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涩的性,干涸的死亡,干裂的诗意。 |
|
固定机位长镜头、手持跟拍、移位,融入人物特写和群像侧面,加上景色近远景,颇有诗意。画家迫切地需求性爱,这份目的有相应的答案吗?他的求死与渴求性爱是违背的。结尾一路长镜头展现上帝赐死一车人,仿佛是注定的,却也是无因的。2021-12-29重看。直升机航拍掀起山顶飞沙走石这样露怯的手法应该尽量去避免,人工降雨亦然要慎重。其实影片讲述的生死之外的话题——剥削。侄子的剥削,众人的剥削,甚至是看似一副好心肠前来寻死的画家也逃不掉。大家都在剥削这位孤独的无助的善良的老者。只是在常人的庸常表现之外,借用画家的良知来反思来批判。结尾用一场大死亡来做出宗教般的天谴惩罚,无论好坏老弱皆亡。终究面对死亡,谁都是一样的,这样残酷的本质才亮相给你看。 |
|
以死为处女作的导演应该是有野心的导演。在漫长的寻死之路上,却发现真正艰难的是延续生。鼓声与迷雾中前进的开头太美,全片用音乐煽情之处有点滥。 |
|
1.公马性器官、老妇人全裸、两场性爱过程的直观呈现都让人瞠目结舌,难以忘怀;2.结尾5分钟的360°旋转运动长镜头所呈现的死之怆然和男主与爱人久别重逢的拥抱形成一组对比反差;3.天地悠悠,何枝可依? |
|
白色和绿色的田野,红色的外套 |
|
不同于《八部半》开场令人窒息的地下隧道,雷加达斯镜下的隧道很快疏通,Japon关于生命,而非死亡,或者说,正如同结尾长镜所暗示,在追求某种自然恩典(Grace)性质的死亡。
Ascen:“上升”,或者说“圣化”,在Japon中,越是以主观,强“主体”性质的方式呈现,就越是证明了它的超验,因为极欲轻生的画家只不过是观看者愤世嫉俗的“介入”替身,是从由枪与力比多的情节剧世界中走出的主角,由此,神圣而诗意的世界被引入张力,但老妪的受难永远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那场并不色情也并不可笑的性爱场景之中,吊诡的是,从文本来看,最为淫秽的一方反而自认为是崇高。 |
|
五星处女作,还不算浑然天成,会有点瑕疵。但对比后面看到的雷加达斯,真有一种处女作起点有点高,把自己路给堵死的感觉… |
|
疏远得了人际,逃离不了天地。 |
|
主观镜头、超宽画幅、神性与人性,相比“墨西哥三杰”,我一直都更偏爱卡洛斯·雷加达斯。前20分钟美轮美奂,结尾运动长镜头大气、随性,笔走龙蛇,很少能看到如此饱满的影像诉求,结尾天地不仁,死亡终是尽头。 |
|
7.1;结尾痛苦失控的长镜头还有不断抛给上帝的空镜头,生命本身的意义到底在哪? |
|
4.5雷加达斯的处女作中用16毫米摄像机和少见的2.88银幕比例拍摄了一个简单却悠长的故事,画家到一个偏远的村庄自杀,但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虔诚的老妇人,她的恬静、超脱让画家看到了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机会,雷加达斯用了许多塔可夫斯基的方式构建了神、自然、人类与动物的空间,它们彼此相互交融着,人类身上既有着动物性的一面,又能触碰到神的边缘,在墨西哥这个广阔、粗狂的大自然中,风雨、岩石、树都见证着生命,死亡的无力与性的新生,雷加达斯穿越生死讲述了一个存在被突显、被寻回的故事,结尾却又充满了宿命感,看似是神对贪婪的处罚,但神性会帮助我们复活,从而超越人类的局限的生命,雷加达斯的“天人交战”的诗意与残酷都最终会回到灵魂之上,在之后的电影中,雷加达斯也在继续扩展着这些主题,在人类无法掌控的命运中放逐他的电影主角们 |
|
20200622二刷四星:这片就适合看一遍,神之处太神,已经知道了就没那个惊喜了。而且这个版本加了10分钟左右,加的内容我都不喜欢。20191014一刷五星:我的菜,大菜。没得说。CC选片太毒了。 |
|
在遥远年代的痕迹里察觉个人解救的无望。 |
|
极简质朴又真挚,有天地有生命,有追问有痛苦,有欲望有自然,有人性有亵渎。 |
|
