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李翰祥到许冠文,再到周星驰,港统喜剧都是持文的,若相较西方,卓别林、雅克塔蒂主导的以肢体语言为驱动的喜剧,于此成龙绝对是一位被低估了的伟大喜剧艺人,他用肢体语音以舞蹈、巧斗等诙谐的方式传达感情,更为甚者,以肢体语言推动剧情,身为意用,看:笑拳怪招,名以可洞悉。 |
|
以现在的眼光去看《笑拳怪招》,其乡土气息甚浓。但成龙搏命的演出以及新意百出的功夫招式,再加上他打不死打不累坚持不懈的小强精神,在当时却又是如此的新颖新鲜,夺人眼目。此片票房的成功终于肯定了成龙的才华。在罗维和嘉禾交替之时,成龙终于迈出人生关键的成功又自由的一步。 |
|
成龙正式担当导演的首部作品,剧情什么的依旧简单粗暴,基本上就是模仿袁和平《醉拳》的那套,而且当年还真流行“努力练功为师傅报仇”这样的情节,但动作设计上还是前者更胜一筹,成龙的优势在于对器具以及环境的利用无人能及,而且早在《功夫熊猫》之前,他就已经在影片中玩过用筷子夹菜进嘴的对决了 |
|
好看,真的,非常,好看!1.依旧是喜剧武打2.我龙哥 女装扮相 美美哒3.每次都玩cosplay咩 嘻嘻4.所以说功夫熊猫是看了多少龙哥的电影学的...5.果然是笑拳怪招233336.我龙哥演戏,就是情至深处用力过猛,嬉笑怒骂皆带意趣7.喜怒哀乐一段很有意思 |
|
在《蛇形刁手》确立功夫喜剧的路线仅一年后成龙便拿出了其首部导演作品,即《笑拳怪招》。虽然仍然受制于老派功夫电影的大框架之下,成龙还是设法使自己的风格逐渐走向成熟,于是在本片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的动作设计都更加趋向杂耍的性质。武术编排相比成龙之后的作品的确较为青涩,但依旧是创意十足,而当回溯这些影片时会发现《笑拳怪招》里许多对打场景都对之后的作品做出了预示,譬如《龙少爷》《师弟出马》《A计划》等(甚至是《功夫熊猫》)。叙事节奏紧凑,全片几乎持续保持着对打的进行,这使得“徒弟为师父/爷爷报仇”的老套戏码在不停的战斗序列冲击下全然可以忽略。 |
|
打得比较有趣,主要是耍宝嘛,情节就早期那些身世凄苦,血海深仇什么的。。。 |
|
成龙真是拼命 挂在树上练功和最后大战的很多镜头我都替他疼。
虽然最后的笑拳怪招设定的比较牵强不合理 但是还是被房事龙这拼命做功夫电影而感动一下下。
开头有两个镜头是地上俯拍成龙摔几个草包。 很好的实验 但是效果真的很烂 画面都扭曲了。 30年时间 电影技术进步了好多。 |
|
成龙第一部导演作品,还是《醉拳》的变种,小时候看模糊晃荡的录像带画质,看得过瘾,现在看高清,还有些不适应。 |
|
8.0/10 分。2024.08.21,初看,88Films,2K修复GBR英版蓝光,比以前的德版清晰很多。时长01:37:47。成龙的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之作。第二部是《师弟出马》(1980)。两部片子都获得了香港当年的票房冠军。。。整体可圈可点。人物都很活泼。招式还是以套路为主。剧情还是脱离不了江湖的小家子气。。。看在年代的份上,给个4星。 |
|
从爷爷死后完全抛掉前半截的各种段子以后,电影档次瞬间提高。那个年代的电影公式让现在的观众很是不解啊。。石天的配音那段虽然像是四川话可是更像柳州话嘛。。怪不得龙腾虎跃叫做笑拳怪招二,演员没换而且还直接用了镜头。。龙腾虎跃真的是一部补丁电影呀。。 |
|
在当时比较先锋,将武术喜剧化,用各种插科打诨的方式消解掉武术本身的严肃性,这种亵渎也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解压感。真材实料的功夫很好看,单镜头拍下来的实打实的动作非常流畅和具有美感。成龙在第一部作品当中就已经在学许氏兄弟对音效的使用,年轻的成龙有股傻气,跟之后的威严感形成了对比。在成龙进武行之后,又开始了一轮cosplay大戏。学功夫、生活要脚踏实地,对待家族要有孝心,这些于贫穷之中约束自我的价值观跟曾经的香港电影一脉相承。喜怒哀乐拳哪有那么厉害,名字搞笑可能就是威力所在。 |
