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柯南伯格的四部早期,给了四回两星。四部电影都套的同一公式:人因某种愚蠢的实验身体部分异化,开始四处狩猎。经历叙事单调人物平面极其无聊的70-80分钟,再用10-20分钟给观众一个血腥暴烈、特效拙劣、恶趣味十足的结尾。观感概括一下就是:前半zzz,最后wtf?属于有点子、活儿不细、格局不大的导演,可能很适合拍爱死机那种短片,长片就太难看了。 |
|
父亲拿妻儿当实验品,儿子下令必要时杀掉父亲,最后是亲兄弟手足相残,好一部别开生面的家庭剧。 |
|
结局太凶残了吧!完全傻眼。。结束后看了九叔的短评豁然开朗,这果然是个武侠电影,最后那是两个世间最强的高手在山顶上拼内功啊。。。 |
|
柯南伯格的所有片子都可以划分成70min的无聊和20min的震惊我全家两部分。 |
|
意念大决斗!!有几处脑力杀人的段落不错~~ |
|
cult片大师大卫柯南伯格早期B级科幻惊悚片代表作,个人对于这种七八十年代的慢节奏科幻片有着近乎狂热的热爱,稳扎稳打的故事,出色的气氛以及悬念营造,以及柯南伯格浓郁的B级情怀,让人对于这部电影的魅力无法抗拒。 |
|
屏幕上的绿色字体,1980s的计算机状态,Scaner是人与电子元件的直接连接状态,或者说通过某种方式将机械内化在肉身之中,《夺命凶灵》似乎借用了一种40s的复古未来主义,并没有从内部展现这一关系,除此之外,影片之中再一次出现了柯南伯格早期实验作品之中“研究所”空间,被纪录,被观看的ESP现象。
《夺命凶灵》却并没有采用早期“论文电影”的模式通过大量的音画对立阐明这一理论的合理性,而是作为一种好莱坞影片中的“设定”更像是日后超级英雄电影的“超能力”设定,并包括了这类影片所拥有的一切,古典好莱坞故事架构,包括“我们需要.....”这类明显的“冲突”的发送—接收。
“We've won”柯南伯格式的,一个后人类,启示录性质的开放结局,同《灵婴》结尾。 |
|
在哲学意识,剧本讲究,邪典旨趣,科幻精神上,大卫·柯南伯格比起约翰·卡朋特,确实更像大师。 |
|
柯南伯格最佳之一,一部既能让人冷汗直流、惊掉下巴,又能激发哲学思考的电影。1.ESP心灵感应主题上溯自处女作[立体声],反乌托邦(邪恶而无孔不入的技术公司)则承袭其第二作[犯罪档案]。2.柯南伯格实际上将身体、精神意识与计算机相连通,颇有超前性与预见性,神经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同电脑的电磁脉冲相交融。3.深层结构上是一部以成长-追寻&逃亡-决战为主线的动作惊悚片(副线为间谍斗法),但植根于头脑与心灵中的战斗比普通的身体格斗要紧张刺激得多,再加上精神间的搏杀被放大、扭曲和外化于身体表层(出色的特效+剪辑+表演+音效),使观众在移情后近乎能同时体验到角色的痛苦与骇栗。4.扫描者的集体意识合一。5.脑海中众人纷乱层叠的呢喃之思同质于[柏林苍穹下]。6.爆头与决战段落至为精彩。7.尾声的揭示不无俗套,但瑕不掩瑜。(9.5/10) |
|
cool concept, cool head explosion. but ma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dialogue are just toooooooo bad. |
|
4.5 没什么理由…真难看啊…看得脑袋要爆炸了。 |
|
大卫·柯南伯格。 没用电脑特技的,演员就只能不停的憋,抖,像拉不出大便一样使劲用力,真够累的了。点子挺好,剧情太慢了。 |
|
“扫描者”分明可见这是后来漫威X-MAN这样的设定,脑力精神控制在影像上只能依托于演员的无实物展现,尽显便秘感。本片更像“魔幻”而非“科幻”,依托于非物理基础的所有想象,类似于“魔法”、“内力”子虚乌有的幻想,只能是玄之又玄的。还是概念先行,超自然人脑精神力大战的展现在演员几处中近景特写之间转切,好的一点是设定走向政治哲学的反思,但也是浅薄的。若论计算机控制人类乌托邦,那法斯宾德《世界旦夕之间》较此高级多了。电话线连接人脑和电脑倒是有点意思,wifi远程吧。7.4 |
|
和《灵婴》刚好是两个极端,《夺命凶灵》所使用的脑力杀人这种桥段压根不能具象化与影视化,只能靠演员的无实物表演来表现出来。(另,63分钟直升机的那组镜头,是在致敬自己的《立体》?) |