实话说挺不喜欢的 过于浓重的宗教气氛并没有真的突破天主教的框架 对圣母像自慰和男主最后上了“圣母”形成一种平行呼应 这种对圣母的亵渎虽然因为染上了生殖欲望的超越性而变得可以接受 但始终和男主寻求上帝启示(寻求平静与自杀)一样被基督教传统深深束缚。电影的镜头语言放在今天看实在很少有可圈点之处。对动物的残忍(掰鸟头、死马、杀猪、捻蜘蛛等)透出对贫瘠山谷与粗粝生命的环境的一种宗教式理解 上帝在吗?对上帝的否定或许恰恰是上帝在场的验证。无数上摇镜头透露一种对上帝的渴望 台地环绕直升机镜头是一个叙述隘口。总的来说男性气质太浓 太宗教 对赤裸生命的理解太暴力 不喜欢 |
|
7.4 天人交战,头晕目眩,上用欲望渎神,下用粗鲁邪恶的死亡展现冲击观众,拍摄美极,满是颗粒不至于有廉价风景大片之感,这居然也是处女作。 |
|
主演在2003憑本片獲Buenos Aires Intl Festival of Independent Cinema最佳男演員獎 2004年三月三十日獲Ariel Awards最佳男演員提名 但他沒有出席典禮 當天被人發現死於自己在聖米格爾德阿連德的家中 死因為他殺 |
|
景观、质感(16mm、变形宽银幕镜头、超窄画幅)、摄影(镜头运动与设计)还有声音的一种美妙组合,结尾那个镜头极其震撼,看了花絮原来首映的版本还有段事故发生的戏,还好最后剪掉了 |
|
还真有点闷... |
|
以(追求)「死亡」开场,无论是广袤的荒原,还是剧中刻意对于「性/生殖」的表现,都是显而易见的用「生命力」对人类存在(死亡)的讨论与支撑,对于雷加达斯而言,世界与自然就是人类存在的「论据」,单纯得近于白痴。 |
|
主题是阿巴斯式的,《樱桃的滋味》,欲寻自杀而未果,这一年的戛纳同时出现了雷加达斯和科斯塔 |
|
相比雷加达斯后期的电影,这部早期之作略显生涩。太刻意的镜头,与太过缓慢的节奏,再加上有些猎奇般的性的审丑,让影片给人眼前一亮之余,也有诸多的遗憾。 |
|
先叹后咏,沉重不堪。 |
|
绝对意义的惊人首作,男主与环境的对抗形成框架,由欲望滋生的亲昵时刻则如水一般填满缝隙,与阿巴斯由外向内并最终落于身体姿态的视点轨迹不同,雷加达斯在跟随、横摇、环绕的逡巡运镜后,退回无因无果无常的一面,倾吐的野心被面对神启的惶恐击碎。观众难以在单一场景中摄取明确的意图,于是不断回溯,像一场滞后的预言,死亡的厄运(幸运)被分解转移,最终还于天地。 |
|
我更愿意倾向结尾是老妪制造了“意外事故”。这样的话,似乎更贴影片的核心。怂货总是虚张声势,勇者一声不吭,干它。 |
|
行进长镜头来自《索拉里斯》,梦中双女来自《乡愁》,特写滑行来自《潜行者》,请求做爱来自《牺牲》……以及其他一些相似的设计。虚心向塔可夫斯基学习的电影我肯定喜欢,但感觉摄影的水平没跟上,明显差了一截。就觉得光不够好看,运动的节奏也不够好,这就是很主观的感受啦,我还觉得自己手持的节奏一级棒呢 |
|
-____-" |
|
画家去偏远山村自杀,突然迸发了性欲,和房东老太太发生关系,最后房东老太太和侄子及那些运石头的人都因为车辆失事而摔死了。不知道画家看到这种情况还想不想自杀。 |
|
oh,no! |
|
在天地悠悠之间,人的意志的作用几近于无。 |
|
Excessive brutality and sadism. the director is evil despite his talent |
|
The possibility of unfolding of a natural world with its contingencies and its cruelty. |
|
飘过 |
|
人生也可以用荒凉来形容 |
|
第三世界国家异域长镜头文艺片。 |
|
30岁的假空 |
|
宽幕电影,节奏舒缓,有点像阿巴斯风格。公马骑母马、画家叠老人,呈现方式粗犷凌厉。最后我猜测是老太太在铁轨上策划的车毁人亡。整体感觉是一部野性加诗意的电影。02:14:22,mp4,2.56G,SRT外挂中文字幕 |
|