|
第一次编导演就拿下票房冠军,还是很厉害的,动作场面有些设计很搞笑 |
|
两半,田俊稳,李昆活,陈慧楼皮。叙事上延续邵氏风格,复仇受辱,练功的单人动作,冗长的打斗。李小龙的电影反而更“现代”。这个时期的成龙片还是杂耍多过动作,福星系列进入都市环境才是与国际接轨。醉拳2算是这类功夫片的致敬和豪华升级。李连杰多亏遇到徐克,是武侠。 |
|
又是复仇故事。这种硬桥硬马展示功夫外加点喜感的片子都可以看,看不厌。里面有李昆,演八脚麒麟,胡金铨片子里的黄金配角。 |
|
成龙初期电影的一贯风格..当时的观众也挺有意思..类似的剧情看了一部又一部也不觉得无聊..其实挺好..不过纵向看剧情上太没有新意了 |
|
无论是现在的新警察故事还是早期的武打片,龙叔确实在每部电影里都耗尽心血,用自己扎实的功夫基础和卖力的演技凸显确实出他的实力派功底,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龙叔挥洒过多少汗和泪付诸在电影事业上,虽然80年代初港式武打片并不风靡,但龙叔逆流而上自编自导自演出了这么优秀的一部电影实难可贵 |
|
成龙78年大红大紫后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但片如其名,打得低俗。没有吴思远、袁和平助阵的成龙,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
|
最后靠一套喜怒哀乐怪招讨巧取胜,龙哥的女装扮相真是经典。成龙大哥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就是当年的香港票房冠军,真是厉害,虽然现在看来有些乡土气息,但骨子里头宣扬的是儒家忠孝廉耻的旧传统。彼时成龙才25岁。6.7 |
|
龙叔个人首部执导作品,风格还是整体延续了醉拳1,蛇形刁手的喜剧风格,最后决战三刀客的连环套招确实令人目不暇接,对战白头客的喜怒哀乐拳能见到后来醉八仙的原型。 |
|
据传是成龙导演的首部作品,我没有求证,但就影片来看,真的拍的十分卖力,甚至成龙不惜女装出镜大秀艳拳。剧情常规,但动作设计颇多心思,大多为长镜头,且完成程度也很高。唯一遗憾的是,套了一个形意门的壳子,动作设计却毫无形意门风格的体现。一来是当年动作片公式化设计的通病,二来我想形意拳大概是中国各拳种里影视化程度最难的了。结尾的“笑拳怪招”设计滑稽过头,反而使观感下降。 |
|
★★☆ 笑点就是成龙打架,可那些笑点现今看来是雷多笑少,扮女人很好笑吗?这可是1979年的票房冠军啊,成龙大哥。 |
|
蛮好玩啊,喜怒哀乐,闪搏贴纵,可惜空有理论,动作上表现得并不明显。 |
|
电影的打戏真的十分精彩啊!我这样讨厌打打杀杀的都被吸引住了…比起来,现在动不动就特效的电影,真是除了声大吸引力实在有限啊~电影的台词,夸张的搞笑,单独听来似乎都是老笑话了,放在剧中还是很好笑~#老电影的神奇魔力# |
|
88Films 2K修复 三星半~
捣蛋耍怪、误入歧途、知错悔改、苦练功夫终复仇... 基本都是这类剧情,但还算有趣,练功桥段不错、成龙女装 |
|
早年的功夫小子类型,看得出大哥是怎样的努力。我总是在成龙的身上看到这种可贵的精神。 |
|
搞怪得有些牵强,不过当年的都这样 |
|
我不明白当初香港的观众是怎么忍受千篇一律的武侠片的,老师父的死亡,年轻的主角背负复仇的意志,在冗长繁缛的格斗招式中手刃仇敌,故事结束,连个女主角都没有,成龙要自己男扮女装。中国的教育也和这种武侠片很像,主角需要做的就是无数次熟悉招式,就像学生要重复做题一样。 |
|
其实还好,比较能发挥成龙的表演才能,而且有些段落也经典。 |
|
