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于姨在,她的表演就强大到会让人忽略其他,原来从年轻时就如此了;悲剧根源在于家庭原因,看看其父母的相处之道以及教育方式就知晓,另有一句关于祖母的话,可谓个中有玄机。 |
|
于阿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阿姨,老了还是一个阿姨 |
|
其实真没看出来这个女孩是社会或是她的中产阶级家庭造成的,哪个社会哪个阶级都有这种被宠坏又蠢而又不自知的傻姑娘。 |
|
于佩尔真是绝了,歇斯底里,却始终脸上结着冰;邪恶,却也天真。也真是段传奇,像一个时代的横截面。 |
|
7/10。维奥莱特在外黑衣黑帽、玉腿酥胸的贵妇穿着,暗示她危险的能量和极致的恋物倾向,她打扮得珠光宝气是为了诱惑父权,但父亲并未回应她赤裸梳洗的模样,男友也永不满足地要她提供物质享受,还有母亲在家对女儿身体的规训:在母亲要求维奥莱特用肥皂擦拭身体那场戏,母亲训诫她‘‘女人不需要戴金戒指、只需有肥皂的香味’’,这种对身体的压抑在与男友幽会的旅馆空间得到释放,房间内大量镜子使维奥莱特凝视镜中自己的肉体。其肉欲与恋物交织的心理状态在闪回童年时揭示出来:工人阶级的父亲在她印象里总以火车头上满身污秽的形象离去,男性权威的失落是她成年后卖淫偷盗、杀父弑母的动机,即要以暴力和放浪形骸来抵抗传统父权的失落以及家庭伦理对女性的强烈束缚。最为讽刺的社会批判落在审判结果,被赦免的女杀人犯通过劳改被规训为一个普通妇女。 |
|
片头一出栅栏,调子就定下来了,中产阶级焦虑和阴魂不散的弗洛伊德。看到后面比前面漂亮很多,越往后越频繁的闪回虽然刻意但是效果不错,但是结尾寥寥草草,明显比十年后的女人韵事短一截。此外忍不住吐槽一句,那么丰腴美艳一身黑衣的于佩尔阿姨,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吧。 |
|
似乎后面庭审有点多余,尤其喜欢夏布洛尔让人物幻觉或做梦。起初以为类似“白日美人”,结果是彻彻底底的“坏种”,但竟又对她充满了同情。再次被阿姨的角色和演技暴击了心灵。第一次认真看Stéphane的表演。如果说芙芙的角色是白雪公主变后母,阿姨的角色从头到尾都充满坚毅、绝情、又让人永远猜不到 |
|
冷酷无情又单纯顺服,聪明老道却愚蠢浪漫。放荡又自尊,洒脱但脆弱。少女violette 和少女于老师,都让我语塞 让我目眩 让我呆。(在家门和单元楼门之间的这一段逼仄空间里,那些日子里她到底是如何能偷偷完成这般的美艳变身?) |
|
®
以前有的电影我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无感,第二遍看的时候却觉得这是我的all-time favorite,也有的电影我在看之前很抵触,看之后觉得相见恨晚,而这一部我分了好多次才终于看完,之前每次都是看一小部分就因为各种原因而看不下去,这一次看完了却觉得意料之外地好
第一次觉得特别喜欢于佩尔(虽然一直都知道她演技好但以前其实并没有发自内心真切地get到),也特别羡慕她能在这样年轻的年纪演到这样的角色,看她演戏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很值得看,全片的各个人物也有很多值得去思考的点 或许荒谬或许扭曲或许不可理喻但我能够共情 特别能共情
目前看的夏布洛尔的电影没有一部是无趣的
希望以后能看到修复版的 |
|
弑父杀母这样的题材,夏布洛尔也处理得太沉得住气了吧。 |
|
风情是人设,深情是罪过。蛇蝎美人作为人物的B面,也有自我表达的权利。从60s到70s,是一个把女性推倒重建的时期。人性是复杂的,重构也需是多面的,从女人到人这段路,似乎已经走了很久,竟还未看到头。 |
|
她一直等着那根稻草,在梦里预见他,他给她带来呼吸。一旦出现便紧紧攥住,并放大她摆脱一切的勇气。可她仍是有乖巧的欲望,所以会在监狱里做掌上明珠该做的事。 |
|
被Adjani称赞的好演出。22岁的Huppert表现出令人赞叹的角色掌控。不同于Adjani在Adelle Hugo表现精神分裂的歇斯底里呐喊,Violet的精神妄想更多以冷静的面容呈现。Chabrol的经典影片。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0aCx_qp8zk |
|
于佩尔非常适合偏激又歇斯底里的女人, 但与她之后的角色重复让电影缺少惊喜。真实事件改编夏布洛尔指导还是值得一看的。 |
|
这就是25岁的伊莎贝尔,她饰演的女主简直美极了,美丽地像一朵开的正艳的玫瑰花!!!