导演很有想法,手持跟拍伴随着很强的代入感,晃动的画面除了造成视觉眩晕,更会带来心理上的压抑感,少见的超宽画幅以及固定机位长镜头可将墨西哥更广范围的粗粝山景纳入画面,衬托出生活的沉寂与负重,这些因素无不与男主角求死心态渐变相关。男主角眼神黯淡,漠然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对于死亡是无所谓的态度,诸如被掐掉头的鸟、腐败的动物都认为是被自然扔掉的东西。影片的宗教意味浓厚,女主角老妇对待生活坦然、超脱、宽容,就像圣母一样,她告诉男主不要以放弃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内心平静,她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拯救了他人,当然贪婪者也受到了惩罚。男主心态转变的方式也很独特,先是受到启发而尝试自渎,然后在与老妇交合后因内心平静下来而啜泣,他因得到宽容而顿悟。是被奇特的片名吸引过来的,镜头晃动得令人不适。 |
|
除了影像有点想法,其他平庸,这也是导演后续二十年没有佳作的印证。有些貌似艺术的感觉,只要你足够聪明,足够鸡贼,是可以假装的。说到这儿,那点儿影像的想法,我也可以以小人之心忖度,即,用16mm拍2.88画幅,就是为了先声夺人,让观众上来就误以为你很有艺术感,其实它只是个操作手段。 |
|
太好看了,感谢推荐的人儿 |
|
7/10。开场男主搭车跟随缓慢流动的汽车尾灯,移向隧道尽头,进入乡村时游离的主观镜头切入葱绿色的高原风景,企图自杀的男主携带着随身听和绘画工具,表明他无法舍弃精神生活,逃往乡村依然承受着暴力的异化(无情地帮男孩掐断小鸟的头),他爬上山顶举枪伸向乳白色的天空后绝望地躺在死马边,古典乐骤响将镜头拉向峭壁上的草原,暴涨的雨和白云宛如喷涌的精液,大地和自然赋予性欲驱散了死的恐惧。躺床自杀失败的男主手淫起来,梦到沙滩上泳装女走向老妪并亲吻她,性欲对象发生了转移,老妪同意了男主交媾的请求,她长久凝视耶稣受难的圣象、微笑,如同献祭的基督般完成了性交的躺姿,安抚哭泣的男主,接着侄子捶掉了她们身处的谷仓。结尾向前推移的主观镜头结束在死去的老妪,铁轨边散布着尸体、石块和十字架状的电线杆,老妪通过献祭替代主人公死亡。 |
|
没有想象中的抽,但是节奏与镜头却是十足的欧洲范 |
|
原来性与年龄无关,原来生死与天地交织相伴。美在婆婆张开双手望眼欲穿,美在硬板床上画家的后背被轻轻抚爱。 |
|
22.10.15_1st_3*_EpsonTW740
长镜头,手持,移位,都在超宽画幅下愈发压抑,画面粗砺得很,故事晦涩得紧,宗教意味浓厚,生而无望,死而不舍 |
|
圍繞死亡以及靈與慾,很多二元對立的設定及並排前進,畫面較raw亦很多遠鏡長鏡,而且用了很多不同視覺,主角尋死路途當中出現於身邊種種,老婦人的名字亦是片中重要的命題,自然或助力死亡還有犧牲救贖,強求或放棄擁有等等,很多有趣或殘酷的意思及含意,人生的無常及反思,值一看 |
|
怪诞、荒谬、猎奇、解构、繁复、暧昧、混沌,我理解无能 |
|
前半场在比惨中领悟,略冗长倒也不算乏味。生之本能被触发激活,临别媾和除却诡异还带着冰冷。化外之地本无事,也见不着所谓现代文明的痕迹,可宁静终究逃不过被打破的必然。蛮荒野地无法与高雅乐音相溶,旋转的上帝之眼见证了闯入者留下的伤痛。镜头语言甚美,不过叙事扭捏不够简明。 |
|
i prefer not see the last shot of the film... a film full of sense of cruelness with beautiful cinematography. |
|
最后的长镜头真的好强好强,能成九代单传的戛纳亲儿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野心巨大底蕴丰厚,其实后面的几部略有些算计,这部虽然粗糙各种抖动过曝但是非常真挚 |
|
如今再来看雷加达斯的处女作,自然有生硬之处,但也颇多亮点。过曝的画面承载的是对生命本身的不适反应,声音配乐处理堪称一绝。一些场景依稀对应了画家本身的创作风格,那两匹马太耸动了。这也是影片试图用视听设计,反应画家与现实世界的割裂,而这也正是画家一心寻思的根本原因。由此展开的,便是对爱、宗教与死亡的絮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