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意两国生性散漫多情游侠尚气,故黑帮盛行;德英之类严谨精细遵循规纪,故少涉黑,小感悟。不错的黑帮片,黑老大被警方缉捕家破人亡,落难后上京投故不纳,曾受惠之人推脱,萍水相逢恩公仗义出手,他窘迫中也仍爱憎分明,为儿子和义士筹款,杀掉忘恩的旧友,很像中国话本,看来天下的江湖都是相通的。 |
|
【4K修复版 大银幕首刷】相当好看的法式犯罪片,干脆利落,直截了当,没有什么花哨的炫技。全程顺时线性叙事,未用任何闪回,人物前史均由经典的少量全知旁白或自然的人物对话一点点剖露。利诺·文图拉的表演无可挑剔,将一个重情重义又心狠手辣的黑道大叔塑造得十分立体。似乎也很少在黑帮犯罪片中看到有爱心带娃(还是两个)的匪徒形象。最后结局也收得快到让人意想不到,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宿命般的被杀下场。主题上则是世道变移人心不古与萍水相逢侠肝义胆兼具,最终还是看个人的抉择。无论如何,本片和雅克·贝克、戈达尔、梅尔维尔的黑色犯罪片对比起来都算得上别有趣味的。片头米兰的劫掠场景甚至是实景偷拍的,还吸引到了不明真相的路人参与追击男主。PS:本片只比戈达尔[精疲力尽]晚上映1~4周,票房不佳;片中亦提及“狂人皮埃罗”。(8.3/10) |
|
#法国电影周# 影城杜比(影展连刷杜比贴片试片真是烦),一部题材常见,但拍出来的感觉却并不常见的电影,看完回想起来颇感余味无尽,全程沉着冷静,没有大起大落却又自始至终逃亡不安性命堪虞,还总觉得隐隐约约藏着几分徒劳、忧伤的气息,以及似乎因为洞彻而生的冷幽默,比如问爱不爱我,“不爱”(明明很爱呐),比如猫对小鱼岿然不动,“笨蛋”;总是笑得贱贱的大家的亲爱的贝尔蒙多老师在本片中携带着好多他的经典前作的痕迹,埃里克几乎有某种武侠小说般的侠义心肠的浪漫,他受伤后文图拉老师为自己无法为他做什么而发飙兴许是整个逃亡之路的转折点,如此命硬狠辣的角儿最后的伏法能很大程度是埃里克的影响而让他选择“被”伏法吧;发现近年来经过上艺联和上师大,已大银幕陆陆续续补了七部苏台老师导演或编剧的作品了,太值得 |
|
被惊住了。跨国黑帮片,米兰、尼斯、巴黎,人性化逃犯,突发暴力。街头摄影,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痕迹。“黑色电影”延续与法国“新浪潮”之鼻祖,前承雅克·贝克《洞》和Franju《无脸的双眼》,后启戈达尔《精疲力尽》(让·保罗·贝尔蒙多与某些场景明显向其致敬)与梅尔维尔《杀手》。 |
|
小孩子五分钟就能找到朋友,成年人用一辈子却只可能交到同富贵的玩伴,落魄时的共患难终究太短,而女人为爱的义无反顾比起男人有情有义的铤而走险显得更加可歌可泣。喜欢影片的结局,这种感觉就像点燃一根香烟后又眼睁睁看着它的烟灰掉落、堆积、吹散再到整个熄灭,慢慢渐失的无力感比起一刹那玉石俱焚的毁灭来的更有余味。最终男主走到了尽头,而那个和他萍水相逢、充当司机的年轻自己才刚刚“上路”。 |
|
格局不大,但足够惊心动魄。苏台作为主业编剧,副业导演,在新浪潮初期交出了这么高分的作品。萍水相逢的义气,所谓至交的推避,江湖的冷暖自知,情感的点相当到位。贝尔蒙多,一眼迷住。 |
|
#法国影展 Classe这里是级别,无关阶级。前半段多动作戏,追捕逃亡驾车那段黑色电影感浓;到巴黎则讲兄弟情谊的建立/消失,渐渐引向一个存在主义的结尾。对索泰来说只是第二部电影,贝尔蒙多都显得嫩嫩的。同是1960年电影,适合与《精疲力尽》对照看。 |
|
克洛德·苏台导演的这部奇崛的黑色电影,法式风格,利诺·文图拉主演。电影讲述在米兰躲藏近十年之后,逃亡的黑社会头目阿贝与他的孩子流窜回了巴黎,尽管这时他头上还悬着一纸死刑判决。他与一名陌生小伙子同谋合作,从此开始了在战后巴黎地下社会的艰难游历,进而也探索着自己的灵魂。 |
