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给自己打80分! |
|
兰州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直到嘉峪关 早晚有一天我会一路走下来 |
|
张骞,堂邑父,汉武帝,霍去病,置啬夫,常惠,解忧公主,郭瑀,刘昞,鸠摩罗什,昙无曜,杨广,裴矩,李工,萨班,阔端,八思巴,林则徐,左宗棠。
沿着河西走廊边走边看,走走停停,雅尼主题曲催泪! |
|
中国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这么多默默为国家传承奉献的普通人,有这么令人称道的奇闻异事,却鲜有电影拍出史诗般的气势,无非是些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可叹,可惜,可悲。虽然自己已无成为导演的可能,但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制片人,拍出我心中的史诗。 |
|
1.本片最大的特色是极佳的场景再现 演员气质超接近历史人物 比单纯的影视剧好看 2.汉代一段最激动人心 有时候几百年的时间里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异军突起势不可挡就像开挂一样 这是很神奇的 3.从此大西北在我心中已上线 变得魂牵梦绕起来 |
|
从雅丹开往敦煌的路上,我们穿越罗布泊耳垂的无人区和漫长的酷热。偶然回头,车后是一望无尽的戈壁,鲜红的落日和残颓的玉门关。颠簸不是来自唐诗中的战马,但是扬起的尘沙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忍不住拉开一听啤酒,为这西汉时期的年轻气盛和四海为家。这一天,我们喝雪花,勇闯天涯。 |
|
关注度怎么这么低?非要吃吃喝喝的纪录片才有人看么? |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汉帝国抵御匈奴、驰骋边疆的大快人心,到唐宋元中原文化与西部民族的宗教信仰相融合,这部纪录片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文案极其优美有韵味,音乐更是加分不少。就是最后一集现代化的进程让人在期盼中又有点失落,历史已经回不去了,希望往后能再看到中华儿女那种坚韧勇敢的品质。 |
|
片子最大的看点是场景再现,演员气质服饰造型和历史人物相似,画面配乐搭配极佳,有大片既视感,片子带你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旁观去感受这一切。 |
|
是在当前“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国际制作的纪录片中的大片,看了张颐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和印象,更加觉得河西走廊战略地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单就这部片子说,音乐很美,摄影也很美,我想很多去过河西的人也未必会看到片中的不同的地理地貌。爱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 |
|
只看了前九集,由此引发的感慨和豪情不足为外人道也,英雄被重新定义,张骞的壮举和隋炀帝的功绩有了重新的认识,喜欢这种按时间推移的叙事手法,实在有点短,明清两朝只有一集。河西走廊,历史地位,我的感受,140字也太少,我只知道,早早晚晚,我肯定要去的 |
|
只有亲身走在河西走廊,体会这苍茫大地,巍峨雪山,丹霞戈壁,大漠草原!才能感受霍去病将军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言是何等的悲壮!泱泱华夏,惟有这西部广阔的大地能带给我如此强烈的认同感。三千年丝绸之路的兴衰,河西走廊——这丝路的摇篮,如今又将沐浴着复兴的朝阳! |
|
都说最后一集鸡肋,我请问纪录片仅仅是给你自己看的吗?你的孙子,你的孙子的孙子,你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不看吗?拜托,我们现在经历的正是后人们回忆的历史! |
|
就前三集看来 演员选择跪!画质跪!配乐跪!美术跪!服装跪!造型跪!解说词跪! 确定了是我看过最牛逼的央视纪录片!!已经震撼感动得五体投地! |
|
大赞的纪录片,最好的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太棒了,有生之年要去的的地方太多了。 |
|
当我们谈论河西走廊时,我们缅怀、慨叹的不仅仅是马踏飞燕、天下雄关、大漠孤烟、丝路古道与石窟洞天,更是时不我待的开拓者与耕耘者,还有漫漫长夜中的守夜人。 |
