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1第九届中国电影史年会放映,没想到焦晃还演过渣男(﹁"﹁) |
|
(1)1980年代的青年,怎么能甘心做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呢?(2)文化大革命抢房子,现在抢香港人。(3)妈妈错一步、差百步,命中注定是个housewife(4)你愿意嫁给一个没有抽水马桶的人吗?(5)如果,如果你信得过我,让我也见见他(6)放走个澳洲客,找来个修电灯。 |
|
#9th 中国电影史年会# 影片有个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家庭情节剧底子,甚至典型人物,把这些跟后文革的命题(阶级被空间重建了/把颠倒的历史颠倒回去再颠倒回来)拧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是拉郎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其他阶级的男人各有各渣,女人也各有各婊……只有纯粹的工人阶级才最健康阳光向上才能获得幸福。大姐和母亲这两个人物写得看似复杂,实际上是分裂,硬要加小市民的烟火气是最大的问题。这片比较大的意义可能还是作为80年代中期上海时装的文献,三姐妹那么多套衣服得多大房子才搁得下…… |
|
#学术放映# 很难不想到《饮食男女》,高下立见,两边社会的风气也泾渭分明;传统价值观:女性的价值就是嫁得好不好。 |
|
和《香江花月夜》采用了一类原型,用三个女儿和一位家长揭露现代都市的诱惑,一个是接地气的上海一个是塑料制的香港,前者同时也承袭了弄堂里的趣味叙事。电扇吹背、吃西瓜、玩弄水渍…角色的习惯性动作留下了时间的痕迹,生动无比。更何况还有难以言表的时代文化背景。
有意识地拿景与物做修辞,让情感更加饱满,可惜缺乏空间构筑的意识,尤其是大量推特写,让这些美妙的修辞趋于扁平。当内心矛盾的姆妈扭过脑袋,前景大幅遮挡的电扇来回摇晃,我们看到人和物在空间里联结,而这样的镜头太少。 |
|
20201021电影史年会学术放映,感觉比《女人的故事》好一点,还不错的 |
|
八十年代思想大变革,传统与开放,三个女儿各有想法,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背景音乐有山口百惠的歌曲 |
|
妈妈的戏相当好 那些苦啊不甘啊认命啊 都跟邻里啊名声啊这些万恶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能读书就多读书 努力不要为环境所累 |
|
早于《饮食男女》,反观当下中国家庭题材电影真是毫无长进。@9th中国电影史年会 |
|
#9th 中国电影史年会# 三姐妹可以和《他们在相爱》中的三兄弟对读一下 |
|
放映结束后听聂老师说原著作者程乃珊本人就出生于类似的家庭,才能写出这么接地气生活化的女儿故事,感觉比王安忆还更贴近民间生活,应该找来她的书看一看了 |
|
被电影史遗忘的好片 |
|
七嘴八舌的家庭故事,围绕不同性格家女的婚恋书写价值观,有非常多组人物和对比,但深究起来在试图书写不同典型性人物及其最终结局的途中,背后逻辑和情感观还是比较生硬和脆弱可疑。要知识武装的八零年代!真有意思 |
|
蛮有意思的,历久弥新的主题 |
|
不用当代眼光来看,观念也相当保守,女性归宿只有婚姻,退一步讲,只来讨论婚姻,三人情感也处处透露男性优越,女性也缺少判断力,大姐趋于母亲那类世俗刻板的传统形象,二姐的被分手是因为没有给足男人足够的自信(迎合),三妹是个完全没有自我判断力的丫头,极度依赖男性(依靠他来维修家电,以及依赖他给与情感判断)。即便用社会环境如此来辩解,也把困境局限在女性邻居,女性对女性的折磨上。 |
|
【第九届中国电影史年会 电影资料馆馆藏影片】私以为较之上一部逊色了些,拼凑感略强,颇有情节剧的影子。三个女儿一位母亲的三种爱情追求,看到最后满脑子“难念”二字,也是憋闷死我了。 |
|
《上海街·饮食男女·日记》 |
|
大姐彻底认清渣男本质的那一段儿还挺表现主义的。 |
|
闺女要嫁人,最发愁的总是妈。心态要放好,随她们去得了!有家庭电视剧的基本构架,是创作女性影视剧作极好的摹本与范例。同样是80年代,女人的故事与女儿经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和时代,放置在一起观看这本身也构成了一种对时代洪流下,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的对照与观察,更有意思。 |
|
在家庭关系和感情变化中注入对时代变革和事件的理解 三姐妹的塑造典型化 用感情的结局好坏隐喻发展路径 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真的做不到不带价值观看电影 最烦因为多大点感情的事情哭哭啼啼了 明明非常不合适的人为什么要为分开而痛苦啊 |
|
#电影史年会放映#“你愿意嫁给没有抽水马桶的男人吗?”感觉有点像中国版的《小妇人》,几个女儿各自有各自的苦恼与爱情。只是作为最中国形象的母亲,似乎确是在那个年代所常有的扁平化。 |
|
精彩生动的女性群像展示,轻松而不失内涵,观感很好。 |
|
你愿意嫁给一个没有抽水马桶的人吗?坦诚得可爱,好浪漫的告白喔。大陆版的《饮食男女》。资料馆里究竟藏了多少这样的好东西!!! |
|
本质上是伤痕电影,试图找回十年浩劫中所失去的,却在找寻的过程中失去更多,所以最后看似小女儿有个好结局,但在出国潮信徒母亲眼中也是全员BE了。 |
|
经典。 |
|
@2020-12-08 17:22:08 |
|
中国电影史年会,和上一部比起来就弱好多啦,把上海人的阶级感分得挺清的的倒是。上来一男的就问住哪,爸爸是做什么的。住的地方讲究是否有独卫,是否有独立灶台。一般分为棚户、石库门or弄堂、公寓。前两者都极度重视邻里关系社会规程 |
|
想看 |
|
穿最时尚的衣服留最古板的思想。很喜欢最后的烟花,那些外人的艳羡和光彩都是一时的,但是自由和幸福却是自己的。 |
|
#9th中国电影史年会 |
|
图钱和读书都不能让我们嫁出去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