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真相 La vérité (1960)

    最近更新: 2024-05-12 HD中字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2 时长:128.3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2 时长:129.5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128.4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650 时长:129.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2 时长:128.3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14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La Verite 1960 1080p BluRay x264-GHOULS[8.75GB ] 详情
      La Verite 1960 1080p BluRay x264-GHOULS[8.7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La Verite 1960 720p BluRay x264-GHOULS[5.47GB ] 详情
      La Verite 1960 720p BluRay x264-GHOULS[5.47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IMDB简介:Dominique Marceau is on trial for the murder of Gilbert Tellier. The counsels duel relentlessly, elaborating explanations for why the pretty, idle and fickle girl killed the talented and ambitious conductor freshly graduated from the conservatory. Was it passion, vengeance, desperation, an accident? The acquaintances of Gilbert testify, as well as Dominique's former lovers, and her sister, Annie, the studious violin player engaged to Gilbert. The evidence they give progressively paints a more finely-shaded picture of the personalities of Dominique and Gilbert, and of their relationship, than the eloquent and convincing justifications of the counsels. Written by Eduardo Casais {[email protected]}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1 IMDB 7.3 丹麦语高清正片
      Gertrud
      1964
      剧情片
      丹麦

      葛楚

      Gertru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处理场面上和斯特劳布-于耶等人共用了许多相同的形式、方法和原则。双人镜头用到最大化了。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我指的是“文学意义”的语言。尽管影片在布光上拍摄出了一些辉煌的片刻和电影镜头,但是实际上用光还是过度了。
      • 伟大之作,我的影史爱情片十佳。1.简约,沉缓,肃穆,一种决绝、从容、高贵的理想主义,爱是生命中的一切,若没法寻得同样将爱看作至高者的伴侣,则宁可遗世独立,悠然自处。2.长镜头最大程度取代了剪辑,摄影机也仅作必要的、跟随人物行动轨迹的运动,克制而温和,极少特写,多用中全景。3.以室内戏和封闭式构图为主,却蕴藏、导引着开放、无限的精神空间;人物表情凝重,行动滞缓,女主更是全程目光出神,面容哀婉,实而暗潮汹涌,内心情感激荡。4.对门框、镜像(以点燃和吹灭昔日礼物镜子边的蜡烛喻指回首往事与掐熄旧情)、油画、歌声及雕塑的精妙运用。5.影史最佳结尾之一,动人至极(当面烧掉所有未读之信-超然于文字&身体的知己情谊,读少女时期的爱之诗,畅谈墓志铭,在两重遥远的门边两次挥手作别,钟声)。PS:大幅修订了字幕~(9.5/10)