|
控制大脑制造幻想,扫描者的自我认知和社会的接受,反噬社会统治阶级,身份的反转和超前的设定,让这部诡异风格和故事模式都很“超英片”的电影诞生在了那个奇异时代,同时柯南伯格的cult风格给这部片也注入了太多灵魂,混杂的电子乐充满了怪诞,大脑爆炸,青筋突出,血肉喷薄又给了观感上的恐惧 。结局也十分有意思,吸收大脑的扫描者反被吞噬,替换意识后自我毁灭,换另一具身体活下去,不仅带有更多寓意,更是充满想象力,难得说这肯定是日后超英片的借鉴典范呀 |
|
眼神对峙、身体抽搐、血管爆裂,柯南伯格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表达精神控制的方式:简洁、癫狂、神秘、悲伤。紧凑的中、近、全景剪辑切换与人物不假思索的行动逻辑形成全片底色,如携带任意门穿梭于随机的空间,躲在巨大头颅装置艺术中交谈的二人甫一离开“大脑”即遭猎杀,街头爆炸后若无其事的民众蜂拥而上如闲逛集市,电影始终在仪式感与儿戏感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既是杀机四伏的惊悚,又是习以为常的恐惧——前卫而超验的末世预言。 |
|
勉强及格。柯南伯格的身体恐怖主义此时已经成型了,那些手工制作的异化场面精致,爆血管炸脑袋之类,但是电脑爆炸的戏里面拉演员撞玻璃的绳子入镜了。在设置上基本是间谍片的路子,有反转有两派人马的厮杀,流程总算不太闷,主题上扫描者是对人群里有脑控能力者的浅层隐喻,这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一环 |
|
「脑电波乱斗」的视觉呈现匮乏,让大部分时间内都需要依靠演员们的「颜艺」,却令观众非故事性的「坐立不安」,相当平庸的主题,或许在当年还算是某种科幻式的「末日焦虑」。 |
|
柯南伯格的一以贯之的思考,人类的本性被外物异化后的丧失自由的焦虑,人类一旦将自己的欲望借助于科技等外物,野心就会膨胀,欲望就会失控,生命就会被摧残,这部电影同样是这样一个寓言,人类控制同类思想的欲望被电脑科技和生物异化实现了,不同的人会被毁灭,在80年代有着明显的对集权主义的反思和冷战末期的悲观论调,最后两个意见不同的“同类”手足相残的大战似乎在告诉观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道理,柯南伯格的“异化”焦虑的实质是自我迷失的恐惧,人类的局限性也在于此,我们能发明各式各样的武器、科学来弥补这些局限性,殊不知,先进本身却进一步彰显了我们的局限,千百年来,我们也从来没有战胜人性的弱点 |
|
明明是一部关于“读心术+异能操控”的科幻剧情片,却被翻译成这么烂俗的名字。概念超前,创意丰满,这可是1981年的片子啊! |
|
8.0 类似于德帕尔马《the fury》,常规类型文本下的调度好戏,用烦躁不安的声音设计模拟出了电波入侵大脑所带来的眩晕感,继而由身体的毁坏扩散疼痛感,主角反派都很像同时代的好莱坞巨星。 |
|
不断加速的心跳如同催命的音符,逐渐膨胀的血管仿佛变异的前兆,不能停止的抽搐恍若死亡的舞蹈,突然爆裂的头颅正是恐怖的终结。人脑对电脑的跃层连接,精神对身体的超感控制,群体对个体的超级追捕,魔幻对科幻的终极预言。正是因为科技改变人类认知,所以才会有魔幻打败科幻的极端对决,诡异又华丽。大卫柯能堡的早期作品对呈现身体恐怖情有独钟,同时又兼具对科学未来的批判与思考,两个超能力异能人的正反打对决惊心动魄,虽然简陋(大眼瞪小眼如同中邪一般),但表现力和氛围毋庸置疑。用人脑信号通过电话线入侵电脑的设定非常先锋,仿佛在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的背后是武功,东方不败一根线就能击败对手差不多也就这境界了。头尾都挺好,中间部分太拉跨了,明知道男主是扫描者,还专门派一些用枪的傻瓜追击,没有说服力,再精简一点会更好。 |
|
个人不太喜欢这个结局,以电影的立意来说,应该是反派获胜比较好,这会让整部电影升级,变为一部真正的恐怖片,变为一个令人惶恐的黑暗寓言:能操控别人思想的军队即将被建立,这也暗示着一个极权国家即将诞生。 |
|
