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龙早年半自传导演作品,据说狄龙拍这部片子,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拍完这部片子之后,狄龙结婚,所谓狄姜双生组合,再无密切合作,从此二人在一部影视作品出现,都是极困难的。但在这部片子,狄龙把姜大卫拍得如此清新自然,想是裹着爱意,连张百万也要自愧不如吧! |
|
最近太湖get到了一张龙哥先签而姜姜后签的后生DVD,就签在两张相对而笑的纯真的少年脸下方。 |
|
老龙完整的详述了一个显而易懂的故事,小姜完全的散发了他不羁的魅力 |
|
爱意没有躲在镜头后面,爱意弥漫在空气里。为了阿尊演阿龙的少年还是为了阿尊把少年阿龙演的那么阿尊。小狄龙你太压抑了,少年可以不用克己甚,何苦。反正将来还会更压抑。 |
|
曾见到有人说想到张导的镜头追着小姜的背影走过整整一条街不禁倒吸凉气;我想说,这部电影里龙哥的镜头追着小姜骑车的身影远远不止一条街,也不止一次吧?那龙哥该是有多爱小姜呢?此片出乎意料的好看,连我妈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了。 |
|
一想到是阿龙的年少往事改编,片中种种就虐起来。惨绿的青春,难言的苦楚,谁也不曾说。武功如水火,阿龙大概也想过,如果走了最坏的一条路,最终结局是什么。他这种性格,只能把它轻轻的放在信任的人手中,让他成为自己,讲出来,演出来。 |
|
狄龙导演,简直是拍他眼中的姜大卫啊,看前半段那么受气心疼哇……这个片子,把狄龙对姜大卫复杂暧昧恩爱甜蜜却欲罢不能形同陌路的情感全都说出来了。 |
|
这其实是导演本人的半自传,再结合我自己对导演年轻时代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背景了解,确定这部戏给了他一个和过去不堪的自己做彻底告别的机会。和<叛逆>的观感类似,社会总像一只白骨精,对着美少年们这块鲜美肥润的唐僧肉无情地撕咬。导演对小姜同志那是满满的爱^o^感谢电影,抚平了少年狄龙所有的烦恼和愤怒 |
|
袁小田的徒弟吗!最后当然又回归动作片套路了,明明是个当代问题青年片。狄龙跳过汽车的镜头挺强,他们的身体状态都处在巅峰。但是姜大卫还是瘦的可怜。此片依然利用姜大卫的叛逆不屈的气质做戏。打斗没什么花样,剧情有些老套,但是情节中“2点”绝对不如张彻多,挺流畅的,狄龙不像外行。片子还行。 |
|
关门的老头儿最懂事。 |
|
狄先生搭着姜先生的肩膀,一起走过写着“唇齿相依”的门口。。。 |
|
虽说并没有多好看,但我还是入戏了。狄导演的镜头带着说不尽的爱意,阿尊学他龙哥有模有样,可终究不太懂他在想什么吧。为什么不再导戏了呢狄导演,明明是想表达的,连这点欲望都要压抑吗? |
|
龙哥很喜欢英雄救姜吧,可惜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龙哥又那么渴望做正派的警察,所以最后只能放逐了偏离了主流的另外一个自己,也驱逐了小姜。一个内里偏离传统的人,偏偏又喜欢把自己打扮得符合传统价值观,怕是除了压抑自己和驱逐所爱外,也是没别的办法了。 |
|
我只在这部电影里看他,看他,看他旧日的生活,看他演他,看他们当时当刻的情意。龙哥,镜头太晃了,变焦不稳,看着晃眼啊。 |
|
