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尔年老,其言也善。美国人看完或许有点小激动小期待,天朝人默默散了吧。 |
|
老欧洲的羸弱似乎也有人性的一面,而中国正在美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还是太以偏概全了,个人风格几乎快要溢出屏外。原以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终有一战,结果福利资本主义先和自由资本主义打起来了2333 |
|
观点太左太幼稚了,访谈问的问题也特别傻白甜,是另一种类型的政治宣传片。不过多出去走走是没错的,葡萄牙吸毒不犯法,法国学校午餐四道菜,芬兰没有私立学校,这些知识不走出去很难知道。 |
|
2016年4月30日,Shaw Lido,我还以为是伪纪录片没想到是真的纪录片,不过拍的着实有趣,也很insightful,展示了那些传说一样的欧洲社会现象,但这样的片子放给第三世界人民看完全就是在给欧洲白左拉仇恨啊。 |
|
福利和文化与人口总量和密度是有直接关系的。芬兰挪威的方式,只是因为在那里才能施行。 |
|
MichaelMoore六年后回归之作,有种玩脱的感觉....举着星条旗游遍各大欧洲国家,一路看下去让人哭笑不得...前半部分意法把纪录片拍得像喜剧似的搞得全场大笑,看到突尼斯吐槽美国人看太多卡戴珊加后面的女权内容加入,全场没了笑声,安静得什么似的..还是很谢谢让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个性的作品吧 |
|
摩尔的这部新片通过展现欧洲国家如何利用美国经典理念使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像天堂的方式来嘲讽早已忘本并停滞不前的美国社会,吐槽与反思交织,美国是个问题很多的国家,只可惜和中国一样,他们不愿意正视自己国家的这些问题,被洗脑得太严重,因此他们需要像摩尔这样清醒的硬骨头。 |
|
对于天朝观众,这是一场猎奇观光节目,走马观花,景色奇幻,世界大千,恍如隔世。较真的人,羡慕嫉妒恨;清醒的人,关屏拿起敲啊敲的,不是锤子,而是锅碗瓢盆。摩尔怎么不来天朝?或许,来了空手而归? |
|
旅游移民教科书 |
|
我来拉分啦!看着人生中见过的最精美的铅笔(摩尔送给每一个观众的Faber-Castell)我觉得他真是个sweetheart哈哈~我不认为作为局外人就只能默默旁观电影中的issues;它纯朴(粗暴?),但带给我层次丰富的感受,提醒自己不能成为失去好奇的伪美国人;人生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下一代问题而不是我自己... |
|
很左的纪录片,不管怎么,中国在社会改革各方面学习美国这回事真是错得不能再错了!(就像之前学习苏联) |
|
离开美国的迈克尔·摩尔,去世界进行了一场大型真香现场采访,莫不令我大天朝也羡慕不已啊。 |
|
糟糕的左翼纪录片(当然纪录片有不左翼的吗) 和优秀的欧洲旅游风情大片 wait 海报上自称是comedy???? |
|
标题党电影,内容还是摩尔的老一套(温和不少呀,讽刺少了炫技也少了)。意大利的带薪休假,法国的营养食堂餐,芬兰的无作业基础教育,斯诺文尼亚的免费大学教育,德国的优越工作环境和铭记历史举措,葡萄牙的吸毒合法,挪威的监狱社区化,突尼斯的生殖健康中心,冰岛的妇女地位。 |
|
美国人自黑,我只服迈克尔·摩尔 |
|
当时海报在BC门口挂了很久一直没看,因为港译竟然叫《美猪出城》。像系列片,没能组织起来。 |
|
杰克布莱克那儿是真的蛮好笑的 |
|
当然这是一面之词 但是难道不动人吗 |
|
这是近几年来所看的影片中最充满爱意的一部电影。 |
|
美国已经连续十几年的政治和经济的下滑,摩尔以一种“堂吉诃德”的方式“出征”欧洲,反向讽刺和激励美国,虽然指涉的问题都是些老调重弹的问题,这部纪录片对改变现状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不过在欧洲大陆上还是有新的发现,所以值得一看。另:挪威的监狱也太令人羡慕了! |
|
多有趣的纪录片啊!先做出结论,再用资料来佐证结论的典型。 |
|
每个社会形态,每个国家制度都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导演充分放开眼界,去其糟粕探究精华,看着各种社会制度真让人倍感失落,只有羡慕,如果老美觉得自己的制度已经跌到谷底,那请再往下挖挖,那堆垃圾下是我们。。。 |
|
看标题,还以为是与战争相关。然而,却是一部关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探讨,教育,工人权益,男女平等,法律监狱等... 看上去颇为杂乱,所谓的入侵也就是给人家一面美国国旗,很是牵强。3星。 |
|
近乎成为欧洲的盲目propagande/老生常谈:要坚决支持纪录片偏颇的权利/即使是为了反对拍纪录片,也不要愁眉-顺带天降大任责任感的苦脸 |
|
居然这么少人看过,可惜啊 |
|
创意太好了,这是深爱着美国的人,能拍出来的片子。跌落神坛的美利坚!中国在社会经济教育医疗改革各方面学习美国,学错了对象! |
|
太以偏概全了,照这纪录片的尿性,来天朝都能找个优点干翻美国,但是有可比性么?迈克尔摩尔真是够哗众取宠的。 |
|
开始觉得主题散漫,后来发现其实是对美帝“爱之深责之切”。在美帝很多人笃信自己是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时,摩尔告诉观众要出来看看世界。也许对每个国家的人都该这样,出来看看世界,想要的永远要去争取 |
|
哎,这个就太幼稚了。 |
|
B+ |
|
?!... |
|
Such a shit film. |
|
挺娱乐的 |
|
等待死胖子拍个关于TRUMP的片子 |
|
典型的白左电影。中美这种人口地域双大国,欧洲那一套能搞吗?居心叵测的提出一些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对这个世界有什么帮助? |
|
摩尔的观众务需认识到,他是位富有煽动性的游说者,接受他无立论的讲述方式。即使如此本片依然是他最糟糕的作品之一——拼凑无整体 |
|
太直接,太情绪化 |
|
开头几站有点搞笑,后边话题越来越严肃,渐入佳境。突尼斯女记者的赠言一针见血:美国的问题是保守和自满。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曾经是世界的领头羊,很多美国人以为他们仍然是。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如果学习别国,而是选择保护主义。我熟悉的另一个这么干的国家叫大清国。 |
|
. |
|
美国和欧洲的比较....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学费,长午休和35天带薪假日。挪威监狱的那个orientation录像非常热血....lehman sister? 女性价值观解决冰岛的经济危机。 |
|
简单粗暴 |
|
对于这位依然让我们喜欢的胖子来说,以充满争议和娱乐的方式引发人们的思考,甚至积极采取行动早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出于一种追求民主的自省和本能。 |
|
十分“有趣的”的记录片,欧洲观众已经高潮了 |
|
直观而不具体-01/08/15 at MoMA |
|
欧洲国家福利大展 |
|
It's a nice piece. 到老了心态真的平和了。开始推心置腹了。唉。 |
|
教育,医疗,人权,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单一的,是一整套社会方案不同层面的体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道阻且长啊。 |
|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And every road you take, Will always lead you home. |
|
幽默與情懷看社會,w. Yt |
|
满满的资本主义恶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