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玩一鏡到底,可能更好一點…至少,不用這麼長﹍最精彩的不是攝影噱頭,而是在如此巨大侷限下仍可情緒跌宕自如的女主角!彈鋼琴那段挺好,也帶出Mephisto。「真柏林人」,西班牙女主角。街頭漫遊之變奏。四男不斷拋出危險信號,女主角也有自主權,但對她來說,挑逗更勝警告。 |
|
个人不喜欢在电影里无限放大「行为艺术」元素。什么从小拍到老啊一镜到底啊,如果呈现的效果无法服务于影像本身,那都是扯皮。这片儿要是剪一剪哪要140分钟哦!当然如果剪的话,也真就一毛看点都没有了。本片是「如何给一个平庸故事上逼格」的成功案例。这分打赏给创意和执行力。 |
|
从偶然相识的陌路人,到卷入犯罪的亡命鸳鸯,再到身不由已的大难临头,冰冷绝望的万念俱灰…2个半小时酿成的万劫不复,由善到恶只需一个街头、一个酒吧和一个倒吻,生命的长镜头在最后一刻凝固。亲爱的维多利亚,这个清晨过后,为何你没来上班?为何没有递上温热的可可?为何没有继续把钢琴弹奏? |
|
140分钟一镜到底,并不是贝拉·塔尔式的长镜头,这里更多的让人佩服德国人的魄力和实验精神,长镜头让戏剧时间和现实时间同步,提升的只有演员表演的优秀,如此高难度的表演一条过。为了这个一镜到底,压缩戏剧时间,也让人物的行为逻辑让人很不爽,几个笨贼的业余简直业余的像逻辑bug。★★★ |
|
配乐👍 |
|
电影开头用较大篇幅讲了女主的孤独,并将这种孤独贯穿始末。一切都是因为孤独。 |
|
好久没一个人坐在柏林影院里看个柏林的电影……基本是最开始无聊、各种盘腿休息,听好笑的德式英语,后来跟着一镜到底脖子疼。最后清晨走出威斯汀女主的背影和那个场景,基本冷得我也要哭了。。看后两个小时基本走不出来看人不是人看这城市好懵。 |
|
中文译名应为《作死的维多利亚》 |
|
止于空虚寂寞冷,始于孤独无聊闲。一镜到底,no zuo no die。 |
|
又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快要入戏时就结束了,一镜到底也许没必要,除了冗长琐碎,没有太多优势,不过稍微有些好处是,不剪辑的长镜头拍出了天亮前后的140分钟里的光线和色彩变化,以及人物命运的转折,混乱煎熬的140分钟,观众跟摄影机一起晃来晃去,感受了这份眩晕和失重感。 |
|
一镜到底的技法非常厉害,故事也是相当戏剧性地展开。感触最深的反而是前半段凌晨柏林的街头,浪漫的邂逅,漫无目的地闲逛,吸烟喝酒,自行车,楼顶,以及轻柔的晚风刮得我们以为可以年轻地过一辈子。 |
|
一镜到底又如何?如果有剪辑的话,完全不需要拖这么长。勇于尝试和挑战的精神是好的,但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原创的地方,从创作者寻求突破探索新路线的角度,还不如左右眼不同画的3D来得好玩...... 不过中间还是挺好看的。 |
|
一鏡到底不只是玩風格,從黑夜柏林的街頭,到咖啡館的絮語,再到罪案槍戰戲,三種扯不到一起的類型被完美無縫銜接成一個流暢的故事,毫不刻意做作,連鏡頭語言都各有特色卻可以做到自然轉換,導演的老練與控制力畢現,看完就過癮二字!缺點則是技術太牛逼,內涵和人物太程式化沒用心勾勒。 |
|
银幕装置与观众的关系掌控得比较糟糕,观众会有摄影机始终存在的感受,剧情为一镜到底编排,调度被弱化,玩性被外放。人物的行为逻辑经不起推敲,尤其是女主角,说服力很欠缺,故事的铺陈和发展也大为所限。 |
|
女主略欠 |
|
世界太浮躁,把故事先讲好再飞吧 |
|
真真正正的一镜到底,两个多小时就像过山车一样忐忑惊心。可惜形式对内容的局限性也很明显:我们只知道女主这样,却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导演快跑”的柏林,一路跟拍得多拼命!!! |
|
一个跟生活可能毫不相干的故事,却可以让人掉泪。在异国大街上随便遇到一个什么人然后胡侃半天,跟自己曾经的经历很像,那种孤独感我太懂了。弹钢琴那段跟自己的生活有很多共鸣。酒店里面女主的哭戏情绪好满,几乎把所有青春的痛苦都哭出来了。但是两小时手持长镜头真的看得好头晕,胃部不适。 |
|
真·一镜到底。在夜色掩映下的柏林,一个有点危险的故事逐渐演变成一个很危险的故事。喜欢Victoria和Sonne,好人不够好坏人又不够坏。虽然近距离的长时间跟拍让胃部有点不适,但还是欣赏导演的想法和勇气。 |
|
建议别看 |
|
有意的不做作 |
|
《作死妹子一镜到底》 |
|
看一镜到底就是当你坐在电影院里,你突然觉得你用同样两小时的时间看了一部电影,而那却是别人惊险刺激的传奇两小时。当电影回到一开场的酒吧时,突然像是一个梦境或者是一种倒叙,我希望电影能在那结束,所以我可以期盼这是一段有些疯狂的爱情。临场的对话和演技都好喜欢,看完难受,目前今年最佳。 |
|
我承认是为了一镜到底来看的,但这个手法完全没必要。至于情节和人物,钢琴片段当然是华彩瞬间,但扑面而来无处不在的青春的愚蠢让中年人的耐心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
|