架子很好,可惜内容乏味。也不知道是不是狄龙当导演功力不够,连动作场面看着也觉得挺硬,不流畅。不过狄龙又编又导,反倒把主角位置留给了姜大卫,还真是有情有义啊。 |
|
多士店就是杂货店的意思。在电影里姜大卫很恨那位老板,后来在练功时还把沙包想象成店老板来打,其实这位店老板也很辛苦。从一开始就能看到,这个店很杂,不仅架子上堆满了货物,屋顶上还吊了香蕉,还有让伙计切羊腿,基本上是小型超市了。而销售方式以送货为主,至少这部电影里很少见到顾客。本人做过类似的生意,这一行真的是很辛苦,起早摸黑,光每天的进货盘货就繁琐,还有就是晚上店老板竟然睡在上铺,而下铺是姜大卫的。这位姜大卫同学不仅头皮撬,而且还经常偷拿店里的东西。开杂货店的还要应付当地的小流氓,江岛一伙就打劫了这个店。哎....... |
|
虽然把自己和cp拍出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但包子跳车英雄救美那一幕真帅,尊也还很萌。他是你,也不是你,他重新做人,然后呢?你没给答案,也许你自己也不知道。 |
|
师傅一关门,你们就从对打变成拥抱。 |
|
曾经也是叛逆少年,龙爷身上却欠缺尊爷那种潇洒不羁的迷人气质,看过这片子有点明白了,他大概也曾在悬崖边挣扎彷徨,踏错一步便坠入深渊,而他又是个对自我有很高道德约束的人,于是自此每一步都行得谨小慎微。初次执导拍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啦!(带着粉丝滤镜 |
|
这个片拍得这叫一个百味杂陈哦,看完我都要相信狄->姜是真的了,这个“镜头后的凝视”简直了!最妙是师傅最后说向荣仍然是他最好的弟子,根莱真的不会是又骄傲又嫉妒么!简直让人哼唧 |
|
他叫他去演自己惨淡的少年光景,只因为他知道他与他一样曾经是长于寒微中的少年,所以能当他的也只能是他。毕竟是新手导演,映得不算很好,却真的把他映得很靓:那单薄的少年骑着白衣,迎着香港的热风,一脸肆意地吹着口哨,闯进了多少人的心。大概除了他俩的师父以外,确实只有他最知道他美好在哪里。他俩是什么感情不重要了,急着去定性反而会毁掉其中的美好。能确定的是,他俩确实有一种伟大的情谊,那是一般人一辈子都不能拥有的。人这一辈子如果能有这样的情谊,那是什么外物也不能及的。 |
|
这是一部需要武指的文艺片,前半部分温情、阳光、接地气,即使少年人的戾气和遭受欺侮也并没令人失去希望,姜大卫在这部戏的白衬衫装扮几乎是所有电影里最美好的时装形象:天真、稚嫩却善良。狄龙的镜头跟随着白衣少年的单车走过翠色山前的小路、走过起伏的街道、走过一宅一户的大门……这是爱啊! |
|
就问龙哥敢不敢再看一次后生?另,
在我眼里,这是某人写给某人的情书。 |
|
冗长……龙包子的导演功力比不上编剧水平(要不是倪匡大大兜底……),编剧水平比不上演技,演技比不上肉体和美貌!不过,龙哥镜头下的小姜、那个盯着他的唇那一瞬间惶神、那个师傅关上的最后的门……最后一次把自己剖开展示在他眼前、最后全心用镜头看他一遍、最后再见我的过去和我爱的人QAQ |
|
故事其实挺好,从细节方面能看的出是那种真实生活改遍的,可能手法不成熟,三星给狄龙的童年。
另外反感抄CP,狄龙那不是对小姜的爱,那是他对自己悲惨童年的怜惜。 |
|
白衬衣追卡车那段,瘦的那么锋利少年笑的那么好看 |
|