      • 9.8;I hear my echoes only when they're dying
      • 我首先尝试通过人物间的眼神交流构建完整的人物关系图,然而失败了,因为所有人大多数时间都在看着空气………所以换个角度想来,似乎大多数对话都是回忆与爱情观的交流,而不该简单理解成角色间的交流。
      • 上流女性心风骚,玩弄男人一大批,还要怪卿不懂情,伤害男人才甘心,烂污三鲜一只鸡,装啥清高装啥逼
      • 1.“我信仰身体的快乐,和灵魂不可挽回的孤独。”;2.一个大龄女与丈夫、情人、旧爱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
      • 女主这个念台词方法太迷人了。把一句话破为一个个音节,然后胆怯地把它们放在一起,看能不能产生一点意义。
      • 第一次看德莱叶的电影,却是他拍的最后一部。表面上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内里应该是导演在暮年回望人生时的自述。在爱遇到虚荣与玩世不恭时,它是无力的,所以选择爱的人注定孤独。可即使孤独忧郁也不妥协的人,才不会失去爱的能力。因为所有爱的给予,都是基于仍然对爱保有真切的感受。
      • 一个真正的灵魂不用隐藏在他的思想之后。镜头很少移动,一旦人物站定或坐定后,镜头也不动了,剩下的就是表演和精雕细琢的台词。每个人物的对白都像诗朗诵。配乐只出现2次,一次是1小时多的时候,几秒的小提琴演奏,一次是结尾时。全片有2段回忆和最后一段镜头沐浴在犹如金色的光线下。
      • (20160416一刷五星)集大成之作:从《审判长》就开始的对闪回的重视;有《吸血鬼》的梦幻与光影游戏(Gertrud在Erland家卧室更衣、Gustav夜乘马车去歌剧院);有《神谴日》与《词语》的pacing、声音、空间观念(两场公园拍成室内剧感也是绝了);不再有明显的宗教元素,但仍有惯用多回的钟声在(至少6次),还借答谢Gabriel的晚宴上的青年代表道出——过去的世代里人们被宗教禁锢了爱的天性;有长期延续的一丝不苟的布景设计。除以上,还有精致、极限的照明:两次闪回(在E家和Ga家),不现实的高调加上窗户均匀过曝的效果;Ge与Ga初次独处时关灯后的主光很柔,且做出了微妙的亮度过渡(见人脸);两场公园(前者晴后者阴)的表演区域都做了个工布光,柔光为主。最后,对极少对视的对话的分析不应局限于Ge,男性们也多次如此。题中之爱是爱情,也是奉献,与基督暗合。
      • http://f.xunlei.com/153902835/file/aa870246-85a8-483e-bd1c-7bac7d032ced
      • 德莱叶的最后作品,讲述爱情的选择话题。影片的风格尽显静谧和超脱,舞台味很浓。
      • Zoe:“就像女人的爱出于需要一样,男人需要工作,我没看出来为什么爱的需要更高尚,更正确一些”+1 现实中每每遇到爱得发疯发狂歇斯底里的人,我都不自觉地脊背发凉
      • 德莱叶原来也用这一场景一镜头的技巧,而且用的还真不赖,机位的远近正好契合了人物的心理距离。可惜如此完美的技法依然不能博得本人更高的评星,那乏味的对白和空泛的实质令人生不出丝毫好感
      • 119min|20161030 RÉTROSPECTIVE CARL THEODOR DREYER重看(减分)
      • 德莱叶借格奥尔格之口把生命最重要的内容翻来覆去咀嚼,十来岁不顾一切去爱,在爱的自负里渐渐陷入挣扎,爱成了不确定的虚无缥缈,不可能的对等投入让爱不再充满光华,毅然走向自由与孤独,选择将爱打入死牢,而老年,愈发坚定,爱无疑是一切。
      • 不可实现的自由意志,长久的婚姻遭遇隔阂与冷淡,短暂的慰藉也不是最终归宿,这似乎是难以解决的,垂垂老矣时还是一句话:生命中除了爱一无所有。“我信仰身体的快乐,和灵魂不可挽回的孤独” 。这类解决不了的矫情本是要减分的,但毕竟都是必然存在的纠结,就推荐了吧,
      • 睡着了醒来又睡着了又醒来又睡着了又醒来又睡着了又醒来……………………
      • 我信仰身体的快乐,和灵魂不可挽回的孤独。爱是一切。
      • 忽明忽暗的场景,暧昧坚决的梦呓。
    • 豆瓣 7.2 IMDB 7.7 HD中字
      Quai des Orfèvres
      1947
      剧情片
      法国

