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挚感人的故事顺带新西兰风光大片,告诉你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又观念传统,移民就只会被生计困住(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住在国外每天疲于奔命,唯一的出国旅行是回国探亲)过着只顾得上“数春卷”的日子,可以的话多去看看世界,否则“鲸鱼”永远只在墙上。林太那代人认为“房子和生意”能带来安全感,而传统观念把许多像本片主人公那样的家庭困住。本片把对亡妻的回忆倒过来讲,先柴米油盐的现实,再回过头讲相识相恋浪漫,诗和远方的憧憬,把遗憾惋惜留给观众思考:是否有条件或敢于换一种活法?什么样才是自己想要的活法?有多少人真敢像梅琳达那样活得洒脱? |
|
一杯白开水…… |
|
就,很单纯很纯粹的平庸 |
|
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身为我司客户,新西兰旅游局并没有赞助这片子。 |
|
很多朋友觉得不好,但我却意外地喜欢。对女人来说,人生十几年在一个地方,风景虽然是美,生活也是充实的,可是不满足,那种一直想飞走的冲动总也不能实现的怅惘萦绕于心。对男人来说,太爱一个人了,所以一旦爱人离去,那种虚无感是很可怕的。所以他一直想要去找一些事情填补。可是越填补,听到填补之物落入虚空深渊的回响,越发意识到爱人不在了。整部电影就在这种惆怅和虚空两股心绪的交织中回旋。 |
|
建议冯小刚导演签约bbc,多拍一些景色优美的风光大片,既颐养天年陶冶情操,又可以给观众带来一次心驰神往的出国体验,这是多么造福国民的事情啊! |
|
散场的时候看到一对对情侣嚼着爆米花离开,脸上写满厌倦,讨论接下来去哪里买衣服。我一个人躲到大厅柱子后面,偷偷把眼泪擦干。这么纯粹的私人化的爱情故事,情绪需要一点点累积,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情共感的吧。看到冯小刚发微博说,想当年票房过1亿,包了两节车厢彻夜狂欢,现如今电影票房都20亿起,感慨廉颇老矣。或许只是现在的人都活得太仓促了,没有耐心听完一个故事,哪怕讲故事的人用尽深情,用尽力气。 |
|
如果云知道我要去看这么一部冗长老旧且滥用配乐的空中楼阁爱情片,定会在我出门前下场雷暴雨拦住我。 |
|
笨拙的中老年纯爱片,手法有些沉闷,悲春伤秋,连南半球的美景都带着地广人稀、适合自杀的凄清孤冷味道,这故事或许是冯小刚这个年纪的一种内心感悟和写照,双鱼座导演,本人其实一直有一颗纯爱的心,1994年的导演处女作《永失我爱》就是一个挺虐的纯爱故事,25年后再讲类似的爱情,面对相濡以沫、生离死别的人生常态,不再矫情沉溺,多了一份过来人的慈悲和从容。 |
|
坠落的戒指是她倚梦归来的讯息,重拾的长笛是他爱之深久的证明。他终于带她去看浩瀚碧海里沉默前行的鲸,纵使怀抱着她的骨灰瓶。褐白的骨灰在手掌中散于风,却未曾空。风与云只交会一瞬,便要别离;风与云即使只交会一瞬,已然是一生。 |
|
这将是一部备受争议的爱情电影,如果你还相信纯真的爱情,影片将把你带到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体验心底的渴望。这也是一部极度私人化的电影,我们在这个强烈需要爱与安全感的现实世界,往往最容易迷失方向,电影会让你的泪从心里流出来,而不是脸上,“心脏周围是没有神经的”,它往往最容易受伤,而且难以察觉。这部电影会击中你最敏感的地方,当然你得先卸下内心的防御,让理性和逻辑休息一下,感受自己温暖的内心。原来它充满了渴望与力量,看电影的时候一直都在想你,“我想要的安全感从来都不是钱和房子,我想要的只是你” |
|
原故事其实更多感慨,这里更多的是中年人的感伤。其实不仅是爱情了。 |
|
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纯爱故事。关乎珍惜,关乎怀念,更关乎爱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完美注解,这在速食爱情的当下自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漂亮的风景与美好的回忆,诸多人生的美好衬托出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惋惜,隋东风的三次流泪让人动容。不过,黄轩弹钢琴的小肉手特写,还真的是喜感满满........ |
|
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日子好,从前的女人知道自己活不长也还是愿意跟着老公在偏僻小镇开十五年中餐馆。女主角自己的愿望呢?也就是看个鲸鱼吧,你们又不是住在撒哈拉是住在新西兰,愣是得把女主熬死了才抱着骨灰坛去看,边撒骨灰还边感动上了,她到死,到死都没有看上鲸鱼好吗???中老年男人还在缅怀从前“相濡以沫的爱情”,但不好意思,当代女性想要的是大江和大海 |
|
拍惯了商业片就没法再回去拍小清新爱情片了,正如隋东风去了克莱德就再也回不到当年的阳光青年了。
导演刻意把生活中的喧闹、烟火、压力等等全都去掉,只留下草原和蓝天,诗和远方,酒和故事。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人的感觉是悬浮在空中的,不接地气。
风景很好,居民很好,赌场很好,餐厅很好,房东很好,客人很好……一切都很好。
当生活没有了瑕疵,没有了温度,还叫生活吗?
