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 (2018)

    最近更新: 2024-05-25 01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法官、第一位犹太裔女性法官,哥伦比亚法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tenure)的女性,最高法院的自由派法官之一影片讲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的生平事迹。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8 IMDB 7.6 正片
      Fire of Love
      2022
      纪录片
      加拿大/美国

      火山挚恋

      Fire of Lov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感谢莫里斯夫妇带来的极致浪漫的影像,令人看到忘我和痴傻。天才的摄影好像不需要技巧,只需出于直觉和爱,出于赤子情怀与强烈的好奇心。数百小时的档案和素材中,导演找到了最动人的那条线索。爱人和爱科学的真情随岩浆喷发而出,你我都需致敬这向死而生的、超凡的天真和勇气。
      • 今年北影节出师不利,不知道是资料馆的椅子太舒服,还是我最近太累了,这部一整个睡过去的大动作😂,醒来就看见说主角的骨灰存放在崇台寺巴拉巴拉……但今天是中元节,出来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很多烧纸的,那高耸的火苗,和漫天的灰烬,和火山梦幻联动了,有种我觉还没醒的感觉😂
      • 一部关于尼采的超人之爱与相爱的故事。活火山,如此爆裂激越之物,影像却那么轻逸自由,像流淌的传说。故事从死亡之日开始,接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理解那终点的必然与美。画面从火山影像转向旅途中人的群像和细微之物的万象时颇为动人:没有多余的事物,一切都是必要的,都以自己的节律存在。「大地现在仍对伟大灵魂开放,对于孤独者和成双者来说,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在这些地方周围,散溢着静谧之海的气息。」一个注定要被讲述的故事,也许往后许多年都会是最爱的纪录片之一。
      • 2.5 好看,但这个故事真的没有go anywhere,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关系,几百个小时的素材,用尽了各种叙事手法,但除了像展现奇观一样展现这对爱人的关系,真的没有往里走,往深走。
      • 震撼至极,感动失语。与爱上猫猫狗狗不同,爱上火山注定是寂寞的,因为对方是太上无情的自然存在,它不会给人以任何回应或优待。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画面和主题都无比壮美,奥斯卡先押为敬!
      • #CPH:DOX 国家地理出品,果然精品。本片证明了纪录片剧本的重要性(竟然有四个编剧,其中一人兼导演,一人兼制片,二人兼剪辑师)。片名双关,同时又表明影片自然科教与人物传记的双重性。二人是伟大的稀有的科学家(彼时:世界上有350名火山学家,其中50名研究grey volcano),但导演没有渲染“伟大”,故事讲得朴实轻松,不时展现一下Maurice的幽默,二人感情与学科发展并行,还将二人性格与两种火山(red、grey)类比,至少在结局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错的有点小情趣的比较。就像我们对大白鲨的误解,我们对火山也有恐惧,影片有意识开始就将其破除并一点点展现这一自然尤物。随着了解增加,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其他科学家,但并没有忽视他们,在后期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付出的努力。
      • “Me, Katia, and the volcanos, it’s a love story.” “We can’t imagine living any other way.” 危险浪漫远超人类所能企及的宏大之物,只有如此奇迹般的人生才能述说。他们夫妇和他们拍下的影像好Wes Anderson啊:巨大眼镜彩色小伞红帽子蓝衣服和突如其来的zoom out!Air配乐+Miranda July旁白❤️啊这令人含笑九泉的搭配!
