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纳穆诺多么痛苦啊,从怀疑站到了怀疑的反面。不是信仰造就了殉道者,而是殉道者造就了信仰;幻想产生爱情,爱情又使幻想破灭。他的存在主义式的对二元论怀疑,最终使得他有勇气在大家都说好的时候说了不。他去世的那天应该是伤心的,因为他知道后面是一个独裁的弗朗哥的西班牙了,民族主义和斯大林主义都不是他要的。他想了半天,觉得生命就是这样在永恒的理性与欲望之间摆动,摇篮就是坟墓,死亡就是母亲,子宫就是西班牙。 |
|
所谓“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尴尬,就在于一旦卷入政治,那么必然会在左派与右派之间两面不是人。 |
|
影片着重刻画著名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生活、内心转变等等,以至于过于无聊了。客观而言,影片没啥问题,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我不喜欢如此节奏温吞、叙事散乱的作品。 |
|
白左伪装成李克忠的那一套还是很明显的,加一星给影片对Franco,Milan Astray和La Legion的塑造,虽然意在凸显其军人武断与乌拉穆诺之类“良心”壬的“云泥之别”,但到底没有像之前几十年板鸭的同类作品一样将伊拉塑造成丑角,当"Una Grande y Libre"的吼声响彻卡斯迪亚的原野时,眼泪都要就出来叻 |
|
阿梅纳瓦尔新作,获今年西班牙戈雅奖17项提名(5中,其余奖项几乎全是输给阿莫多瓦《痛苦与荣耀》)。影片温和而克制地讲述了西班牙内战时乌纳穆诺的痛苦彷徨与佛朗哥的上台历程,呈现了知识分子在政治纷争中的无力与挣扎,无论怎么发声,怎么站队,似乎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又无法真正改变现实。最后的演讲激动人心(独臂独眼将军vs智慧殿堂祭司:“你们能让人屈服,却不能让心信服”)。影片布光和配色非常考究,还加入了青年时期恋爱的田园图景(略有超现实色彩的闪回)。多次复现的画面:远景广角镜头中的孤独一人,尽管饱含纠结与无奈,但总有一束束明亮而圣洁的光线照射进来。(8.8/10) |
|
(总有一种导演已经息影的错觉。)很扎实平淡的传记题材,也算是观看质量尚可的历史补充片,了解了Unamuno更为后人尊敬的理由和其在亲法西斯派政变中勇敢发声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每个环节没有差错,但似乎也很难投入;尤其是他在和Franco之间的交手,本应作为全片高潮,却略显“雷声大雨点小”。 |
|
最近新出的几部电影资源以二战中的西班牙为背景题材的倒是挺多。此片主要讲述的是著名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为国内局势与党政军阀【弗朗哥】抗争并奔走相告的故事,战争时期作家的笔端和思想能否对抗喊着“死亡万岁”口号的拥趸,结尾字幕告诉了答案。 |
|
知识分子用「思想和良知」对抗独裁,也是当下电影语境中「政治正确」。 |
|
3.5。一部基于真实的西班牙历史,以及撰写过《生命的悲剧意识》的西班牙存在主义作家米格尔·德·乌纳穆诺在大环境里的电影。
不知道是我对作家的滤镜还是他们特有的气质,即便是拿着手杖敲门,都优雅到极致。
里面的配乐很棒,但史诗级的节奏都没有把坐在我旁边的日本小哥吵醒,他睡得太香了。 |
|
旁边的哥哥睡的好香#TIFF |
|
“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提的多了,仿佛已经成了一个很轻巧就能说出口的词组和一顶很容易就可以给一类人扣上的帽子,可是一个人经历的苦痛与挣扎,与历史一样,又岂是一个词组能够简单概括得了的? |
|
一切都为了乌纳穆诺最后的那次愤慨演讲(人家说知识人天真幼稚、常常冲动,但或许也是因为面对如此野蛮和胡说八道,只是很基本的忍无可忍,听不下去而已);由于乌纳穆诺不赞成斯大林主义,使得他一开始愿意支持军事起义,因此对军队的许多手段和暴行睁只眼闭只眼,直到伴随着同事和朋友被抓,各种消息传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出错了;电影里的乌纳穆诺并非什么很勇敢的人,就是普通的老人,面对凶恶的将军、甚至一个士兵,都毫无还手之力;但最后站在大学讲台上说出那一席知道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死亡的话,依旧说明他的勇敢。或许知识人的执拗也就在此。另,当面对两只恶狼而要二选其一时,既不也不的立场必然很艰难,乌纳穆诺最后就走到了这个最孤立但如今看唯一正确的立场间。 |
