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音效终身难忘;2.愤世嫉俗的言论亦是深刻切肤,乃对人生、人性、社会的深入剖析,一部失败者的心灵语录。 |
|
新极端主义的某个面向:阶级、种族、性别(性向),社会问题与过量的性与暴力的链接。跌出社会版图的穷白人如何滑向极端的民族主义与保守主义。大量内心独白,粗口从头到尾,形式确实很极端。加斯帕·诺埃处女作。 |
|
我是一根悲哀的鸡巴,为了赢得尊重,我必须时刻坚挺;你是我的女儿,我会让你成为…女人;加斯帕诺从来都这么牛逼,用枪弹伸张正义,用乱伦颠覆道德。字幕翻译很给力。 |
|
一个大龄巴黎白垃圾重新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加斯帕诺拍出了带有自己独特风格的Taxi Driver,然而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言语已经不能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
|
很不待见这厮,,,本来开头还有期待的,后面的无聊汗死你啊。。。。卡农一响,彻底拜服 |
|
又名《当一个中年男loser又蠢又坏还容易想多》。导演里的虐待狂我依然只服哈内克,在乱伦情节发生前大字警告观众“敌军还有30秒到达战场”,怎么讲,就是很condescending很自恋的表现吧。 |
|
一个愤青对残酷世界无声的控诉。切换镜头还带有枪声过渡,真受不鸟。诺导把毕生写台词的天赋都用在了处女作上了,以至于以后的电影干脆只放空镜头,不说话。亏我看的还是无中字版本,男主语速比子弹还快(或者法语都是这样的?)我英文字幕看不过来!!!!反正看着就是不舒服,最恶心这种全自叙旁白了 |
|
New French Extremity。本片传达出的情绪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阳具焦虑”,道德、尊严、阶级立场、意义虚无,十分大老爷们儿、十分朴拙也十分没事儿找抽。风格和形式价值远高于叙事价值,例如剪辑点处的枪声作为心理活动的内爆点,声音与画面间的某种分裂(刨除掉大量的内心独白,人物则退行为软弱、沉默、无能的底层群众之一而无从窥探其痛苦和清醒)制造出叙事的双向对位空间,“你还有三十秒的时间中止观影”,满屏式关键词,站在98年的视点来看,既复古又先锋。结尾部分的所谓转折、于残酷中选择温情的情节设计,其实颇为八点档,俗得我目瞪口呆。 |
|
自己搞出来得姑娘自己搞,这种故事来衬“个体孤独”,相当傻逼了 |
|
太多的标语、沙哑的神神叨叨,叙事无力,剧情苍白 |
|
比《罗塞塔》早一年。第一人称叙事、360°环绕俯拍镜头,致敬加斯帕个人十佳之一《恐惧》。#血牛逼# |
|
3.7分。
法国版《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想要枪杀总统,法国猪肉荣想要枪杀酒吧老板,并且在死之前产生乱伦念头,并对这样一种禁忌之爱各种纠结,各种分析,各种拒绝,以及各种说服。他最后到底会不会走到那一步,导演最后将镜头摇到窗户外,让你自己猜,这一点很损,意思就是,你在看的过程中,你到底有没有这种类似的想法?
这片子足够先锋,剪辑点上用音效加强,没事还来段降格镜头,怼到角色面部。大段的对白,以及长镜头的任性表演,让人不得不感叹道,加斯帕·诺绝对是个加缪的信徒。 |
|
I'm a sad, sad dick, and to earn some respect I must be hard all the time. |
|
孤独才是影片的主题,男主角孤独的身影和心理,让人感觉崩溃
|
|
有点意思,但我实在不明白那个给脖子开枪穿了一个洞的长久特写是为什么?是让观众长久处于琢磨你这个特效是怎么做的么?但看着确实很逼真,反复看了几遍 |
|
自暴自弃中年大叔都市落魄记,工作和金钱是生活的必须品,快乐则是奢侈品,不快乐的人是危险的,相互怨恨相互伤害,作天作地。 |
|
不是所有人都懂爱的 |
|
生命比我们想象的,更艰难。 |
|
年度最猛视觉遭遇。完成了该片的字幕翻译。 |
|
孤儿,马肉,失业,今晚我与这世界毫无联系,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
|
20120214
|
|
89分钟版,掐掉的4分钟多半是血腥肉戏。加斯帕是真的喜欢首尾呼应。技法算不上太炫,标题打在字幕卡上颇有点戈达尔风味。老汉把自己封锁在喋喋不休的狭窄通道里,一根独屌统一了小宇宙。 |
|
除了嘟嘟嘟的镜头转换配音,还不如看短篇小说。全程画外音bbbbbbb,不知道要用影像做什么 |
|
贫穷,孤独,无望,连报复社会的机会都没有,只好拉上女儿选择彻底的自我毁灭。当年惊世骇俗的思维片段,现在看来和键盘侠宅男的日常思维差不了太多。残忍蒙太奇游戏开放式结局:是幻觉,还是倒叙? |
