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代德国颓废的少年们,长卷发,喇叭裤,嗑药,过把瘾就死,看似反叛,其实说不出的孤独哀伤。 |
|
“白痴写实主义" ..............德国拍这种题材真是有种"深仇大恨"苦难感hahahhah 总之观影过程很难受 主要是原故事有点白痴 (还有我想知道是谁在主演那里写的David Bowie 总共出现了5分钟好吗..........) |
|
猜火车用了perfect day 堕落街用了heroes 从前听heroes 常伴以夜车奔驰 晚风呼啸的画面 像壁花少年里那样 很酷很潇洒 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情感上就是没到那个点 看完堕落街 终于明白歌里面唱得那种快意究竟是什么 是末日前的兴奋 是失去理智的狂喜 是惧怕死亡却仍止不住去试探的冲动 是一股哀伤 永远看不见明天 |
|
此类影片中看得最难受的一部,很少有一部片子能让我压抑那么长一段时间。不仅因为故事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那些游荡在八十年代西德街头的真实瘾君子们,那种眼神和颓废,再牛逼的影帝影后都是演不出来的 |
|
简直比《梦之安魂曲》震撼一百倍,太写实了! |
|
1、很多原因让我们堕落,包括一些美好的情感;2、残酷也是初恋之美的一部分;3、提着塑料袋的堕落女孩 |
|
失眠时看的 前半段贯穿着david bowie 演唱会那段着实惊住了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 观众们都点起打火机 黑暗中灯火飘摇的样子异样美丽 少女洁白纤细 美如浸没水中的莲花 让人想把世上一切美好都给她 然而她对自己却不管不顾 不知道80年的柏林少女如何度过青春 然而十三四岁时对一个人的迷恋都是同样一意孤行 |
|
单纯而幼稚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吸毒嗑药,滥交同性恋,人们堕落如同丧失更多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但这种恐怖的氛围与大卫鲍伊迷幻却又阳刚的嗓音神奇地融合起来,也许一切都没有什么区别。黑暗躁动年代的猎奇,虚无时代的任意牺牲,伴随背后heroes粗砺的嗓音,或许人们已迈出无知却坚定的一步 |
|
太漫长。。前半毒品之路塞满大宝,后面就唰地啥音乐都没了。。吸毒行为可能比较真实,但毒虫们都相亲相爱一家人。。花童也不带这么拍的。。吸毒也就是个途径,最终的追求都差不多吧,生理快感逃避现实小圈子归属感认同感爱。。这途径的问题就是太快太容易太一步到位以至于别的选择都不再是选择。。 |
|
20年前的墮落少女Christiane,因爲附著“偶像崇拜”“為愛執迷”之類單純熱烈的情感,尤其顯得質感又疼痛,注定她的道路雖然混亂,面無表情的小臉兒卻是主題鮮明的....直至來到信仰沒落鼓噪者眾的今天,怎麽拍都沒靈魂,只剩下一齣齣鬧劇了 |
|
看得心里特堵。。。多好的年纪 多好的姑娘啊。。。bowie的OST 看最后cast列表一出来 OST那一溜儿各种bowie。。。甚爽。。以及看片子里的人捏着一摞bowie的黑胶在手里摆弄 甚为眼红。 |
|
没落入政治正确的窠臼已感激涕零 |
|
非常绝望。70s西德不为人知的街道一隅曾寄居着颓废又孤独的堕落少年,和激情摇滚与冷艳面庞对比鲜明。梦之安魂曲胜在疯狂,这部胜在冷酷的真实 |
|
翻译完的第二部电影。 |
|
父亲的缺失母亲的漠不关心朋友的诱惑,还有那种在长大和年幼之间纠结的挣扎的心情,14岁真的是很容易堕落的一年…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喜欢的毒品的电影,没有用音乐去渲染吸毒,也没有任何幻象,只有无尽的绝望和日复一日的痛苦。西德冷峻的工业外表深得我心。从此听David Bowie的Heroes 会带着另一种心情 |
|
1981年的片子,希望那时候放映完后,放浪的青少年有受教育远离毒品,好像当年river phoenix吸毒过量倒在街头后,他的朋友纷纷醒悟一样。
整部片子是平淡的真实感(男主演技尴尬) |
|
吃人的资本主义! |
|
久闻大名。时尚界是真喜欢这部片子,据说欧洲初中生强制必看电影——跟我们看爱国题材一样。可能有误,毕竟是美国时尚博主说的。我印象里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国产《白粉妹》,国泰那会儿橱窗贴的都是这片,让我十分好奇 |
|
时至今日Bahnhof Zoo还是到处有如丧尸一般的瘾君子出没,那些看着五六十岁的是不是也是来自七十年代动物园站的孩子? 整部片与其说是禁毒片还不如说是反海洛因片。看完的深刻教训是,千万别碰海洛因,其余怎样都行 |
|
不记得DVD影碟发了没有反正我没看过,借着剧集蓝光发碟,我找到电影版(德国电影)再一遍吧,想网盘投屏,但是字幕是外挂的不支持投屏观看, ̄  ̄)σ现在看电影视频也是非常方便:先去『胖鸟』找汁源,再复制到网盘或者手雷磁链,直接网盘打开即可,喜欢收藏再下载。看看青春期的女孩子折腾一下午 |
|
把印着bowie字样的外套送给好朋友babsi 后者也是美到让人心碎的少女啊 |
|
4星半吧,我看的太难受了。
黄赌毒加上新时代的电子游戏,
我们这些普通人
或多或少可能都曾是其中的一员,
每天告诫自己应该戒掉,
幻想自己我可以做到,
暗示自己今天最后再做一次,
电影最让我压抑的情节莫过于此,
曾几何时我亦是如此陷于游戏当中,
想想现在的人生,
如果没有当初犯过的错,
是不是过得比现在更好?