|
知识分子最严重的身份错认,就是常常记不住自己不是上帝。—— 托马斯·索维尔( Thomas Sowell ) |
|
西班牙视角的二战。 |
|
文人左右摇摆的尴尬。喜欢在萨莫拉的争论和结尾的演讲。“既然沉默会被理解成默认,那我必须要发声了。” |
|
换旗高歌,延长乱世,胁迫政敌,树立标签,回溯宗教极端民粹,巩固个人崇拜;五千军费,来不及道歉,异见争吵直至落日,亡妻身边躺着的陌生人,我们没错因为敌人更糟,理性敌不过口号……文艺作品也许难以抵抗全球左右分裂趋势,稍显逆耳的作品在某些国度甚至无法存在,但至少还能在别国作品中看到相似的灵魂拷问 |
|
3.5 制作精良,摄影、美术考究,不少镜头印象颇深,基于真实史实本身有触动感慨,一个一直在说不,并且在已经陷入战争狂热、叫嚣着“知识分子去死”“死亡万岁”、 性命都可能不保的社会环境下,依然有勇气发出反对之声,坚守作为智识的“祭祀”,这种力量超越了时代与历史事件的限制,然而就是因此,才觉得电影剧本与力度、深度有所欠缺,叙事不够明晰,略嫌散乱,重点不明,当时西班牙社会的复杂性,乌纳穆诺最可贵的“忽左忽右”的立场阐释、说理都很欠缺,当时军政背景下的残酷程度的表现更是远远不够的,甚至都有把佛朗哥写得“仁慈”的嫌疑,最后乌纳穆诺能从“群情激奋”的官兵中离开还多亏了佛朗哥夫人一刚;不过还是挺期待这个导演能快点重回好状态的 #SFM |
|
乱世之中,知识分子想要蜷缩在象牙塔里,以“莫谈国事”来泰然处之是不可能的 |
|
这几乎是可以为“知识分子”四个字命名的影片,主题跟导演十年前的《城市广场》一样伟光正,但是他刚出道时拍中成本悬疑片的那股鲜活灵动已经完全不在了。 |
|
很好。 |
|
爱国影片,拍得太好了。 对二次世界大战战前的西班牙内战,做了内部形势解析。5星推荐 |
|
其实还可,影片在最后的演讲中达到高潮,可惜我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挺影响观感的。 |
|
身处动荡时代但没有亲历战争,要如何对环境进行一个准确的判断。作为人物传记,电影可能是属于慢热的,但历史变化的感觉逐渐涌现,变化也不是在一瞬间发生。 |
|
4.0。1.亚利桑德罗·阿曼巴导演新片,导演是个类型片高手,但殊途同归,几乎所有的影片都在探讨主角内心的持守和挣扎,即使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2.知其不可而为之,知识分子的彷徨、勇气和责任,政客不理解,普通百姓不理解,甚至于同类也不理解。3.你可以用武力征服,但不能让人心服口服。4.如果导演能拍一部佛朗哥,就更好了。 |
|
没有主义才是活人 |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内战,为什么西班牙人会失去自由。大作家自诩看破世事的精英,抢先站出来支持叛变,结果眼睁睁看着西班牙滑向深渊,此时以勇敢著称的他再想发声已经晚了。没多久他就去世,想来是哀莫大于心死吧。 |
|
像一部西班牙的《汉娜阿伦特》,知识分子的辩证、理性、羸弱、无力与勇敢,这些矛盾心理触发的行为,既淹没在战乱与威权统治之中,又是后人的高度评价,很复杂但很有价值。 |
|
you will conquer, but you will never convince |
|
今天抓了个教授 |
|
著名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决定公开支持有望肃清国家混乱局势的军事起义。 他即刻被共和党政府解雇,不再任萨拉曼卡大学校长。 |
|
西班牙内战的故事。制作还是不错的,服装、道具什么的比较有质感,应该花了不少钱。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在战争中知识分子的无力与挣扎的故事。弗朗哥从一个将军成为了实权人物,弗朗哥的妻子非常喜欢和钦佩作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乌纳穆诺打算劝阻弗朗哥让军队极端化。作家以为自己真的很有影响力,其实只是弗朗哥的一枚棋子。可以的话帮弗朗哥站站台,不可以的话,迅速被抛弃。文字从来不是影响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
|