      犯罪河岸

      Quai des Orfèvr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感觉不怎么克鲁佐啊,很不像,不悲惨也不黑色更不法式希区,,
      • maybe this is the one that has fewest tension or suspense plots among the four of his films released by CC, but it's still a good movie.
      • 悬念欠少许,情节推进中规中矩。波澜不惊的剧情,令人憧憬的光明收场。对劳动阶级的描述是全片的亮点:被贿赂的偷车贼、大晒人力成本对政府抱怨的警长,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糟糕的治安状况。相对而言,本片更具有意大利现实主义特色,而不像自法国出土。
      • 里面每一个角色出现时都不仅仅为剧情主线服务,他们总要针对自己的生活世界抱怨一通,让全片显得更有生气
      • 本片的类型还是更偏向犯罪片,悬疑感相对有些弱,不过人物的塑造还是很立体的,在赞颂善良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人性弱点。
      • 斜风细雨没带伞@打浦桥 久闻克鲁佐暗影重重 乌鸦亦是被期待久长的心头好 然而到底今日始得debut囧 年代背景下看这片节奏在法语片里算是很紧凑了 谜底的揭晓看似也无玄虚 镜头和编排上都少有花哨之处 在时事的压迫之下却以平铺方式赚得全局观 对人物的刻画尤见火候 音乐女同也出彩 佩服
      • 雖然個中情節如今觀來著實有點小兒科 不過這幾個人物塑造得那個真叫有血有肉啊
      • 分明像一部给『虎胆龙威』来了个性别反转的圣诞电影。描绘起一片萧条,生活艰辛的战后法国,其中的批评与戏讽依然仅止步于世态,而拒不指摘人心。叙事之高效以及塑造人物时的斟酌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即使不过两三句台词的角色也是个个鲜活。此外克鲁佐不乏刻薄的幽默感绝对被低估。
      • 你们都在那,但你们都没杀他。‘你期望一件好案子,结果是普通的,微不足道的案子。’我们观众也是......
      • 黑色悲喜剧,克鲁佐在战后还是拍了这样不那么阴暗的故事,所以看起来比较不像,有受意大利的影响。开篇比较散,光顾着活跃气氛了,但是进入正题之后还是好,尤其室内戏,尤其后半段。几个配乐很突兀,但也尚可。整体略微亚于巅峰时期。
      • 一个卑鄙者的死亡,牵扯进卖弄风情的女主和她满心嫉妒的丈夫,爱恋女主的女摄影师,喜欢上女摄影师的警探……当然最后发现真正的凶手竟然不是女主,而是行窃者心慌意乱的误杀……黑色幽默,扮演女同的摄影师给人感觉最好。
      • 引入了好莱坞制作,相比恶魔,悬疑的气氛差了很多,结尾来得太快,罪犯出现的也很突兀,除了警长最后那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和你对女人都是没机会的”。
      • 女摄影师即便在抚摩美女大腿时我也没能觉悟出这是同性情节。后知后觉啊~
      • 亨利乔治克鲁佐。《犯罪河岸》的悬念性,剧情性,叙事性,表现手法都和《恐惧的代价》差距好远呀。。。对白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本身问题,无趣,啰嗦并且生硬。片名无论是《犯罪河岸》还是《贫贱夫妻百事哀》都很不太恰当。有点失望。。
      • 光影极佳,意境正美实传统元素的继承;没有了《乌鸦》的悬疑诡气,但是仍然作足了心理分析
      • 看好多人,我总感觉他们像胖子,即便事实上他们不像。唉。片子悬疑不够,不过音乐场面不错的。
      • 黑白片里最迷人的一个女同性恋
      • 空间调度,大屌!
      • 如此环环相扣的侦案过程,却融入了这么多的细节,蒙马特夜总会的歌唱表演和康康舞杂技秀,最后在圣诞节的拯救氛围里皆大欢喜,一切都那么圆融自然流畅,此时的克鲁佐应该还没有对人性失望,以及最后的最后埋藏了一个les梗也是精彩
      • 老爷子明显对女同不是一般的感冒!腐男就是这样炼成的
    • 豆瓣 7.8 IMDB 7.5 HD中字
      Lola
      1961
      爱情片
      法国

      萝拉

      Lol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叙事完全遵循三一律的古典结构,流畅的人物转场与亮丽的街景是欢乐的看点。
      • 人物关系,情节设置,演员表演,配乐,无处不戏剧化。
      • 自由不羁的美国水手、落魄纯情的儿时玩伴、两个“萝拉”还有那个七年未归的男人,有的人带着梦想或是迷茫离开了,有些人却意外回来了。在南特这个法国风情小镇中,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 那日看“柳媚花娇”看到了Lola的结局
    • 豆瓣 8.5 IMDB 8.1 HD
      Les diaboliques
      1955
      剧情片
      法国