回到电影本身,一个悲伤的真实故事:我无法想象一个妙龄少女从13岁开始被父亲性侵的痛苦、也无法明白她杀了她父亲备受监狱之灾的境遇、更无法理解她得不到真爱的悲凉……但是她即使如此 她依旧坚强地活着 最后 从角落里一点点 一点点地 熬出了头
【已收录真实故事改编】片单 |
|
2014051 第一部夏布洛尔。开场的铁门已注定悲剧,从个体引向家庭最终上升到对于社会的控诉。剪辑不是很喜欢,跳脱太厉害。 |
|
大环境下人物→家庭→伦理→司法,本片的脉络不错,战争时期傀儡国的掠影,但剧情处理得太跳了。弑父在叙述上有些突兀;那一年雨蓓25岁,已然老成得像新浪潮老将;夏布洛尔新旧御用的对戏。结尾旁白顿增政治色彩,民主是家庭和睦的基础。 |
|
服化道全员在线,转场也很丰富,看得出是制作非常精良的古典电影,但剪辑和故事真的跳脱,而且片长还是2小时,太磨人了。PS:于少女确实没有少女过,俩个少女扮相居然一个赛一个的有古早时期丫头教的禁忌感。 |
|
回想场面有点多。换场切换环境不太顺利。一般。 |
|
一部还好的夏布洛,他和于贝尔早期的合作.这个题材如果法斯宾德来拍,怕是会犀利得多. |
|
xzd 伊莎贝尔·于佩尔演的一个坏女孩的故事. |
|
10.15.2022 Film forum于佩尔回顾展第一部 她真的好酷 应该逍遥法外的 这部片子老让我想到雷诺阿的一个老片 |
|
【6】本应该是好看的电影,但却如此的“难”看。本片拥有《圣奥梅尔》的全片雏形,法庭戏对话,弑子/父母的主题要素。但不知道拍成了飘飘然的于佩尔阿姨秀。通篇算下来只记得住维奥莱特的所有孤独,寂寞和罪恶之处,而这一切,还是于佩尔演过的,所以电影之弊端就更加明显了。 |
|
柏林之后一直对于佩尔阿姨念念不忘,真的很遗憾她感染了新冠没有出席大师课啊。全程被年轻红润的女孩吸引住挪不开眼,熨帖的金色卷发熨帖的丝绸睡衣,明晰沉默的唇线和面部轮廓,为什么没有真爱之人带她逃离这个一切都很扭曲的不合时宜的世界呢? 没有夸张的音乐和剪辑,单是从大特写里去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很特别的观影体验,于阿姨演压抑而精怪的少女真的是丝丝入扣啊。 |
|
油画一样古典浪漫的画面,好喜欢法片最后层层揭开面纱的感觉,母亲嫉妒女儿,维护父亲这类家庭问题倒是屡见不鲜,于佩细致入微的演技,残缺的少女,和那个镜子吻产生深深共鸣。 |
|
导演尽量客观的还原了一个真实事件,没有过多的评判人物本身以及展现人物的内心状况,只是把她的生活环境展现了出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相信这正是导演的意图:这样一个邪恶的女性犯罪者背后更需要关注的是男权社会下扭曲的家庭环境以及遭遇到男性长辈性侵的普遍性。 |
|
到了后半部分把故事打破成碎片再连接起来讲述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于少女年轻的时候就演技开挂啊,仿佛毫不在乎的少女,说谎如同说话一样! |
|