      • #SXSW# 迸裂的视觉 从未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空气的形态、土壤的尸块、地表的张力、水质的呼吸、岩浆的纹理 自然的律动中 所有活跃之物都是玩伴 是善于控制火候的厨师 也是噗嗤噗嗤吐着小火苗的小怪兽 与随机掷入的小动画一齐描画着返璞归真的视角 想必即便只身前往也不会觉得孤独罢 火山学家的行踪则总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浪漫 这不仅仅是生理学/地质学意义上的 更体现在火山皲裂的肌肤与人类社会的裂隙媾和后 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肉身去努力地弥合这道鸿沟
      • A/85|两位科学家是天生的电影人,只能说导演足够幸运,完完全全靠着archives就能撑起一部片。太震撼太惊艳,尤其是在大荧幕,感觉脉搏心跳都随地球的一呼一吸跳动。以时间线为轴的故事结构中规中矩,两人的爱情故事在以往的访谈和散文化的narration中充分展现,但再多的言语也比不过影像中看向镜头的眼神,穿过蒸汽岩灰、岩浆冰雪、生命死亡在半空中相遇。我看完就在想如果我也找一个电影人做伴侣估计能把彼此折磨疯。#2022CPH:DOX#
      • 大概率会是今年最爱的纪录片。 当他们两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喷涌滚烫的火山岩浆前,你会被一种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冲击。然而你又时刻被画面提醒着,这是真实影像,于是随即就会觉得难以置信。这份难以置信来源于地球脉动在你面前爆发的震撼,同时也来源于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竟有人穷极一生追求着如此危险又浪漫的科研工作。 他们结缘于对火山的共同热爱。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一般,引领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朝圣。哪怕最后长眠于云仙火山,也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there is no other way.
      • 这哪里是纪录片,简直是一部壮丽浪漫的爱情片。两个人最后的归宿简直是壮烈的宿命,虽让人心痛,但也确实是两人能抵达的另一种极致。
      • 我知道这是关于火山学家的纪录片,没想到他们已经死去,而且死得其所。而比他们之间感情更动人的,是他们对于火山的爱,对于科学的爱。电影分为红火山和灰火山两部分,前者也象征着他们纯粹的爱情,后者也暗示着他们担负着科学家压力。两人年轻时对人类权力失去信心,于是醉心于大自然的伟力,在危险边缘行走,为人类科学开拓前沿,晚年又不忍于火山过后人类的惨状,自己制作电影劝说政府重视灰火山的危害性。我想他俩最后时刻,一定没有恐惧也没有遗憾,毕竟他们早已准备好一切。影片全部取材于夫妻俩留下的影像,Maurice也是摄影天才。谢谢这些素材,让我看到熔岩溅起像西红柿一样,而一排排十几米高的树也会像牙签摊在泥浆上。非常推荐。
      • #12th BJIFF# 前获圣丹斯美国纪录片单元剪辑奖。应该2023会有个奥斯卡纪录片提名。这火山学家两口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素材多而且都是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导演搞档案的水平很不错。不过还是有点太顺着人物走,基本人物说什么导演就采信什么,阐释方向也都往浪漫爱情去了,这就有点顺拐了……不去深挖人物之间和人物与外部的张力,单靠“崇高”的影像,其实也在表意上有些重复累赘了。但大银幕体验肯定是一流的!
      • #BJIFF 2022 资料馆 98th Katia et Maurice本身作为科教影像的创作者与电视媒体出镜者提供了数不尽的宝贵素材,也让本片看起来更像是再创作。Katia et Maurice,红火山与灰火山,影片抓住了一些对比关系而没有滥用取之不尽的视觉奇观,从二人与火山的三角恋延伸到最后火山学家,火山与人类的三角关系。出生于二战后重建时期,厌倦于众生的渺小而亲近火山的伟大,又因职责所在选择重新接近社会,最终为人类而葬身烟海。形式所限对于二人的具体刻画只能来自于他们自己,也因此无法完成特别可信的心理描摹,与震撼的内心和解煽情,不过这也并非本片目的所在。
      • 这两人的生命太灿烂自由了。但作为纪录片那些小清新的动画也是多余
      • 不光记录火山爆发的画面十分震撼壮美,两位科学家这种纯粹极致的热爱更让人感动。提前奶一个奥提。
      • 伟大
      • 热烈燃烧着的美丽。红火山岩浆奇景仿佛是浪漫爱情长河中包容一切的温暖精神慰藉,象征爱意的浪漫话语在炽烈汹涌的岩浆里不断交融,伴随着人物热情四射的魅力喷薄而出。点燃的探索欲拉近了彼此思绪的连结,也证明着人类与造物自然的神奇,地球脉动的心跳向世人释放出蓬勃无限的能量,它无疑是两人爱情奇遇历史见证者的最佳选择。那些敢于奉献于危险未知不顾一切地亲历捕捉,洒脱无私的纪录求知,有如法国新浪潮中自由奔放的影像活力。而当他们领略到了非人之美后,又再一次重新回归本真脆弱的人性,摧枯拉朽核武器般的灰火山爆发,更是悲悯警醒着残酷宏观时间尺度下人类个体的渺小,人们对自然的主观投射可以借由两人动荡的戏剧视点无限延伸,火山作为非人拟物的一种,则被赋予了摧毁世俗平庸的反叛特质,真正立足人类生命的观察啊。——12'BJIFF
      • 画面尤其好看,可惜对爱情的描绘竟只能流于表面,带着猎奇和朝圣的距离感。
      • 两个人倾尽毕生追随着每一座喷发的火山,这才是极致的爱吧,很羡慕像Katia和Maurice这样能够找到一个不管是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还是生活方式都如此契合的人!这片子一定要到电影院里看,那些火山喷发的影像真的绝美!
