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一傻逼说片尾字幕过于女权癌的,我寻思着人家难道不就是举列了事实?怎么哪都能cue你女权妈啊 |
|
客观说问题挺明显的,137分钟里情节塞得过满,爱情/亲情/友情/事业试图面面俱到,所以显得很仓促。爱情线非常偶像剧,亲情线像八点档家庭伦理剧。和Robin的友情线相对非常动人,主要还是Robin这个人物讨喜。实在是喜欢女主,爱的时候爱得炽热,面对选择能够忠于自己,然而这终究不是一个成功者的传记(片尾字幕可见),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 |
|
还是第一次看这种音乐题材的影片,原来“指挥家”也有那么多的动作与表情哈。传记片,女性平权主义,女主的“犟”也是气场强大,
颇有感染力很励志。另外,还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爱情支线,类似《爱乐之城》的“遗憾美”,估计要收割不少女性的眼泪了。整体上,后半段更精彩。而最震
撼的还是结局的字幕,歧视依旧,女性平权仍然任重道远啊。。。 |
|
2008年,权威的《留声机》杂志发布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交响乐团名单,这些乐团没有一个用过女性首席指挥;2017年,《留声机》发布了另一项排名,在全世界最伟大的50位指挥家中,也没有一位是女性
她没有放弃,就应该得到我们的敬意 |
|
拍音乐类传记片,最怕的就是内容不专业。这部戏的爱情部分算是很清爽了,但是仅此而已。女主演员的指挥实在不能看,不知道是不是在舞蹈房练出来的。加上乐器演奏画面的同期声处理太糙,漏洞百出。看着尴尬癌都要犯了…不过还是要感谢它,点明了音乐史上一个被忽略的群体。不过,影片最后的字幕真的是太女权癌了。导演啊,为女权而女权是走不远的。 |
|
这迷之谈恋爱的剧情可以再多一点吗?说好的传记片呢 |
|
《指挥家》是依据史上最伟大的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克的传奇人生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首先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必看的一部佳作,其中足足引用了22段古典名作;其次揭示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社会风貌。以前看过英国电影《雌雄莫辨》,那个年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如果想要得到工作的机会,甚至不得不女扮男装,这部电影也有类似桥段。电影里有着浪漫的爱情(虽然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而比爱情更感人的是伟大的友情。
作为一个外国移民、私生子、社会底层、还是女性,在那个年代想要出人头地异常的困难,而女主角通过自己的努力,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赢得了男人们的尊重,获得了事业的成功。然而这部片子也很犀利,最后也说明到2017年截止,最伟大的五十位指挥家无一女性;最著名二十个交响乐团无一首席是女指挥家…… |
|
以女主的性格,如果她能名利双收的话,肯定是她的经纪人特别强。她这性格是值得信任的,然而是不可长期合作的,会被人踩死。另外如果爱情戏没有充满了棒子味儿,应该会好一些,当然最后两人分手却达成和解的感觉不错,上了一个层次。 |
|
女性靠男人夺取女权的有力证明,演绎起来是反抗钢琴教师的性骚扰,反抗世俗的不公平,反抗男人对女人的歧视,还有那个女扮男装的,我的天啊!一方面用电影展现女性的柔弱,一方面宣讲女权的必要,真的是,,,看人下菜碟啊 |
