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柔而让人感到真实刺痛的变性之路。人们只看到了毛毛虫和蝴蝶,却没有想过卡在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成长态。这是今年我觉得最纯正的LGBT电影,它对同志的属性构建完全来自于角色内在,与家人是否开明、社会是否支持无关。因为做自己,所以对痛苦甘之若饴。爸爸说“你会成为很多人的榜样”,她说我不想成为榜样,我只想做一个女孩。雌雄莫辩的美少年出演这个变性角色太惊艳了,喜欢她对镜子的每一次凝视... |
|
主演真的是一块宝,芭蕾舞场景拍得根本就不像部处女作。如果看完觉得哪里隐隐作痛,那估计电影创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二刷加到五星 |
|
即便在父亲如此开明支持,医术和社会条件都可以顺利完成变性的今天,变性群体受到的压力依然是无穷大的。演Lara的演员惊为天人,芭蕾片段拍得超好。酷儿棕榈应该没悬念了。PS:好痛。 |
|
比起结尾的终极疼痛,女孩亲手戳出的耳洞和跳舞跳到鲜血淋漓的双脚, 更让人忍不住倒吸冷气。故事的道理很简单,想要做你自己,就要承受疼痛。你的灵魂想自由,也要先经历烈焰灼烧,方能涅槃重生,褪去丑小鸭的稚嫩,化身羽翼耀眼的凤凰,云霄遨游。处女作能拍到如此娴熟而不老气横秋,真有灵性。 |
|
完全看不出来是处女作,自信成熟又丝毫不露怯不炫耀 |
|
真正要拿剪刀剪掉的,是三分之一的片长 |
|
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真实感是3D特效和VR都应该反思的 |
|
因为海报好看才去看的,结果真的不错,是我的菜。爸爸对Lara说,你很勇敢,你会成为很多人的榜样。她说我不想成为榜样,我只想当一个女孩。女孩永远是女孩。 |
|
“有些事情是没法改变的” 第一次看到如此切实的讲述变性细节和心路历程的片子:初期注射荷尔蒙和服药,手术切除阴茎和全部海绵体,并用一部分阴茎做成阴蒂,然后尽量让阴道够深…最主要的:治疗无法逆转。今年的欧洲电影奖该片提名了最佳男主,难道不应该是女主吗?=。= |
|
饶是包容开放的西方,对性别认同障碍者而言,也免不了深深浅浅的暗伤。而许多格外艰难的仗,都需要Lara独自去面对。但看她如此热情与畅快地投身到芭蕾舞上,如此认真地做自己,如此急迫地渴盼一具称心的躯体,会觉得满是勇气与骄傲。练舞固然一身伤痛,但夹着鸡巴做人,更痛。这个不想做榜样只想做女孩的人,叫人不知如何疼惜才好,但也欣羡,她有那么好的家人,这种举世无双的好爹,能在全球复制粘贴百亿次吗?在我们还在挤兑所谓娘炮的时候,文明社会已经开始对性别、性向有了愈加多元的定义与自定义,差别之大,叫人胆寒。@平遥 |
|
#Cannes71# 有这么绝的题材,难得的是拒绝抓马,所有的套路点到为止;一直暗流涌动,于是能把心理写得少见的细腻。芭蕾舞拍得也很好。直到最后那一下,全场倒吸一口凉气……把跨性群体的药物干预过程带来的身心变化和青春期的问题做了一个绝好的互文。感觉在酷儿棕榈里竞争力比奥诺雷还强! |
|
切丁丁那场所有人都虎躯一紧啊 |
|
锁定年度最蛋疼电影。一直感叹身体是灵魂的囚徒,最后一刻的绝地反击全场瞠目。演员真是太厉害了! |
|
我不知道该如何赞美这部电影,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完全征服了我,并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小家伙》一样,《女孩》是非常有痛感的电影。在影像上集中体现在练舞的手持段落,摄影机不断逼近人物以至崩溃。而叙事层面它拒绝标签、拒绝猎奇的口吻,则决定了更为隐秘的疼痛暗藏在日常中——主人公越是用笑容掩盖,周围的人越是待她如常,疼痛就越是难以抵挡。这种寻常的艰难比汹涌的苦难更令我心碎。年度新片十佳。
想起双雪涛的一段话:“这正是现实世界的残酷所在,当你坚持你自己时,也许不但伤害了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意义时,就会越来越发现,坚持自己是多么困难。” |
|
要不是主角有露点,怀疑他已经做完了手术,真的已经达到了雌雄莫辨的状态。国外的社会形态已经好到,老师会要主角闭眼后再询问会不会有人介意跟他用一个更衣室?给人的感觉是尊重所有人,也没有把跨性别者区别对待,同时也在尊重“正常人”。主角还有完全支持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同学们理解和尊重,可还是会有很多青春期烦恼和不满足,人类文明阶段的确过于落后了…… |