    • 豆瓣 9.4 HD中字
      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
      2014
      纪录片
      美国

      她在愤怒时最美

      She's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多女人渾然不知,我們一直在開倒車,還以為依附男人,爭奪男人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 群像式的回述。关于对女权的态度有个朋友分享过一个小故事,她说有一段时间对这种“大声”的女权主义有一些疑惑,便问一个参与很多次女权活动的朋友说:“你们这么大声会不会引起别人反感?”那个人说:“女权运动现在就像挤在一个房间里,我们现在这么大声是要把房顶先掀开,这样别人才能看到我们。”
      • 其实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男性在历史上的地位超越了女性。
      •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看到职场的女性,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而做着低人一等的工作,拿着低人一等的薪水;看到适婚年龄的女性,不会因为顶不住上一辈的催婚紧箍咒而低头认命;看到未婚或未育的女性,不会因为害怕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不敢跳槽;看到已婚已育的女性,不会因为独自带着孩子而失去自由,成为怨妇;看到成为中年妇女的女性,不会拿曾经灌输给自己的旧思想来给下一辈女性“洗脑”。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组织,然后投身于这洪流之中。
      •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反之亦然。你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就哭了,可能就是因为我默默感受到了许多的“issues”,而我竟然不能跟你说清,不能让你相信这种错误是存在的…我感到伤心,我也感到愤怒,所以我看这部时又哭了。
      • “没有永恒的胜利,只有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才会得到胜利。”
      • 为每一次对不平等的发声点赞。为每一个为自由付出代价的生命喝彩!
      • A good film to know the Second-wave Feminism, touching on topics such as equal pay, abortion, birth control, lesbianism, black women movements, etc. Very empowering. Btw, it must feel terrific to know that you are making history, right here, right now.
      • 自由在地平线的那端,不能因为看不见就不努力靠近它。
      • 全片以美国在1960s-1970s的第二波女权运动为主题,将其导火索、发展史、成就与挫折、合作与分歧、遗产与前景娓娓道来,具体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男女同工同酬、政治平等、人流节育、女性健康、儿童保育、女同性恋等。可惜由于时长限制,这些话题都浅尝辄止未得到深入挖掘和反思,也许做成分集纪录片更能追根溯源从而帮助观众全面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权运动超越性向、阶级、种族,将解剖结构相同的一群人聚集起来披荆斩棘共克难关,粉碎了既有性别政治体系,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先锋,堪称理想主义者的史诗。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女权主义者总是在强调I want,那是因为数百年来她们都不被允许说出I。把弱者逼到走投无路,再指责ta们发疯,不可以的,任何一个有最朴素是非观的人都应知道不可以这样做。
      • Angery is important. Anger takes on power. Angry as them. She is beautiful when she is angry.