没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因为这根本不是生活,这就是一场编排好的舞台剧。
演员说着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心灵鸡汤,矫揉造作的表演就像网红摆拍的照骗,他们如神仙一般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烦恼,只有爱情和彼此。
但我不是神仙,所以我不能产生共鸣,我只觉得虚假做作,无病呻吟。
好的电影能像新闻一般真实,差的电影一看就是电影,因为它太假了。 |
|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冯小刚导演竟然拍了一部癌症死的纯爱片,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创作的角度也够low的,编剧把故事写的毫无生活感,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被中年人怀旧视角和中产阶级审美提纯成了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心灵鸡汤和人生感言,单薄空洞像一朵塑料花,简直就是新西兰旅游宣传片,而且全程配乐超负荷滥用,有多煽情就有多矫情。片子都这么矫情了,你不哭还是人吗? |
|
很冯小刚的调子,也很中老年心态。充满“对倒”的处理——中年与青年、怀旧与怀春…苦涩的回忆与甜蜜的爱情,诉尽半路上留下来的那个人最苦,珍惜眼前人。冯导把老友的真实经历搬上了银幕,很真诚,又稍稍有点矫情。很尊敬冯导这几年的创作心态。 |
|
电影拍摄初衷很动人。在老牌导演里,冯小刚反而成了逆潮流而动,越来越返璞归真的那个。真实感情因为有诸多运气和奇迹的成分而愈加显得传奇,但这还不足以成为电影的「情节」,从落实下来的相处内容看,太平淡了些,堆积在一块,得到的不是有滋味的「慢」,而是「散漫」和「漫长」。佳句不少,比如女主在自行车上暗示爱意,镜头拍她的腿,以及徐帆讲述的那段感情。黄轩还是很稳。 |
|
从《集结号》到《云知道》,冯氏喜剧早已蜕变成了冯氏人情剧,题材看似千变万化,实则都是套路。一曰卖惨,二曰怀旧,三曰YY,四曰不涉及任何现实问题。叙事也有问题,故事的听众明明都是外国人,偏偏用的是汉语。同是新西兰美景,跟《指环王》比起来色调浓艳得令人生理不适。想夸他毕竟刻画了一群人的情感历程吧,后来一想这小撮北京人在海外的故事拍得还不够多吗?这一部明显是《芳华》后传嘛。 |
|
严重怀疑冯小刚被新西兰旅游局绑架了,除了风景优美以外真的不知道哪里还有优点了,摄影师可能师从铂爵旅拍团队吧,毫无电影感,的确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知音风的故事,中央六套的水准,人物关系推进和情感变化毫无说服力,黄轩和杨采钰之间毫无火花,整个一莫名其妙。世界上总有人知道私人化的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
这片子必须改名,芸知道啥,不知道啥,我都不知道。估计只有冯知道。 |
|
完美无瑕的爱情应是存在,但拍得真不走心,零调度!怀疑到底是冯小刚拍的吗。爱意全靠嘴说,细节寥寥。演员很信角色,仍败于剧本。再完美的爱情,也不是生长在真空中,这部片太执迷于个人回忆,应该叫私电影。真换成私电影的拍法,别把分场切得稀碎像是口述的拼凑,可能还会好些。两口子聊天不说人话,要么就肉麻到成年人尴尬,各种情感流露都缺少支撑,15年的相濡以沫没有厚度,像只有半个月。歌不错,新西兰美,但硬被这电影讲得乏味,脱离现实自我陶醉。斯人已逝,为这种浪费的拍法感到遗憾! |
|
很难想象一部电影的男女主角可以全程两眼放空抒发酸腐的人生感慨,用气声重复各种肉麻的情话。演员用灾难式的机械虚假表演演绎着上世纪都嫌矫揉造作的地摊文学。新西兰的美景被冯小刚滥用到和伯爵旅拍一个水平,永无止境的配乐让每一幕都像片尾曲可电影就是永远结束不了。建议大家在电影开场15分钟把杨坤的一整首歌听完之后就迅速离场,因为那是你能够忍耐的极限。 |
|