      恶魔

      Les diaboliqu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男: 妹妹你坐船头! 情妇: 小三儿我逞英雄! 女: 老娘我死没死呢? 你俩慢慢猜吧! [那一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 “水”的形象系统就在连续不断地潜在地重复。影片中总是阴雨绵绵,雾气蒙蒙。窗户上凝结的小水滴流到窗台上。晚饭时她们吃的是鱼。人物喝酒饮茶时,克里斯蒂娜正在啜饮她的救心药。教师们谈论怎样度过暑假时,他们谈到到法国南部去“玩水”。游泳池、浴缸……这是有史以来最潮湿的一部影片。
      • 4.5。步步为营,处处惊心,这是谁的诅咒?PS:惊艳收尾同「第六感」「控方证人」等,精简惊悚则更甚于波兰斯基「冷血惊魂」。另,抖包袱的序奏并不无趣,各种铺垫缜密编织,似一面微型渔网,捞捕浴缸之谜。海报赞!
      • 片末说,为了别人,不要剧透。这个俏皮的自信真是可爱得不得了,而更重要的是,它对得起这样的自信。当真是应了一句人不可貌相,又应了一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故事的诡异、凶残都在,而适时的紧张与幽默,让这黑白电影特别有彩。后面略冗长了点,但等到结局,一切都值得。 四星半。
    • 豆瓣 7.9 IMDB 7.2 HD
      Stromboli
      1950
      剧情片
      意大利