真的太可怕了,
还好以前的生活虽然落后,
却也好碰不到这些害人的毒品,
只记得我沉迷于电子游戏那两年,
同班同学几十片几十片的吃美沙酮与曲马多
我虽浑浑噩噩,
却也还勉强分得清有些东西不能碰,
不知道多年过去了,
他们的人生又成了哪翻模样。
可惜人生不能重新来过,
道理仿佛每个人都懂,
想不到做起来竟那么难。
时至今日我们又何尝不是陷在
知道该做什么却没有去做的困境中呢? |
|
其实是现身说法的禁毒电影。
很喜欢开场的两组镜头:在V-2 Schneider里城铁掠过街景,在Heroes里伙伴携手奔跑——前者恍然就是北京城铁夜行déjà vu般的熟稔,后者则用恣肆的生命力表达了关于青春的一切想象。饶是如此感同身受,接触毒品前有多美好、接触毒品后就有多揪心:满屏精致的德国少年正应了鲁迅那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坟,1925)”——Christiane第一次注射H借针管一节就不忍卒视,到后来和Detlev相拥而卧毒瘾发作以至喷血……真的揪心;最后一节语音似乎是Christiane原型原声,算是在现实回响里稍微让人宽慰。
剧作整体冷峻接近纪实文学,真人真事改编传记性的文学脚本一向为导演Uli Edel所擅长:倒是德国电影惯有的沉着表达风格在两德分置时期就已然如此。
唯一遗憾:男主Eberhard Aur真是没表演天赋。 |
|
这种片子无论怎么煽情暴怒都不适合我这种伪乖巧文艺老少女,纹身吸毒厮混丝毫勾不起兴趣。女主素颜超养眼呀,大长腿好身材!少男少女成长还是要多点爱才不至于容易误入歧途呀,可说到底还是自己思想不正吧! |
|
毒品使用与戒除指南。那么一摞bowie黑胶居然只卖了17马克!痛心! |
|
男女主挺可爱的,如果一起演部青春恋爱剧应该是相当悦目。电影展示了从鼻腔吸食到颈部注射海洛因的逐渐升级过程,与之纠缠的则是,少年少女们为挣取毒资卖春行为的逐渐升级,整体呈现为一部基调冷峻残酷的教育片。
相较之下,剧版进行大量风格化的改编,胡乱加入的四角恋情和对吸毒场景的美化,几乎丧失了警示功能,电影的男主在剧中被拆成两个竹马互相搞基,被编剧强行增加diversity的思路震慑了。
大卫·鲍伊读过原著后参演自己,老头穿着死亡红配蓝唱歌的时间实在太长,全片唯一一段快进😂 |
|
女孩真漂亮,虽然是好电影,但是我真的吃不消 |
|
影片没有用猜火车或者梦之安魂曲一般的迷幻手法拍摄吸毒感受,仅仅通过冷色调记录——旁观、冷静、甚至有些冷酷地记录那些让人不适的画面——肮脏的公厕、街道、黏糊糊的额头、碎发、汗液、唾液、血液、不自然的红唇、红发、高跟鞋...造成观众的生理不适,进而抵制毒品,也许是影片的精华所在。 |
|
Heroes再次出现在青春片里,但是这次却听着想哭。欧洲七十年代的青春无疑是让人向往又畏之的。光是宝爷,OST,和女主的颜就能值五星。 |
|
无论再怎么获奖无数,我的确是不喜欢这种风格和角度,当然客观来说还是可以的。小演员表演很无神。 |
|
难受啊,看着女主从吸毒到上瘾到自残最后到堕落。毒品真的是人类的大敌阿。(哪怕类似于毒品这种能上瘾的比如烟,槟榔都是不建议碰,当初第一次吸烟的时候还觉得根本不可能上瘾结果现在还没戒掉😞😞😞) |
|
常常觉得欧美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都有成长上的“垮掉”倾向,但青春期其实对于每一人来说都是一个分水岭,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往往用无意识的堕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可实际上显示出来却是无知和迷茫。谨以此片献给David Bowie。 |
|
就这么装着反叛,面对东柏林的敌人们,面对管教自己的父母,面对在台上歌唱的Dw,这时在唱什么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嗨,所以我们有一个万能的解答:来一针吧,也有一个万能的回应:我明天就要戒了。堕落迷乱中透着一片凉薄,“我只给他们口交”“我也只给他手淫”,青少年们总是一边要被包养一边嗤之以鼻寻求反抗,但我们总会对什么东西上瘾的,堕落的女主,真的很美丽,西柏林却有着港片的味道,大抵是那时的二者都一样混乱,一样不知去往何方吧 |