|
流水账,没闪光点 |
|
也许很多人会以政治正确来作为某种批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治正确,就是事实上的确女性要成为指挥家亦或在事业上获得更高的成就的确要拿出比男性更多的付出。因此也就非常有必要为这样的女性指挥家著书立传,让更多的人看到,来逐步扭转整个社会以及行业的偏见。当然,由于是古典音乐,在审美上或许有一些门槛,而整个叙事层面则比较工整,可能没有太多的创新,但也算比较完整且准确地进行了表达,女主的人物塑造算是丰满了。而结尾则是真正的暴击和亮点,这么多年了,其实依然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不过我对于整个世界平权的大趋势还是乐观的。 |
|
意犹未尽的镜头是Frank拿板凳坐在台下 Antonia的影子照在Frank身上.. 感动到流泪的镜头是A来到F的家那段 以及小Will的出现.. |
|
完完全全的一部女性电影。除此之外,又融入了职场霸凌、Metoo、男女平等、原生家庭、打工人的现实困境、爱情与梦想两难、LGBT等社会话题,即便故事背景放在100年前,也不过时。古典音乐的串场,让137分钟的观影体验行云流水、极其享受。“如果你找不到她,说明她不想被你找到”爱情线如复古版《爱乐之城》。罗宾的友谊线,从开头伏笔到结尾坦然,沉默陪伴甚至逾越了爱情,更震惊的是这个男演员现实就是一个变性人。“燃烧生命去努力”,就有可能让一个女人领导一百个男人。在艺术之路,你需要成为一个独裁者。女性的历史处境与现今触目惊心的0%形成回光返照,偏见从来不是根源,而是现实。首尾呼应的小板凳,更是画龙点睛。当《爱的礼赞》响起,思绪早已溢满模糊的双眼。映后在影厅还欣赏了一段乐团演奏,献给这场美好的观影 |
|
或许是近几年女权呼声较高吧,光去年女性传记改编的片子就不少,主角大都还是上世纪前半叶生人,然而反观现在,片尾字幕已经说明问题了。针对此片的话,个人感觉剧情不如直接去看安东尼娅·布里柯的生平简介,时长较之于剧情都算是鸡肋。好学女主作为工作人员听音乐会只能提着板凳坐过道,也因此结识了指挥家及其儿子,音乐家宴会上说出自己理想被哄堂大笑。得知自己身世改回原名后开始拜师学钢琴,后又辗转学指挥,最辉煌时成立了女性乐团并欧洲巡演。。。 |
|
男女主很靓,女主身材更是没话说,穿个礼服那腰背那白得反光的皮肤,真是醉人😍缺点更明显,觉得剧情炒鸡赶,感情戏也感觉是硬编的,当然台前小凳坐头尾呼应还是很棒的。女主全程文戏武(指挥)戏都感觉好用力,有时候感觉说话语气像谁欠她一样很没礼貌,情绪不到位啊~还有,其实照电影设定,我觉得女主选择梦想和嫁给男主也不矛盾啊,反而婚后把老公哄开心了钱一撒还愁没施展的舞台?虽说大女主电影要靠主角自身,但情况特殊有时候借助资源的优势少走弯路也没什么不好,对不对? |
|
太有气场的女主! |
|
《指挥家》太棒了,好久没有在电影院哭湿口罩了,影片改编自美国荷兰裔女指挥家的真实故事,她的自信、毅力,坚持梦想的勇气震撼了一个又一个认为女人不行的人。旁边的女观众也感动哭了,映后有个男的发言说“男女各有擅长不要搞性别对立,现在女权好多都是受西方势力鼓动…” 挑战性别成见、固有观念才是电影的最大意义啊,正是你们这样的直男才让我觉得我们女权主义者的坚持特别有意义。不谈任何主义,电影本身画质音乐故事流畅优美,剧情跌宕起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发人深省,五星推荐! |
|
励志温馨的女性传记电影,主角为了音乐梦想打破固有观念,逐梦,平权平等。众多角色人物鲜明,本片有众多古典音乐经典作品非常过瘾。 |
|
