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星,非常好。娄烨已经练就了只要选好了剧本就不会差的本领了。这个片子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边看边唏嘘,无论是怎样的故事,都已经被娄烨讲述的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一定要看。唯一遗憾的是,德国人似乎不懂娄烨,估计必是无缘金熊了。 |
|
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一直让我头疼,搞不清他们究竟是在关注弱势群体,还是在消费弱势群体。 |
|
国产电影史上尺度最大的片子即将安然上映,黄璐要成为第一个在国内上映的电影里露点的女演员。当然,片子本事质量过硬,盲人也有七情六欲,和这个社会也有纠葛,最后,爱,无关身体是否有缺陷。 |
|
“看见的不一定真实,看不见的才都存在” 情节略暴力眩晕:割脖子、划肚子、断指、吐血...黄轩复明后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被帅哭了吧?“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
|
不知盲人能否真的无障碍观影呢?因为那些突兀的画外音本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太出色的摄影,过度虚焦打造的盲人视界。继续模糊环境与背景,去关注个体的人,以及他们的爱与欲。影片将书中太多线索揉在一起,看起来会不会有些慌张呢?以及强烈的个人影像风格。很难保证所有人喜欢,但确实是院线不同的体验 |
|
散点式群像剔除了小说中的铺陈,只截取最光怪残酷的一抹,隐去人物自我的隐蔽性,代之以关系的营建。大量直逼的近景有种生理上的痛感。封闭空间里的爆发更内向,更有力度。小马视角的几段摄影好得让人惊叹。潮湿晦暗的南京,无休无止的颤。 |
|
娄烨是大陆导演里少有真正通过镜头语言叙事的艺术家,他通过视角、画面构图和前后剪辑来树立人物、表达情绪。客观而言此故事的情节存在缺陷与牵强,但以人为中心的表达方式能跳过情节上的裂痕,直接建立一个可信而情感真实的世界。大量的细节让人不仅可以观察到,并能切实感触到这个残缺而美丽的世界。 |
|
眯着眼演王大夫的郭晓冬看着像李狗嗨,然后我就出戏了,告诉我不是一个人! |
|
哪能你们个个都喜欢黄轩,明明是郭晓冬招人疼,孬帅孬帅的,想睡。 |
|
欲望可以将就,爱情却无法将错就错,因为——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娄烨拍出了最世俗的南京,可惜群戏摊薄了每个人的故事,而且自残、吐血什么的太抓马了... 小马哥,可以有。 |
|
虚焦与手持是娄烨一贯风格,这部更重。且通过暗亮对比,配压抑的虚焦,让画面成了盲人眼中的世界,模糊、黑暗。加上旁白那种播报的语感,让我一阵阵心惊……推拿馆聚集了悲剧的个体,且相互把彼此的悲剧放越大。但各奔东西后,群体的悲剧很快被社会稀释,伴着那让人恍惚的,短暂的祥和。 |
|
娄烨依旧是最会拍电影的天朝导演,失明复明部分的摄影非常惊艳,还有还原盲人视角声音的处理效果,可惜这个剧本如果去掉了旁白,它就是一堆散乱苦逼情节的堆凑,旁白才不是为了照顾盲人观众呢,这分明就是在用旁白串联破碎的情节,只有黄轩一个人的角色算完整,其他人都像路人甲。★★★ |
|
我真的觉得娄烨刻意用劲的地方都真的没用,从来做不到“四两拨千斤”。割腹、被打、喷血、突然不盲了……这都不需要这么多点这么多力,乖张。中国人绝对看得懂又理解又同情。娄烨在首映上啥也没说,估计自己也对这剪辑的参赛版不特满意……但这下用残疾人出牌,小说也不错,逃避了不少喷口水的人吧 |
