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芬妮与亚历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最近更新: 2024-05-11 HD中字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芬妮与亚历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片段

    作者:銀色飛行船ン

    《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

    作者:上帝爱步兵

    1907年瑞典小城乌普萨拉的小孩宅家自娱自乐|瑞典经典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片头(英格玛·伯格曼于1982年拍摄的息影之作),充满奇幻、不确定性、和隐约的恐惧感

    作者:带你认识真实的瑞典

      1907年圣诞,艾柯达家族两代人共享圣诞晚宴,其乐融融可好景不长,小主人公亚历山大(伯特·格福Bertil Guve饰)和芬妮(妮拉·艾尔温Pernilla Allwin饰)的父亲奥斯卡(艾伦·艾德沃 Allan Edwall饰)在排练《哈姆雷特》时突然中风,弥留之际把苦心经营的大剧院托付给妻子艾米莉(艾娃·弗洛灵 Ewa Froling饰)。一年后艾米莉带着一双儿女改嫁冷酷残暴的青年主教爱德华。爱德华的母亲和姐姐专横刻薄,亚历山大与继父的矛盾日益尖锐,却只能默默忍受。当老祖母海伦娜(古娜·沃根Gunn Wallgren饰)得知此事后,暗中请老友帮忙,终让孩子们重获自由。艾米莉也逃离了主教家,从此一家人再次团聚享受着天伦之乐。   本片获得第56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大奖。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7 IMDB 8.1 高清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爱情片
      俄罗斯