3.5 像一支童话,人物形象比较刻板,巫婆是巫婆、王子是王子那种模式,主线略流水账,此种拍法拍哪个行业的女性都可以,根本体现不出指挥家的职业特殊性,连我一纯外行都能明显感受到影片最大的尬点来自制作者本身对指挥对音乐行业不够了解不够专业导致的(观后向我的专业友邻请教得到证实哼哼);柏林求学生涯宁可风雪夜归靠布施穷人的食物生活也不答应王子求婚,温柔善良的清洁工人爸爸,都是泪点,副线倒蛮喜欢,有身边挚情如罗宾,要他什么公子哥儿弗兰克!影片用在他俩上的镜头很细微也很浪漫动人,在小巷里初相见你的鞋子破了个洞,在小巷看你们打雪仗,也在这个小巷抬头见你衣锦还乡,呜呜!来看看院线片上比较少见的国别的片也挺好 |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一个荷兰裔女指挥家的传记片。故事结构有些弱,叙事不流畅。好在是真实人生,能够了解一段历史,且颇多音乐演奏,算是有所弥补。女主角的勇气及坚韧让人敬佩,也做了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不过,古典音乐上出了不少演奏大师,他们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且其历史地位不输男性。但至于女指挥,从她那时开始直至当下,成功者真是寥寥啊。在很多事情上,真的是男女有别。 |
|
又一个当代价值观合理套用在时代背景和真实人物上的案例。小爽文式的戏说方式提升了可看性,普通导演水平和扎实剧本的结合成的电视电影@放映厅 |
|
追梦赤子心,成功靠男友。题材很好,大有可为,可惜没能挣脱好莱坞爱情片的套路,多半时间都在没羞没臊地恋爱,关键的转折也是非常偷懒,基本上都是靠有钱的前男友。这么暴躁的女指挥,搞摇滚可能更成功,还没怎么着呢就耍大牌,掉链子,也不怎么练琴,也好意思要求音乐厅排一个月4-5场?角色塑造太失败了。把没有女指挥单纯归咎为社会的歧视,最后以一场性别之战收尾,没能好好探讨,略为可惜。 |
|
如果是从电影完成角度,我打三颗星。但是从现实生活中确实一个女音乐家在当时突破了性别刻板印象,并挑战了男性垄断的指挥家的世界,那么可以多加一颗星。电影花了过多笔墨在女主的爱情戏上,甚至拍了一个我觉得挺拖沓既没有尺度也不必要的床戏,不如多花一点功夫在隐瞒自己真实身份的(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的)好友身上,两人共同构筑了女性在男性的世界中如何突破职业天花板的故事。 |
|
影1953:元素很多,励志,女权,变性,爱情,收养及寻亲,探讨女性在家庭角色,战争等,很多都是点睛之笔。刚开始的傲慢与偏见,灰姑娘一般,一度被导演误导到罗宾,但谜底揭晓那一刻还是非常不经意!还是要多读书,不然怎么让人欣赏你呢?!要感谢她的导师! |
|
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很多地方交代的也是不清不楚~ |
|
罗斯福夫人一句话挺好,闲话,总是有人会说的。在这个故事里,各种没有同理心的男人与一群小心眼的“传统女人”占据了讲闲话的位置。即便是要写入花好月圆的Frank,也很难有足够觉悟去理解眼前的女人。不过女主在奋斗过程中,也不幸被旁人言中过几次,而且哪怕自己备受倾轧,一开始她也很难理解LGBTQ人群,甚至羞于向旁人提起。那在人物各有残缺的基础上,还是有很多重要的议题冒出,尤其是男女不平等、女性天花板、LGBTQ等等,所以组建女性乐团是最振奋的一个举动,可惜翻译把总要有人“站出来”错认为“出类拔萃”,而且willie也没翻译出dick的意思。等到片末再把女性依旧困身的现实罗列出来,非常痛心。如果电影创作能更有力地托起种种控诉,该多好。(关于最可爱的Robin,是不是有删减或处理?) |
|
UME 6厅 3.5/5 类型片拍法是一条捷径,用塑造刻板印象来展示刻板印象的伤痕,在标准的升级打怪的人物弧光里,Brico对抗的不是某个或某些群体,而是整个男权历史的阴影,也因此,她就像个穿越回去的音乐超级英雄,一执棒就超越了现实,成为一道女权的光晕。这种简化的叙事当然留下了累累的脸谱形象,罗宾的守护天使,弗兰克的失去的爱人,都是玛丽苏的一体两面,像CG下的柏林一样虚假,但类型里也有昨日世界人类的光辉,那种执拗的、一条道走到黑的光辉,说到底,你很难拒绝一个那么热爱施韦泽的活人。片中音乐从巴赫跨到格什温,不过除了最后爱的礼赞,都太碎片,服务于叙事。查资料,Brico还被西贝柳斯邀请过去赫尔辛基交响乐团,她留下的录音也很有听头,可惜太少,这是历史的遗憾,你只能想象那些被忽略的。PS养父像卡拉扬 |