|
@法国电影周2024 一种套皮西部片。贝尔蒙多在后半段一出场我瞳孔顿时放大,女人爱男人爱小孩爱老人爱,就连敌人也不忍心打死他! |
|
还是挺平淡的一个结局,没有渲染什么,贝尔蒙多的角色很喜欢,够意思的帮助朋友的朋友。 |
|
3.5|一脸孩子气的贝尔蒙多演了个如此侠义的角色,太招人喜欢。Claude Sautet拍片一贯不走风格而是扎实挖人物心理,江洋大盗杀人越货之惯犯,走投无路之时昔日朋友竟无人伸出援手,老朋友靠不住却是萍水相逢的义士帮了自己。结尾意识到牵连太多人于是停止复仇行动,怅然在街上隐匿人群中等着被抓,不落俗套。P.S.第一次知道Pierrot le Fou居然确有其人,贝尔蒙多冥冥之中了一次。 |
|
苏提早期,老黑帮片的模式,陌路英雄的温柔情怀。Lino和贝尔蒙多的搭配出人意料地好,内容相当丰富但是处理地很简洁。 |
|
老派犯罪题材电影,叙事干净利落,气氛营造出紧张气氛,女性角色较弱,独白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有助于把死亡的宿命感凸显出来,贝尔蒙多在这片基本就是个偶像角色,性格完美,但又非常潇洒,让观众不得不信服。 |
|
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算不上损失的电影。主线平淡,贝尔蒙多算是看点 |
|
亡命之旅从米兰,文帝米利亚,芒通,尼斯直到巴黎,一路都是熟悉的地名,对我来说,本片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看到了熟悉的景,尼斯老城,自鸣钟楼,尼斯教堂,昂格鲁大道,天使湾,埃菲尔铁塔下面的地铁站,阿贝尔其实完全可以见好就收,带着孩子换个国度退隐江湖,无奈那种毫无意义的要求对等回报害了他和他身边的人,结尾和龙标审查的一句话过审如出一辙 |
|
带娃缺钱逃犯的中年危机片。干脆利落爽感!谈恋爱一段,刚还在餐馆正反打,突然一打就到家里,鸟笼再一打就爱上了,没有半句废话(不对,“不爱”hhhh)。比影子部队帅。@影城 |
|
2024.7.21. SFC上海影城,法国电影周。三星半,特别武侠的一个故事,贝尔蒙多有一种痞帅的苏感。 |
|
光看剧情感觉是人心不古,多年故交不敌萍水相逢。这个片名的中译感觉尤为靠谱,很多一晃而过的人物实则是point所在,际遇不佳的老友,博物馆老头,小偷,戏子,女佣,这些人冒一切风险的仗义相助看似不合理却又在情理之中。 |
|
与戈达尔新浪潮电影里那些完全无视道德、法律的随心所欲的人物相比,阿贝尔这个人物身上残存着不少世俗的温情。把船员丢下海再抛给他救生圈,不忍破坏两个儿子的世界观,感受到不被昔日好友重视就勃然大怒,刻画出一个末路侠盗的形象。贝尔蒙多出场时还以为会有什么阴谋,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单纯甚至有些可爱的角色,和他在戈达尔电影里的反差太大。除此之外的人物繁多,但形象基本比较扁平(尤其是女性角色),警匪故事也差点意思。 |
|
你们确实很棒尤其那俩小宝贝儿,玩楼梯追逐的时候算个好角度让他们杀不死你 |
|
颇有些启蒙梅尔维尔的意味。那几年,戈达尔也拍过黑色电影。还是法国一贯的兄弟情,然后遭遇背叛、复仇。结局总是难逃宿命的轮回,归于尘土。所谓罪犯总会得到各类群众的援助。本片从片名上旗帜鲜明地点明,制造该种不幸的幕后元凶。 |
|
回过头看,推人入水还要放下救生圈印证了他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亡命之徒,正在被焦虑症所困。他不能麻木地埋葬过去,也无法安然地活在当下,一个很写实的罪犯。 |
|