      呼喊与细语

      Viskningar och rop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美学登峰造极,内容令人崩溃
      • 1.几种阐释路径:宗教寓言、女权主义、疾病隐喻、精神分析。2.红色的封闭空间——三姐妹诞自同一子宫。3.四具女体构成两组对立:缺乏母爱的消瘦/宛若圣母的丰腴、袒胸色诱的纵欲/自残下体的禁欲。
      • 九十九分以痛苦否定希望,最后一分钟以希望否定痛苦。
      • 一部描述冷漠的电影却流露出对温情的渴望,这是它成为悲剧的原因。如针尖般纤细的焦虑在封闭的红色容器内密密繁殖,隔绝彼此,死亡也不能令其动摇
      • 怎么可以,将生命拍得这样复杂,绝望,细密,挣扎与丰富。
      •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纯粹通过内在情感而维系亲密关系,有血缘、契约、财产、性交,才有爱。
      • 呼喊:病痛中的艾格尼斯的狂暴而痛苦的呻吟,玛丽亚的轻声呼唤与厉声尖叫,卡琳的歇斯底里,婴儿的啼哭。细语:艾格尼斯与安娜的贴身呢喃,玛丽亚与大卫医生的暧昧相诉,卡琳的冷冷的念白与虚妄的喘息。|“安娜慢慢地、轻轻地推秋千,我所有的痛苦都消散了,世界上我最爱的人都和我在一起。”
      • 1.一部倾泻着痛苦、绝望、疏离、圣洁等极端情感并拥有毁灭性力量的电影。2.触目的红:转场,墙纸,窗帘,地毯,白衣女性的四重奏。3.最擅长拍脸的伯格曼:以特写长镜袒露角色的灵魂,同质于[假面]。4.安娜裸身怀抱还魂的阿格尼斯,致敬圣母怜子像。5.晨雾庄园与短暂美好的结尾,钟表滴滴同[野草莓]。(9.5/10)
      • 观影感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呼喊与细语,概莫如此。
      • 那个时代的女人,根本不是人,无论她们看起来多么美丽,优雅,富有,本质上仍然是豢养在华丽动物园中的兽类,无法独立,无处可逃。但内心的渴望是关不住的,捂住嘴巴,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捂住眼睛,就会从紧紧握住的双拳中挣扎出来,直到最后整个人都变成一团烈火,烧伤每一个遇到的人,也烧死烧尽了自己。伯格曼一定见过很多这样的女人,他听见了她们的呼喊和细语,他想替她们说,没有一个生命应该这样活着。
      • #重看#“我想留住这一刻,我想,不论会发生什么,这就是幸福,不会再有比这更美好的了”与《秋日奏鸣曲》在色彩和人物上都有类似之处;每个场景结束以半隐的特写淡出,“幕间”感;绝望的呼喊听来不寒而栗,这种刻骨的冷漠吞噬亲情和拥抱,让每个人都面目可憎,人人都在孤岛上或呼喊或细语。
      • 天空是油彩般模糊的蓝,呐喊彷徨是疼痛蔓延的红,冷漠恐惧是包裹身体的黑,承受一切的爱是大提琴谱写的白。我们该如何面对丧失和死亡,遗弃与残忍,欲望裙角下的罪过和谎言?谁看到我们的悲伤,也将拥有我们的爱。感激这生命中最遥远的拥抱,最绝望的孤独,最深刻的完美,
      • 1.呼喊是恐惧还是虚伪的揭露,细语是亲昵亦是隐藏的伪善;2.呼喊是真心真性情的流露,细语是刻意是温馨的表达;3.隔阂太深太长久,即便红色的血停止流动亦是无法消除;4.温馨时刻的画面出现在死人的日记里,甚是庸人句读之...
      • 扮演三姐妹的女人,伴随了伯格曼戏里戏外多少年!在这个冷得瘆人的空间里,大片大片的红反像血盆大口,或者血,追捕,又淹没了每个尚未窒息的喉咙。再浓艳,都是腥冷,姐妹间那种和美假象,一旦崩塌,彼此都迫不及待撕下面具张牙舞爪。一个阶级的冷,又更显另一阶级的亲善,且安娜的宗教意味甚浓。
      • 和好的愿望太过遥远,她们想摆脱生活的阴影,重新拉近彼此的心,却发现隔膜似乎不可打破
      • 看前半段覺得結構十分奇怪 全部讀完之後算是明白了 真真把“貴族”婦女的冷漠和空虛刻畫的深入骨髓 勞動人民安娜/瑪利亞神馬的...不是 你說吧 有些老頭子這一輩子把女人研究這麼透干什麽玩意...有點想打遊戲跟補大河劇了...
      • 三姐妹,室内剧,红色的意义。伯格曼式特写下的细节:痛苦,撕心裂肺,隔阂与祈祷,回忆。终极问题的回答。可惜年华逝水,旧日时光不可重来。
      • 把心慢慢撕开的声音么?
      • 歇斯底里的呼喊,人生或深或浅太多苦痛;低如蚊呐的细语,生活或明或暗太多秘密。每年家庭聚会,此刻最孤独,成为最可有可无的孩子,想呼喊却呜咽无声;每次情人幽会,此时最焦灼,成为最卑微如土的存在,想细语却痛哭失声。我们出自于同一具子宫,却彼此疏离冷漠。如何让人笃信,这世上还有亲密关系。
      • 不说那么多,我只想说两点:1). 这片子基本上就是在写我 2).我要重新做人了
    • 豆瓣 8.9 IMDB 8.1 超清720P
      Höstsonaten
      1978
      剧情片
      瑞典

      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褒曼的角色是她自身真实的写照,亦是伯格曼的,这两位瑞典最富盛名并且拥有相同姓氏的伟大艺术家,都为了各自的事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可怕的创伤与疏离,乌尔曼那时也与伯格曼劳燕分飞,由她扮演的女儿,对母亲的爱与恨,在我看来,兼是对伯格曼的。褒曼随罗西里尼浪迹天涯,在好莱坞沉浮多年后终于回到故乡的怀抱,这样一位瑞典巨星,居然是第一次出演瑞典电影,这与影片的“奏鸣曲”结构不谋而合,伯格曼曾说:“我们在年轻时,从父母身边逃开,而后一步步,再回到他们身边,在这一刻,我们长大了。”
      • 褒曼晚年有力的角色和作品(也是她和同叫伯格曼的大导的唯一一次合作),两个母女一台戏,完全可以搬至舞台的电影啊!两个人以中产阶级特有的文学性吵架方式(不看伯格曼不知道吵架还可以这样吵的啊)从天黑吵到天亮,积蓄多年的情感喷薄而出却并不是任何事情的解决⋯演员太好啦。弹琴那段最好。
      • 阿尔莫多瓦的高跟鞋,也是处理母女情感,比起伯格曼的细腻,就差太远了。
      • 我们永远都只能是一个人,即使是与最亲密的人在一起,也会感到痛苦和孤独。
    • 豆瓣 8.5 IMDB 8.0 超清
      1962
      剧情片
      意大利

