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瓦的舞台美学自成体系,黄的绿的光,飘忽的雾气,快速的推拉镜头,这些元素说起来都很不自然了,但是放在巴瓦的电影里,自有一种诡异并充满活力的气氛,尤其伴随秋千起落的那个镜头,又升降又推拉的,虽然完成的不算精致,但还是为巴瓦的尝试性的努力鼓下掌。外科医生受邀赴小镇尸检,结果发现此地笼罩在邪恶预言里,镇上姑娘纷纷死去,居民们则唯恐避之不及,这个故事有《午夜凶铃》的意思,人群迫害女巫遭反噬。表演上脱不了铅黄电影的油腻乖张,不合情理。若隐若现的女童,两个女巫的对决,这些还算新鲜 |
|
小女孩噩梦 宿命的诅咒之链 |
|
无限循环房间是个技巧,剧情极其无聊。 |
|
居然是意大利语..汗呀..先看起来再说.. |
|
若隐若现的美萝莉、华丽无比的配乐、舞台剧一般的梦幻、 |
|
这个调调很喜欢 |
|
光影很赞~布景超哥特~最经典莫过于那在长长走廊里跳动的白球,爬不完的旋梯和如同鬼打墙一般走不出的房间吧 |
|
看了BAVA 66年的这个片,好多片都得去见鬼,还让嫡母拨吨看起来只是继承传统又沉不住气的笨蛋 |
|
D9.MiniSD-TLF或magnet:?xt=urn:btih:172ed6f51bff2df725cae91a66de7d92e82e1718&dn=Operazione.Paura%201966%20HDTV%20720p%20Ita%20Eng%20x265-NAHOM |
|
女儿和母亲,到底是谁让人丢命? |
|
追逐过程中和自己追尾的情节非常特别,被大卫林奇用在了《双峰》的结尾;无尽旋转的楼梯更早出现在希区柯克的《眩晕》里。驾驭灵魂、复活的死人、阴郁的村庄,十足的哥特气氛,彼时的马里奥贝瓦已经在使用红绿撞色灯光营气氛了,只是用太大段的时间做氛围铺垫导致前半段有些沉闷,悬疑又不太够力度。 |
|
开头让想起无头骑士。小姑娘玩球儿这镜头在Sprits of the Dead
的费里尼部分也出现过,有什么关联不成?BAVA过于关注自己那套美学风格,把故事讲的有点没头没脑,不过BAVA迷好的不就是这口么。 |
|
啧啧 各种泛黑专辑封面 还有一张貌似是谁的EP 记不清了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77125/ |
|
抱球的melissa 想起很多 |
|
英版蓝光原盘 |
|
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肠 |
|
走不出的房间,无止尽的旋梯 |
|
+ |
|
1 |
|
哥特风恐怖片,黄绿光色运用出色,旋转楼梯与弥漫烟雾,来自冤魂的诅咒。 |
|
故事不咋地,但是布景太赞了,氛围营造得如梦诡异 |
|
阶梯的螺旋是最初的恐惧 |
|
《黑色安息日》一个单元的水平。咒怨小孩灵媒妈,为了复仇一顿杀。我发现导演总会无意中丢掉一些线索,希区柯克看了都生气。一些镜头的设计感还蛮强的,比如pov秋千、伯爵夫人在宅子中的变焦等等 |
|
7.0/10 分。2018.07.30,第一次看,英版蓝光。52年前的意大利恐怖片。。。亮点和槽点都那么突出,浮夸的表演,妹子们总是惊慌失措的高声尖叫;明明可以一脚踹开的房门总要先拧呀拧个没完后再好像没吃饭一样用肩膀轻轻的撞。。。表现手法不错,阴森恐怖的长走廊里跳动的白球,爬不完的旋转楼梯,鬼打墙一般走不出的房间。。。不是专业人士或者恐怖片爱好者,这种老片还是放弃吧。。。另外,妹子们都很漂亮。当然,个别的有点恐怖。。。 |