幾個巧思敗在亂糟糟的結構… 大段閃回。Huppert三種年齡扮相(都回應時間的問題)。中產階級身份的自我厭惡(梅毒的遺傳性有點趣味)。《青樓怨婦》。說謊的語言 vs. 真實(sure?)的邊緣柔化記憶影像。父親與火車。film noir。又臭又拖戲的佛洛伊德上身… |
|
49 年轻时候的于阿姨好美 即使是吐艳这个微小的动作依然在叙述 冷酷与天真竟然出现在同一张脸上 |
|
arte,2009/5/18 |
|
BY-D9 戛纳最佳女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
黑衣黑帽,肤白胜雪,一抹红唇。早出晚归,游走在街头,成为被寻猎的对象。母亲的嫉妒(对父女的过分亲密)和规训,对她个人自我的压制,所以她通过寻欢来释放被压抑的自己。赤身裸体洗浴没有诱惑到父亲。贫穷狭窄逼仄的家庭空间,父母与她个人的隐私空间都被挤压,导致她在性与伦理上产生认知错误。她最后没有等来男友带走她脱离这样的生活,却在狱中被规训成为贤妻良母。 |
|
属于夏布洛尔贯彻生涯始终的原罪观察主题,于佩尔真的很适合这类角色,在镜头的注视下依然保持着很好的神秘性,并不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哪怕上一秒在说谎下一秒也能坦然面对,很有魅力。同时夏布洛尔在不断的展现原罪主题的外围,环绕着的是中产阶级的空虚,资本社会的冷漠,情爱的骗局,与主人公们行走于集体中的被孤立,维奥莱特或许不是传统男性凝视下的乖巧善良女主角,但触发其变态的根源是多层面的。 |
|
此作通过维奥莱特的身份以及后面的行为,对于“阶级”问题进行的展示,但并不是普通的上层与下层的对比,而是更为复杂的心理剧;维奥莱特做什么都可能与“阶级"二字挂钩,由此产生对此概念的思考。电影的魅力不是很强。此部众于佩尔的表演并没有让我惊艳,只不过在年龄的增减这一块于佩尔一直做得很自然。 |
|
弑父能拍成这样,夏布洛沉得住气 |
|
最后于佩尔长长一瞥的定格,我全身发毛了。上帝是个空虚的家伙,有人比他更空虚。够冷静,有前途。 |
|
用倒叙插叙比较隐晦地表现家庭冲突,处理父母子女成员关系用培育悬疑的铺垫手法,采用分割结构,增加叙事的起伏变化。这里面的情节呈现有个烟幕弹:女主视角的呈现——超强控制欲的嫉妒的母亲,猥琐、觊觎肉体的父亲,毫不尊重她个人意愿的强压;也可以解读为另一版——女主渴望脱离家庭寻求自由,以金钱吊着情感诈骗的情人,视父母为眼中钉,意欲拔之后快。不论是哪一种,相通的情感缺陷和悲剧是:失衡的家庭教育中,掩盖在谎言下的是伪装和仇恨,她不动声色地谋划,是残酷不满的集中爆发。于佩尔的表演稍嫌稚嫩,但已经具备演绎复杂性格角色的能力。 |
|
通过频繁的闪回剪辑,夏布洛尔细密地铺陈一种深不见底的绝望,从个人折射时代。在维奥莱特的生活里,母亲因嫉妒而敌对、女伴是幻想、爱情是欺骗,甚至连自己的身体都被恶疾缠绕,看上去似乎唯一可靠的父亲,最终发现居然是最隐秘、最根源的罪恶,于是弑父便成了维奥莱特唯一的自救之路,而这种自救在父权社会的法律体系下依然得不到理解,直要等到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将早已脆弱不堪的压抑的社会基础整个摧毁。于佩尔当时才二十五岁,就已交出了如此有层次和深度的表演,实在早熟得有点可怕了。 |