      • 这个纪录片还可以做得更好的。
      • 了解自己的性别待遇。
      • 这类纪录片难得幽默而哲学
      • 美国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史;时任政府首脑尼克松、调查局局长胡佛敌视女权;芝加哥Jane,非法时期的女性自救。堕胎合法化议题 ,移步罗诉韦德案;长眠,自我压迫和自我贬低的结合。
      • 3.6 真厉害,真棒。这已经是第二次浪潮,侧面印证了以代际为单位的遗忘。但又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现代社会,会集中在大城市中爆发,大城市是怎样的结构,两性的功能趋于一致后,自然就会进入交换阶段,同性的平权,进而其他小众群体的平权,无穷尽也。
      • feminism 女权运动的西方国家,居然无法找到一个能描述男权主义的单词。全片,满口的feminism,听出老茧了,真是腻味。影片的总体条理还是比较清晰的,商业化制作,后期以及剪辑等都是十分老道。3星
      • 聚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活动,提到了女性同工同酬、堕胎、避孕、女性性取向、女性生殖健康、全日制托儿所、女性受到的外貌凝视等当时美国女性关注的话题。
      • 纪录片。“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这句话对话的是处女情结,强调贞洁,对婚前性行为有相当大意见的人。以上强调的贞洁,但底蕴还是私有制和女性身体隶属于父亲或丈夫尊严。触动我的是博士生和硕士生站出来烧自己文凭的,牛人!RESPECT!反体制化系统化,烧他丫的文凭!不惜反抗以资质学历作为话语权的根本,试想她们放弃了一纸文凭,就要做好以实力作为社会经济行为竞争的准备。标题“她愤怒时美丽”,让我想到RBG说“Anger is self defeating”,RBG在她的职位上必须要隐藏自己的愤怒,用智慧和策略去战胜不公。愤怒本身是一种对于不公的回应,追求公平的她愤怒时美丽。抗议其实是知行合一的体现,想到自己支持女性主义却被胸套禁锢,怕丑,不禁感到羞愧。感谢这些女性的奋斗,才让今天的女性主义成为可能。
      • 女权运动史,昏昏欲睡。讲真,得受多大歧视才会这么敏感啊,简直是过度敏感。哪有什么平等,不平等挺好的呀。
    • 豆瓣 9.2 IMDB 8.1 H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Japan's Secret Shame
      2018
      剧情片
      英国

      日本之耻

      Japan's Secret Sham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现在已有的一些评论真的觉得很可笑,这个片子是在讲什么?你该关注的是什么?有多少人仍身处在地狱中?有多少人仍心安理得的用权力获得利益,并不受法律的束缚?被迫坚强的站出来的人,我们不仅要为她鼓掌,还要站去她身边。#Metoo。这根本不仅是日本的问题,来看看你身边好不好?评论日本个屁
      • 无法感同身受的人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犯。
      • 我們身邊也在發生同樣的事。 片中女議員的態度讓人毛骨悚然,作為黨派議員可以堂而皇之說出男性是受害者的言論,可以看出部分女性已經在男權至上的社會氛圍下跪的太久了; 整個社會根深蒂固的腐舊觀念,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的,但正如片中所說「一滴水改變不了什麼,但聚集起來它就能形成海嘯。」
      • 虽然是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但是在对待女性权益问题上,日本可能永远做不到"脱亚入欧"了,一方面性文化泛滥,女性被物化和消费,另一方面女性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女性还是男权的维护者,欲盖弥彰,欲说还休,果真东亚国家都是大男子主义的温床,白人那一套在这里真的不太灵。建议和BBC的《印度的女儿》对比观赏!
