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绝对不亚于《大都会》的神作 |
|
男主萌,反派也萌,大概我被美国人洗脑多年,反而觉得男主长得像美国人,反派长得像德国人哈哈哈哈~很多超可爱的细节,没有对话也不会觉得闷,男主一边等对方接电话一边焦躁剪花,大家都笑死了~如果能压缩到2个小时会节奏更紧凑些,不过这版将近3小时如果无视膀胱的激烈抗议我也没啥大意见。。从现在的眼光看,女主既没有被物化也没有过分圣母,即便处于三角关系中也是特别自然的科研伙伴,现在恐怕都不太有这么自然的性别平等。。邪恶组织五巨头中更是又有亚裔又有(非femme fatale)女性,非常多元了哈哈哈哈~ |
|
170分钟修复版,2019SIFF。弗里兹·朗真的从来不让我失望。《大都会》两年之后,《月球旅行记》27年之后,仍然是整整90年前的作品。现在大家都只会说《2001太空漫游》是划时代的科幻神作了,各么硬核朗聚聚用黑白默片教你做人。不同于梅里埃杂耍式欢乐臆想的16分钟,《月中嫦娥》有理有据地清晰描画了火箭倒计时发射、入月轨道、太空超重失重与液体球、地蚀、反推缓冲等一系列过程,甚至细致到角色一直穿着配重鞋,还带了小鼠做观察。事实上,二次元的倒计时,还是从朗聚聚这里学的。虽然登月之后有些氧气、沼泽、金矿之类的想象bug,但瑕不掩瑜。2000年博洛尼亚这版画质修复得非常精致,就是前半段的间谍追击战是太长了一点呀。 |
|
“你问我是不是特渴望拍有声电影?不。当时我用自己公司拍了月里嫦娥,由UFA负责发行。他家有位高管刚去过美国,听到了琼森电影(朗指的是世界首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里的声音,回来后便要求我在火箭点火时也弄点声音出来。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它破坏了影片的整体风格,所以拒绝。结果UFA威胁我说如果我不满足要求,合同就告吹,他们不会支付给我一分钱。我说没关系,咱走着瞧吧。结果后来八九个月内还真就断了付,UFA以为这样会压垮我,但并没有。” |
|
太冗长了. |
|
这时冯布劳恩都是个小活计.可惜票房不好,不能用来发射真火箭了. |
|
小绵羊时速莫名跌进25,一路憋屈开回家好想死一死><#科技不敌真爱# |
|
并非朗最出色的作品却是对现实的航空有开创意义的太空电影先驱。只是地球部分的铺垫如能适当精简会显更佳,相比梅丽爱月球旅行记的造梦,本片无论是布景还是火箭内外构造都来的更加前卫与严肃,被设计为金矿的月球现在看来很可笑,在当时发挥想象力又能引出人性与欲望却是神来之笔。 |
|
1.看的162 分钟(DVD剪辑版),实在冗长,而且配乐一般;2.影片科幻部分内容的历史意义大于其观赏性;3.在88年前,他们上月球打了一架,然后什么也没干就回地球了。 |
|
极具前瞻性的电影,首次展示了倒计时发射、液体火箭燃料、多级火箭、太空失重,早于阿波罗登月40年。束脚带的设计、光斑叠印表现失重的水、放大字幕展示声音传播都很有创意,月球表面是用40卡车波罗地海的沙子打造的。反派专业户Fritz Rasp的快速易容,既骚气又好笑。 |
|
前戏很好睡,去月球之后才开始醒……这回多线有些水了,片名大剧透,反派头型太像希特勒了吧 |
|
我看169分钟的就觉得太他妈长了,那个200分钟就不想了。。。这片儿能诱发我回去温习三个宇宙速度( ̄▽ ̄") |
|
4.5 看完First Man紧接着看这个,就很强烈地感受到超越表面文本的重要性,当然两者年代与诉求都不同,也不必要这样来比较。Lang的光影和特效令人叹为观止,太空船设计也很巧,就是完全没必要这么长,还是太空琼瑶剧即视感,发生在地球上也没问题。必须指出这个反派简直太萌了,川剧变脸和整理发型我笑到发疯。配的单钢琴版配乐和kino lorber发的DVD相同。 |
|
#SIFF# 170min修复版。弗里茨·朗是神。 |
|
7分。29年的登月片,无疑很超前,虽然很多信息都是错的,不过失重那方面有点意思。 |
|
前半部分准备戏份过于冗长,后半部分节奏拿捏刚好。 |
|
仍然是默片时代意识最超前的导演... |
|