|
冲着哥特布景来的,室内主黑白黄,室外黑蓝绿,光影质感和坟地的雾气做得太好了。梅丽莎房间一堆玩偶边坐着小女孩本人那里无敌惊艳!哥特lolita爱好者会狂喜,小女孩几次扒拉在窗外窥视绝对有参考Stephenking的《撒冷镇》,这部作品1979的翻拍也有同款剧情,那边的孩童鬼是黄眼(影片主色调黑蓝黄),梅丽莎是黄发。再加上黑紫红调的《古屋传奇》,感觉做梦去哥特古堡探险都有选择恐惧症了呜呼! |
|
【3.0】 |
|
4.2 stars |
|
蒂姆波顿的沉睡谷故事骨架人物设定跟这个如出一辙,另外费里尼八成偷师了女孩和皮球的主意;跟那些有一个废物女主的恐怖片不同,本片男女主都是废物 |
|
83min 被冤魂诅咒的村庄 异色哥特 |
|
哥特风味浓郁,很有roger corman的坡电影风格。诡异而封闭的村子,埋藏秘密的古老大宅,探寻隐秘的外客和意外的身世。窗外的女孩头当年应该是很有恐怖效果的,而大宅里的鬼打墙那段拍的也很好看。而那个神神叨叨的女巫就那么死了。。。 |
|
所以《双峰》有点受这个启发?Melissa是真吓人啊,不像《凶兆》那种是烦人 |
|
7.7 这打光加上螺旋楼梯上竖直方向的推拉和旋转运镜很难不让人想起《迷魂记》,另外一场自己追自己循环往复如梦境般的戏也让人印象深刻 |
|
中世纪哥特风格恐怖片,民间传说一样的故事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1528599 |
|
那些漂亮的技术和片段 |
|
羅西金斯圖爾特的爸爸主演的靈異血漿(?)片,哥特風濃只可惜佈景有些窮,故事麼這種片一般都可以忽略的。白皮球小女孩難道比費裡尼更早?!後半自己追自己反復穿門而過的橋段相當勁爆,被Ken Russell借用去GOTHIC一片里了 |
|
那两回鬼打墙还算有创意 |
|
从剧本到场景都很戏剧感的电影,其构思如果早诞生200年,以戏剧或小说的形式出现,之后完全可能会被改编成歌剧,因为太适合了。 |
|
巴瓦的哥特风格还是很地道 |
|
小中千昭推荐。哥特风格。“拿白皮球的少女幽灵”经典形象被很多后来者借鉴,如《勾魂摄魄》费里尼片段、《非请勿进》等。鬼打墙似的追逐过程中和自己追尾,很妙很诡异,被林奇用在了《双峰》结尾。 |
|
2.5 |
|
早期恐怖片?
元素挺多的 |
|
√ |
|
美则美矣,打光太不自然,隐藏绿光源偏多有点夜总会画风。一个传统的哥特故事,拍得像心理惊悚片,两次近远景快速切换很神经,没有尽头的楼梯和永远跑不出的房间。 |
|
金发小女孩,一个打十。古堡很赞。 |
|
恐怖大师的作品,味道纯正,典型的哥特风,在氛围营造上很特别,墓地小女孩荡秋千,旋转楼梯,还有鬼打墙的镜头还蛮经典的,近代的悬疑片应有受此影响 |
|
根植于意式铅黄中最古老、最幽深的恐惧——只用一秒就能令人脊背发凉,摄人心魄的配乐,哥特风格的布景,诡异又瑰丽的蓝绿色光,巴瓦在1968年就拍出了铅黄的多种可能性——诡异古堡下启阿基多,血浆血块则在弗尔兹那里得到更瘆人的传承,并不华丽的杀人手法也会在七十年代铅黄的高峰期被发扬光大,但究其根本,最吸引人的还是奇谲的氛围,那种无需言明还能令人窒息的氛围,那种只要知道出自什么类型的电影、什么导演之手就能唤醒心底的恐惧的氛围,才是铅黄这个类型带给我最大的感受. |
|
83.26 |
|
布景挺费心 |
|
哥特风,氛围好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