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上的罗拉。 |
|
今年女导演多,相应也更关注当代女性议题了,比如这部就刻画了一个在私生活和职场间艰难平衡的独立女强人形象。女主每天健身身材管理严格,空中飞人,永远穿规范正装,工作出类拔萃的同时也受男性挑逗和排挤,跟同样美丽干练的女上司是地下伴侣。她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她们是一对孤儿,女主不得不从高强度会计师工作中频繁抽身,渐渐把自己也搞得四分五裂,出现幻觉。精彩的是,影片将幻觉拍得很实(信件、电话等),在层层精神压迫下,更添一丝悬疑和心理惊悚味道,是很有张力的剧情片。 |
|
#2019金马No.4 看片之前粗略浏览豆瓣短评一片唱衰之声,但是看完全片反倒觉得其实细腻贴切。不像简介里描述的那般悬疑,其实还是生活流的,没有刻意去营造出其不意的惊悚感,反倒像躁郁患者的喃喃自语,就像影片头尾处姐姐写的小诗一样。我认为影片对于工作过劳女强人的生活的描写是适当且经过斟酌的,她的不安感最大的来源不仅是姐姐的病情,更大一部分是女性的社会角色这一点,职位晋升的患得患失才是她的心魔。影片中对其爱人兼上司的描摹是神来之笔,观影过程中我在预设这些相处会不会都是主人公的臆想,因为是悬疑题材,后来发现相处是真的相处,但若即若离也是真的若即若离,这种与他人关系距离难以把握的不安感才是女主的心结。PS:和《托尼·厄德曼》并置讨论,一部是将父女隔阂用吉利服的拥抱融化,一部是将姐妹病症用鬼魅来电相连 |
|
很细腻的一部,把我看到抑郁绝望,罗拉作为现代女性践行着人们公认的最佳出路:独立、事业、用能力说话、不受任何腐朽论调的束缚……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被损耗了,充满焦灼感的私人空间和私密关系,一个机械运作的精英女性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格子房里,连纵欲都像是劳作,投入精英圈层的女性最后除了虚幻的身份感什么都没有得到,她们仍旧无法幸福。面对最后一个亲人的离世,崩溃过后仍要继续流水线般的节奏,像是蜕掉最后一层皮的孤魂野鬼,终于僵硬着随风而去了。 |
|
导演将所有老生常谈的元素都杂糅进来,家庭困境、心理悬疑、贫富阶级、LGBT,甚至参与对女权的讨论。但所有话题都是泛泛而谈,流于表面,让人不明就里。影片不像是对生活病灶的思索,更像是没有内涵的无病呻吟。 |
|
是我独立翻译的第一步电影哈哈😄 |
|
它展现的是一种现代的精神病理状态,风格上则有点像苦大仇深版的《托尼·饿得慢》,情节剧。柏林其实还是很先锋的,一边纠结历史,一边脚下步履不停,很多作品都在讲当代人的事儿,超前一大截。3.5 |
|
这群柏林学派可真扎实啊。不用惊悚技法,惊悚却早在每一个暗角之中。紧身的西服、磨脚的高跟、得体的举止,妩媚的步伐,那些体面的工作与高贵的圈层,全都脆弱得一触即裂,那些爱人与朋友最后都不见踪影,像是一通通无人接听的电话。把姐姐从精神病院接出,幻想着光明的南国海岸,似乎一切就要变好了,自己的努力应有所得。但望着姐姐就像看着自己过去的阴影,在最终痛苦地摆脱往昔的幽灵之后,却发现伪装的面具戴了太久,连疼痛与泪水都不再被他人所相信。 |
|
不错的奥地利关注当代独立女性的作品 虽然乍一看女主的经历是个例到不行的个例 可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总有那么些细节让人能代入 |
|
装神弄鬼,简直不敢相信真的就这么平淡无聊。这伪装我差点就信了呵呵。 |
|
要说给这部电影打标签的话 自然有太多元素看似是为了让这个片子所谓的艺术和政治正确起来 但是我从她身上 切身感受到了一种想要有能力拥有但是又让人害怕的生活 香港的翻译名叫 迷走罗拉 很妙😏 |
|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女导演+拉拉题材,柏林最正确的选择。在商战或者办公室政治题材中间掺入情欲和精分两大题材是个比较有趣的选择,剧作讲究,尤其是并没有按套路给影片中的神秘电话一个确切的解释:究竟是太过孤独(母亲早逝,女主姐姐精神病入院后她就成了孤儿,一直生活在寄养家庭),还是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女主本身家族精神病史让她也有了精分症状?即便长对话比较多,仍然堪称非常稳重又不乏味的调度和表演。 |
|
故事把女性置于一个极端冲突之中,高压的男权工作,私密的同性恋情,亲人的精神疾病,以及日常生活的混乱在努力协调中平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焦虑的生活空间,电影的观感很好的把这种不安感传达出来,观影过程显得格外烦躁,当然也可以说这是过于细腻的呈现,让女主的内心矛盾和虚幻感准确的传达到银幕之外,大概只有当她站在地面上的时候,一切才是真实的 |