|
保持微笑,努力合群,假装坚强。原以为人生的痛苦是潜伏在角落的强敌,必须全副武装奋起反击,实际却发现它们如无形的潮水时刻压迫着你,唯有筑起一道又一道防线才得以自我保护。一个人面对太难了,还好她有一个可以盛放所有过去的爸爸,和一个可以寄托一切未来的弟弟。影片用漫长近距的失焦让观众如在水下憋气一般,濒临崩溃却只能保持镇定,正如劳拉每天所经历的,唯有独自在卫生间扯下胶带打开窗户的一刻,才能真正的大口喘气。 |
|
隐忍、希望、自省、决心、崩溃...这个“女儿心男人身”所展开的故事没有充满霸凌嘲笑,没有秘密解开后的狗血撕逼。Lara所背负着是高强度芭蕾以及每天一次次照镜子、快速更衣的躲避所带来的厌食与忍无可忍;是不断回避着“I'm Fine”下默默消化掉的所有情绪。全程专注于挖掘角色内心、没有大起大落的克制处理和最后一场戏所带来的冲击感是无法形容的,那一刻影院的观众也在抽着和Lara一样的气。 |
|
看的很JJ疼的电影,好几处让人感到心理不适。非常成熟的处女作,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是来自这个人物的内心,最后用非常可怕的方式完成自我的蜕变,结尾的那个跟拍镜头里,女主角美极了,爱死这位新导演了! |
|
演员选得真好 |
|
A / 一场预先设定的点对点单向运动却没有回落到二元划分中,而是在几乎静态的过程中开掘细腻复杂的心理世界,在温和却依然固结的性别文化中探寻身体的意义。身体是冰冷的容器?僵死的符号?是焦虑的牢笼还是反抗的武器?或是一种如芭蕾般超然的姿态本身?导演并未给出标准答案,却已将这一选择背后的千钧之重全数交付出来。Girl最终是一种开放的身体,而非性别。 |
|
象征性别身份的舞鞋能否接纳以及支撑《女孩》的身体对于她自己意义重大。社会与家庭对于 “他” 的转变表现出足够的宽容与耐心,然而这些积极的外部力量却无法传递到那些《普通女人》的身体里。真正的阻碍来自她们早已成型的心理。德霍特理性而克制地向我们展示她伴随疼痛的裸体,却无法脱下自己固化的眼界。结果女主角从始至终都在用一种男性的目光来衡量自身的变化,镜中的自己到底是男是女最终她自己也分辨不清。这也是她无法融入到集体获得认同和尊重的根本原因。 |
|
冷静克制的处女作,所有感情处理得都不错。当一个人的信念足够强大,他身边的一切都会为信念让步,超越肌肤之苦,超越世俗成见。片中的小主演十分亮眼,他对主人公心理的把握可以通过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传达的精准透彻。最后,电影里的爸爸可能是今年大银幕最棒的爸爸。 |
|
1.又一次因为一个女性角色忍不住流泪;2.脚趾的血迹、私处的胶布、女孩们带着疑惑的注视、喜欢的男生却只能止于嘴唇、父亲的关心、最后决绝的了断...这一切在导演的刻画和主角的演绎下,都让人切身体会着疼与痛。 |
|
舞者身份对于这类角色算是个有点偷懒的设定,通过柔和或激烈的肢体动作很容易展现宁静或挣扎的心理状态。如果主人公只爱购物或者打游戏呢? |
|
在这样一种话题下没有哗众取宠,而是跟随年轻的主人公进入变性与青春期的迷惘,与自我接纳作斗争。幸得这样一位演员去诠释,用温柔的情绪为角色注入了生命的气息。不过编导过分利用最后的结局去加强戏剧效果,有些适得其反。 |
|
#资料馆留影#2018年的戛纳佳作,看完后很震撼,这种感觉类似于去年的《普通女人》,同是跨性别的话题,但都没有停留在变性这个点上,而是向着人生走的更远,从当下欧洲社会的大环境出发,关心边缘人的普通生活,关于成长和蜕变,从人生的角度看,变性也只不过是人生中无数选择的一种,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也不必戴着有色眼镜观看,如同青春期的迷茫痛苦,无论经历了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而你除了向前走,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等待成为更好的自己。 |
|
个人要遭多少罪,来纠正上帝犯下的错误。 |
|
跳舞和人生是相通的,Lara直到15岁才加入芭蕾舞班,正如他(她)15岁才开始做一个女孩。
跳舞会伤筋动骨、忍受重创,正如他也曾面临无数挫折和打击,承受百倍疼痛和苦难。
最重要的,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跳舞是如此,他的生活也是如此。