|
4.5,最后一集扣半星;气势壮阔磅礴,文案流光溢彩,演绎式复现历史碾压一众古装剧,历史因个体的存在而具有温度,纪录片催泪甚是罕见;河西走廊的特殊位置决定其成为军事政治要塞、贸易文化通道,见证沧海桑田,将朝代更替与地点流徙结合,呈现时空并置;最爱汉代、莫高窟与两晋十六国的儒学传承。 |
|
最近流行的演绎式纪录片,专业演员的演绎很到位,帅气的鸠摩罗什印象深刻。小小河西走廊完全就是丝绸之路的缩小版。雅尼配乐的雄浑和英美风光摄影的大气,让略显枯燥的剧情层次高了不止一筹。最值得称道的是编剧不贪多,哪怕伟大的敦煌,也只量力而为的讲了一个窟,足矣。 |
|
1.使者:汉武帝 博望侯张骞
2.通道:冠军侯霍去病
3.驿站:解忧公主 长罗侯常惠 赵充国
4.根脉:郭瑀 李暠 刘昞
5.造像:昙曜 鸠摩罗什 刘萨诃
6.丝路:隋炀帝 裴矩 仓慈
7.敦煌:
8.会盟:阔端 萨班 八思巴
9.苍生:鄂本笃 利玛窦 林则徐 左宗棠
10.宝藏: |
|
张骞,堂邑父,汉武帝,霍去病,置啬夫,常惠,解忧公主,郭瑀,刘昞,鸠摩罗什,昙无曜,杨广,裴矩,李工,萨班,阔端,八思巴,林则徐,左宗棠 |
|
真是三十年河殇,三十年河西…当年为融入世界贸易分工体系,让我们拥抱海洋文明,现在为一带一路,又让我们看河西走廊… |
|
偶尔看到讲郭瑀、刘昞的一集,想起自己十年前孤身一人漫游在西北大地的岁月,祁连山凛冽的雪线还在,松薤的石窟还在。 |
|
道具绝对差评!匈奴右衽,汉朝点蜡烛种种错误不一而足!多花点钱请个好道具师就这么难?! |
|
因为这部纪录片,23年五一来了河西走廊 |
|
处处体现着颂扬大一统政权和中原本位。名字叫河西走廊,关注点却不是当地和当地人,可以改名为河西征服史。 |
|
给一带一路打头?又多了一层政治寓意。 |
|
武功军威、张国臂掖、城泉若酒、盛大辉煌,还有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张骞、霍去病、乌孙、大月氏、昙耀,一个个或熟悉或偶然一撇,纪录片的意义就是将这些原本只是纸上的名字串联起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昙耀让我想起每一次旅行,每一段经历都不是白费的,或多或少在你的成长中起到了作用。 |
|
我从未想到,一部河西走廊的纪录片,内容如此详实,文案如此炸裂,音乐如同来自亘古又直击心灵,一片我尚未涉足的辽远土地,就这样承载了血脉和根的羁绊。讲河西走廊,就不能只讲河西走廊,要讲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它如今的千里沃野,要讲两千年来义无反顾的探寻、有少年英雄突袭千里的不朽功勋,有历经百年动乱穿越大漠戈壁对人生意义的求索,以及与一路上那些已经淹没的帝国文明之间的外交离合、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左宗棠收复新疆那种跨越地域的华夏义士的坚韧传承…… |
|
怀孕时看了这个纪录片,太喜欢张骞了,所以把儿子名字也改了骞…希望他以后也有开拓精神的外交官 |
|
武功军威;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掖;城下有泉,泉水若酒;盛大辉煌。河西四镇,其名烁也。 |
|
就是那种看到最后发现有带有政治宣传色彩但还是忍不住给五星的片子! |
|
最后一集有点强行,其他都是五星级水准的纪录片。 |
|
有鉴于河西走廊如今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贫瘠、苍白和死气沉沉,或许可以造一个概念——走廊效应:繁华只属于走廊所联接的两端,与走廊本身无关 |
|
解说慢的要死,而且很多历史点淡化或混乱,当风景片看还不错 |
|
风景摄影在国际友人的指点下总算拉扯到世界平均水平(河西走廊本来也是世界级的颜值风景),旁白配词也难得的没有文笔硬伤。演员们除了霍去病都还可以,鸠摩罗什君哎呦不错 |
|
潮水从未改变,只是奔流。是回响,是号角。是你不带我玩,我也不带你玩。/背景音乐真不错,有种被抚摸的感觉。 |
|
真的很一般 |
|
前一半真是太精彩,后面就一般了。也许和历史有关。。。 |
|
真好看,一口气看完,半夜失眠脑海里全是主题曲那个带点西域风味的主旋律。片子制作精良,虽然带了点“当下”的尾巴,但总体上思想是开放包容的;演绎靠复原,看得出下了工夫来拟古;长知识,不翻来覆去说那些人尽皆知的事,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一些文献记录和学术性的知识传递了出来。 |
|