      火山边缘之恋

      Strombol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IFF2014#看了此片,才明白褒曼为何抛却万千,在罗西里尼的镜头下,原本冷淡甚至冷漠的她,竟如此不自觉地妖媚,这种妖媚是天真的,是旁若无人的,是天雷地火般地动山摇,捕鱼、火山喷发、艰难跋涉,无不炽热到极点;心有不甘地困兽犹斗,当目睹天地神迹,心灵才慢慢平静。
      • 罕见的影像,镜头基本上只专注于框住单独个体的运动轨迹,褒曼作为主角不仅占据画面的绝对中心,其他的不同空间里的角色与自然场景的空镜头甚至成了各种状语定语和形容词修饰的累积,从如此种种细腻的运动中看,二人确是天作之合 意识形态冲突其实被罗西里尼归为战争偶然激发的(而非遗留)问题。该片的短镜头段落仍带着新闻影片的质感,使得导演的基本立场(即使在以单体作为绝对主角的条件下)是偏向民粹宗教或是美利坚,几乎全取决于观众的个人经验(我才不会说看那些血淋淋的巨型海鱼看到饿了呢)。然而这种情况终结在另一罕见之处,影片选择在对神袛的无助呼嚎中结束,这样选择打破了罗西里尼一贯相信天主教面对现代社会自我调和能力——至少是努力调解过后的力不从心(一如该片中的神父)。此景此情,与其说这是皈依,不如说是在胁迫下的精神自杀
      • 罗西里尼和褒曼合作的第一部,确实比在好莱坞的角色更性感和诱惑,发现50年代战败国此类大女主的影片比如日本高峰秀子的《浮云》都有很浓重的色情意味。经历了战争难民的生活,目睹贫困自然灾害人类捕捉动物的残忍后依然会觉得可怕只能继续逃离。在如此的环境,那些小资的摆设情调远方也就都不抵圣像信仰祈祷来得实际,虽然人物的转变为扣题有些硬扭,但小岛大海火山的实景还是震撼般的满分。资料馆2K修复版。
      • 之前从来没觉得英格丽·褒曼惊为天人,那是因为没有遇见罗西里尼。大银幕的她,眼眸流转,翩若惊鸿,美至不可方物。金枪鱼跃,火山喷溅,再壮阔的景观,也抵不过她的独角戏。哭泣是美,沉默是美,呼吸亦是美。这是爱情赐予的独尊荣耀,褒曼之于罗西里尼,海华丝之于奥逊·威尔斯,巩俐之于张艺谋。
      •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岛的意象太明显了,一种隔离和封闭,一个外来者的到来,让一切显得格格不入,而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封建想法又时刻冲击着卡琳,火山又像是卡琳来到孤岛后一直氤氲的不满情绪,时刻等待着爆发的一天。所以说,结婚前一定要先去对方家里了解下,不要一时冲动迷失了自己。
      • 朝思暮想时,隔着封锁线也觉得你是远方的晨曦,争风吃醋时,八只触角的章鱼也比你用心恒一。签证败落时,觉得自己该接受那个驶向远方的水手,物是人非时,觉得自己也是那万人枪刺的金枪鱼。一座岛都是空的,保守的八卦却无孔不入。上帝从没有帮过她,等到她在火山口前呼唤上帝赐予力量,仿佛满山的熔岩都要喷薄欲出。@资料馆
      • 罗西里尼!太!赞。就是中文译名怎么如此小清新,搞得像爱情片似的。片子其实更像是女性心理探索片,配合壮观罕见的火山爆发情景,困于牢笼中的女人。罗西里尼镜头一秒都离不开褒曼,她真的是太漂亮了... 难怪传绯闻呢... (意大利版)
      • 8.5分。#中国电影资料馆 卡琳为逃离难民营选择与完全不同的小伙结婚,随丈夫回到与世隔绝的的意大利火山小岛。岛上的人似乎只为生存和繁衍活着,口头禅是一切都会好的。 经历最初的挣扎后,卡琳选择自我救赎。试图理解只想着挣钱、“纯良”但视老婆为财产、活着别人眼光中的丈夫,打扮自己的小屋,参加所有人视她为荡妇的教堂礼拜等。但当小岛上的火山爆发临时躲避之后,卡琳发现救赎是假的,似乎世界上的两种人,根本无法和解。于是她不顾一切的逃亡,带着身孕翻越还在喷发的火山口。 非常喜欢这个开放式结尾,当卡琳爬到山顶时她却犹豫了,撕心裂肺的大喊,寻求上帝的理解和帮助。真是太丧了,哎。 这个电影是罗西里尼和褒曼的定情之物,褒曼抛弃了家庭投奔罗西里尼,结婚6年后离婚,一起拍了3部电影。这个电影很像他们爱情的真实写照。
      • 是否足够的勇敢和坚强,就可以自由的选择梦想?
      • 褒曼和罗西里尼真正的定情之作,似乎也预示了他们未来婚姻的走向。在穷山恶水中,呼喊上帝,极其震撼的捕鱼段落。完美。