难以置信,整整前60分钟剧情没有任何进展和推动,在电影院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世纪,最崩溃的是,熬过了前60分钟你会发现竟然还有70分钟的矫情MV在等着你,你连一半都没熬过。散场的时候一旁的观众在默默拭泪,我真的不懂,我自己看的都心脏疼了,这么一个清汤寡水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冯小刚花了130分钟才讲完竟然还有人被感动??你看着大银幕上美到不真实的新西兰,你会相信这段故事真的发生过吗?你会对这对情侣的故事产生任何共情吗?别说什么你被他们感动了,你先想想自己能不能移居到新西兰,还能在赌场大赚10万,再为了自己而哭泣吧。 |
|
真想精美的爱啊,真想深情的活啊。想爱一个人到老,哪怕不能,也想真真正正,妥妥贴贴的接住她,呵护她,像一个养花人一样。大导演的小片儿,火候刚好,煺去了年轻时候的火气机灵,温润的稳,让人噙着一包眼泪,不至于嚎啕,暖暖的疼。真正的治愈,不是无痕的人生,而是这痕迹深深的印在一个人的心上。 |
|
中老年油腻导演拍纯爱片,真的让人全身起鸡皮疙瘩。 |
|
1.5 / 文艺中年旷世奇恋高糖高油爆笑喜剧。女主英文名Jennifer我估计是在致敬《回家的诱惑》。无聊回一下个别口气特别大的好评哈:片子里(而非现实中)这种包装得感天动地骨子里自以为是矫情做作到极点的真空爱情真的一点都不让我羡慕靴靴。 |
|
新西兰旅游局真的没给钱吗?但有一说一现在旅游宣传片也没有这么又臭又长又尴尬还强行非线性叙事吧……我理解冯小刚年纪到了有这个抒情的需求,但有些自己(和朋友)的事情自己喝喝酒感慨一番就可以了,观众并不需要知道。 |
|
黄轩还不如佟大为会演北京人。整部电影看得像在猪油里游泳。真的感动发条长微博就可以了,没必要拍成电影。 |
|
冯小刚低调“点映”抢到优惠电影票,也是因为喜欢《芳华》决定再信一次冯导的贺岁经典,冯导擅长拍喜剧,不管《甲方乙方》最后的落脚点依然是讲人生的际遇,以及人情,人性,人心。也是情不自禁煽情,这几年,冯导更是在这方面继续自己的风格。新西兰的风景真的是每个镜头都可以截图当桌面屏保美不胜收,杨采钰把罗芸的心理演绎非非常到位,那种从小到大的阴影一种“瞒”到电影最后,那种悲情应该直戳泪点但是整部电影又没有医疗和创伤的画面,让美持续整部电影,直到最后我们也是只看到了她那可爱和美好的一面。有一个好的真实的故事,果然比虚构的小说《芳华》等更有感染力。“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过的日子。”“半路上那个人,好苦啊”(大意)电影这句台词罗芸情不自禁说了两遍,第一次,他不觉得,在说她已经在去手术室的前夜而最后一次才是撕心裂 |
|
1,电影版的《中餐厅之新西兰》和低配女版的《永失我爱》(王朔原著,94年也被冯小刚改编成电影)
2,电影讨论两个大命题,自由还是被工作绑住,陪伴与失去,关系与平衡。选题很咪蒙,电影像她的文章,结构也像。
3,写出永失我爱的是32到34岁的王朔,那时候对爱人陪伴的生离死别,天生炽热,情感喷薄而出。
4,电影快被这种情绪填满,也被音乐填满,溢出的是尴尬和无聊。但有一个细节很好,就是在全篇布满煽情桥段,有一个反差处理,就是狗狗送去安乐死,它有一个收的部分,不用抱头痛哭,见面还是聊聊家常,痛与感藏在心中。
5,徐帆在新人婚宴上醉酒吐槽死去的另一半也是电影为数不多的亮点。
6,61岁的冯小刚,被崔永元这么一顿折腾,太想拍一个纯爱片来“证明”自己了,但现实总比电影精彩。 |
|
居然耐着性子看完了,记忆点只有美景和女主的小酒窝,像一杯白开水太平太淡了,但是也诧异这居然是冯裤子拍的片子,花甲之年他自己的那点儿私货终于兜不住了。 |
|
还能再难看一些吗?睡过去两回。故事没有任何意思,前一个半小时是新西兰风光片,后面四十分钟是狗血爱情剧。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影院见这么多的人提前离场。感觉剧本写起来真是不费劲,平铺直叙情节寡淡还透着一股恶俗。不能说真实就一定是美,导演随随便便凑一部故事不行的片美其名曰“文艺”,对普通观众来说真的就只有恶心了。 |
|
想要绕过真到达美,但失了真的美就像泡泡一样,一戳即破。
还是给及格分吧,不为电影,为了影片即将散场时靠在墙角啜泣的保洁阿姨。 |
|