开头二十分钟同时在剧情发展的同时还把设定讲清,实在厉害,中期剧情乏力以及转折生硬,但是结尾的兄弟大战实在太精彩了,换家战术nb |
|
柯南伯格真是厉害,将这么个玄乎的题材拍的这么吸引人。意念爆头那段拍的实在太帅了,还有结尾对决,本以为俩意念控制者对决不会怎么样,结果拍的简直精彩无比。 7.8分★★★★ |
|
跟《Stereo》背靠背重温了一遍惊觉那部自主映画就是本片的设定说明书(就拍成了实验说明essay)DC说对蜂群蚁群这样的意识共同体很感兴趣,假如神经系统可以接通...但人类还是会搞砸吧。我更喜欢那个wtf短片,搞成商业剧情片斗争剧情有够随便(据说这是避税政策下为用光资金匆忙上马的项目边拍边写所以乱成一团),超英特效大片搞成了手工作坊,爆破飙血砸车喷火大量,camp度足够,置景摄影打光特殊化妆都比较稳重所以虽然大眼瞪小眼蛮傻的也不至于太cheesy。男主比较b级经典场面全靠微秃反派Michael Ironside贡献:额头钻洞贴天眼,斗法爆头 |
|
【7.6】柯南伯格的片子总是拥有令人大喊WTF的特效化妆,扫描者的设定放到现在可能并不新奇,但是还是为柯南伯格的想象力赞叹,气氛的把控,和意念对决都拍的不错,不过感觉这片如果翻拍的话,烂的可能性是99% |
|
曾经,许多头生长出来但没有脖子,没有肩膀的脖子四处游荡,没有额头的眼睛独自闲荡,直到一种力量将它们组合,怪物的诞生不仅以爱为结合,也以恨为依傍。这就是柯南伯格的怪物工厂。 |
|
扫描者也算是变种人的一种吧,本片中的扫描者们让人想到了X博士,柯南伯格对这些变异的东西好像一直都情有独钟,这样的情结似乎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当然近几年他刻意的在自我突破。影片的结尾很有意思可说是本片的最玄妙之处。。。PS为什么每个科学疯子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怪胎儿子呢。。。 |
|
四星半。当然应该直译为《扫描者》,这个《夺命凶灵》是什么鬼?制作层面的简陋和粗糙也掩盖不住影片最大的亮点,如此高效地搭建起核心概念,最后一场戏又如同文本与视听合力完成的一记必杀,用只属于“电影正反打”的终极概念在剪辑极完成了对mimetic mode的转写。 |
|
开头大全景中男人所在电梯构成巨大红色的X,代表了男人此路不通的无法逃生,而后每当红色布景出现都提醒着危险。熟悉海报的观众开始就在期待头脑炸裂的特效,因此我们很快就成为红色观众席上的观众(像是在影院);这种观看也延续到近末处对电脑屏幕的镜头——主角精神网络与电脑网络相连后,我们以其视角紧盯屏幕(并非其他任何人的主观视角)。反派汽车逃脱戏,焦点切换控制敌人自杀的镜头很有意境,指向以视听而非特效来呈现“超英”主题,而作为超英的“扫描者”始终是社会的他者,作为被人类失误所创造的不是废物就是怪胎。当我们的主角学会控制而站起时,调度提供了十足的压迫感。最后那句“我们赢了”的“我们”究竟是谁?电脑屏幕来显示片尾演职员表或许道出真相——同时也带出柯南伯格而后对于机械(电脑、电视、汽车等)的转向。 |
|
6/10。太失望了太失望。。。‘’扫描人‘’这个概念是够超前的,但电影爽度不够啊,特效啊气氛啊节奏啊完全没有看得很紧张很刺激的感觉,也许放给当年观众还是挺满足的,但现在看完全粗制滥造好吗!!而且传说中那场会让我永生难忘的扫描者对决呢?就两兄弟瞪白眼不知道有啥好看的。。。 |
|
沦为眼神大赛的超能力决斗,艺术家好惨。这一次超能力被描述为伴随他人抽搐的“秘密武器”,除了制止更独断的有害行为之外别无益处。单是讲如何大乱斗就好了,非要赋予一点社会价值,还很难成立……人脑扫描电脑和寄宿他人有意思,后者在原有设定内属于魔幻,也是个怪招……死得都很美。 |
|
真没想到这居然是个超英电影哈哈哈哈🤣🤣。男主那大蓝眼也太大了🤤。还没出生的时候注射那个奇怪的药就会获得scanner的超能力,不仅可以hack进人的脑子里还可以顺着网(电话)线hack进真正的电脑里,太牛逼了吧,那个电脑自毁程序有点好笑,居然整个炸了,虽说也有Cameron的原因但🤣。最后大反派居然是自己亲哥,还上演一出相爱相杀骨科剧情😇“after all,brothers should be close”你说点人话吧妈呀😇。超能力打架也是比我想象的精彩,我是说真的恶心,手上脸上血管凸起看我的浑身发麻,更别说Cameron还把脸上的血管挠下来了妈呀😇看的我脸上都难受,最后更是直接hack进亲哥的脑子里变成了他,唯一能区别的就是眼睛颜色变了,设定还挺现代的。 |
