角、翔实的史料,简明清晰的叙事。印象比较深刻的确实是段祺瑞..... |
|
讲历史形式新颖,里面涉及的历史也很丰富有料。 |
|
潮流不可阻挡,可也经常反复无常也可能曲折逆流。民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不错的纪录片,与走向共和里面的宫保剧情很呼应。觉得清朝的国歌《巩金瓯》还是挺有感觉的,很古风,尽管有现在乡村弄的丧乐一样 |
|
12/08/09 祝勇撰稿><在单向街听了他关于辛亥年的讲座。一部见解独特而客观详实的沉痛史记。结尾大概因为实在无话可说而因此草草结束。 |
|
很功利,为了近代史的论文而看,所以没看出什么精深的,整体感觉不错。 |
|
采用多角色叙述的手法,一开始不太适应,觉得有些杂乱,但后面发现这种手法更有还原史诗的味道。历史书上,宋教仁被刺杀、袁世凯称帝就是一段话乃至一句话,而纪录片重现历史的细节之时,或令人唏嘘,或令人感动,或令人愤慨……历史就在一个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波浪中,汇聚成波涛滚滚。 |
|
祝勇的撰稿写得真好,选的人也好❤️ |
|
从端方、慈禧、载沣、良弼、吴禄贞、隆裕的旧日帝国余音,到袁世凯、宋教仁、段祺瑞、黎元洪、梁启超、曹锟的党派府院之争....在清末民初的小舞台上,这群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或留名青史,或遗臭万年,然而历史哪有是非黑白,三救共和却酿成惨案者有之,雄才大略却一心复辟者有之。所谓道路,并非上帝视角不言自明的,迷雾之中的混乱时代,有拳拳爱国之心者也可为奸雄,玩弄权术者也可清廉以终,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也都承担着历史隐秘的使命。可哀可叹,唯观之以自省。 |
|
不错,但还是有点乱。什么时候能把走向共和解禁啊 |
|
说来有趣,这部纪录片居然是在近现代史课上断断续续的看完的…令人唏嘘。老师水平不行,也不知道是不是授课态度的问题,总之讲的畏首畏尾,很多欲言又止,而且给我们看很多纪录片,不知是真心推荐还是自己懒得讲了。记得以前以《档案》为首的这类历史演绎纪录片在BTV还蛮多的,我小时候挺喜欢,因为布景真实,逼真有代入感。但现在更多不喜欢了,正如对历史连续剧也不太感冒一般。觉得似乎历史人物被脸谱化了,以后见到某演员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历史人物,有一定误导性吧。但历史也不能是死的,区分演绎与抹煞重构,追求尽可能真实的历史剧与纪录片,构建丰满,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才是对的。而正视这类纪录片与历史剧的功用,也是我要不断学习的。 |
|
看过比较长的历史纪录片,主要是素材零散、只言片语、没有清晰的脉络,且也叙事较平稳、缺乏重点的突出,没有真实历史一波三折、来回往复的感觉。虽然也有兼顾宏大历史与微观个人故事描述,但前者不够大字清晰、不如话1小时直接看历史文章介绍;后者不够戳人,不如直接看点纪实向电视剧。 |
|
热泪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