    • 豆瓣 8.6 IMDB 7.6 HD1280高清中字版
      The Social Dilemma
      2020
      纪录片
      美国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影片翻译成”监视资本主义“太符合中国上层领导了,其实就是讲了社交网络怎样赚钱、怎样改变和监视用户、大数据统治的,其影响会延伸和触及到人性、进化、政治竞选等领域。但人类历史中的谎言、煽动、阴谋、阶级等现象,并不是网络时代就特有的,只是网络时代让这些现象具有更大规模、更快的反应而已,但不能把原罪归于网络。
      • 自己一边看这个片子一边控制不住想拿起手机刷豆瓣简直就是最大的dilemma
      • 在网飞纪录片序列中算不上惊艳,内容都能想得到,有个别地方倒是有启发。其实社交媒体不是重新发明了人性,只是顺应人性被发明出来。美国的从业者一直在担心这些操纵了人心的社交媒体落入一些有意控制大众的人的手里会造成怎样的灾难。但实际上,不是这样非黑即白。有意识筛选和过滤内容的社交媒介其实才造成更大的灾难,没有过滤的也造成问题,但思想的自由市场还是会有矫正可能的。他们和我们所担心的不是同一层级的事。
      • 前半段谈的是个人的成瘾性,后半段谈到了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甚至还提到了香港问题受到了推荐算法的影响,实在是强烈推荐的纪录片。推荐算法让人类看到更多他想看到的信息,而不是正确的信息;当算法没有被操纵的时候,假象会被传播和放大的更快,社会群体的分化会更严重;当被操纵的时候,它会成为比以往更高效的舆论控制工具。
      • 最讽刺的是你之所以能看到这部片子,多半也是因为它被网飞自己的大数据和算法推到了用户主页。这种感觉就像是有天迈克尔·贝跑出来拍了一部【电影艺术是如何被滥用CGI特效的好莱坞大片毁掉的】纪录片一样。
      • 中文翻译的标题线路很正确嘛
      • 年度最佳恐怖片
      • 就提一个capitalism会死吗
      • 一边抗拒一边沉迷,也是无解了。
      • 朋友圈已经关闭了好几年,也不用微博和fb的我感觉自己还是有点觉悟的。
      • 可能是今年 Netflix 最好的一部纪录片,无论是 have no clue 的大众还是互联网业内工作人员,都能从中得到新的启迪。一段虚构故事结合湾区大佬们和学者们的访谈形式也耳目一新。Just fucking watch this right now!另外好多差评真是男言之瘾重灾区…
      • 最后还是把问题还原到商业模式和经济上去了 也就是说 不是简单呼吁大家自己控制社交媒体的使用就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 看完片子之后 大家还是屁颠儿屁颠儿跑到社交媒体上来打分了😂 这和竞争关注的结果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吧 人生而愚蠢...也是没办法的事
      • 聚众吸牍哪家强 网飞找来这群人一个劲戳别人脊梁骨 没种把自己的5秒跳转下一个视频算进去
      • 我一直是更亲近Yuval Noal那种对社交网的防御心,最近他跟唐凤的对话中,唐女士更接近Bill Gates,她们对Code is law的信任是基于他们对科技的掌握,略傲慢的盲目。人类善于发明创造工具,却总是不能智慧的使用好它,socialmedia被创造出时的工具属性越来越模糊,连接一切变成绑定一切,我们都在失去个人专注力的同时被训练的自动贡献出时间来替科技公司创造价值。见惯了友邻放弃包容,讽刺刻薄的针对陌生人,哪怕对方只是没把咖啡馆当图书馆对待产生噪音。我们大部分人,都忘了我们用社交网的初衷了,我们只是停不下来了,这不对,要自省。
      • 某种existential crisis的压迫感沉重到可以将其归类恐怖片的程度:迫真humanity的一个至暗时刻。毋庸置疑新自由主义的放任默许了它们的野蛮生长。日渐两极化割裂的民主世界,中产的消亡,功绩社会里的精神暴力,抑郁及自杀率的攀升,ultra-right/left异军突起众多吊诡背后,总能追溯到科技巨头的鬼影。今年的BLM可谓一个高潮,空前的社会撕裂,内战的恐惧开始在北美大陆扩散,然而那种担忧早已经在太平洋对岸成为了现实,诸如废青和武统的呐喊此起彼伏,落入集权独裁手里的社交媒体正上演着数亿人的《楚门的世界》。
      • 三星半吧。这个片子一边谴责社交媒体蛊惑人心,一边也通过背景音,模拟场景,动画,拼命传输自己想传达的意思。有点讽刺
