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镜流畅,几个长镜头非常漂亮,调度得心应手;节奏紧凑,几乎没有喘气机会;剧情推进干脆利落,群像扫描毫不拖泥带水;最难得的是并无任何说教,面对德国军官的质问,还以为会出现一堆“点题”情怀,结果一通子弹扫射,痛快!火车意象真好,结尾对比剪辑非常有力量。 |
|
懂得欣赏艺术不代表就有权力霸占别人的成果,而每个人都有护卫本族文化的义务,哪怕不知其为何物,影片最后的几组镜头,那些画家的名字与为保护它们而牺牲的铁路工人形成对剪,让这最后的致敬充满了深意。。。 |
|
“艺术属于欣赏它的人”。但那些懂得欣赏艺术的人未必能明白那些不懂欣赏艺术的铁路工人是为何而牺牲。 |
|
弗兰肯海默的这部片子,真是适合改编成那种剧照小人书,画面明亮对比清晰,人物情绪鲜明,而且这片子摄影机的位移不多,直接当小人书看也可以的。拍摄时得到了法国铁路系统的大力协作,所以实景怕的气势十足,炸火车改路线就差弹起土琵琶了;细节也很丰富,像兰开斯特如何炸铁轨如何卸铁轨、德军在火车头上押着法国人当肉盾、德军如何包装那些名画、法国抵抗者们如何伪装车站欺瞒德军,都予以细致呈现。兰开斯特的人设也颇有趣,一直抱怨英国方面分派的不可能任务,一面又硬着头皮单干猛干,最后不甘心抢画失败的德国上校对兰开斯特一通嘲讽(全片唯一一个镜头突然斜拉的特殊处理给了他),兰开斯特一言不发,一通扫射就完了,他经常演这种充满蛮力的角色,野兽男孩是也。对法国大众的牺牲精神也多有渲染,当然,全片节奏还是偏慢,有些地方紧不起来 |
|
弗兰肯海默这一片也忒铺张了,那一大段直逼独立日的轰炸爆破过门,看得人大打哈欠。好在影片最后段落,精英主义与群众牺牲的对立总算被拎出来讲了个清楚。铁路工人勇救名画不仅是英雄的,爱国的,同时也是荒唐的,悲剧性的。欧洲人民为少数精英的意识形态之争白白丧命,经典好莱坞导演一眼看穿。 |
|
理智,冷硬,叙事细腻充分,每个镜头都经过考量,很多标志性长镜。台词经典,角色塑造特别鲜明,节奏把控非常到位,看的时候全程揪心。这部战争片完全没有廉价煽情,镜头十分冷静,凭借简洁明晰的镜头语言和台词留白赋予全片令人震撼的力量和反思。卡司居然有新浪潮女神 |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拍的是法国背景,整部片子也是非常冷峻的法国风,感觉不像是传统的好莱坞。我就没闹明白,从60到64,Burt Lancaster是怎么按照情场浪子-上层高知-莽汉-贵族-蓝领游击队这种顺序无差转换的。Anyway,看着最后的突突突突很解气,还会考虑那段话的纯粹是给白左洗脑洗傻了,简单说就像是生完孩子隔壁床突然跟你说看你这穷样孩子肯定养不好我就抱走了一样荒谬。为一堆画值不值得死那么多人?如果这群法国人认为不值得,那么应该获得十二万分的理解,没有任何死物的价值高于生命;如果他们认为值得,那么世人看到的,则是人类最为高尚的一种特质。这是永恒,没什么好质疑的。 |
|
8.0/10。由弗兰克海默和佩恩两大导演合拍的作品果然出手不凡!结构严格紧凑、桥段惊险机智、摄影转动流畅、配角个个出彩,即使放在现在也不失为一部一流的动作大片。祝愿今年剧情类似的《古迹卫士》也同样出色!PS:德国军官的艺术细胞真强。 |
|
被忽视的杰作,战争与人,人与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情怀至上却不失细节再加上伟大的表演,几近完美。 |
|
欣赏艺术作品的德国军官在不懂欣赏的火车司机这里得到了答案。结尾的对比剪辑很震撼。 |
|
紧张严肃的战争大片。以火车为主要叙事舞台。场面之大气,镜头调度之流畅让人非常震撼。尤其是几个长镜头特别出色。生命和国宝名画,哪个更为重要?影片提出的这个严肃的问题引人深思。 |
|
The change of the script makes this film very much of a work from Frankenheimer. |
|
火車進站一氣呵成,場面調度先加十分!Burt Lancaster俐落大氣加十分,沒有亂七八糟感情戲加十分,劇情調和諧趣與悲壯加十分,從山坡滾下來沒特效加十分,一票人殉身文物加五十分。總分一百,報告完畢。 |
|
虽然爆炸和枪击的戏份不算少,但只有最后一场戏是真正剑拔弩张的戏剧时刻。德国军官的慷慨陈词和铁道边死去的法国人道尽了美和伦理的矛盾,完全抢掉了兰卡斯特的风头。这个抢名画的德国军官,让人想起《霸王别姬》里那些懂京戏的日本人。 |
|
影片的最后把作者的立场指向了一种模糊的态度之中,如此优秀的二战片却声名不显,是因为这个政治上看起来不太正确的结局吗? |
|
我想我的某些观念已经潜移默化。法国人为何不等战胜德国后再把艺术品夺回来?为何火车千辛万苦绕了一大圈非得绕回起点?就没有游击队接应一下半路截走吗?纯粹靠一群手无寸铁的平民以卵击石的牺牲真的值得吗?电影提出的是疑问句,就此也该点赞 |