一看开头就知道这个故事肯定没什么好结果,没想到这个悲剧收尾还如此的现实,没有制造任何戏剧化的效果,也没一点煽情的地方,反而更让人难受。利诺孤独的背影还有结尾的旁白看得我好心酸o(╥﹏╥)o 年轻的贝尔蒙多一副我见犹怜的小奶狗样。看完犹豫了一下又加了一星,这帮演员我心水。利诺·文图拉演员魅力值一百分。 |
|
黑帮内讧拍不到顶精彩的话,这边建议可以结束在主角进巴黎#影城杜比厅吸音好赞 |
|
黑色电影和新浪潮,一边是最爱一边是最厌,教我如何是好 |
|
男主的儿子叫皮埃罗,被警察打死的同伙是狂人皮埃罗的死党,电影里还有让保罗贝尔蒙多。我想知道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是不是在向这部电影致敬? |
|
WX 絕望的掙扎 沒有期待中緊張逼人的情節 結尾也並非想当然的暴亡 平淡如水 確實是靠動作不靠臺詞說話的導縯 主縯非常出色 |
|
生活化、即興地處理Melville主題(?)。《第二次呼吸》。可能是Lino Ventura最好的表演,有發揮空間,Belmondo就是來耍帥跟談情說愛。晚《斷了氣》幾週上映,票房悽慘…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幸或不幸,对于《冒一切风险的阶级》来说,代价总是标在「暗中」不显眼的位置上。索泰早期这部沉稳有力的作品较比后期作品更能凸显他的「古典浪漫主义」美学风格。他的人物是「暴力」机器的对立面:一个重视《表兄弟》情义的立法者。这个敢做敢当极富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的「自由派大法官」形象,与同时期特吕弗镜头里优柔寡断的「逃兵」形象大不相同。索泰把无家可归者的「流亡」命运描绘得极为寂寞、洒脱和奇特:家人死在路上又以不同面貌在路上复活。巴黎与尼斯代表着两种生活方式:有朋友的「安乐」窝点和没朋友的「忧患」世界。然而,具备高度警觉性的男主却偶然又必然发现「朋友」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含义,在「父子」亲情语境中完成交接之后,失去所有「立场」的他成了一个「归于混沌」陷入存在主义危机的「时间」旅行者。 |
|
2024年法国电影展。一个犯罪分子逃亡的故事,故事结构看来平淡无奇,不过从新浪潮的角度还是颇有时代特点的,当然也可以从“阶级”角度分析,当时的民众基本上还是视这种反体制分子为“人民英雄”的。 |
|
直男现实主义。混混起初都是冒一切风险的阶级,先富起来的,当然不会再顾及兄弟情义,不再为他人冒险,初始结盟的本质就是自利的,这是古今中外大部分强盗的生存轨迹。贝尔蒙多在“游侠儿”变质之前的那个阶段,这个松弛感啊,感觉他干这行是为了好玩,有了爱情也就有了顾虑,回头是岸 |
|
虽然很多人评价较低但还是打了三星,这是影展滤镜吗。。黑帮片里难得没有人格魅力的反派角色 |
|
三星半at影城。从两位主演可以联想到其后的代表作,街景实拍和人物轨迹已经有精疲力尽的感觉(还cue了皮埃罗),而主题非常梅尔维尔,几乎像用《影子部队》的方式写黑帮,人在某种地下“职业”里的多面性和暧昧性,里面的男性罪犯都想做个好伴侣好父亲,还有扔救生圈对女佣友善的人性细节,换个视角甚至能把文图尔当成某种反体制的个人代入,但这种暧昧不可避免地过度消耗,耗尽资源、运气和道德账户,暧昧也就收敛为穷途末路的清晰,苏泰的作品都有大师相,就是稍欠一些影像上一锤定音的东西。 |
|
上海电影城的法国电影周,下午看还是有点困。。。 |
|
配合默契的职业罪犯基情四射,枪战过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老婆,而是好基友,酷似《虎豹小霸王》;被出卖的结局再次验证了《教父》的名言:向朋友寻求帮助是多么困难 |
|
四星半。差一口气,和MELVILLE相比还差一点。 |
|