作为狄龙第一次做导演的作品,我觉得还挺好的,尤其前面写实的部分。少年小姜被老板欺负得挺惨,也挨了揍,后面剧情就突飞猛进了,小姜开始不停揍别人,又回到武打片的套路,可惜。评论里都说这是导演对小姜满满的爱,白衬衣,红格子衬衫,绿色上衣,反正都是美美的造型。也许在看到小姜盯着女孩看时,导演的确晃神了,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表情失控了一秒,更也许晃神的不止导演一个人。他让小姜演自己,在镜头里看当年的自己和那时的小姜,他的沉沦,他的迷失,他幻想中有兄长拉他一把,不至走上邪路,然而小姜不关心他究竟找了什么工作,只关心自己的拳脚。小姜是个无心及某种层面冷漠的人,所以和一直要符合大众期待的他,形成微妙讽刺,曾经亲密的两人从此各走各路,不再联系。 |
|
狄龙半自传导演作品,作为自己一段时光的“告别之作”。社会底层的青少年很容易因为各种诱惑而误入歧途,即使想要回头也很困难,反而越陷越深。士多店老板虽然克扣压榨向荣(但老板这人其实内心还好,每次都替向荣在母亲那隐瞒,起早贪黑和员工住在一起),但向荣那时脸上还有笑容,还能抬头看看蓝天,还能在送货路上与心仪的女子打招呼,还能回家与妈妈妹妹嬉戏打闹,后来当了杀手,不再为金钱烦恼,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 |
|
我用爱意向你告别,自此后,你我师兄弟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一块练武功。 |
|
叙事很细腻,导演对主演的爱昭然若揭的一个片。我的话讲完了。 |
|
《後生》應是龍年少時自傳意味濃厚的一部戲,演員中最出彩是雙子星的另一位,想想就很浪漫——你參演我的故事經歷我的過去體味我的人生,冠君吾名,喚吾汝名,此身換彼身——鋪了天蓋了地的浪漫呀。有場追逐戲前前後後追著尊拍了幾條街吼,到底不愧是小狄導演滿滿的愛意呀~(⌯˃̶᷄ ⁻̫ ˂̶᷄⌯)看到最後根來拉了向榮,師兄和師弟的兩隻手銬在一起,在番差館的路上,說不出的,莫名感動,比之前小巷散步談心狄黐在姜身上一路追隨愛意滿溢的視線更感動。大概因為終於來到最尾了吧。戲內戲外都如是。 |
|
龙哥自导的自传电影,处处暗藏私心,阿尊在里头从发型到衣着帅气迷人,青春无敌,骑单车的白衬衣青年,迎风飞驰,是龙哥眼里的阿尊,是龙哥镜头里的阿尊,满满的爱快溢出银幕,藏都藏不住。“师兄弟不知要多久才能再有机会在一块练武功,再练一场吧”关玉楼同关小楼,再练一场,可能以后都没机会了,龙哥的执念啊! |
|
臉譜化的人物和微跳脫的劇情也敵不過狄大人執導筒時對姜大人滿滿的愛 |
|
向荣和根来像是导演内心分裂的两个人格,一个压抑扭曲、痛苦挣扎,另一个则是伟光正的化身。但妙的是姜大卫和他一同演绎,叫人搞不清楚导演是在自我救赎还是在搞情趣,大卫被打得惨兮兮,他来一出英雄救美。大卫有两个镜头,一个是着白衬衫追公车,一个是躺在酒吧的地上时有光影映在他的额头,把姜大卫的少年天真和忧郁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叹美得好似在用镜头亲吻他(虽然镜头前某人的目光也很赤裸)。首尾呼应,剧情流畅,小伏笔很多,缺点就是有些台词和打斗场面很尬,前面铺垫太长,可能导演因为是自身经历改编所以拍得上头。最后两个人戴着同一副手铐去自首,两个人格妥协,正直将反叛束缚。导演正派过头,总爱劝人向善,这也许就是狄龙被姜大卫说“真无聊”的原因吧😂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们师兄弟不知还有多久才能再在一起练武功。 |
|