|
啊罗宾 |
|
从女性崛起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毕竟真的需要有更多反映女性在职场困境的影片,女性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实现理想的,这些拍出来都能给我们这些普通女性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吧~现实是苦涩的,片尾也说女性至今并没有站上这个职业的高峰,整个行业对女性得歧视依然存在,但这也正是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的部分吧! |
|
电影拍得太一般了,节奏很有问题,感情戏相当画蛇添足,把那么多感情戏分给成长部分该有多好,失望。 |
|
荷兰电影《指挥家》,讲述的是世界第一个女指挥家的故事,在这个流畅的传记电影背后,是性别、移民、阶级等一大堆的当代主流议题。当然,还有大量大家熟悉喜爱的古典音乐和爵士乐,从巴赫、马勒、德沃夏克、艾尔加到格什温,音乐和画面的复杂交混运用,非常贴切地暗示和切合了故事情节。整个电影刚看起来像是一个“美国梦”的传统叙事,但影片最后的字幕非常沉重地又告诉我们:男女平权的道路,绝不只是呼吁和口号,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实践。指挥家这个特殊职业,关乎权力,对女主角来说,更关于爱情,关乎梦想。作为一个排片量可能不会太高的小国别电影,推荐感兴趣的影迷、乐迷看看。3.5星。 |
|
前摇太长又无比乏味,最后四分之一才开始有点意思扣一星,剧情乱七八糟,这世上还有太多偏见等待女性的挑战,包括拍摄像模像样的女性自传电影,不要爱情,不要爱情,不要爱情 |
|
忽然发现,虽然讲述的是接近100年前的事儿,但放眼今日的古典音乐界,不管是指挥家、钢琴家还是作曲家,女性仍是凤毛麟角(可能小提琴家、歌唱家相对多一些,但离“半边天”还相去甚远,至少叫得上名号的还是男性居多),在我人生至今现场观看有限的几场音乐会中,也没有拥有主角光环的女性出现。片尾所提到《留声机》评选,正是女性普遍不受重视的一个缩影,大概只有中国女排才是一个特例吧(再举例的话,可能如今的网球界也算是男女平起平坐)。关键是,短时间似乎还没有改观的可能性;但,我希望讲述女性主题的作品更多一些,这应该不是奢望吧。 |
|
不够深刻,较为普通,题材是个好题材,但是呈现角度不够深刻,也算是鼓舞人心了,这部影片比较好玩的现象是,帮助女主成功的是男人,可是打压女主的也是男人,但是前者是浪漫绅士的品格,后者是自大狂猥琐佬,所以女性不应该和男性为敌,而是和优秀的男性携手同行,剔除那些应该被淘汰的男人们。
放弃爱情,成就自我,好的感情也应该是让你成为自己,不应该是阻碍。 |
|
服装设计、美术场景绝美。剧情前期好牵强,可是招募女性乐手那里不能太棒了! |
|
通篇都很励志,但是片尾字幕道尽现实,革命尚未成功,平权仍需努力。★★★☆ |
|
难得以职业领域为切口探讨沿袭而来的性别偏见,无奈沉湎于一个套路化的三流美国梦式励志传奇。人物塑造缺乏独树一帜的个人魅力,与所有的天才一样,基于某种天赋的预设,努力与汗水被一笔带过,曾经投以鄙夷的人最终不是被轻易征服,就是不得不选择低头。一部关于纪录成长的故事,人设与情绪的过渡却只能依靠生硬的转折;一部展现女性指挥家的传记电影,指挥桥段却业余到发笑。全片唯一浓墨重彩的反转还来自于朋友罗宾,相比于主角的开挂人生,观众更关心这样传奇一生的起起落落。从台词立场到剧情编排,导演无时无刻不在刻意渲染性别歧视与性别对立,只不过从这样一个被贵族、机遇、爱情、命运眷顾终生的幸运儿身上,努力挤出一点上一代的苦难以及模糊的职业领域歧视,对于更多女性意识解放,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实在是并不乐观。 |