|
娄烨完全不会拍群戏。OVER。 |
|
藉由盲人载体,娄在视听语言做出了新的尝试,让观众更贴近盲人的生活与情感。尤其是摄影曾剑,虚点对焦变本加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盲人视角。盲人群像的碰撞,正是那种“人碰人” 的微妙,但往往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看不见或看得见的命。“散客也要做”既是小说开场白,也是艺术电影对观众的态度。 |
|
黄轩很适合文艺片,有着温文儒雅的书卷气。电影节奏缓慢有深度,诚意之作。 |
|
盲人的耳中,光在走动。 |
|
好看,比春风沉醉和浮城谜事的故事讲的都要更好,娄烨,每一部都在进步,厉害,但真心想知道满场的德国人的观后感。 |
|
我看的是国际版,国内版略有删减,主要集中在血腥和情色镜头上,删了一点点。 |
|
看得很揪心,情绪也一直压着压着。盲人们的表演太真实,黄轩演的小马最有戏,明明演盲人眼睛里却含着一股劲。床戏点到即止,自残的镜头血淋淋,对于非原著党一些情节会显得突兀。还好最后有个明晃晃的结局。 |
|
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电影是水做的,娄烨是泥做的,可盲人的心不是水泥做的。 |
|
隔三差五要来个人哭嚎一番,而在此前后一般会安排性爱和自残(包括神秘地吐血三升)。这就是娄公子の调调。烦。没有黑帮和妓女,不能好好谈生活了?至于人车金句,属于小品台词。风格很容易搞,细节才吃功夫。不过反正奖也骗到了~~~ |
|
雨色苍茫里欲望像花朵一样无声地绽放,潮湿的阴郁的隐晦的不安的南京,在晃动的镜头中沉沦且沉醉;“让你措不及防,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爱情是美,是气息,是危险,是光明;群戏略单薄,小马复明的戏真好,尧十三的片尾曲听哭了。 |
|
男女之事,妙在半推半就,一如安东尼奥尼。 |
|
娄公子的主旋律……尽管拍得不那么主旋律但是它还是个主旋律。全片没有主观镜头也没有视线匹配剪辑这个点很对(其实匹配剪辑的动力是声音啊不信去看[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模拟半盲人视觉的失焦/浅焦和低照感觉更像舞台空间。可惜了声画叠用的结构没能坚持贯彻(片头旁白报演职员表大亮!) |
|
有劲,差点就五星了 |
|
其实《推拿》是娄烨所有作品情绪最乐观的一部。“爱”是娄烨电影不变的主题,《推拿》里的“爱”变得更大,也更云淡风轻。与小说的结局不同,冬日阳光下尾声”老妈“的一声声呼唤,暗蕴着游子无法明言的爱。重回那烟火缭绕的古都南京。 |
|
头晕 |
|
看得太折磨了。不过黄轩的一管鼻子,长得可真是太好了啊。 |
|
好不容易找到放映此片的电影院,虽然路途遥远,还是赶到那里,包场看之(放映厅里就我一人儿)……能把中国当下社会底层生活拍出诗意的电影导演,现在已经屈指可数了,其中最出色的应该就是现在的娄烨了吧……娄烨明年就50了,但现在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个年轻人似的…… |
|
狭小的按摩室内众人的爱欲流动,因为盲这一视角将有限空间扩大。开篇手持加快速剪辑带出的群像以及小马前后视觉变化的模糊镜头都纯熟到了极致。选小马作为主线,情节算是忠于原著,还有一个更温暖的结尾。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提过南京...... |
|
人撞上了车,是车祸。人撞上了人,是爱情。毕飞宇撞上了娄烨,是瞎了眼。摄影有风格,又如何? |
|
个人看法,男女性事,要么彻底隐去(《花样年华》),要么一览无余一战到底(《色戒》),最恨半推半就遮遮掩掩,活生生地把连贯有层次的戏剧性结构破坏掉。国内这院线版只能给三星。 |