拍了大半辈子,任性地拍个自己朋友的故事,从情感上表示理解,但这真不是电影。冯小刚自己和朋友应该都很感动,敝帚自珍地留个纪念吧。实在无法共情。从梦见鲸鱼开始就已经做作得如坐针毡,风景如画的福利国家,想换个活法随时可以啊,又没孩子带来的东亚移民攀比症,至少是绿卡甚至还换了护照,可以到处走走啊,何必非得许愿餐馆毁掉?莫名其妙嘛。故事毫无波澜和递进,更不是生活本真的那种平实,就是绝对的无聊。因为它本身就不应该成为电影剧本。看绝症之恋用得着看冯小刚吗?演得最好的是那个给隋东风递狗的小孩,多自然。 |
|
Mr Good Luck & Lady Bad Luck |
|
因为是真实故事改编所以格外动人。电影前半段会有一点点尴尬,但是到后面就比较渐入佳境。提前点映场,影院里好多年纪大的叔叔阿姨,看到过半影院里能听到时隐时现的抽泣声。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未满的夙愿,珍惜眼前不要后悔。另外,大型新西兰移民旅游宣传片。 |
|
给我都整笑了,黄轩那小胖短手,真的是可以弹钢琴的吗?还一个劲给大特写,生怕别人看不见还是咋回事?还有这莫名其妙的叙事节奏,撑完前一小时我以为片子快结束了,结果又演了一个小时的童话故事。最后,中年老男人克服油腻感这很好,但是能不能也稍微克制一下自恋?No offense但是您的爱情故事真的没有感天动地到罗密欧朱丽叶梁山伯祝英台的那种旷世绝恋的地步,真的没必要大费周章拍俩多小时,希望各位创作者学会做减法,别只顾着感动自己,台下观众都已经哈欠连天了。最后谁来解决一下我的疑问,婚前隐瞒身体状况等死了才说真的不是欺诈吗?看完我只想去新西兰旅游,给赵小丁老师点赞,建议把那些风景镜头保留,有人出现的镜头全剪掉。 |
|
难看出天际,提前走了。可怕的中年油腻男。冯小刚平铺直叙拍小学生作文也能是电影吗,太可怕了。真是很少看到这么假这么空洞的“感人”了…造孽去看这种玩意儿了。 |
|
冯小刚“随手”一拍,吊打某些国产翻拍。 |
|
这两位美人对戏有点像杰克和安海瑟薇,演无缘人恰到好处演有缘人零化学反应。黄轩泪飞倾盆雨我看表抱怨咋还没死。结尾原型照片出来就懂了,演员再美味道就不是那个味道。 |
|
太他妈无语了,中年男人自我感动真的太他妈可怕了 |
|
黄轩很想演好,可还是不如徐帆飚两句武汉话老辣啊! |
|
是山楂树2.0还是芳华续集说不清楚,不过整片看下来矫情是真的,冯小刚把他口中不行的这届观众恶心到了也是真的。黄轩太油腻太丑了,长相气质哪像是搞音乐的?胖手弹琴一秒就出戏了。评分这么低真不怪我们这届观众。 |
|
就是那种老北京痞子的内核,非要学王家卫的说法方式。看的想一头撞死在电影院的墙上。 |
|
卧槽,从来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无聊的电影,浪费了我的100块钱,边看边吐槽,啥时候能结束,真的想半途离开。整部电影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令人作呕,除了景色美,别的一无是处。感觉半个世纪过去了,一看手机还有一个小时,太折磨了,小钢炮还是算了8⃣ |
|
无病呻吟,又臭又长。 |
|
平平淡淡,没什么起伏,因为已经知道结局妻子会离开 |
|
很少见的中年纯爱故事,观影过程渐入佳境,一度害怕影片会极度渲染悲伤,最终变成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但可能是基于真实故事,主人公之间的爱悲而不伤。徐帆的「留下来的人,苦啊」和捕鱼船长的「只想听听你的唠叨」可能更加触动人心。 |
|
真·[芳华]续集(文工团转业出来就移民)+新西兰旅游宣传片……只有影片快结束前最后那段闪回还算有意思(也就这段戏拍得活灵活现),但是这个贫嘴的角色根本不适合黄轩,明明是[大撒把]里葛大爷的台词,黄轩就是透着一脸忠厚老实偏要学坏的劲儿。化妆负分(杨采钰那个扮相你让我相信她临死前是四十五岁????以及那个新西兰妹子,四十五岁?哈哈哈哈)。所以这个片……是用俩人衬托徐帆的吗(徐帆还真不错!)?俩主角的英文台词算是讲究。不过最后看到片尾,原型去的是加拿大,所有不通的地方就全通了……嗯新西兰的合拍优惠和退税政策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