未脱离醉拳的功夫小子练奇功和老式港片的复仇套路,但作为龙叔的导演处女作,已经是很不错的答卷了,不仅成为龙叔的第一部年冠,也为其后续师弟出马等电影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
|
蛇拳、醉拳、笑拳,连续三部形成套路化。成龙乔装改扮成小胡子、花姑娘各种模样耍宝,而这次的形意拳和喜怒哀乐拳就没太有特色。 |
|
认真地说,这是部十分难得的佳作!故事有趣引人,表演十分出彩。尤其是一干配角,印象深刻。 |
|
凑合看看,主要是最后学的新招怎么破的钩镰手,没明白! |
|
本片斗筷子的戏份被《功夫熊猫》抄去了。电影史无厘头的,票房很好,成龙第一次当导演就很厉害。拿下了当年香港票房冠军。CRAZY。 |
|
无厘头的拳法,毫无说服力 |
|
成龙第一次做导演,拿下了79年票房冠军。故事大体还是《醉拳》演变,成龙独特的杂耍动作已然蔚为可观,“喜怒哀乐”拳算是脑洞大开。 |
|
早期作品,喜怒哀乐拳。 |
|
虽然是成龙导演,不过算不上是现在意义的成龙电影;标准的邵氏风格 |
|
《笑拳怪招》是成龙早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可以看得出那时候成龙醉心的是武术,对故事毫不讲究,设置了一个为爷爷报仇从头打到尾,也没有一丁点女性的设置。早期很长一段时间,成龙在意的都是在片中如何将武术创新和升级,所以再看意思不大。 |
|
成龙旧片子打得好看有很搞笑,就是次次结局都草草收尾,很不爽 |
|
仅仅是看过片段~~ |
|
当年香港的票房冠军,成龙的动作设计与喜剧天赋大放异彩的第一部。故事较简单,弟子修炼报师仇;但动作设计「极为精彩」,在我已看过的功夫片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成龙和爷爷的斗棍,板凳战和筷子戏,还有以一敌三空手对长柄刀,难度和流畅度都非常高,拍戏时没出意外简直是奇迹,其努力与用心可见一斑 |
|
那时候的成龙真没意思 |
|
《蛇形刁手》和《醉拳》是成龙大哥艺术的新起点,《笑拳怪招》才是成龙迈向生命自由的第一步。 |
|
能打的有, 但能像成龙这样演戏的少. 看完狼牙再看这个, 好像从头到尾表情都没变过的吴今确实不行. |
|
作为成龙25岁时的导演处女作,就成为当年香港票房最高的电影。 |
|
79年票房冠军。打戏过多 |
|
成龙第一次执导的电影,直接吊打了罗维的《龙拳》,拿到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故事几乎照搬了《醉拳》的套路,前半段毛头小子各种捣蛋,中期经历变故后在老师父门下发奋图强,结尾决战一波三折,最后乱拳打死老师傅击败了boss,由于龙叔是第一次自编自导,所以完成度不如《醉拳》和《蛇形刁手》,但是龙叔扬长避短,电影主要以打戏为主文戏为辅,所以观感上还不错。 |
|
最佳发行版本:2023年CC《成龙:巨星升起》的1080p版(编号1197,2K修复)。
(《蛇形刁手》及《醉拳》大获成功后)罗维遂在台湾成立一家丰年影业公司,创业作为支持成龙自导自演的《笑拳怪招》。该片于1979年贺岁档公映,票房达540万港元,非但高居全年港产片卖座之首,也是罗维从影以来收入最高的作品!无法亲手造就成龙,却在成龙经他人之手走红后以其为招牌大赚,罗维怎可说不走运?(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 |
|
2014年10月3日19:23:38 ,这是当年电影的风格,每一部都有一个称霸武林的门派和绝招,中国的概念就是这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打斗也蛮实在,就是剧情不够丰满。 |
|
动作设计没太多创新,主要是卖丑耍宝,包括音效在内有更多的卡通感,整体表现与同期的功夫片存在同质化问题,为师复仇的故事堪称模板,大卖唯有胜在成龙的演出足够偶像化 |