|
怎么会有dialogue如此不精彩的A类电影节主竞赛,铺垫太多而虚就很冗长。at Siff Pacific Place |
|
德奥同种,电影气质如是。不算太压抑的故事,伴随荒兮兮地插曲,道尽生活不易。 |
|
密集展示一个当代女性的状态,日常生活和空中飞人式的连续工作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偶尔穿插的健身和片刻偷欢都像是用节奏安排好的,像完成任务一样。支撑这种生活的目标和信念则相对空虚。姐姐这一条线用一种很真实的对照方式引出这种生活的背面或阴影,悬疑的应用模化但现实感很强。只不过最终效果很普通,还是一起流入#当代生活#的大潮中了。 |
|
#BATURU女性电影节 真实的“自我”与想象中的“自我”的博弈,怎么能不失序啊,永远没办法杀死真的我。妙的是对爱欲关系的描写是一对Lesbian。靠去性别化的方式挣扎在精英阶层,却在苦苦维系中异化了自我。 |
|
一幅很成熟也很完整的女性肖像画,所有的画面和重心都交给了主人公:那些在职场、爱情和家庭生活下不断被挤压的生存空间,值得唤起注意的精神健康还有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时而是“何苦为难这个女人”的哀叹,时而是想向所有讥笑和轻视发动战争的愤怒,Lola在整部片子的旅程坎坷却又残酷得真实。但是仅由她一人的遭遇,来概括看似所有的问题,会明显感觉到电影的“过载”;到最后会觉得不再贴近,而只是流于展示。感觉和《系统破坏者》有着很相似的问题,但至少让人更正视从中试图涉及的话题。 |
|
以为是个悬疑片特意选在了白天看,不过这种紧张的气氛确实贯穿全片,感觉是扯着一根弦看完的。女主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那种感觉文字好像描述不出来。 |
|
3.5 看看人欧影女导,sigh |
|
现代都市(职场)人的焦虑与精神病「妄想」,被工作、感情、亲人的压力折磨,焦虑与敏感。 |
|
爱酷看的 1⃣女主的身材 2⃣女主的美貌 3⃣女主的sex 4⃣配乐 5⃣画面 6⃣挺融合当代女性议题的 还有地下lgbtq元素
除了除了除了 悬疑part 把我整懵
我真的一度以为 女主的女朋友 出轨男下属 然后装作女主的姐姐给女主打电话 让女主以为自己精神有问题 然后趁机占领女主的职位 🆘
最后还是没弄明白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那位跳楼的还是阿姨还是谁 我好蠢我好混乱
🉑🉑🉑🉑最后 线条太好看了!暴风流泪 |
|
居然没标记,记得是Friedrichstadt剧院 |
|
漫長而又細膩 唉 姐姐最後還是離去了 還好你有女朋友 但是你們在同一個辦公室 這樣真的好麽 believe me dont dating your coworker |
|
monocle 说的 The most high profile of 2019 奥地利电影总是很克制 很多支流但是都没有展开深度一般 几条线都潜藏隐隐约约 喜欢女性职场部分的刻画 而且女主的腿就还好吧 其实很多事就像是发生在我身上一样 平实而贴近生活 |
|
两位姐姐的身材真的好到哭出来,剧情...剧情有很多没解释清楚的地方,接连看了两部幻听幻视的作品,让我一度以为这是本年度流行point |
|
作为有「慕强/厌女/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倾向的女性管理者,正在职场中「追求健康、快乐和效率」的罗拉显然无法管控她体内那个隐性的另一半人格:上床都不脱「高跟鞋」的她宁愿将其留在精神病院里受虐。然而,总是被「病态人格」施虐、骚扰和控制的她似乎并不是其公司文化理念「fitter happier more productive/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效率」的既得利益者——这个「板着脸」精明能干,偶尔脱下高跟鞋接触《脚下的土地》一小会儿的女强人亦有令她感到难堪、无奈和后怕「被健康、快乐和效率打脸」的时刻。幸或不幸,她还没有完全被资本主义分工体系征服、绑架和异化,她还没有彻底同幻觉《三女性》一起生活:路人眼中「为了金钱出卖灵魂」的她和家人眼中「可笑至极」的她至少还有在乎的人。只不过,她越慕女强人也就越厌女弱者。 |
|
很好的都市心理題材,卻被淺嘗輒止、面面俱到的技法徹底毀了。 |
|
#queer as european folk |
|
结尾科恩 |
|