      八部半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世影史:这部电影是费里尼之前所有电影的集中,也是他之后所有电影的源头,它通过一个隐喻性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创作危机和生活危机。闪回、幻想和梦呓被大量穿插在电影里,人物的内心状态直接地呈现在银幕上。回忆、幻觉、想象以及梦境与现实的片断交织在一起。
      • 看不懂,惭愧
      • 好吧,我承认我是为了看《九》,才把这部如雷贯耳但注定看不懂的意识流神片翻出来膜拜一遍。看的过程实在很挣扎很痛苦。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真是没有安全感。直接导致我看片过程中坐着睡过去——喝咖啡——歪着睡过去——出去洗脸——趴着睡过去——开窗吹冷风……唉, 我承认我完全没有文青素质!
      • 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 豆瓣 8.8 IMDB 8.0 正片
      Werckmeister harmóniák
      2000
      恐怖片
      法国

      鲸鱼马戏团

      Werckmeister harmóniá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广场上死去的鲸鱼。或许从一开始它就是死的,或许它只是在沉沉地睡着,或许它只是一个巨型的道具。镜头随着老人的脚步一寸寸推近,慢慢地,直到看见鲸鱼的眼睛,对于一个忧伤的生物最后的注视,恍而从它的眼睛中能看到些什么,恍而又什么都看不到。大雾厚厚地涌起,盖住了鲸鱼庞大的身躯,契如安魂曲。
      • 那麼多的隱喻,又不懂匈牙利的歷史,所以,想看懂是不可能的。。
      • 有时候长镜头不仅是为了炫技,还可以成为一种叙事风格。
      • 塔尔贝拉的影像风格与语言自第一眼已可撼动心灵。漫长的长镜头背后是漫长的拍摄过程,细节锤炼不惜工本,《伦敦来的男人》里为制造理想中海浪拍击港口的效果,令人潜于海中不断向堤岸泼水…种种磨耗致使制片人因巨额投入而崩溃自杀…本片中始终未曾出现的“王子”隐喻倒好似一个对韩寒事件的巨大预言。
    • 豆瓣 8.3 IMDB 8.1 国语高清正片
      The Third Man
      1949
      剧情片
      英国

      第三人

      The Third M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又看了一遍。他妈的,最后一个镜头怎么能够拍得这么好?好到汁液四溅啊。
      • 四国势力的对立,地上地下的对立,甚至意识流和通俗的对立。无处不在的对立导致单一与匮乏:拥有百年和平就没有文艺复兴,试图睥睨众生须泯灭博爱人性,扶稳道德天平却痛逝今昔深情。正像电影配乐里齐特琴激越无奈的单一,又如最终长镜那不平衡构图所营造的匮乏,这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困境【10】
      • 特别特别好看,考究的构图和倾斜镜头,对称的讲究:Anna和警长,Harry和Holly,对与错,爱与正义。单拿出来看,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三个人。剪辑烘托出的疑神疑鬼的维也纳,奥逊•威尔斯刚出场的一笑,伸出井盖的血淋淋的一双手,还有最后一个怅然若失的镜头。真的,这部电影有无数种解读的可能。
      • 推荐104分钟的版本。这算哪门子黑色电影,明明是个文艺片嘛!
    • 豆瓣 8.3 IMDB 7.7 HD中字
      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
      1951
      剧情片
      法国

      乡村牧师日记

      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毫无疑问触及心灵
      • 别不懂装懂了。没有基督教背景就是看不懂。
      • “这是电影与文学从思想到形式平等地表现出独特艺术性的第一部电影”
      • 真没看下去,,,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