|
精神攻击,眼神对撞全靠脸抖,虽然看着有些弱智但构想还是很好的,而且有种原始变种人式超级英雄片的感觉。
开头有意思,结局不错,中间过程看的直打哈欠。 |
|
人类关于超能力的方法论似乎总是一成不变。迷人的当然还是柯南伯格的风格,换成日本动画或者美国超英片三分钟弃。 |
|
从21世纪的眼光来看,这个片子的设定其实挺不完善,scanner的能力并没有被清楚的定义出来,感觉他们什么都能干有什么都干不了,一次又一次的被人偷袭实在是太不符合他们的超能力了吧!!!考虑到1981年,人脑扫电脑什么的还是挺mind blow 吧。 |
|
7.0/10。拥有操纵他人的超能力的流浪汉男主在一博士的引领和帮助下通过各种努力成功干掉欲统治世界的另一超能力者A的故事。影片配乐很不错,但只有爆头那段和最后决战那段有些视觉想象力,而且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很平淡,扣0.5分以上。 |
|
主线始终处于失衡状态,中段异常平庸,开头结尾的脑力波能量闪爆双眼。 |
|
全是柯南伯格式的概念化阐述,母体双生,肉体恐惧,邪恶集团,科技控制,内在的前瞻性依然凌厉。 |
|
教授象征的是一种无孔不入的科技暴政、理性统治,这位父亲生产出两个儿子,而这两个儿子都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弑父。戴尔利用父亲赋予他的武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杀死了肉体的父亲。卡梅伦一开始通过遗忘、逃遁和堕落,最后则是通过爱,成功毁灭了精神意义上的哥哥和父亲。 |
|
酷到没朋友,太他妈屌了,就喜欢这种血肉横飞X-MAN成人版的故事! |
|
大卫开始走上想象力丰富的内涵科幻片之路,有点地方被删减得好莫名,应该有个更完整版的 |
|
6.8 知名gif,终得一膜。概念不错,包括生物神经网络连人工神经网络之类的,但耐不过电影拍得太无聊了,瞪眼瞪到最后终于搞化妆,为结尾超能对决加上一星,但仍然不如上一部《灵婴》的结尾骇人。四顿饭+一顿夜宵+一次等外卖的时间。 |
|
人脑与电脑相连这么一个超前的设置,在真正呈现的时候,却突然想到东方不败里的台词,“你有科学,我有神功”。认同于对香港武侠片的改写评论,但在仅移植设定与文本,不学习动作场景的做法,明显影响了成品质量,特别是某些段落过于简略,甚至粗糙,在内奸杀人,潜入工厂以及同类聚会诸多段落中,明显的透露出漏洞,虽然有间谍片的类型移植,但也没有继承到该有的逻辑缜密与悬疑感。真正出彩的还是柯南伯格擅长的身体恐怖段落,爆炸的头颅和凸起的血管,前者以突然的闪现造就惊吓感,为扫描人真正的能力做了最大的铺垫,后者以缓慢逼近的方式,造就了爆发的阈值爆发的紧张感。除此之外,超前的设置呈现真的不见完美,要不也就不会有那个分裂的联想了。 |
|
柯南伯格胜在创意 这译名实在坑爹 直接翻译叫扫描者好了 |
|
缺少很多确定能说服观者就“应该是这么回事”的用法,简言之,柯南堡从处女作到这部的风格没强大到可以掩盖一切叙事问题,不过美美的詹妮弗·欧内尔应该加半星,而且还有些知识分子既然不能说服你,也要叨叨到你脑袋爆炸的吐槽,还挺黑色幽默,再加半星。 |
|
克罗南伯格的兴趣永远不是拿怪异说(故)事,而是怪异本身,故事成了他玩弄异怪的载体。 |
|
7.9分,大卫柯南伯格在化妆技术上真的是极其强悍,无论是《变蝇人》《录像带谋杀案》还是这部。这部电影贡献了影史上最精彩的爆头。
剧情嘛,放在现在看就是类似于《ⅹ战警》《灵能百分百》那样的超能力者内斗。当时看稀奇,现在看太平常。 |
|
柯南伯格的电影,总是充满人体异化的超现实之感。本片中的“扫描者”,有点像X战警中的超能力者,而能够控制人思想能力,现在在《沙丘》等作品中也非常常见。但是充斥影片中的邪典气质,以及纯手工的化妆及特效场面,还是只此一家无法复制的。其中爆头镜头名流影史,最后自杀式对决也是过目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