数名科学家在商人的胁迫下踏上寻找月球金矿的太空旅行。影片始于间谍惊悚片,科学家与财团的善恶较量实则象征资本主义正反面;较出彩的中段科幻部分精细描绘了载人航天的实践过程并展现月球奇观,以朗惯用的圆形美学强调科幻属性;结尾的三角爱情故事最终通过人性的成全所解决的角色利益冲突拔高主题。 |
|
前半部分闷,配乐让人有点昏昏欲睡,后半部分很有趣,意识超前。 |
|
@ Film Class, UM. 我睡着了N次- - 跟最近状态不佳也有关系啦。。。>< |
|
前半部分拖沓冗长、后半部分才变得有趣起来。A silent film for anyone who is patient enough |
|
最精彩的是火箭发射前及飞船在月球着陆前的部分。在火箭发射前几处关于火箭的镜头中继承Lang一贯风格的对称布景与对称画面构图,还有一组移动镜头都令人印象深刻。 |
|
购于2010年1月26日,看于2010年1月26日。 |
|
人类进入20世纪后,科技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前发展。距离[月球旅行记]过去仅仅二十多年,遨游空中的飞机和迈入太空的火箭都被发明出来,并且取得突破性的理论和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1929年的[月里嫦娥]中的科幻设定有了更多科学依据。该片的主线是三角恋爱故事,辅线是讲人类的贪婪——想象月球遍地是金子。火箭将太空船发射到月球上,不过这个技术在当时还不成熟,电影的呈现也相当简单:太空舱内的科学家直接操控登月的整个过程,犹如驾驶汽车,不需要庞大的地面人员的技术配合。月球上有与地球相当的重力、有氧气、有金子。归根结底,这不是一部讲述探索太空的电影,而是将人类欲望的斗争和纠葛搬到了太空。 |
|
还是没大觉出戈达女士独到的美来。#揭穿月宫秘密 表演科学万能# |
|
这个电影很形象的告诉大家什么叫做“冗长”,那就是完全可以将前面的90分钟精简为10分钟...... |
|
科幻片的壳,社会片、爱情片的核,科幻的表现很严谨,不过“后知后觉”来看,一些情节也十分不科学。表现上还是比《大都会》逊色一点。 |
|
crime film -> scifi documentary -> melodrama.
film is visually spectacular(aerial shot, visual pattern, matte painting on the moon etc), though weak in plot. the first part(crime) is pretty good, and humourous. |
|
偏真实系的科幻片,发射火箭、船箭逐级分离、地外失重、远眺地球日出,在当年的科技条件下做到极致的逼真。导演可能太喜欢多线叙事,在探月科幻之外加入盗窃犯罪、三角恋情、疯狂科学家等故事线,使得篇幅一如既往的在2小时以上,结尾为了把几条线集中收尾,发的几盒便当不是太合理,没太多触动感。 |
|
离开地球前的戏应该不需要拍那么久吧,一部分是令人感动的想象力,另一部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混乱,不过转念一想如果上太空的体能门槛像电影里那么低,再加上月球环境不恶劣的话,那确实什么牛鬼蛇神都能上天了……不论是只想着自己的伪君子,还是临死前非要胖虎效应一下的杀马特,或是本着科学至上结果抱着一大块金子摔死的教授,结果最靠谱的是女人和小孩,真是讽刺。我说真让孩子一个人去扎营和搬物资,结果你们抓个阄还要他计数,你们的良心不痛吗 |
|
Hermann Oberth受弗里茨·朗之邀任编剧并设计火箭模型及相关发射细节,后来他成了V型飞弹的设计者。火箭发射倒计时即来自此片。 |
|
看到七十多分才开始登月,真那个漫长,至于后半段嘛,原谅下前无来者的拍登月的人们 |
|
以90年前的水平来说 这当然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可是里面太多跟科技有关的错误还是挺让人出戏的 |
|