      • 8。罗哥实在高端。另外罗哥告诉我们,女人不要太早结婚,特别是闪婚远嫁他乡之类的
      • 自称文明人的金发美人与一无所有的小岛渔民阶级的婚恋,就如置身随时喷发的火山边一般令人绝望却无法逃离。捕杀金枪鱼一段好喜欢,人类的原始财富都建立在这样的屠杀行为基础上。原以为这一段是高潮了,没想到后面还有火山爆发,而也并不是最高潮,后面还有翻越火山。bravo!@资料馆
      • 法国电影资料馆 所以说女人千万不要因为想求个稳定就结婚 很有可能等着你的就是火山边缘的生活
      • 女主上岛时的反应更像一个投机主义者赌输了不甘心——骗子反被骗了。两人提前没商量好都有责任,天主教地区保守野蛮民风也确实恶心,而这与她经常把罪责全部归咎到他人身上,抱怨太多耐心太少的事实并不矛盾;她的抗争在火山跋涉之前仅仅是逃避反思与上帝的关系,牧师说自助者天助,她说上帝从没帮过我 (把恩惠视作理所应当 把苦难当做仇恨上帝的理由) 甚至尝试引诱牧师(以及灯塔看守)以获取钱财,失败后责骂上帝的无情,她对上帝的态度取决于它有没有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投机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某种意义上现代文明的产物)的女人,如此鲜活有力,捕获了我的心。火山上的一夜上帝饶她一命,她握住这橄榄枝向上帝呼喊求助,是仪式化地为自己输入精神力量的心理暗示,还是戴着驯顺皈依面具的反叛者得寸进尺的威逼,不得而知。褒曼是女演员中的女演员 罗西尼里同理
      • 一开始闷闷的,觉得还不如《意大利之旅》——恍惚了七八分钟之久。不想,这是个渐入佳境的电影,尤其是从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似乎被所有人和电影史称道。戏里戏外,都有许多灵妙的指涉。
      • 即便不强调,这是一部改变了埃里克·侯麦人生的电影,也足够震撼人心。震撼的,不仅是火山的大爆发,捕杀鲸鱼或者残害兔子,这些赤裸裸的原始生态。更多的是战争之后,阶级局限性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无辜伤害。从现代文明漂流到原始社会的褒曼,最后的绝望呼喊,与其说是请问神灵,不如说是叩问人的存在意义。
      • 首先情节设置就很精妙,而褒曼把情绪塑造得不能更好,把被隔绝于世而渴望自由的情感刻画得极佳,影片本身丰富的细节点也支撑着情绪的浮动,火山喷发如卡琳内心怒火,吓跑了岛上的愚民,却给自己带来了逃离的勇气,完美的比喻,结尾太震撼。
      • 此片为罗西里尼与褒曼的定情之作,是罗西里尼由新现实主义过渡到心理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和新现实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断将主角内在情绪向外投射,景物或承担象征性的指涉,或成为内心情感的外化。孤绝的小岛象征婚姻对女性的禁锢,不安的火山预示了情感的不确定性。出身良好的女主与保守的岛民即为文明与野蛮的对立,似指涉经历战争浩劫后代表现代文明的欧洲人所立足的文明废墟,而好莱坞巨星和意大利非职业演员又将这种对立通过表演风格的差异展现出来。象征性使得本片高度寓言化。后半段用纪录片的手法展现了猎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的场景,原始、生猛、洪荒,宛若神迹,既是对小岛民俗、自然的奇观化记录,更是对主角内在心理的淋漓表现,影像的震撼程度足以载入影史。最后攀越火山逃离樊笼,在山顶所见景象和对上帝的呐喊似达到了某种超验的境界。
      • 如同被貂捕猎的兔子、垂死挣扎的金枪鱼,火山的爆发是被生活围困积压已久的释放(两场戏眼拍得非常震撼),最终褒曼走上了自己的革命之路。路途中点发出的天问,如同寻找人生的意义,没有答案。她会回去吗?戏里戏外演员角色间的呼应有趣。褒曼实在太美了。意大利版 7/10
      • 绝对化的自然环境对照着内心,上帝依然是绝望之人最后的呼喊与归宿。(咬杀兔子、捕刺金枪鱼的场景简直比火山爆发还要恐怖。)
    • 豆瓣 8.0 IMDB 7.8 HD
      Le corbeau
      1943
      剧情片
      法国