相比那些从头打打杀杀到尾、节奏密到让人喘不过气的黑帮片,还挺喜欢这种有点漫不经心、没事就走神干点别的事情的丧丧的黑帮片。在黑帮片里,这部的拍法之革命性,也不亚于几乎同时期的《精疲力尽》了。文图拉一如既往的沉稳,而贝尔蒙多那个单纯的笑脸真是太迷人了,比他在《精疲力尽》里可爱太多(如果不是后者更早一点点,人们对贝尔蒙多的第一个记忆可能就会是本片?)。好多场景印象深刻:回巴黎路上贝尔蒙多沿路救下女孩时说了句:“我最厉害的,就是我的左拳。”那个天真简直动人;他第一次跟女孩告别时,镜头突然非常奇怪地几乎完全正对着他然后切过去正对着女孩这样拍他们的对话;最后结尾处主角竟然没有去完成复仇而是在一个熙熙攘攘的街景中消失,旁白冷冷地念出:“几天后他被捕了,被审判,被死刑。”实在太丧了,非常喜欢。 |
|
不难看也不算好看,很简洁的现实主义,如果揪着由爱生恨的兄弟情拍就会变成美国往事然后让人磕死,但这片没有,看的时候淡淡焦虑,一个没有生路的人还在活着的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担心他的死相,本作平淡又仁慈地没拍。还有贝尔蒙多确实帅的啊,一款理想中的风流猛1 |
|
feels like film noir plus neorealism. Quite different from Sautet's more well-known work. A poignant story of a criminal and fugitive. Lino Ventura is very good in it. It seems very easy to commit crimes in these movies, and the crimes and criminals are always highly stylish. |
|
类似《不可饶恕》的那类着力刻画主人公性格的西部片,通过情节展开慢慢知道为什么主人公会有人背叛有人尊重,时代的消亡也意味着人的注定毁灭。 |
|
5.0 完美的犯罪片,每一幕都讓人目不轉睛。人物表現得扎實(文圖拉和貝爾蒙多的角色寫太好了,尤其貝爾蒙多,這麼完美的角色帥出天際了)柔情的安排穿插也剛剛好。能對往昔朋友說出:「他們已不存在。」這樣的認知穿透人心,結尾棒。 |
|
充满浓郁法国黑色电影的作品,以人物关系的展开来刻画人物性格。看得出和Melville很多作品一脉相承。 |
|
梅尔维尔之前的“梅尔维尔”,欧洲犯罪片的基本元素都有了。 |
|
这个复仇故事本身没什么。有两个亮点,一个是俩小孩,阿贝交代大的那个:跟在我后面,见到我被围,不要伸张,默默地走开。这种动乱下的防身之策,让人想到一些以小孩子为视角的战争题材影片,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安逸了,想想那些经历动乱的孩子,能活下来一定不简单。另外一个就是兄弟之情, |
|
老男人的中年危机无甚乐趣,一切不都是自己埋下的果。贝尔蒙多的角色讨喜,戏份也更有趣,但跟主线其实关系不大,主要起一个工具人的作用。结局是难得一见的平淡的结束,但也就如此,看大家为了这票抢破了头实属没必要 |
|
贝尔蒙多出现之后影片才真正走上正轨,与文图拉的互动精彩无比。当然苏台的功力和情怀还是差了些,感情线实在没必要加,男人情谊的渲染达不到梅尔维尔那种浪漫与动人。结尾处文图拉接受了自己的悲剧命运而非拼死一搏,此种不够阳刚的处理和婆婆妈妈的旁白一样令人无法满意。 |
|
法国电影周2024
没看出来这故事有任何讲的意义,睡着了 |
|
除末尾一点点,节奏剧情都自由自在、不落俗套,意大利潜回法国、中年爸爸带着两个小儿子这一大段尤其。贝尔蒙多这部里一点不痞。海事博物馆都没怎么变 |
|
像吴宇森八十年代那些东西 |
|
阿贝够M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