我想用一组完美的相遇镜头举证朗可能的理想:Willy Fritsch与卖花女的小插曲,四围的纵深,环境耸动着向内涌,环出一个注定的时刻。任何爱情片有这样一组前置,故事的展开都会变得轻松无比。然而不过多久,朗用更惊人的方式回绝掉了这次邂逅,倾倒的人搭在隔藏眩晕的座背上。片段落幕了,成为过去。所以可能是这样的,在连缀的略夸张的行动中,通过偶然的超越和他人的关联性,觅得素面的更多形象。人物始终在生变,结局当然意外——来自确切的感动;旅途结束的喜悦——“我“终于走到了这里。 |
|
默片时代,意识超前。看的DVD剪辑版,太冗长了。 |
|
古代人太可爱了,所有角色细节都萌,平权意识也超强!宇宙中心果然是爱!男主理工文艺内核被PH台灯暴露无疑 |
|
最早期的科幻电影之一,也可以说是一部铺垫过长的爱情电影。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很多布景很粗糙,但正是这种感觉更能让人体会到当时的电影人为了制作这部片子所付出的努力,这是让人很感动的。说到感动,相比起其他类型片,好的科幻片可以更容易地给观众带出这种滋味,因为它总是在展现人类对未知的幻想以及人类求知的浪漫,在这样的带着启蒙色彩的蓝图描绘中,作为观众,确实更容易忘乎所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
|
啊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为何科学家被灌下毒酒!为何老学者惨死月球!啊,唯一的女科学家面对两位钟情爱人在遥遥太空中又将如何抉择!谁将最终得以重返地球!欢迎收看今天的…… |
|
对于人类的思想来说,没有永恒,只有未知 |
|
在哥特教堂里黑灯瞎火现场配乐放映 有在音乐会现场的感觉 剪辑了以后剧情有点断开 还好是100多分钟版本的不然真的太长 |
|
D'après le roman Frau im Mond de Thea von Harbou(Copie avec musique)« Quand j'ai tourné le décollage de la fusée, je me disais : "Si je compte un, deux, trois, quatre, dix, cinquante, cent, le public ne sait pas quand le décollage aura lieu. Mais si je compte à rebours dix, neuf, huit, sept, six, cinq, quatre, trois, deux, un — cela devient très clair". » Et Fritz Lang créa le compte à rebours. |
|
80多年前的科幻大片,前半部的铺垫稍嫌冗长。古斯塔夫用粉笔为他们记录抽中短火柴次数那里真是萌死我了~ |
|
29年只有无声电影吗,那时候室内的陈列已经超前不知道多少年了,德国真是个好地方。另外弹钢琴的给了导演多少好处费? |
|
Fritz Lang在《大都会》之后2年的科幻作品,登月的思想算是比较超前,但有点太长了,将近170分钟,前面剧情太多,而且默片一旦没认真看就会漏掉很多内容。片中关于月球的设定当然有很多错,片子虽难与《大都会》相提并论,但该片发明了“九、八、七、六......”火箭升空倒计时把戏 |
|
忘了2001花絮里面克拉克说他让库神看的那个"some of it is ver naïve, of course"是不是这部,开创性意义还是挺大的 |
|
嫦娥?月亮中的女人?看来我天朝神话也走出国门了。硬科幻部分很震撼很有说服力,剧情就有点杂乱了 |
|
毫不犹豫的买了盘 |
|
默片时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既是科幻片,也是爱情片 |
|
没看懂长得像希特勒那个人死了后,为什么男女主角看起来很伤心的样子 |
|
好难得 以非常现实主义的手法呈现了登月跟梅里埃完全是两个时代了 朗非常丰富细腻地通过微缩模型+等大飞船道具表现了飞船发射飞行到着陆于月球沙漠的过程 除去月球大气可呼吸重力大有黄金等等不科学的科学以外 绝对是里程碑式的科幻作品 这跟大都会偏向社会批评的科幻很不同 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