他遭到人们的霸凌,想要做爱却无能为力,甚至有过退缩的念头……但这些杀不死他的,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强大。
他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犹豫,也有过迷茫,但他从未有过放弃。
从不知道自己的性取向,到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从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勇敢地投向自由的天空。
于是他拿起剪刀,剪断了病根和弱点,更是剪断了自卑和胆怯,留下自信和勇气,坚强和觉醒。他剪断了过去,拥抱新的自己。
历尽千辛万苦,经过千锤百炼,他终于成为一个女孩,不仅是生理上的女孩,更是心理上的女孩。 |
|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做自己,也不是一件易事。 |
|
3.5;以近乎炽烈燃烧的决绝方式开启崭新人生,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徐缓铺陈的渐进过程,去戏剧化的日常有别于其他同类题材,摒弃大部分周遭环境的描摹,并尽可能减少落笔于外界对其的影响与阻碍,专注角色的内心探索与挣扎,镜头紧跟脸部与身体,镜像中的重生尤其动人。最爱水底一段,真可谓“在少女的花影下”。 |
|
来到了新的学校,弟弟交到新朋友。错过了最佳时期,足尖还是能够练好。让身体适应环境,用努力弥补不足。遇到喜欢的男孩却抗拒爱抚,面对同班的少女仍拒绝围观,用胶布裹住脚趾不会流血,裹住下体仍会晨勃。身体终究不能适应性别,努力无法弥合伤口。耻辱与痛苦在厮斗,剪掉一部分自己,我才能够新生。 |
|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作为处女作很厉害,男主角演技爆棚,一人撑起全片。其扮演的Lara或许是今年看到的银幕上最“作”的跨性别者形象。相比诸多亚洲跨性别电影(《肋骨》《翠丝》《人生密密缝》)题材纷纷聚焦至主角所遭遇亲人不解、他人歧视之时,本片主角仿佛身在天堂。然而其既不遵医嘱也不与家人交流,努力作死直至身体崩坏。结尾WTF,难言之隐一割了之?万事大吉?那还要医生开药打激素作甚!三星半 |
|
走出了套路,但也还是套路。 |
|
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故事的完整度、表现力、感染力,都很纯熟,出色的 LGBT电影。暖色调不冷漠,有爱家庭不抗拒,演员入戏全然让人忘记了性别,跟拍摄影紧紧抓住人物的孤独和急于摆脱男人身份的焦虑,戛纳又发现一个有潜力的新导演了,可以继续期待。 |
|
精子和卵子相遇的那刻,X和Y的选择就已注定,我们无法选择,无法逃避。
但造物主无法注定此后的种种轨迹,只能偶尔通过上帝视角旁敲侧击。
有一天,对着镜子,面对赤身裸体,你恍然大悟,什么才是未定型前的自己。
内敛的阴x,张扬的阳x,颠倒了内外,放错了位置,需要重启。
但彷徨,挣扎,不解,恐吓,歧视像利刃般鳞次栉比,遍体鳞伤的你终于自刃,血泪交加的告别过去。
好在,有理解陪伴你的家人和逐渐理解开明的人群。
踮起脚尖狂舞,不认过往,不分男女。 |
|
欲练此功,必先...一部对主角非常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demanding的片子,对变性女孩身体和情感的探讨都很深入(这在trans同类题材中亦很罕见),看完不禁惊叹不愧是TOP1电影节的处女作奖,第一部电影完成度就这么高!思路清晰且手法克制,导演是91年的!!彻头彻尾的大女主戏,群舞都只拍她的近景完全忽略其他人,塑造出一个极有生命张力的角色。裹在脚趾和私处的胶布,撕扯时的痛感和血迹,跳芭蕾时拼劲生命的热情和脆弱,逼仄的手持镜头,和父亲的关系,都很touching。女主话很少,总是抿着嘴试图保持微笑,她说没事她很好,眼里却忍着泪,演技也是很棒了。看了采访,主演是一位从小练各种舞的小伙子,之前没有表演经验,很棒,比丹麦女孩更真实动人。 |
|
在所谓“后酷儿”时代,面对性少数人群的暴力日常化及隐约化。在主流酷儿文化的body-fetish大背景下,身体却是跨性别人群最大的敌人:芭蕾在这部电影里成为一种与身体作战的隐喻。不谈论自由,骄傲,进步,而谈论疼痛,迷茫,斗争,可以说是近几年最好的酷儿电影之一。 |