|
1.别出心裁的战争题材,为了将法国名画留在法国可谓斗智斗勇,一波三折,直到最后一刻,依旧扣人心弦;2.名画重要还是生命重要?Paul Labiche拒绝回答这个问题,选择沉默;3.精彩的故事+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优质的镜头语言,成其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
|
亚瑟潘与弗兰克海默联合执导,关联中国电影战斗的列车与卡珊德拉大桥。阵容强大,兰卡斯特与斯科菲尔德两大影帝坐镇。早期的联合艺术家出品,最后结局两大影帝倚车对峙,对于斯科菲尔德饰演的纳粹军官来讲,这绝对是一部性格黑色电影,仿佛是兰卡斯特好友扣课的冈山最后列车一样,似乎以一种仪式行的决斗。牺牲劳工的人脸与塞尚、卢奥们的标签共置。弗兰克海默与潘在最后发出扣问,继洞中王牌的怀尔德之后、海默无愧是好莱坞的第一大场面先生 |
|
从画面到情节都十分刺激,导演是好莱坞的奇葩。演员的表现没话说。在战争中的默契,用戏剧化来呈现,法国工友对抗德国纳粹,他们策划了火车出轨救名画后,两个法国人正在握手互相询问,突然德国兵来了,两人就演戏互相争吵。 |
|
振聋发聩的结尾,对比剪辑冷酷而有力。艺术品的价值、生命的价值、自由的价值,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排序是不一样的,而战争永远残酷。 |
|
以波尔老爹为首的胸无点墨的铁路工人,他们明白自己是为艺术而献身的吗? |
|
原本一般的故事被弗兰肯海默拍活了,结尾非常有力 |
|
英文对白有点出戏,不知道是不是真实事件。以为上校留下来是为了射杀男主,结果是去表白的,可惜了。。。 几个漂亮的片段:开头欣赏画作,火车进站,轰炸,片尾有画家名字的箱子和死去的铁路工人。 |
|
把铁路上的斗争手段演绎得淋漓尽致,佩服这些铁路工人的组织有序与团结,人物描写都非常真实,比方旅店老板娘,虽然纠结于个人财产损失,但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冒着危险营救男主。PS:老板娘很漂亮,男主似曾相识,后来想起是《卡桑德拉大桥》里面的反派 |
|
《战斗列车》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眼看大势已去,深黯艺术无价的德国指挥官保罗.斯科菲尔德乃下令将一批法国名画从博物馆搬回德国去。负责驾驶这列火车的司机伯特.兰卡斯特在严密监视下,仍跟法国铁路局人员及地下游击队配合行动,用鱼目混珠及瞒骗等种种方式跟德军斗智,力保国宝不致流出国境之外。
每个角色都演得极好,看油画的妇人,游击队员,老火车司机,纳粹军官和士兵,旅馆老板娘,车站调度员,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扳道工都演得好。亦无任何说教,推动兰卡斯特行动的不是什么“爱国情怀”,就是一个个倒下的身边的普通人。面对德国军官的质问,还以为会出现一堆“点题”情怀,兰卡斯特一通子弹扫射,痛快! |
|
生命与信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我们要的是精神永存 |
|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
人物丰满,剪辑凌厉,没任何拖泥带水,更可取的是,某些节点以为又落入俗套充斥说教的时候,却当机立断地来一个大减法。他们都说爱看爽片,这才叫爽。 |
|
①一群不懂艺术却为艺术而战的铁路敢死队②被战斗机俯冲射击的火车头全速驶入隧道,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设计③沿线各站配合默契,在法国东北部兜兜转转一大圈又回来了④名画与尸体的对比剪辑意味深长,为了法国的艺术牺牲法国的生命到底值不值 |
|
二战类型片怎么拍,弗兰克海默给出完美答案,本片的几个长镜头让人眩晕。 |
|
这才是优秀战争教育片的样子 没有任何说教 但是每一个镜头都充满力量 火车司机虽然看不懂艺术画作 但是保卫本国文化遗产无需多言 剧情上斗智的环节也没有像抗日抗德神剧一样低能 把德军塑造成凶狠 旗鼓相当的对手 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而丑化敌人 反而是在丑化自己 |
|
几十条人命换几十幅画值不值?影片里法国觉得值,德国觉得不值,于是成就了卢浮宫,成就了艺术之都。鲜活生命换传世艺术,值不值?值,也不值。值是因为价值摆在那,每一幅画都是不世出的艺术家们生命里黄金时段生命的定格,妙手偶得可遇不可求;不值是因为艺术属于全人类,在法或在德没差。 |
|
2016年07月23日观赏。(2022年12月22日)1095人在豆瓣标记看过。888人评分。 |