许多个画面都让我看得热泪盈眶。雅尼的配乐描画出了河西走廊的沧桑与辉煌。张骞 霍去病 常惠 常书鸿,无数无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还有无数浴血奋战、忠骨消魂、长眠戈壁大漠的人们,与走廊融为一体。“弹指间,沧海桑田;一霎那,转身千年。” |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
刚看了,特意下豆瓣,打一星,因为觉得这是个纪录片,不应该像电视剧那样,粗编乱造!第二集,明显是在抬高霍去病,贬低卫青!要知道,中学历史里也是卫青,霍去病一起提的,而且,卫青还在前,为了抬高霍去病,贬低卫青,指挥都是汉武帝亲自指挥,霍去病以一当百,这也叫纪录片?能不能别学电视剧啊!再说以司马迁史记为题材所遍,司马迁就是个无耻小人,因为自己家境好,看不起奴隶出身的卫青,看不起下人出身的霍去病,史记里贬低卫霍,本片编剧应该是非常喜爱霍去病,所以霍去病的部分给修正了,还是贬低卫青,这样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况且,如果真的比较卫青与霍去病,肯定是卫青的功劳要远远大于霍去病,卫青是帅才,霍去病是将才,霍去病勇猛无双,卫青统领全局,两人一起,才为汉武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
|
好看。好多地方直接看哭。作为一个去过三次大西北的精神西北人,打算四进西北了。 |
|
片头bgm每集必听,雅尼的配乐雄浑厚重太配苍凉辽阔的大西部,西部画面绝美堪称绝笔,尤其河西走廊星空和八一冰川的镜头,个人言辞难尽其美。纵观全片,大气磅礴的史诗感,文案流光溢彩,大背景是对当前“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历史拓宽,厚重的历史感贯穿始终,最后一集又回归到今朝使命原点。让我胸怀崇敬感的是自古华夏人的家国情怀,前人种树犹有乘凉硕果,两千年的经略才换来今朝盛世。方知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千年没变的名字,承载两千年的家国传承,终归一是。此片我所见的更多的是,寸土必争都是强国争霸的必然,“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种说法比“自古以来”真实的多,如果不是汉武、张骞、卫青霍去病、隋炀帝那些人雄才伟略苦心争夺,今日又是一番历史。(非鼓励战争,犹有左宗棠新疆开拓近在昨日,自古以来?)9.2 |
|
张骞27岁出使西域,13年后再见长安,长跪不起。龙城飞将,卫青李广。霍去病22岁封狼居胥。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大汉怎么这么多开挂的天才。
解忧公主,叶落归根。置啬夫最后一次送别常惠。隋炀帝的执念,弊在当代,利在千秋,其罪也彰,其功也卓。西巡河西走廊,再设四郡,翻越祁连山,冻死半数,大喜大悲。在张掖开博览会,谁能想到世博会最早的发源地是河西走廊焉支山?耗尽国力,隋末明变。李世民的宴会上,年逾八旬的裴矩听到演奏西凉大曲,想起二十年前在张掖的雄心壮志,大业五年盛会上的一曲西凉,思绪万千,很可能老泪纵横。
千佛闪现的鸣沙山,让路过的和尚停下脚步,开凿石窟,持续了几个世纪。西去的分叉点,东来的驻泊地。莫高窟是音乐意味的,因此能动有声。失传的胡旋舞凝固在了石窟壁画中,极乐大概就是李工脑海里长安的模样吧。 |
|
河西走廊首先是一条御侮之路、经略之路,以及传经之路、护法之路,而后才是贸易之路、交流之路。张骞、霍去病、常惠、李工等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成熟的文化主体已经长成。河西走廊就是“中国道路”的隐喻,它通向的是以中国为本位的“道德共同体”(强世功先生论“一带一路”语)。 |
|
电视版的<文化苦旅>!! 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翻译成英文阿我摔 #文化输出很重要阿# |
|
历史这个东西吧,离得越远越令人着迷,离得越近越没兴趣回看。很多事情,不经历时间打磨,是不会被沉淀成故事的。 |
|
那年西北自驾前看就好了,当时只顾去风光好的地方,好几处人文古迹都错过了。 |
|
前三集封神!张骞、霍去病、汉武大帝、常惠、置啬夫,乌鞘岭、焉支山、林松薤谷,《河西走廊》让历史与这些人与地不再是冰冷地躺在教科书上,而是这样鲜活生动,与我们休戚与共,雅尼的《河西走廊之梦》波澜壮阔,一听到这首音乐就像是被抛进了这段历史的洪流中,音乐与纪录片的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生之年想去河西走廊,看看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感受历史的温度。希望能有更多这样有温度有深度的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