|
在看德剧版《堕落街》前先看原版电影。
女主角15岁时处女作,完整的演绎出一个少女如何堕落,戒毒与无法自拔的二度重生过程。早于《梦之安魂曲》《猜火车》,虽然没有后二者的完成的梦幻高度,也许这个缺点成了不一样的优点——更真实!冷色调充分的呈现出毒品世界的冷淡,无情。吸毒传染性极强,不断侵蚀自己,突破身体道德底线,戒毒也有传染性,但终究抵抗不了毒瘾。明年的他们就是现在的我们,此句台词冷静且清醒的道出毒品世界的循环,报道最年轻的吸毒者和自己同龄,也是最震慑女主内心之一。 |
|
听说比梦之安魂曲牛逼,看完之后差太远, |
|
“我要戒毒了”“ 那你怎么还在这”“明天我真的要戒毒了” |
|
我是来看David Bowie的。 |
|
Pretty kids 可悲的生活 可悲的没文化没脑子 只看得我很无语 我是她妈妈我得气死 another interesting to note is that这是西德 It’s very iconic and everyone is so pretty and artistically shot but like I’m just pissed after watching |
|
无止境的消沉与迷茫,无止境的痛苦和绝望,在同样没有尽头的这条名为堕落的街道上扩散和蔓延。任由青春挥霍,生命消耗,从旺盛走向衰竭,看一张张脸孔瞬间苍白。残酷是自身欲望所致,欲望又是天性的一部分,只不过他们都过早地步入深渊,无力抵抗,才不得已最终毁灭。 |
|
克尔凯郭尔/他们以那种古怪的方式通过在瞬间的真挚之中相互拥抱来表达这一点,并且在相拥之中应当有着所有情欲之爱的至福之欲望。但所有的欲望都是自私的。现在,爱者的欲望相对于那被爱者固然不是自私的,但是两者的欲望结合起来则是绝对地自私的,在这样的程度上,他们在结合与情欲之爱中构建出一个自我。然而他们却被骗了;因为在同一个瞬间种类战胜了各个个体,在个体被归简为“为种类服务”的同时,种类胜利了。/这是“那可笑的”
2020-03-21 20:38 |
|
比昨天那个《毒海鸳鸯》好,比《猜火车》《梦之安魂曲》之流也好太多,可能是个人最喜欢的毒品题材电影。70年代的德国地下音乐玩得确实嗨,柏林成为欧洲电音之都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苦了那些被海洛因毁掉的孩子了。 |
|
于是鲍伊在自己戒毒后成为了禁毒宣传大使(雾
不会有比这部片子里的音乐更应景的配乐了……因为在它们背后寄托着另一个真实的故事啊——同样关于 drugs,关于沉沦,关于挣扎,关于自我毁灭与自我救赎。 |
|
失足萝莉啊,应该作为远离毒品教育片。。我喜欢这些小演员们,真好看。 |
|
毒瘾让人丧失意志和原则,存活下来的年轻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引以为戒。 |
|
原著是第一人称叙事,所以有大量反省的心理活动。而电影是客观叙事,但影像比文字更多冲击力。 |
|
八十年代初的片子跟现在还是明显不一样的。导演给了David Bowie那么大篇幅,可见他真喜欢。 |
|
被剧照骗了,这个萝莉不太行啊,克不动我。还不如萝莉朱迪福斯特,更遑论萝莉康娜丽了,你这样很难顺利开展卖淫生涯的。 |
|
肖恩贝克的音像店之选|本片无论风格还是主题都实在过于冰冷,其腐臭的味道仿佛能传出屏幕之外,由于原生家庭爱的缺失,让女孩很容易地就依靠在了男孩身上,并一切都学着他,然后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虚伪的谎言…“我明天就开始戒毒”也是真扯淡 |
|
个人认为比Requiem for A Dream要好。就是看的傻逼英文配音版很不爽。 |
|
又见david bowie 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