|
【CA852伦敦到北京】很养眼的电影,女主演得也是真好,看完之后才意识到从小到大真的没有看过女指挥,以前竟然一直习以为常。没有表现女主为何想要成为指挥家以及指挥到底有啥用有点遗憾。女主当然是非常勇敢的,但前半段的轨迹顺利到简直有点反常识。最后虽然但是,结婚了还是就不要给儿子起前女友名字了。 |
|
塞得好满!虽然不能称得上一部好的传记片,但如果作为一部虚构电影,我愿意打满分!结尾Frank搬着板凳坐在Antonia的影子里,形成与开场男上女下呼应的倒置关系时,我直接泪崩。原来最美的爱情真的不能困在婚姻里。两人都选择了终于自己的最好的选择,并在另一个维度拥有着彼此,这尼玛才是爱情的更高境界。这个女演员好有魅力!PS:女性事业任重而道远。 |
|
电影开始以为是个玛丽苏的故事,毕竟太梦幻了,随着剧情发展,女主的个性展露无遗,她敢去敲开第一夫人的门,为自己的梦想毫不妥协的争取。一个女性要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取得成就,执着,勇敢的品性不能缺,才有足够的魅力吸引到别人的助力,达成自己的愿望。 |
|
主题很有意义,节奏有点慢,再听爱的礼赞又是另外一种感受。 |
|
Who are you? Me |
|
你以为的人物传记核心居然是爱情电影。老掉牙的剧情与价值观必须靠表演台词服化来托举,很可惜这片子什么都没有。剧情中的好几处情感转折都非常生硬,女主的表演更是无力,非常遗憾的作品 |
|
当偶遇一部自己非常喜欢的电影,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那些经历让我感同身受,那些音乐把我的心都融化了。好感动。致敬所有怀抱梦想的人。 |
|
很励志,也很女权了。这部里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有对女性的歧视,包括frank的妈这种被洗脑的女性,歧视女性同胞更胜一筹。这些歧视行为和言语,至今仍不少见,十分典型。最后落幕时,了解到女性仍未担任过首席指挥,全球最伟大的指挥家前五十位中也未列入女性,十分难过,平权之路,漫长艰涩 |
|
影片最后男主眼角的闪光就彻底泪崩了。哎,依旧依旧想成为你的骄傲啊! |
|
一部很让人舒服的音乐领域女权主义片,有一点爱乐之城的风格,也是爱乐之城的缺憾式结尾。看片过程中,一直沉浸在好听的交响乐和男女主的惊世气质颜值当中!!影片的开头,一度因为男女主间的频频互动而小鹿乱撞,尤其宴会跳舞的一幕,女主的天鹅背和男主的侧颜都太杀我了哈哈哈!交响乐指挥的老师问,你做好竭尽一生去努力、带领百名男性乐手的准备了吗?女主为了获得学习乐队指挥的机会,身在异乡每天最早来学校,也最晚离开学校,甚至放弃了美好的爱情。为了让乐队的男性信服,她说,乐队的这些人之于她的意义,也是心爱的乐器之于乐手的意义。结局她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成就了音乐梦想。而男主虽已成家,但与初遇女主的场景一样,“无礼”地端凳子坐在前排听女主的演出,给她带来最大的祝福。说实话,结局太难释怀了,爱情事业还是难两全啊... |
|
3.5 |
|
燃烧尽自己的生命的觉悟才能离指挥家的梦想更近一步。即便如此,片尾还是告诉我们,女性音乐梦想的路途依然路途遥远。罗宾的角色非常出彩,默默支持女主梦想的她,终于也做了自己。男主演得还是很深情的,那把坐在最前排的椅子,那两个重在一起影子就是最美的结局,因为那个曾经完全不认可她的人成了最明白她的人。 |
|
感情线看得乱七八糟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