|
有几个配角印象深刻。让娜莫罗如果说出自己名字后再也没出场就好了,扔掉美女救英雄的俗套,就是很有味道的一个角色 |
|
4K HDR。好莱坞类型片里看到这么多欧洲艺术片的演员也是比较罕见的(甚至还让Michel Simon直接cue了Renoir |
|
战争年代也许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甚至是高过个人的生死。每个人的价值取向都可能是不同的,当我费尽心机的赢下这一切时早已筋疲力尽,也许已经无法再去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只知道,当若干年后我的子孙后辈看到这些文化遗产时,他们是可以面带微笑和骄傲的。也许没有人会记得我们这些无名英雄,但那又何妨呢,生而为人只需让自己满意便已足够,超越自我的强者永远是值得尊重的。 |
|
by valor by faith |
|
硬撐至結尾,忽醒!這絕對是畢蘭卡斯特個人英雄的極致,偏偏他和珍妮摩露兩張老臉的對戲火花太少.....( )比較重要,再怎麼固執也不要當個藝術老妖怪吧....("那些畫作對你的意義,就好比把一串珍珠給猴子")(所以我該慶幸只看過《大尋寶家》的預告片囉?) |
|
the cost of art, is it more important than life? money is a weapon, art belongs to everyone? art belongs to no one, |
|
对电影的细节描绘印象深刻。比如世界名画要怎么打包装箱,要想让火车脱轨该怎么做,怎么让德国军列瞒天过海,从起点开到起点。
做为火车边长大的我孩子对火车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火车为主角的电影都爱看。只是这部电影的德国鬼子太弱鸡了些,全程被法国铁道游击队捏得死死地。。。。 |
|
比现在的好莱坞战争片好的太多了。那些一路保护着列车的工人有几个在片中提到过他们的名字有几人又真正懂得艺术的价值。结尾的剪辑是神来之笔。节奏把控运镜调度都是一流。台词写得尤其精妙。Arthur Penn是没有署名的联合导演之一。 |
|
以二战即将结束为背景,紧紧围绕火车上的绘画艺术品为中心,把故事拍的紧张刺激,扣人心弦。人物塑造很丰满,即使是小配角的个性也很鲜明。其中火车在境内兜圈子的段落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早期电影火车大劫案,讽刺幽默。 |
|
为了无价的艺术而淡然赴死,为了牺牲的生命而浴血坚持,其实都是无畏的。 |
|
运镜、场面调度+1。“那些画是法国的一部分,无可取代。他们已经夺走我们的土地、食物,住进我们的家园,现在还想要拿走我们的艺术品。这些美丽的画是法国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收尾画家的名字与为守护名画而牺牲的铁路工人们的蒙太奇剪辑+1。用鲜活生命去换价值传世的艺术品,到底值不值? |
|
这才是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其说是一火车的画,不如说是法国人对自身文化和国家荣誉的热忱。因此电影翻译为《战斗列车》要差劲些。兰卡斯特真是好演员,塑造火车工人的形象太好了,一看就是深入生活。在车头的作业、驾驶,身上煤油点子,感觉就是一个真正的火车工人。尤其下高架、追车、上车、跳车,亲力亲为,五十一岁,真是有胆量。但是主角拉毕奇,实在跟超人似的,有点太夸张了。此一段保卫精神画作的故事,可歌可泣,牺牲多少爱国人士,真是值得传唱。另外,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太难达到胜利了。 |
|
法国版铁道游击队,拍的真好看,最后那个镜头很赞,很法国 |
|
看到最后竟有点《鬼子来了》的错觉…不过真好看啊,每一名文青/文中都应该好好看看 |
|
经典的战争类黑白影片---艺术是生命的独特见解,它不仅仅属于一个国家.当它在它所在的地方受到轻视,甚至于毁灭的时候,我不确定让其它国家拥有它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它就像是女人.需要得到珍视~~ |
|
太牛了!这电影就叫《火车》多好啊~~伟大的电影,伟大的法国铁路工人!拍得真好啊,镜头好,节奏好,故事好,场景调度好,演员也好。让人喘不过气来,又悲伤。艺术圈永远都不会像铁路工人一样来考虑艺术品的社会价值,他们考虑的只有市场价值。 |
|
虽然不会欣赏甚或未曾见过他们为之牺牲的东西,但是一听说是法国的骄傲就全都置生死于度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