      • 互联网是人类文明的硕果还是浩劫?这是一个问题。互联网发展太快,而互联网用户运用它的智慧却太慢。它几乎成为现代人剪不断的脐带,每个人都以为这根脐带为我们输送养料,却很少发现它也在吞噬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生命。互联网背后是不断将我们异化的数据和图形,是将用户打造成韭菜的智能工具,而你我是它们手中的行货。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然而,这多么困难。最有意思的是,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发布的信息也会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一部分,不小心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 一场针砭时弊的反算法综述。其实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从资本主义这个引擎算法派生出来的,只不过工业榨取人的劳动,而“关注-数据-推送”技术编码人的行为,以此牟利(所谓的“人类期货”),它针对的是人类的生物算法(多巴胺奖赏回路),信息茧房效应诱导的后真相和观点极化,已是铁板钉钉无远弗届的现实(从这点说,倒真是不问姓社姓资的好猫)。因此,说算法无罪是狭隘的,一个致瘾、操纵、利用弱点的系统,应该用赫拉利说的入侵、或者说驯化来形容,当然也应该放在伦理的目光中审视,它并不“同时是”乌托邦和敌托邦,因为坏和好的杠杆是不对称的,技术放大恶总是猛于善。本片虽然拍得有点愣(拟人的邪恶三胞胎戏太笨拙了),但我完全赞同其基本立场——向平台开炮!怀着人道主义反抗它。毕竟,“批判者是真正的乐观主义者”。
      • 真实地活在一个科幻世界。
      • 3人模拟的AI真是形象!前年在影院看蚁人2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机摔坏,走回去的路上,没手机没带钱包坐不了地铁公交听不了歌刷不了抖音,浑身难受。那时候发现我是真的离不开手机了。“进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强大之物无不具有弊端”,算法由某种成功的定义(商业)优化,算法已经把人性的弱点钻研透了,“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过度到虚假信息时代”,【监视资本主义】信息全监控,这就是时代的【AI母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竞争你的注意力”,“由工具到致瘾和控制”,这个时代,注意力是微信、微博、淘宝、知乎、抖音、优酷、爱奇艺、今日头条、豆瓣、网易新浪百度腾讯、FB、INS,以及无处不在的上层建筑的工具。8.3
    • 豆瓣 8.2 IMDB 7.5 HD
      Reversing Roe
      2018
      纪录片
      美国

      推翻罗诉韦德案

      Reversing Ro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从纪录片的角度,影片对pro-life和pro-choice两方观点言论展示出的客观和克制令我敬佩。个人观点角度,我的愤怒悲伤痛苦已经无法抑制,激进言论预警。堕胎这件事上,只有女性具有话语权。我的身体,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做主。这一点是应该凌驾于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之上的。那些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夸夸其谈的男性,与其讨论堕胎的伦理性,不如多花点精力去教教男人们什么叫尊重女性,怎样记得打炮戴套吧。
      • 1970年7月1日,美国首个合法流产诊所由神职人员在纽约成立;罗诉韦德案:妊娠一二期,女可选择堕胎。妊娠第三期,州可立法禁堕;大法官任命,趋于保守化;总统竞选,象派态度,转堕为保,如里根、老布什、小布什和特朗普。
      • 民主,法治与女性权利。生命,选择权与宗教信仰。宗教真是散发着阵阵恶臭的一种东西。
      • 即使是在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女性寻求选择自由的过程依然是如此的艰难,似乎只要是关乎到了宗教和政治,任何异议都不再具有人性,看着那些反对堕胎的组织和政客的嘴脸,真的是不寒而栗。
    • 豆瓣 9.2 IMDB 8.2 2
      The Year Earth Changed
      2021
      纪录片
      美国

      地球改变之年

      The Year Earth Change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地球最大毒瘤被抑制的一年
      • 给人类的两点建议:1.别生了别生了 别生了别生了 2.早日进入母系社会
      • 多年以后,奈良的梅花鹿站在游客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它去市区吃草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不錯,充分說明人類就是地球之癌,疫情只是一個警告,希望能早點認清這點,自主退位把你🌍還給其他生物。
      • 神做了个测试,实验结论如下
      • 家里闷的第16个月,能换来几只平安长大的企鹅/海龟/猎豹cub也值了!