镜头里满满的满满的都是爱。。。 |
|
杂货铺的日子如此苦涩,可前半截的小姜却轻盈得像一片阳光下飞舞的羽毛,他灿烂、没心没肺地笑着,没有意识到身旁那个人已经在默默和他说道别了 |
|
邵氏电影宣传中国功夫的精神不亚于李小龙 |
|
道德说教的意味很浓,但是社会现实很写实,尤其是小偷跳桥自杀一段。武功的确可以让人变好变坏。 |
|
★★★☆为了照顾主演姜大卫,导演狄龙直接在影片中后段完全消失。PS:洪金宝短暂客串 |
|
前半段的半自传整挺好 后半段风格突变 刻意效仿张老师其实大可不必...原来经典的追车和出神凝望都出自这部 |
|
看前半的时候觉得是狄龙的《四百击》,1975年李小龙都死了2年了,新浪潮马上开始,这片子走上街头,看不到邵氏的棚景。收瓶子老头一个个铜板放到小姜掌心是细节。少男少女齐堕落。以前以为《戏王之王》里宋子祈当导演拍《飞女正传》影射的是姜大卫(《听不到的说话》等社会题材片),现在看来狄姜这代明星和王羽那代演而优则导已经不同了,他们有自己想要诉说的话题。后面的邵氏商业味阻碍了新浪潮。根来大概是狄龙想派去保护少年时代的自己的自己吧 |
|
没事儿就刷狄姜吧 |
|
感觉以前的台词真是舞台腔啊
——不要走,再走我要开枪了。
——开吧,英雄。反正你们都是有牌的冷血动物,死在这里和窝在监狱里也没多大分别。痛快点,开枪吧。 |
|
还不错,看了之后大大怜惜狄龙,小时候过的啥日子,太惨了。向荣这条线剧情挺完整的,我觉得跟莱是狄龙想象中可以为自己少年时提供庇护的人物形象。 |
|
……竟然自首去了…竟然没把尊叔搞死……真爱 |
|
双生好似一人时曾有约定,将来如果做导演,一定请对方演主角,于是小姜出演了龙哥的《后生》。据说是狄龙的半自传体,总觉得他在这部片子里透射出了更加理想化的自我,融合了他和小姜优点的自我:被生活毒打但不失本心,为了不受欺负去学功夫,做错事可以从头来过,仍能拥有世俗温暖,这些是狄龙的;顽皮桀骜,今朝有酒今朝醉,学起东西来“一学就会,一会就好”(张彻评价小姜的原话)的天赋是姜大卫的。所以剧中根生用那种眼神看向荣也不足为奇,既是心疼,也是向往,他无法摆脱原生的自我,又不可避免得向往另一个更加肆意纯粹的生命。也许是我多心,角色名字是否也有深意:根生是土里的,脚踏实地,向荣是光里的,自由自在。。。戏如人生啊。以前觉得张彻已经拍出了最美的姜,然而龙哥镜头里的单车少年展颜一笑,眼角嘴角带勾,这一幕我词穷了。 |
|
我大概看的删减版?结尾根来是怎么就抓住向荣了?没有过程啊?龙哥这戏份,就是客串啊,其实我想看龙哥自己演……这角色剧情会让我想到死角和电单车,这个向荣会让我觉得他自己也很不上进啊,觉得老板苛刻,但是自己也从不认真工作,这种屌丝心态到现在也有很多,不对的总是别人,委屈的总是自己。但是看龙哥的张纯和宋达,似乎也挺不成熟,但是就是满满的心痛他,觉得他做什么都对!打分好纠结,毕竟是龙哥导演的戏,但是如果龙哥自己主演我就给五星了。对了!竟然还有洪金宝打酱油!!以为他和龙哥只在一刀倾城里合作过,没想到这么早就合作了一次,洪金宝真是好眉清目秀一胖子啊!!! |
|
某舞女走過之後 狄爺看大衛的眼神。。。那叫一個複雜 |
|
那拳拳到肉,无甚权谋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已然被人们从内心里悄然抹去了 |
|
看这部片子是为了找到狄龙年少时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