|
竟然是年轻的于佩尔,真的很法式风情,有点歇斯底里的感觉 |
|
虽然故事是夏布洛尔擅长的罪恶主题,叙事也够沉着冷峻,但过分挖掘人物的犯罪心理和细枝末节的铺垫,以及大量跳跃无逻辑的闪回剪辑都让整部电影显得杂乱又拖沓,目前看到的夏布洛尔最差的作品,于佩尔的表演是唯一亮点,年轻时的她也可以这么冷艳,为此给第二颗星。 |
|
集美丽与罪恶于一身的《维奥莱特》是夏布洛尔最擅长塑造的那类角色,因此他将这位遭遇成长之殇带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少女刻画得冷艳而神秘。但叙事到了结尾处明显混乱不畅,这要归咎于主题的后倾。与其笨拙且毫无节制的闪回过去,不如让观众牢牢盯住于佩尔那双冷漠又肃杀的眼睛,思考是什么将她变成这样。 |
|
伊莎贝尔·于佩尔 的演技太太棒了!!!
出场人物不多,场景也挺单一的。但仅仅是因为有了一位牛逼的演员,直接盘活了整部电影。
整片节奏轻松,引人入胜。 |
|
Huppert成就大半。 |
|
五味杂陈的故事 童年被父亲强奸 强势的母亲 叛逆期遇上渣男 她的堕落令人心碎 夏布洛尔的镜头温和冷静 仿佛冷眼旁观 于佩尔这种女演员真是可遇不可求 |
|
母亲皱着眉,念出【Vol de Nuit】。
插叙回忆中的杀父弑母,【Vol de Nuit】本身的抽象、复杂可说是毕其功于一役将女儿的反叛逃离,母亲(家庭)的禁锢在临界点上描绘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切片。于佩尔的演技实在是耀目。 |
|
每一个离经叛道又情理之中的女孩背后都有一个厌女症的自以为聪明的愚蠢母亲。逼着女儿给男伴写信问是否真爱/如果有责任不管你有没有病都该娶你/质疑她不洁 指责她污蔑继父想偷钱 处死她。想起我妈翻我抽屉书包自作聪明的样子,逼问冷笑冷嘲热讽的厌女口吻,多少午夜梦回都历历在目,而今的疏离关系她却觉得是我单方面变了长大了不亲近她了。我甚至觉得只有少数幸运女孩没有这样的母亲。 |
|
被压抑到极致后的双面人生,简直可以说是钢琴教师的另一种演绎,但没有后者极致而纯粹。
前半段要优于后半段。
前面,不紧不慢的,竭力克制的。
后面能明显看出想表达出的野心,但其实没有那么必要,打碎时间的叙事技巧也没有使用好。
每次火车过境的声音都像人的尖叫声一样,在沉闷的镜头里格格不入,在如此压抑的气氛里却反差得刚刚好。
(这居然是于佩尔二十多岁的表演,镜子前的那个吻简直摄人魂魄。) |
|
散点构筑,众说纷纭,第四部夏布洛尔。 |
|
于佩尔的首个戛纳影后,多少人曾爱她年轻时的容颜,却也能承受岁月的变迁,每秒钟都能看到这个女人的妖娆与她背后那种极度病态的毁灭性人格,她的妖娆媚而不俗,而她的毁灭性建筑在对现实的痛恨之上,她是稚嫩的,遇见一个人生的过客就误以为遇见了今生挚爱,也是孤绝的,一切就像古老的杀人诛心的寓言,夏布洛尔很喜欢表现处于万恶现实阴影之下女性的水深火热,她们无法逃脱巨大的罪恶之网,而不得不掉进一开始就已经写好的宿命的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