|
这世界最美的故事却他妈都是讲的让你绝望的事儿 |
|
精确勾画了一个不漂亮的底层白人,暴力,厌女,爱国,对男人的蔑称都是faggot,对人类关系的理解只有利益,觉得自己应该做成一番事业——但他能去哪里呢,走投无路,只有一把手枪,和他的生殖器,他也只把所有人降格为生殖器。警告观众离开戏院后变得更暴烈风格化,精彩又让人难以接受。最终,还是颂歌 |
|
續寫之後反倒沒有那麼有意思了,沒有工作的男人決定去死。人們以為自己很自由,但自由並不存在。 |
|
充满暴力、偏执的激进意志的表达,用愤世嫉俗且反抗道德的手段来满足对现实不满的宣泄。这并不能算是对失败者的挽歌,更像是在诠释丧钟为何而鸣。若要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结尾乱伦前的那段畅想反倒加深了故事的层次,人类可以建立道德,自然也可以毁灭道德。 |
|
蹦蹦蹦,这点儿我挺受不了的。片头那段挺牛逼的。 |
|
极多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开解,喋喋不休的,吵闹不停的,充斥着大脑,却从头至尾一无是处,一无所成。 |
|
虽然风格成型于《不可撤销》,但是这部处女作同样掷地有声。 |
|
好喜欢他这个戏里的所有台词。
人生在世孤独是主旋律,来的时候一个人,走的时候一个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孤独的。 |
|
道德与正义,底层独白。愤怒与抗争,本能逻辑。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根针尖,戳到见血,万念俱灰。父女相拥一段《卡农》旋律响起,浑身冰凉。导演是魔鬼,独自站立。 |
|
像是为自述体小说配上的视频,一个找不到说话人的独白,越走越偏的故事。太考验老头的演技了,而最后小房间里YY和真实的切换大概是把文本变成影响的动力吧,哪怕昏昏欲睡一小时,为最后十分钟都值得。 |
|
枪声轰鸣中,加斯帕诺使用了影像但基本不遵循其规则地讲述完成了动物性意义下的变态人格,更浅显地避免了变态性在影像下的过于直观和难以深入,又一部卓绝的处女作。 |
|
大量内心独白传递出一种“阳痿焦虑”压抑至极端的反社会情绪,又逐渐地在与“社会”对垒中滑向虚无主义和厌世主义,软弱的行为本性致使“最后一枪”(勃起)都沦为幻想。只是加斯帕·诺最后竟然还会做温情结尾?唉中年男人果然连在电影中都硬不起来! |
|
加斯帕·诺埃处女作。
孤独产生无助,无助导致愤怒,愤怒然后偏激。
几乎全篇的絮絮叨叨。音效转场。
最后的意识里的杀戮。 |
|
就是那个提醒观众离开电影院的30秒钟后,我被这位爷爷感动了。 |
|
7.8,1800@法文,片源的质量不算太好,法文的环境其实也不太适合这么多独白的东西~但加斯帕诺的东西还是挺能激发我的想法的,虽然有时的想法会有些混乱。 |
|
“我是一根悲哀的鸡巴,为了赢得尊重,我必须时刻坚挺;你是我的女儿,我会让你成为女人。”
最近看了很多中年危机的电影,对比酒精计划同学麦娜丝,这片的阳痿焦虑最严重。只是这片男主是天生loser,生活大危机,对抗社会失败,报复社会不成只好拉上丢在孤儿院的女儿乱伦重获男性尊严。道德腐烂孤独厌世,俨然隔壁哥谭市大哥串台。但他拍这个人实际在凸显一种社会群像,拍的是1988年前后法国社会的全面崩塌。真的是全方面的崩塌,好比拍一坨屎,加斯帕诺不仅要给屎翻翻身,切碎剁烂了研究研究,甚至还让摄影机把屎捡起来舔舔嚼嚼,咂摸咂摸味道。突出一个色香味俱全。 |
|
原来加斯帕诺一出道就这么猛。。 |
|
怨人絮语。竟是 马肉 的续集,挺好的,让这个故事完整了。 |
|
加斯帕·诺力道一贯的刚猛,视角既往的冷峻.谁都TM有可能在瞬间失去一切,谁也可能在瞬间赢回一切.这个表面沉默寡言的老男人内心世界是如此的滂湃 |
|
非常反社会,非常虚无。怀疑愤怒冲破文明的薄冰后,必须重估价值。Gaspar Noé是天才(所以麦田守望者也是可以拍的 |
|
用男主的话说:这电影就是个鸡巴
89分钟澳版蓝光 |
|
不错,够黑暗的,居然还有三十秒温馨离场提示! |
|
6.1分左右。
絮叨,繁琐,压抑,阳痿,屈辱,枪,屠夫。
总之别有用意,不至于别出心裁。 |
|
一个脑海中时刻喊着要干掉一切的法国垃圾白男,开头喊着人类一切关系都是多余的,结局时要靠跟女儿乱伦延续自己可悲的生命。
关于孤独的描述不能更感同身受,就像看到他在描述自己的生活。
用开枪的beng声转场,相当符合主角的精神状况。 |
|
“那些对真相无知到可怕的人”,将自己的不幸归咎到体制和无辜路人,以自由和爱之名为自己的软弱和不负责任开脱,是为之 “follow your heart” |
|
第三部加斯帕诺,反正这个人的电影我是永远都欣赏不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