      乌鸦

      Le corbeau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电影公映之时曾招致法国各界全方位的批判。有右翼维希政府,有左翼抵抗运动,还有天主教堂。克鲁佐本人更由于与纳粹占领时期据称参与过宣传片的合作而在法国光复后被禁影长达两年之久。幸运地是,包括谷克多与萨特在内的许多法国知识分子超爱此片,赞其是一部关于反告密与反盖世太保的寓言故事。不仅影片获得解禁,导演克鲁佐的声望也由此而猛增。
      • 好看是好看,但是太闷了。深刻是深刻,但是太闷了。
      • 字幕看得一头雾水
      • 原来是特吕弗的挚爱,这部悬疑片包含了太多:精神分析、哲学、政治,法国希胖的名号不是吹出来的,人人都害怕渡鸦,人人都是渡鸦。My No.1000@douban
      • 台词太密了点,法国片还是喜欢那种话少的,听着太闹心。
      • 话痨片啊!就像联合国会议上叽里呱啦叽里呱啦的掷鞋争执!看得头痛欲裂!这是受时代局限性的一部糟心片,话说当时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只要美化侵略和令人愉快的片子,此片就此遭禁,克鲁佐终生禁拍(后解禁),这片要表达的深远大义我无法触碰,没有秩序的社会人言可畏,混乱中谋求一种侵略者想要的平衡
      • 8.3 始作俑者自食其果,但写匿名信的绝对不会只有一个人,到最后谁是乌鸦都不重要了,影片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地展现,使很多角色都有了足够的嫌疑,越来越浓郁的悬疑气氛中我们已经无法信任任何一个角色了。主角是一种作为理性的存在,但他一直被耍的团团转。摇吊灯那场戏太妙了。
      • 午夜从Champo走出来,没有晚安没有再见,Michel大道已经没有了行人。突然前方过马路的男孩出现在我的视野,那腿我在学校看到了好几遍,果然是我前天借笔记的同学。我用仅限的词汇量表达着quelle coïncidence,他热情的分享他对电影的理解。我们慢慢走着聊着,在夜色朦胧下的巴黎。
      • 据说是特吕弗的最爱之一,希区柯克的前辈。想想也是,黑白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二世代”,没有后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特效与技术,只是单纯的用光和影娓娓道来,就像茶泡饭一样既能解饿又意味绵长。
      • 流言倾城,笔尖杀人,虽然格局很小,却是个疑云重重的惊悚故事。最后20分钟解套的过程,就像在看皮球来回传带的戏法,很有趣!(法国被占时期德法合拍的电影啊,难怪总觉得有政治隐喻在里面)
      • 诶。。。真闹心。。。
      • 来世我愿意一席黑羽,刺客人间。用眼睛洞察世间的人性与秘密,用语言诅咒世人。惶恐不安,人人自危。
      • 没想到那时候国外就有拔火罐了,从开始到结尾,我把每个人都怀疑了一遍,中文字幕错的一塌糊涂,害得我几句话就查一次字典,我容易吗我,还好情节紧凑,题材好,演员好看演技精湛,虽然是黑白的,如果翻译的好的话,不费我这么多事我愿意多给一颗星。 PS精神科医生是神经病,有点狗血,可以算是这一类
      • 漆黑的夜里飞过一只漆黑的乌鸦,它漆黑的飞翔等于没飞。
      • 悬疑,不是重点。重点是乌鸦在每个人心中。精神病医生因为自己妻子的第一封信而怒,开始不断的匿名信,而引发了群众性颠狂。
      • 看的版本翻译的太差了……每个人和别人说话的状态都是一副可能会随时引燃的不稳定敌对状态,每个人都可能是乌鸦。
      • 《恶魔》重在结构,《恐惧的代价》重在情节的渲染,而《密告》重在人与人关系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密告》无疑是最有启发性和含义的作品。8.2/10.
      • 到最后真相如何、“乌鸦”是谁,已经不重要了,二战时期那种互相猜疑、人人自危的感觉已体现得淋漓尽致,身边没有任何的人可以相信,一个人的情感倘若有任何外露都有被他人利用的可能。克鲁佐的“冷”很适合这个故事,但还是觉得节奏真的太快了有些喘不过气。。男主角的名字谐音“德国”,厉害
      • 每个人都是乌鸦,每个乌鸦看起来都像天鹅,或者说,乌鸦就是天鹅,天鹅就是乌鸦。
      • 看完此片,再补充点相应的知识,我想你会和特吕弗老爷一样,认为克鲁佐的乌鸦非常迷人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