|
人跟人撞上了就是爱情,车跟车撞上了就是车祸。可惜车跟车老是相撞,人跟人却总是想让。梅婷是真的美,淡如菊的清香。小孔说,宝贝,我们是一个人的样子很动人。小蛮的眼神令人很难忘。冬叔切腹很压抑。黄轩最后笑容收尾,收得很干净。吃橘子的倔强嫣子灯下哭泣很揪心。⋯如诗般的电影,痛,值得一看 |
|
能打負分么?什麽JB玩意! |
|
在我心中还是spring fever哀而不伤啊,这片有些太sensual了。 |
|
你以为你跟他们不一样,其实到最后,我们都一样。 |
|
有关注盲人/视障人士/广义上残疾人群体的心理需求生理欲望的情怀是好的,可惜本片除了这样的情怀就没啥了.小马和洗头妹私奔的故事很动人,其他的人物性格剧情走向都有点没来由的莫名其妙.客观视角也大量用失焦与光斑模仿视障效果消费得太过了 |
|
看了三遍。黄璐在水汽氤氲的天气里洗头,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爱上了南京。 |
|
所有意境的、诗性的、人性的、感悟的、有力的、深度的,都用念白给报幕一样报出来,镜头里除了高密度的狗血和抓马还剩下了什么?没见过这么喜欢帮观众总结中心思想的导演。专业演员混在一群盲人里,身上那股假模假式的、“我在演盲人”的气息真是掩都掩不住。 |
|
讲限制的故事拍出了自由的向往,为了制造朦胧的光感,用了很多厉害的方法。郭晓冬闭眼演盲人,秦昊翻白眼就是盲人,谁强?真盲人强。自残一段有劲道,想起朴赞郁《我要复仇》,情欲处理依然好,郝蕾去换梅婷就好了。人物有些多,以为会有《潜水钟与蝴蝶》般惊艳,没等来。照顾盲人观看的旁白略显多余。 |
|
我不知道毕飞宇的小说什么样,但电影里故事看着就挺知音的,娄烨就喜欢狗血的拍知音故事,但拍得总是有他的态度,texture。一部挺疼的电影,曾剑老师晃得炉火纯青,中间小马那段老实验了。胃病患者请选择后排观看,否则真的会吐。喜欢有点猥琐又很诚挚的沙老板,秦昊老师不给影帝天理难容! |
|
有的时候眼睛看不见,反而比看得见的看得更清。关注弱势边缘群体,大量的晃动模糊虚焦,带有主观色彩意识的镜头语言,却总让人觉得太过刻意,为了个性而用力过猛,反而引人不适。背景的女声配音连片名卡司都一起念了,但是总感觉跟影片格格不入。几个盲人的故事,在南京的绵绵阴雨里,体会他们的痛苦。 |
|
好烂。 |
|
有一点:盲人按摩收费和粉房打炮费用基本一致。娄烨在这片的形式上想了不少新点子,突然晦暗的场景传递盲人视界,盲人影院的画外音讲述方式,还有梅婷表白黄轩的场面调度符合盲人认知。角色上也启用了盲人曲艺行家。总之是部好“看”的电影。角色大多有性格,剧本扎实,黄璐演的好,又一次没认出来 |
|
群戏弱,但演员演得太好了。 |
|
本来只想看一会儿就去睡觉,结果竟然看到凌晨一点看完了,惊喜之作,十分动人。个人年度国产电影里排名No1,有毕飞宇的小说打底,娄烨的进步真是太大了。专业演员表演不输业余演员本色演出,这个事只有陈冲老师做到过,后悔没去贡献票房,但我是在电视盒子里看到的,希望这以后能成为一条艺术电影院线。 |
|
一场怵目惊心又温暖动人的精彩群戏。第六代导演终于慢慢都去学会讲故事了。尤其是小马被打后那一段拍出Enter the Void的味道,cool。 |
|
娄烨的片子还是一如既往地让人迷醉,这次拍摄盲人生活的尝试还是很成功的。盲人非职业演员的表演极为真实;娄烨擅长的手持跟踪拍摄、摇镜头、跳接、浓烈而昏暗的用光与本片题材高度契合,模拟小马视点的虚焦、粗糙、抖动的摄影效果非常惊艳,不愧银熊奖;不论目的,画外音旁白有间离化效果。(8.5/10) |
|
片子对盲人的人文关怀让人十分感动。但是最后小马视力部分恢复的剧情太韩剧太狗血,果断减一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