      • 整个文本主旨翻译成一句话就是:人类影响力减弱的一年使得地球重归美好。艾登堡爵士的灭霸主义倾向越发明显了。
      • 只有48分钟,却从开始到结束几次几乎流泪,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年作为对比,都意识不到其他生物已经被人类的活动影响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标榜自己爱动物,把观看它们当成一种爱,宣称某些行为对动物不至于有伤害,然而实际上可能它们已经被那些自以为爱它们的人逼迫到了难以生存繁衍的境地。最动人的是看到野生动物父母们终于不用再挣扎着喂养孩子,可以相对轻松地让自己和更多孩子们都吃饱、活下去,真的太希望这样的状态可以从此维持下去了。所以疫情之后我们真的必须要想想该怎样改变,哪怕先改变自己,不要再做那些人类中心主义的事了。
      • 我深知这改变背后有很多人离开世间的悲痛事实,这是硬币的背面,但这场疫情是人类无可避免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有我们汲取教训更好地尊重地球敬畏自然,才能告慰这些被randomly chosen的人类同胞们,否则他们真的die for nothing了;以及才能让后代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悲剧。 在听到” In many cases, they’re actually better off without us”我是难过的,虽然David是以非常雀跃的语气在说,但这句话也证明了,在过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整体与自然界是决裂开来的较对立状态,我们依靠它们,它们却不能依靠我们。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本应是相互依靠的,但现在只是我们在单方面地索取。 以及感谢那只放过摄影小哥的金钱豹\( ´▽`)/
      • 事实证明没有人这个物种之后,所有物种都能活得更好,大卫·爱登堡的旁白一如既往亲切。
      • Cheetah是猎豹,Leopard是金钱豹,Jaguar是美洲豹 👌
      • 沒有人類打擾的自然美得讓人驚嘆。人類確實應該謙卑一點。
      • 看到奈良的鹿还有非洲的猎豹叫人流泪。但是听到African Jackass Penguin又不好意思笑了。开头是空荡荡的城市,结尾是自然环境,都是对称的布局,但相互呼应。这个世界太美了。
      • 爱登堡爵士真是向人们兜售虚假希望、报喜不报忧的专业户了。这片的信息量和拍摄都低于 PBS 油管纪录片的水准,而偏重第三世界的叙述也显得片面。看到本地民众为野生动物所做的让步使人欣喜,但不用质疑的是在疫情结束后,国际层面上的经济行为会一切照旧甚至变本加厉。消费、污染、不必要的旅行只会更多,直到下一场疫情的到来。Lockdowns 或许让野生动物少受人类的干扰,但实际却让更多的生灵来到这个世界受难。
      • 所以说嘛,人口减少是多么美好一件事。每当看到又有人盯着七普数据上蹿下跳的时候,我只感慨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 是人类耽误地球了。
      • 应该让更多人看看这个片子,才会知道国外的疫情封闭措施也是很严格的,不是满大街游行抗议,无法无天。
      • 比以往的纪录片更深刻更令人反思更具现实意义,让人产生共鸣,被感动被治愈
      • 全人类 lockdown 的 2020 年,金门大桥下的白冠麻雀有了新的求偶音调;印度Jalandhar 的人们在 30 年的雾霾褪去后突然在家中望见喜马拉雅山;没有鹿饼以后,奈良年老的鹿带领小鹿找到寺庙两公里外的小时候觅食的草地;南非的河马、金钱豹、特拉维夫的胡狼、智利的美洲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水豚在曾是栖息地的城市里闲逛;座头鲸、海豚和虎鲸开始以新的方式交流和一起捕鱼;佛罗里达 Juno 海滩上有海龟产卵;小企鹅不必等到晚上才能吃到为了避开人类活动而迟归的成年企鹅带回来的食物;没有游客的干扰,肯尼亚的猎豹能够更容易召唤和保护幼崽;印度的大象有了缓冲区的食物。金钱豹和摄影师在南非的度假酒店里相遇仅有一步之遥,金钱豹和摄影师对视了片刻,然后静静走开。
      • 人类就是地球之癌。相信今后几年科学家、研究员们有更多的研究报告来呈现这个特殊时期的各种有意义发现。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