很难评价电影的立场,但的确将乌纳穆诺的优柔寡断同佛朗哥等人的杀伐果断做出了对比。影片将佛朗哥与熙德做对比,似乎是在言说在特殊时期的集权统治是必要的。以独裁手段统治西班牙长达40年的佛朗哥,其任上西班牙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并与王室有着千缕万缕的关系,使得至今对他的评价仍难以有所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已经踏出第一步,也希望将来把葡萄牙的萨拉查拍成电影 |
|
西班牙内战的,有佛朗哥出镜,形象并未漫画化,还算正常,这在众多反映西班牙内战电影中,真是少见。如此多年来,西班牙的左派文人对于内战真实起因及当时情形,仍无丝毫反思,还充满了怨气。
|
|
锦衣卫的绣春官刀,永远比东林党的道德文章更有实效 |
|
主线写了乌纳穆诺在左右理念人性冲突和强权威压胁迫之下打破沉默的爆发,副线则简写了佛朗哥在仿若受到神启后走上权力巅峰之路。接下来近40年西班牙统治意识形态的确定以及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所面临的命运,也在这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结束后拉开大幕。作为历史爱好者的私心加一颗星。 |
|
像是一个十五集电视剧的第一集开头,然而就结束了。当然,记住这一点,佛朗哥说的一句台词很对:你以为那一边又会怎样?在这场半个西班牙杀死另外半个西班牙的斗争中,没有更好的一方 |
|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总是让我哭笑不得。永远那么勇敢,那么正直,总是试图改变世界,但是却坐在你们的家里,从你们的书本中,从你们的战壕里,当我们,这些恶霸,这些刽子手,冒着生命的危险、灵魂的危险战斗在最前线。” |
|
虽然有执念,但亚历杭德罗依然玩不转历史题材。 |
|
其实战后的西班牙算是左派和右派融合地很不错的国家了,1981年的民主化也差不多是和平渐进式变革吧,最后卡门夫人和德乌纳穆诺的握手似乎也在暗示这一点。开篇和尾声一前一后两面国旗的设计很不错。 |
|
Venceréis pero no convenceréis |
|
Unamuno真的太迷人了,迷人就迷人在他的真实。他反复无常,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深陷悖论之中,甚至至死也说不清自己想要的具体是什么。但他一次次说明白了他不想要的东西。而拒绝,比简单的表达更需要勇气 |
|
从西班牙的视角看战争,能从全片的寂静感觉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寒颤 |
|
叛徒知识分子去死,死亡万岁 |
|
西班牙著名作家乌纳穆诺最后在会议上的慷慨陈词:这场战争不是内战,是集体自杀,在那些支持法西斯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之间,它们是同样的精神病,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的癌症?他们也可以说我们也是,我们都是西班牙人,我们必须一起战斗,西班牙要被独眼独臂的残疾将军肢解,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死亡万岁?就像说死而复生,暴力会征服却永远无法说服。一个对独裁、暴力、歧视、狂热说不的知识分子,看似左右不沾,但他推崇的是自由、民主、博爱的反战争、反压迫的价值观,在西班牙那个意识形态激烈博弈的年代虽被暴力恐吓,却永载史册。 |
|
感谢塞万提斯学院图书馆,可以租借到这部电影,没放西语字幕多少影响了一点理解。但是,Miguel这个小老头的微表情还是很到位的!冲着导演来看的电影,也在电影中没有看到导演的一贯风格,还挺意外!西班牙内战的电影看挺多的,都很深刻,豆瓣上说西班牙人对内战的反思不多,不能苟同,每个民族都有反思历史的意义,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也不是说天天挂在嘴边,反而是尊重历史,不再走回头路更重要! |
|
“Es el templo de inteligencia, es mi templo...” |
|
西班牙内战题材是西班牙电影人的执念,但用这个角度谈论内战显得过于陈旧了。看着累,没兴趣看下去,中途弃剧了。 |
|
很好👌👍 |
|
看到他的左翼好友在自己面前被暴力劫走而他无法动弹的时候,忍不住还是哭了出来…… |
|
对最后的演讲充满期待,却失望至极,对乌纳穆诺的了解没有任何增进,反倒对基督徒佛朗哥有了更多兴趣。导演还拍过《睁开你的双眼》和《深海长眠》,十几年前看的,印象都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