|
太难了。回味起来觉得特别难过的一件事是,即使(可能并没有真正的)敌意,但是周遭的环境和人事每一步每个细节都是如此艰难。现实到都没有办法能够释放情感。(我该怎么去说服那些冥顽不灵的人让我买下它?又应该怎样呈现它?还是只能放弃?) |
|
选角真的太神了,超精致文雅,举手投足灵巧纤细,容颜羞赧,迷人的蝴蝶骨,比女人还女人,让我这种粗人赧颜汗下;极写实的风格,记录下他为成为女人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作为观众都能同时感受他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疼痛;那个上了年纪的舞蹈老师也令人感动,对你严格要求是因为你爱舞蹈想竭尽全力助你实现理想,到片尾处再回头联想开头自己扎耳洞一幕,不得不佩服导演剧本的细节功力 @电博 |
|
#Cannes2018-16 16岁的变性少女想成为一名芭蕾舞者的成长心路。芭蕾舞的克制和少女对身体的约束形成一组冷静中压抑的互文。青春期对身体的敏感让变性这件事情更加复杂。即便在一个充分开放和宽容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仍然他人如地狱,个体在世间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所承受的艰辛和劫数只有自己能体会。 |
|
音乐一起就为她提心吊胆。之所以如此不安,大概是对主角心理的无从把握,笑脸盈盈话不多的人最难懂。虽然摄影机始终紧跟她,但几乎每场戏都很短,导演不追求单场戏明确的情绪指向性,只是不断累加,累加种种对人物的揣测和焦虑。女孩派对霸凌是个高潮,压制到结尾才终极爆发,作为跨性别题材而言很克制很点到即止了 |
|
现实主义(隐忍)与痛感直击(体验)互相缠斗到尾声,以一场非常“不负责任”的感官刺激对情感输出进行了暂时但突然的“截断”,且因此在观看上形成的威慑反射虽然确实能让导演在评论印象中立足,却也更多只是刹那式的留存,这幕戏安排在这儿是不合适的,未留给结局足够的呼吸空间,还是太理想化,亦将最后一镜前的所有戏份“轻视”。 |
|
内观自照。 |
|
想要自由起舞,就得忍受钻心的痛苦,看着脚尖一点点被伤疤占据,刻下血与泪的印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冰块能延缓疼痛,却不能化解苦楚;观众看得到舞台上最光鲜亮丽的你,却看不到背后为生出翅膀奋力摔倒的你。其实每个人的过往,都是一段不断遭受创伤又不断愈合的疼痛史,希望你少受点委屈和创伤。 |
|
主动的疼痛,和《小家伙》的被动是两个世界,因为分处社会的两极,虽然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只是位出租车司机(毕竟高福利国家?),单就这个人设在我心里是碾压CMBYN的。ps演得真好,很长时间里我都宁愿相信是个女孩儿演的! |
|
上帝犯了一个错误,把灵魂放入了错误的容器里。人类的手不如上帝的灵巧,只能凭借粗糙的工具,雕刻身体,弥补错误。隐去了社会、家庭的矛盾,女孩肉与灵的挣扎被放大到了极致,处女作,震惊世人! |
|
女(男?)主和摄影不错,能撑起全片。但一味近景跟拍加锯桌脚音效,太用力了,时间长了有点审美疲劳。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我倒是觉得,这是个双重心理病态的案例。一重是为了一种病态的舞台艺术折磨自己的脚趾,一重是为了病态的身体观折磨自己的肉体,包括体重和小鸡鸡,而现代社会助长了这种任性。喜欢女性气质并不一定要患上强迫症啊。这里头数他老爸最可怜。 |
|
与李沧东导演一起看片(其实没有很进入电影的故事氛围……)。精神上的痛苦,收于最后那一下的生理疼痛。一大部分,归功于谨慎的,被压力所包围但又一直想做好自己的主角演员。意见参考:https://www.douban.com/people/66855791/status/2321503437/ |
|
3.5成为女孩和成为女人的同步。不只是对性别转换过程细致的展示,最神奇的是对真正的女孩子心事的展示,当成女生coming of age也毫无违和。外部环境对于性别问题的相对友好使得这样的正常化显得意义非常。芭蕾舞者那种对自己的严苛其实就是一直在为最后铺垫了,家人再怎么精心呵护,还是要自己跨过坎 |
|
心本是女娇娥,奈何身是男儿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