140分钟一镜到底,电影与现实时间几乎完全同步,一旦产生认同感就能完全投入进去,体验一场难忘的旅程。导演并未故作姿态,而是完满地融合了青春片与惊悚犯罪片,并恰如其分地展露了维多利亚的内心世界,女主的表演扎实无比。那份爱与理想幻灭后的空虚无力令人信服。弹琴和开放式结尾大赞。(9.0/10) |
|
我觉得挺棒的,high片,像一场梦。
年轻人那种作死的体验,我挺懂的。
你好,魔鬼 |
|
本片的技術含量完全擊倒故事啊!並不覺得長鏡頭是在炫技,而是如果電影沒用的話根本就不能成就此片,一鏡到底的真實感太強太恐怖了!兩場Disco和最後的爆發還能拍得出那麼極具美感。★★★☆ |
|
一镜到底,是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白乏味,剧情苍白,水平相当于大三学生作品吧。这片还入围柏林电影节了。 |
|
。。。 |
|
还是蛮好看的,无聊琐碎拼凑有些多。遇到爱情总爱逞风,懒得判断对方穷途薄命。忘记中国老祖宗说的“洗手不干”了。 |
|
闷到我想哭 |
|
电影节开幕三天来最大的惊喜,用没有剪辑手法辅助的140分钟一镜到底的形式如魔法般地把前半段自发浪漫的偶遇情绪与后半段紧张刺激的犯罪场景缝合起来,单一但又复杂的镜头语言却能抒写出两段风格完全不同的故事,导演的控制力可见一般。在追求形式完美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牺牲掉了剧作表演的力量 |
|
唯一一部弃看的电影!天了…这种一镜到底有何意义!!!求导演去看看人家《大空港2012》… |
|
比較差。一鏡到底並不是原諒前半台詞毫無用處的藉口。這也不像是刻意反戲劇化,倒像是根本沒有充分排練,或者是根本沒有劇本。 |
|
“一镜到底”虽然牺牲了剧情和叙事能力,但换来的却是技法上的“惊奇”般的好看 |
|
好神奇的片子,非常奇妙的感觉!先不说剧情怎样,真·一镜到底能拍成这个样子实属不易!如此高强度的表演,卡司们都没掉链子也很是难得!该爆发的时候演技能飙出来,此处应该有掌声!后半段跟着场景的转换,剧情也跌宕起伏,好看!只是开篇部分的灯光简直闪瞎双眼,大有当年3D龙的阵势! |
|
不相信有防范意识这么差的女生 纯粹是因为爱玩么? |
|
喜欢柏林的观众一定被影片前半段的柏林街头打动,作品本身也可视为对城市背景下年轻人群我连结的渴望的研究。即兴对白为重点的欧洲喜剧到惊悚的枪战逃亡的过渡处理挺棒。导演强调长镜头来表现抢劫过程的真实,后半段剧作的多处漏洞固然遗憾,但以实验的形式处理主流题材对于德国电影而言是可以加分的。 |
|
8.3 这样拍实在太难,要表演不出错,镜头也不能穿帮,DP还要全程手持,对剧组协作程度要求太高,而且你必须真的了解柏林这座城市仔细规划路线以及场景才能把这片拍好,因为大多数场景都是用的实景灯光。剧本为这个一镜到底的概念量身打造,临场感前所未有的强。德国这群电影人真是太棒了。 |
|
这种讲究形式的实验必然被人冠以“一镜到底没意义”之类的评论,然而对我来说,这部片子让我无比怀念起自己在凌晨的柏林(巴黎,赫尔辛基,etc)街头游荡并且和陌生人擦肩而过试图交流的那些时刻,以及清晨的晨光中独自行走的寒冷,就够了。 |
|
形式上做到了最佳,但是内容上还有极大提升空间。前半段都很入戏,后面则觉得有些太过,我宁可这是一部聊天聊通宵的电影。末了好想在柏林生活几年。 |
|
一次邂逅演变为一次绝命逃亡,这电影是关于一次狂欢的缘起与陨灭。难度挺大的一镜到底,又是要感谢摄影师的作品,脑补他扛着机器却又屏住呼吸的样子。演员很出色,最后的酒店戏爆发过度,但值得敬佩。看着他们狂奔了一路也觉得好累。 |
|
代入感超强,似迷似幻,以至于看了半天才发现原来还是他妈的跟拍一镜到底! |
|
有一种无人造访的峰顶忽然被导演插上了一面旗的挫败感。这片子最美妙的地方是渐渐放明的天光,真美。要知道,黑夜散去的一刻,必定是人最脆弱的一刻,所有意志,都甘愿在那一刻摧枯拉朽的坍塌。 |
|
女主的蠢简直刻骨铭心,但正是因为刻骨铭心才更加说明她的演技超群。这要是搁国内,就会变成一则“咖啡店打工一钢琴天才外地少女喝醉酒被四个小混混骗到天台轮奸”的新闻了。 |
|
没啥可说的。这种真实的一镜到底,绝不是炫技,而是性感。摄影机本身在此片既有恰到好处的存在感(有时是抚摸,有时尖锐刺入,有时沉默跟随,有时直接化为与主角同行的某个匿名肉身),又从根本上达到若即若离的隐身效果。柏林一夜,多情镜头与女主角完美搭戏。 |
|
形式大于内容 什么剧情啊这是 |
|
2016.6.14 SIFF二刷。酣畅淋漓,惊心动魄。这部电影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到了几乎完美,纠结人物动机未免太过吹毛求疵,维多利亚不可理喻的选择在前半小时就给足了铺垫。那句“We are good people”让人有些心碎。演员的表现可叹。 |
|
好有勇气和执行力的创作! |
|
本片噱头太过了,海报上直接写了长镜头,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一镜到底挺厌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