细致描述女性压力与情感纠葛的一部电影,导演对于女性人物的刻画生动真实,将压力与纠结融入剧情之中,让观众感受到都市下女性的选择与处境。 |
|
这是我看过的最酷的电影!!!没有之一 |
|
前半段装神弄鬼,后半段走上正轨。当观众以为是那种精神分裂的女主角幻想出姐姐的情节,结果在后半段反转过来。这应算是女性职场题材的一种变奏。女性在职场上一步步往上走,自然要有所舍弃(亲情、爱情、健康),究竟换来的是否幸福,影片最后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
|
那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营造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在精英环境下的高效率忙碌 ,伴随患有精神病的姐姐,以及之后的自杀创伤,以及自己同性伴侣的关系都让这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感到崩溃、想要放弃,这种情绪爆发在影片不断的流离着。但是影片不足的地方十分精简的用一些没有意义的镜头,可以拍的更好。
“”低头看着自己的身体,却看不到自己”
“”四肢可以活动,却不能正常行走” |
|
还不错的心理惊悚片(误),节奏感很好,全程如鲠在喉,最后也没把憋着的一口气吐出来。 |
|
德/奥/波兰区爆款类 倒是再次让我对德语区电影院校的教育捏一把汗 未来可千万别被柏林学派填满 |
|
欧洲上等人怎么跟个鸡那人似的绷紧神经成天疑神疑鬼胆战心惊的。 |
|
到底如何才能“自知”,“自省“和”自爱“,主角身份以及成长和关系的设定,就似乎要悲剧。 |
|
“人生的困境” 困在精神病院的姐姐和孤身一人打拼还要负担家人责任的妹妹 到底谁更艰难呢?回想身边的种种人事 独自默默扛过巨大压力而不崩溃的 谁不是生活的勇者 |
|
7.0。听到片末Leonard Cohen的“if I didn't have your love”时,心都碎了,太悲伤了。这是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I look down at my body,and I cannot see myself. I can move,and I cannot walk properly. I'am only distantly related to myself. There's nothing more to explain. There's nothing more to understand”,女主职场搏杀,家里还有一个精神分裂的姐姐,一向自律的坚实世界,慢慢走向崩塌 |
|
困 |
|
女上司有点对不住罗拉,感觉爱的是罗拉年轻的美貌和身材 |
|
女性电影,精英的自我幻觉便是社会压力的真实反应,无论性取向工作或与人相处的方式,只不过是衣冠楚楚的崩溃边缘 |
|
虽然但是,已经强撑着不在每天的各种窒息时刻中表现出崩溃情绪的我,真的不想连看电影都要看这种随时随地behave like a rational adult的片子了。2.5 |
|
本来是带着一颗恋爱脑来吃瓜的,要不是晋江得充钱也不会想起来看电影。感觉算一部反映现代女性生存问题的电影,lola姐姐的死是必然的,丧失了精神独立确实很难活下去,在生活工作巨大压力下,精神疾病像一直生活在没有阳光的天气里,靠药物控制病情,会反复无常,会惧怕遗传,可以理解lola,但不成为lola。 |
|
片尾曲是Leonard Cohen -If I didn't have your love |
|
当代人的焦虑和不安,层层剥落。不太好写的故事和难以表达的题材,情绪是出来了。但故事略弱。 |
|
女主的身世有点惨,姐姐自杀彻底失去家庭锚点,罗拉之所以想在职场上追名逐利还是因为社会没有兜底和容错率,感觉她放松就很可能落入女流浪汉的境地?拍出了女性困境,职场男性的蜜汁自信,罗拉不得不努力工作熟悉卷业务,同时还得面对客户的性骚扰又不能保护自己,而经常生活上帮助自己的同事因为男的坑自己被同时力保罗拉的上司拉去了背锅,女上司也不得不长期在高压下工作。orz敬佩罗拉,要么加班要么锻炼,没想到女主是零哎。姐妹,你当0真的埋没人才。。。不过高压行业真的得慎重,但普通行业裁员。。。尤其是单身母亲更容易受到冲击。。。 |
|
6.4 |
|
“觉得同情是弱点”“她(姐姐)经常出现幻觉,有被害妄想”(感觉在描述她自己)。好喜欢这个故事节奏,感觉非常的平静,适合在天微微亮的时候看到天光大亮,故事结束,也好像过了很久很久的日子。"if i don't have your love " leonard cohen片尾曲也配的很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